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杨登宏:惊心动魄的几个瞬间 2024-08-02 19:47:29 惊心动魄的几个瞬间 文|杨登宏 1959年春,我的爷爷携全家人迁进潘村湖农场。时光转瞬即逝,60年过去了,作为一名“垦三代”,我亲闻亲历了农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有几个惊心动魄的瞬间时常在我脑海中重现,令我难以忘怀。那一幕幕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那一个个人物仿佛就在眼前……1暴雨来临时之前这是1979年6月中旬的一天,午后的阳光分外刺眼,和平日一样,吃罢午饭,父亲就戴上草帽去加工厂晒场上班了。那年我11岁,还在场直中心小学读书,在下午上学前,到晒场麦堆上玩耍是我们小男孩的最爱。此时,比两个足球场还大的晒场上摊晒了足有40万斤的麦子,满目金黄,麦香怡人。我看到父亲在晒场凉棚一边喝水一边和同事聊天,我们几个小孩在场边一个如小山包的麦堆上爬上趴下玩得满头是汗。玩了一会,小伙伴们觉得口渴了,一起跑向凉棚,那里有整缸的绿豆汤呢。父亲站在凉棚一角,手指着西南角和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说着什么。我好奇地凑近他们,原来父亲和这人说,西南方起雨了,得提前把晒场上的粮食收起来。父亲15岁跟爷爷来到农场,要说这看云识天气的本事那可是得自爷爷的真传。那时候,爷爷在周围人眼里,就是个“气象土专家”,只要他抬头看看天,就知道什么时辰变天,隔多久会下雨。左右邻居,经常来家里寻问天气,曾经有人不服,和爷爷打赌,结果惨败,输得口服心服,爷爷说的那叫一个准,我们都觉得他老人家真是神人。常年的耳濡目染,父亲练就了和爷爷一样的本领。那人听我父亲说天气有变,仰头往天上看了一圈,“老杨,天气预报没报我们这边有雨,太阳这么好,老早就把麦子收起来?”我听父亲讲了一句:“那片乌云带雨,往这边压来了。”就在父亲和那人说话的时候,凉棚里又来几个大人,大家边看天空边议论。不大一会儿,就听有人大声讲:“老杨,打铃,起场!”加工厂晒场按方位分为一号场和二号场两部分,晒场中间的高大线杆上悬挂着一面钢盔大小的铜钟(本地称之为铃),居住在周边宿舍区的晒场职工上班就以铃声为号。“铛、铛……”是一号场的铃声,“铛铛、铛铛……”就是二号场的铃声。只见高大魁梧的父亲拽动拉绳,“铛、铛……”敲响了铜铃,悠扬清亮的铃声在场区飘荡开来。一号场的铃声响了有三分钟,父亲稍微停顿一下,又“铛铛、铛铛……“敲响了二号场的铃声。在我和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拿起书包去学校时,大人们正快步向晒场赶去。刚到教室放下书包,突然听到晒场方向传来一阵急促的铃声“铛铛铛铛……”,完全没有平时听惯的悠扬节奏,只给人以十万火急的感觉。在农场生活工作的人们都知道,“乱铃一响,不是救火,就是抢场。”乱铃就是险情,乱铃就是命令。很快,场区高音喇叭响起农场广播站女播音员高亢而急促的声音:“紧急通知,紧急通知,请各单位人员立即到晒场参加抢场。”我们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路小跑奔向晒场。我发现原本艳阳高照的天空正变得昏黄,四下里的人们急匆匆向晒场方向赶去,场部机关干部来了,医院医护人员来了,修配厂的师傅来了,当地邮电局职工来了,农场中学和潘村中学的师生也赶来了。 晒场上拖拉机的轰鸣声、农具和地面的摩擦声和繁杂的人声交织在一起,父亲紧跟在一台拖拉机后面手扶着拉板一路小跑地忙碌着。晒场职工和前来支援的人们拿着大扫帚、木锨、摊板等农具快速将散落的麦子向麦堆集中,我们小学生赶不上大队人马的步伐,就拿着小扫把在晒场边角将零星麦子收集到笆斗里,再倒在麦堆上。天色更加阴沉,抢场的人们有的在做最后一遍清扫,有的从库房抬出防雨篷布快步走向高高隆起的四个大麦堆,有经验的晒场老职工正沿麦堆外围打起“泥鳅堰”,有的正搬运石块镇压盖在麦堆上的防雨篷布。满场的麦子刚刚毫发无损地抢收起来,只觉一阵凉风吹过,地面的灰尘飞扬起来,一道闪电划破灰蒙蒙的天空,震耳的雷声在头顶响起,接着豆大的雨点就“噗噗……”地打在水泥场面上。来不及撤走的抢场队伍分散在库房、凉棚躲雨,只见父亲站在凉棚边一边用毛巾擦着汗,一边无声地笑了。2大田着火之后那是1996年6月初的一天,地处淮河之滨的潘村湖农场正在抢收业已成熟的小麦。当天,我随农场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永侠到场工会联系点——五分场蹲点。时近中午,多台联合收割机在大田穿梭作业,运粮车辆在机耕道奔驰,车后扬起的灰尘如一条黄龙。我拿着一台珠江牌135相机在一块大田边转悠,试图抓拍几张抢收的照片,由于胶卷金贵,半天只拍了三四张。在不远处的五分场九号桥头,刘永侠正和分场负责同志交谈。突然,一名分场管理人员大喊一声“14号地那边着火了!”我们闻声向位于分场南面的14号地方向看去,一股黑烟正在升腾。“赶快广播通知大家去救火。”刘永侠向分场领导交待一句就带上我和几名同志驱车直奔现场。从九号桥到14号地只有不足2公里的距离,北京212吉普车沿着笔直的机耕道风驰电掣一般三四分钟就赶到事发地点。着火点是14号地最北端,这块地的小麦已收割完毕,是地头的麦茬不知何故(事后分析极有可能是路人丢弃的烟头引燃干燥的麦秸)着起火来,过火面积已有30多平方米,现场五六个人正拿着树枝、扫帚在奋力扑救。我们跳下吉普车迅速加入扑火队伍,已经56岁的刘永侠操起大扫帚一面救火,一面大声指挥分场同志立即调来两台加挂旋耕耙的拖拉机在下风处开辟防火隔离带。这时我才发现下风处相邻50多米的另外一块大田的小麦还未收割,大火一旦蔓延过去,好几百亩成熟待收的小麦就保不住了。此时,得知火警的职工群众正骑着摩托车或乘坐拖拉机陆续赶来,不一会儿扑火现场就聚集了100多人,他们有的拿着水桶从附近沟渠取水救火,有的使用干粉灭火器阻断向下风处窜动的火苗,有的挥舞大扫帚连续扑打燃烧的秸秆。眼前的情景紧张激烈,我放下扑火工具取出照相机,也顾不上胶卷金贵了,在不同角度“咔嚓、咔嚓”连按20多次快门,将农场干群合力救火的瞬间定格在胶卷上。前后不到一刻钟时间,明火就被彻底扑灭,冒烟的几处也很快被水浇透。放眼看去,麦茬过火面积不到2亩,附近田块几百亩未收的小麦安然无恙。歇下来的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是灰头黑脸,大伙“扑哧”一声全都笑了。3决战在子夜2003年6月下旬,淮河流域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快速上涨。7月10日,农场防汛指挥部在防汛责任段——苏堤设立前进指挥所,实行靠前指挥。7月13日晚11时许,四分场工段出现堤坝渗漏险情,此时大雨如注,南风乍起,惊涛拍岸,形势十分危急。在指挥所值班的我听到带班场领导电话急调抗洪抢险预备队驰援苏堤。堤上,险情在加剧,堤坝渗漏处明显扩大,再不采取有力措施,溃堤在所难免。在一排昏黄的马灯照耀下,只见带班场领导率先跳入水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紧接着我和其他更多的防汛人员毫不犹豫地跃入水中,一场抢险突击战在茫茫夜色中迅速展开。倾盆大雨肆虐地下着,堤上堤下的人们在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夯实防浪桩、堵塞渗漏点、加高子堤、加固坝体。我站在齐腰深得水中配合一名同志加固防浪桩,突然感到小腿肚一疼,我赶紧上岸一看,原来是一条蚂蝗叮在腿上,我连忙用力一拍,带着血迹的蚂蝗应声落下。打死蚂蝗,我又跳入水中,继续参加除险战斗。在随后赶到的抢险预备队的支援下,终于在天亮前排除了渗漏险情,新筑起的子堤牢牢将洪水拦在坝外。抢场、救火、抗洪,一幕幕难忘的惊险场景折射出农垦人不畏艰险、爱场如家的质朴情怀。2015年,我的女儿大学毕业,职场第一站也是潘村湖农场。农场这片热土养育了我家四代人,作为农垦传人,衷心祝愿农垦大家庭兴旺发达、越来越好。 编辑:董祖芹 赞 (0) 相关推荐 麦 场-郑州日报数字报 ♣ 董全云 芒种前后,田地里的麦穗就像将要分娩的孕妇,饱满,金黄.长长的刺芒四向乍着,护着自己的麦壳里日渐丰盈的颗粒.放眼四望,那连成一片的金黄让大地变得富庶和华贵. 丰收在望了,农人的心弦也随着日渐 ... 【114】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修学义作品 永远的麦收,永远的父亲 修学义(山东) 芒种前后的鲁东地区,清晨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潮漉漉的湿气,微风轻拂,宜人的凉爽让人感觉春天的脚步还没有走远.这个时节的田野麦浪起伏,中午炽热的阳光火炉般把大地一蒸 ... 老韩讲了一个故事:收麦 我家有十亩地.北地五亩,东地也是五亩. 十亩地,一亩种了油菜,九亩种了麦子.薅了东地的油菜,拖磙碾好晒场,眼看又要收麦了.先收北地的麦子,边割边拉,四把镰刀忙碌一天,收的麦子还不到两亩. 其实,说是四 ... 清秋杂俎:亲情琐忆 1 我在刹那间的颤栗中惊醒,莫名痉挛般的浑身一抖迅速恢复平静,我知道那不是梦,不是魇,是肢体内部无法解释的抽动或强烈收缩.这时候我无比清醒,清晨的大脑无比清晰,我听到同伴的鼾声,他的呓语,莫名其妙 ... 吕士恒自传(九)《亘古荒原成良田》 作者简介 吕士恒,1935年1月6日出生于浙江东阳县.先后任职:854农场生产队,854农场学校校长,牡丹江农管局副局长,建三江农管局副局长,黑龙江农垦总局农业处处长,嫩江农管局局长.直至1995年退 ... 【大荔文苑】秦金平:记忆中的护夏 记忆中的护夏 文/秦金平 夏天来了,布谷鸟叫了伴随着小满的到来和芒种的临近,田野里的麦子儿由深绿变成了金黄色,这标志着麦子就要成熟了,也一下子勾起了我的美好回忆.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生产队时的那个 ... 老家的麦子熟了 "芒种三天见麦茬儿",说的是一过芒种,就到了每年的麦收季节.虽说已经离开老家多年,但还是会经常想起小时候麦收的场景. 01 割麦 自己第一次割麦子,还是在生产队的时候.那时村里还没 ... 褚丽君——我与战友赴山东看望原铁道兵东北嫩江农场二分场十一连老领导 今年春节前一位战友因为看了我写的关于铁道兵东北嫩江农场系列文章之一(北大荒的八千三),知道我们很想念原嫩江农场二分场十一连的老领导,给我提供了我们连指导员黄全章的电话,得已找到了分别四十八年的老连长姜 ... 【阅读悦读丨散文】读红尘《父亲的绝活儿》 <阅读悦读>2017年11月热文榜(附平台选题) 文/读红尘 [作者简介]读红尘,四川绵阳人.喜欢读书和随心涂鸦,用文字书写生活放飞心情.在文学的土地上踯躅而行吸取学习,相信心的荒原有文字 ... 杨建宏:关于这些注塑熔接线,我想聊聊···(好文推荐) 文/振业注塑汇(ID:zy-plas) 作者/杨建宏 这是一篇早些时候文章,再与大家分享!!又是一年年关时,一年里我整理一些过去的感受和知识精华出来奉献大家.并且整理的内容坚持原创性新颖性. 部分是在 ... 上海滩双面人!杨登瀛一生说不清自己身份,临终自白周总理知道我 1975年12月20日,周恩来在弥留之际,提出要见总理办公室副主任.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罗青长驱车奔到医院后,周恩来用微弱的声音嘱咐说,对那些在我们党最危险时期帮助过我们的人,千万不要忘记了!之后周 ... 今日推荐:杨枝甘露、杨枝甘露酸奶酪系列配方解锁. 香港人在80年代用杨枝甘露向全世界宣布了纳凉的新方式,30多年后的今天杨枝甘露成为了饮品店触手可及的美味饮品. 市面上杨枝甘露的售价从8块到41块,横跨不同价格区间: 既有椰浆+新鲜芒果+酸奶/奶油高 ... 【精品名家文学】隆重推荐 杨杰峰女士《时代佳作 专辑》20210050601 [中国当代杰出诗词名家百强榜]至尊荣誉 [比投网]和[神州文学<比投微榜>大赛组织委员会]联合推出 会长:王世春 总编:卢春志 联合推送 当代优秀作品展示 在客居异乡几乎足不出户那几 ... 【杨杰宏】纳西饮食漫谈三则 可以吃的"手风琴" 4月17日 更布塔用萝卜代蔓菁现切的花 农贸市场出售的干蔓菁花 群里有人在晒照片:切成一长串的蔓菁片,似手风琴状.有人问,是不是山上没有太多的玩具,所以这是大人 ... 好文推荐 | 杨殿海:城市污水及污泥的低碳处理技术 ▼ (同济大学 杨殿海教授) 本文看点 1.节能减排是全球各行业共同职责: 2.传统污水处理系统低碳技术: 3.未来污水处理技术低碳发展方向: 4.污泥处理的生物质能回收与低碳排放; 节能减排是全球 ... 【神州文学家园】隆重推荐 杨新民先生《文坛百家专辑》2021042003 诗 诗 文 专 栏 本平台刊头为著名书法家郭涛老师所题 会长:王世春 总编:卢春志 联合推送 诗 诗 歌 专 栏 名家经典作品 诗 歌 版 块 辛丑年晨窗眺 201 2021年4月 ... 杨建宏 | 首次揭秘手绘本《实用注塑成型工艺技术》书籍 注塑汇 国内专注注塑业咨询培训服务,致力于注塑业的降本增效 疫情以后,注塑行业向何处走? 谢谢大家关注我这本22年前手绘版注塑技. 有粉丝问,1999年,当时信息匮乏,没有网络,你的内容是怎么来的?有 ... 【郭建勋 王朝信 杨杰宏】钧音堂故事——丽江洞经科仪文化漫谈 [编者按]钧音堂是举行丽江洞经科仪的经堂,由古城区宏文社区郭建勋创建.我们邀请郭建勋介绍了钧音堂创建经过.两年多以来恢复丽江洞经科仪的成绩,交流对洞经科仪发展及洞经音乐的思考.王朝信补充介绍钧音堂的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