锵谈|论“陈永锵现象”,岭南文化走出去
《雄起岭南》 陈永锵
论 “陈永锵现象”
——广州市文联“岭南文化走出去”系列谈之二
(节选)
2014-06-30 来源: 中国艺术报
重塑对广东文化的新认识
现象的出现是积累起来的,一个人要成为一个现象,他一定要有一波一波影响巨大的行动。陈永锵的人格魅力造就了他的现象。
前几年,我跟陈永锵一起到杭州做展览。他当时跟我说,全国展览我都去搞,唯独浙江,你要帮我打个招呼。但他这个展览竟让观众感动流泪。可以说,浙江是通过这次展览重新认识广东文化的,“陈永锵现象”颠覆了很多人对广东文化的认识。
——周国城(广东省书协副主席、广州市美协主席)
《山家》 陈永锵
他的画让人过目不忘
从他的艺术上,我们看到他是一个勇于创新、有追求、有才情的人。一般花鸟画都是小情怀、小调子,他画出的则是大格局、大的时代气息。他也是很有故事的人,正因为有故事,才有传播。
他很有表演天分,我们经常会听到他的事迹,有很多关于教育、公益的事情。正因为这些故事,才有了“陈永锵现象” 。陈永锵的画诗情画意兼顾,而且不断摸索新的方法。看过他的画便在脑袋里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
——赵利平(收藏家、资深艺术评论人)
《晚夏村头的落花》 陈永锵
继续扛起“岭南画派”的旗帜
“岭南画派”探索创新、勃勃生机的旗帜终于给陈永锵继续扛下去了。他的画,汪洋诗气、大开大合,充满风起云涌的气势,彰显坦荡的胸怀。很多人觉得岭南文化细腻、小家巷,但是从陈永锵那里可以得出一个有力的反驳。前几天在佛山调研,有人说广东男人没血气、不阳刚,我就希望他们参观一下陈永锵的展览,一定会有不一样的认识。
陈永锵画作的岭南特色,不仅应该继承,而且应该放大。他是这块土地长出来的一棵大树,应该成为聚焦我们岭南文化精神风骨、本土特色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梁凤莲(广州市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我的故乡 冬原》 陈永锵
关于陈永锵的“四个符号”
陈永锵在西樵山当知青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画画写生,他挑着粪和尿,坐着小船,在那种很艰苦的日子还坚持写诗,他对我来说第一个符号是知青。陈永锵是一个张扬个性的人,这是第二个符号,从他的作品就能看出来,铺天盖地,很少有画家能够做得到。
第三个符号,诗酒平生。喝酒、跳舞,这都是他生活的状态。我们不敢说的话,他敢说,都是凭着他的胆量和诗酒平生的乐观人生态度。第四个符号,陈永锵是一个感恩社会的人。社会有需求的时候,他都是用自己的作品、自己的金钱、自己的力量为社会服务。
——许固令(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香港特聘馆员、广州画院名誉画师)
编辑 | 渔公子
更多相关内容,点击蓝字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