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出野外都带点啥?
小编作为地学专业的学生,出野外简直是家常便饭,时不时就要往深山老林中跑一跑。当然,从入门之初,每次野外都有着地质学三大件的陪伴——地质锤、罗盘和放大镜。当时的野外实习,谁要是敢弄丢这三大件其中之一,不光是当天的野外手足无措,甚至会直接面临挂科的风险了。
小编在野外
出野外的好伙伴——地质锤
那么在古代,喜爱登山,喜欢去野外游历的古人也不少呀?在当时,去野外条件远没有现在好的情况下,他们都会准备怎样的工具面对各种苦难险阻呢?
从古至今都少不了背包客
其实,在古代爱登山的人里,文人墨客占了大半。当时的他们,举止洒脱,每日充满闲情逸致,喜欢没事就去游览一下名山大川,顺便写点诗词歌赋流传千古。从古至今中国最有名的背包客该属徐霞客了,一本《徐霞客游记》为不少后来的登山者提供了完美攻略;而另一位登山客郦道元,在游玩过程中顺便就写了一本中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不过,当时的基建水平远远落后,要是想登个山可没有什么缆车、索道等便捷工具,优秀的生态环境让各种飞禽走兽遍布于此。可想而知,在当时搞这些户外活动,远比现在出野外危险得多。
放大镜、锤子这些或昂贵或笨重的东西,被当时的背包客抛弃。但是在荒郊野外,认个方向还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我们出个野外都带着罗盘,不光能辨别方位,还可以测测产状,小巧轻便。
北斗七星
不过好在这些古人的登山装备,丝毫不比现在逊色。一开始的时候,最原始的探测方法其实是天星辨位,白天看看太阳的影子往哪边偏,晚上就瞅一瞅北极星在什么方向。直到我国古大四大发明之一——司南的问世,才有了更加精确的定位方法。
出野外的罗盘
传统观点认为早在中国汉代甚至战国时代华夏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最早的指示南北的指南器,与现在的指南针差别还是很大的。它的体积相对较大,外出携带很是笨重。因此随着时间发展,司南慢慢加入了我国传统的阴阳八卦之说,更多被用于航海或堪舆之事。尽管如此,司南的出现还是为当时不少的探险家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现在的登山鞋
除了指南针以外,一双舒服的登山鞋也是出野外必不可少的。现在我们有五花八门、各种品牌的登山鞋可以选择。而在当时只有草鞋布鞋的时候,登山是非常困难的。不过,没有困难的登山路,只有聪明的古人。在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灵运热爱游山玩水,但又苦于没有方便登山的鞋子,因此他特质了一种可以随意拆卸木齿的木屐,名曰“谢公屐”。在登山过程中,上山的时候去掉前齿,可以扎稳后跟而不下滑;下山的时候去掉后齿,就能够让前齿起到刹车的作用。这样的登山鞋可以说是非常实用了,一经推出便成了当时登山爱好者的爆款。就算在多年以后,这种鞋依旧应用广泛,唐代大诗人李白便是这种鞋的忠实粉丝之一,甚至写下了“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来帮忙“带货”宣传。
谢公屐复原图(图源《衣冠物语》——《谢公屐》民俗专家叶大兵仿制,现藏于中国鞋文化博物馆)
当然,这种木屐穿脱还是挺麻烦的。所以,聪明的古人们又发明了一种更加适合登山的鞋——钉鞵(ding xie)。是的,你没有看错,它就叫做“钉鞋”。从字形也可以看出来,这种鞋子加入了皮革材质,更加耐磨实用。《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三年》:“上入骆谷,值霖雨,道涂险滑……著行幐、钉鞵,更控上马以至梁州。”;胡三省注:“钉鞵,以皮为之,外施油蜡,底著铁钉。”从使用场景和制作工艺来看,这种钉鞵防雨防水,材质柔软,但又抓地牢固,非常适合登山,可以说是出野外的必备良品了。
除了登山鞋以外,经常往野外跑的时候,一个好用的登山包必不可少。我们现在用的登山包轻巧方便又好看。而古时候的登山爱好者也必须准备一个登山包,装点应急物品以备不时之需。
登山包——户外好伙伴
北宋的时候,一种木制登山包问世,叫做游山器或游嵩具,它最早出现在北宋沈括的《忘怀录》中。现在看来,是一种竹制的双肩小背篓,上面可以遮阳,下面容器部分也能容纳各种日用品,空心竹子又十分轻巧,在当时可是最高科技的登山包了,也是户外爱好者交流送礼的必备佳品。
玄奘负笈图(图源西安城南护国兴教寺的石刻《玄奘负笈像》)(1933年欧阳渐居士摹绘)
北宋时文彦博就收到过“驴友”富弼送来的游山器,兴奋地写下了“上公遗我游嵩具,匝盥杯盂色色全”,收到登山包以后兴奋地揣上日用品就爬山去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司南、谢公屐、游山器等登山必备物品外,资深登山爱好者还会带上蓑衣免得遇上下雨天,更有情致一些的文化人还会带上折叠小餐桌宴饮宾客,带上笔墨在大自然中写写画画。
秦
岭
秋
色
秭归风光
有
趣
的
野
外
虽然我们现在出野外的时候更多,专业性更强,任务也更重。但是这一次次的野外,依旧能让我一次次地醉心于山林之间。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编辑:万鹏
美编:陈添鑫
校对:姜雪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