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原文及译文(二)简体

《三字经》原文及译文(二)

【原文】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译文】

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原文】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译文】

《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门人和弟子,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原文】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译文】

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子思,“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原文】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译文】

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原文】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译文】

《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 “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道理的书籍。《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原文】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译文】

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天官》、《春官》、《秋官》等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原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译文】

《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部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吟唱朗诵的。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

【原文】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译文】

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原文】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译文】

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原文】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译文】

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原文】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译文】

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原文】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译文】

夏桀在位时因为暴虐无道,成汤起而讨伐,建立了新王朝国号商。传了六百多年,到纣王时就灭亡了。周武王起兵杀死纣王,灭掉商朝,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原文】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译文】

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原文】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译文】

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原文】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译文】

王莽改国号为新,后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懿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原文】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译文】

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原文】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译文】

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原文】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译文】

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哀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原文】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帝号纷    迨灭辽    宋犹存

【译文】

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北方的辽国和金国先后称帝,还常常侵略宋朝。辽国灭亡时,宋朝还没有灭亡。

【原文】

至元兴    金绪歇    有宋世    一同灭

并中国    兼戎狄    明太祖    久亲师

【译文】

元朝兴起时,金国的命运也就终止了。金国被元朝灭亡后,宋朝同样被元朝消灭了。蒙古人入主中原,兼并了少数民族地区,传国九十一年后,明太祖朱元璋长期亲自督师血战,消灭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原文】

传建文    方四祀    迁北京

永乐嗣    迨崇祯    煤山逝

【译文】

朱元璋死后传位给孙子朱允文,朱允文只作了四年皇帝。朱元璋第九子登上皇位,改年号为永乐,并由南京迁都到北京。到崇祯皇帝时,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上吊自尽,明朝从此灭亡。

【原文】

清太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至世祖    乃大同    十二世    清祚终

【译文】

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至顺治帝时统一中国。清朝传位十二世至宣统帝,清朝亡。

【原文】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译文】

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