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丨张志江:明光集的“汪小爷”(龙泉纪事)
【编者按】
接到张志江先生的电话很是意外,见到他给了我很多的感动,感动他对故乡的这种情结。张先生说:他文笔不好,空暇时间也不多,但他想写一些关于故乡的文字,暂定为《龙泉纪事》吧。我想能在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写上两个小时的文字,是因为张志江先生对家乡总有着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吧!
明光集的“汪小爷”
文字|张志江
编辑|董祖芹
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明光龙泉巷中段西侧,有一处深宅大院,有三间高大的瓦房和东西厢房以及厨房柴房等。前院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后院是一大片空地,栽满了果木树。这家的主人叫汪迺谦(1893-1952),又名汪乃迁,字益之,行武出身,他身高1.8米,膀阔腰圆,因他行侠仗义,乐善好施,民间人称其为“汪小爷”。在当时,“汪小爷”可是明光集赫赫有名的人物。
汪迺谦是明光富商,家有多处房产店铺:如大巷口与中心路西北角谦益五洋行(解放后改为曹开文文具店);大巷口往大马路拐弯西南角的估衣店;第一代明光大戏院;顺河街的永安粮行以及老盐仓和老粮仓(与汪迺晋合开)等等。在城郊呼园、马场还有田产。“汪小爷”除了经商,还开过武馆,担任过商团团长,在日伪统治时期,明里暗里和日本人斗,演绎了不少传奇的故事。
一、为护商 就任商团长
1932年11月,国民政府设置嘉山县,县府设在三界,但明光由于交通发达,人口较多,商业一向是比较繁荣的,当年12月“明光商会组成防护团,团长李康衢,有100余人和枪支,属于民众自卫组织。”“1938年1月上旬,日军侵犯明光,嘉山县代理县长李蒸率常备队和防护团200余人抵御日军,并作战开火。后由于日军屡次增兵,明光失陷。”以上是《嘉山县志》对防护团的二段描述(大意)。日军占领明光后,防护团随国民党撤退而消失了,这是明光第一个商团。
日伪政权统治时期,市场十分混乱,曾一度萧条,为了保护商户利益和运货的安全,各大商户协商,决定再建一支商团地方自卫的武装。就这样又开始筹钱购枪,并一致推举汪迺谦为商团团长,时在1939年底。
这 “汪小爷”门下徒儿法孙有上百人,人员不成问题,稍加训练,即可“上岗”。日伪政权为了让市场稳定,商业繁荣,也只能认可这个商团的存在。从此,汪迺谦这支地方自卫武装,尽其职责,一面为商户看家护院,押运货物,一面在暗中做一些有益于抗日的事情,将在后文中叙述。
二、扶危济困 仗义救人
汪迺谦家境富裕,锦衣玉食,行侠仗义,挥金如土。汪府常常是高朋满座,大摆宴席。一日,酒足饭饱之后打麻将,“汪小爷”正在兴头上,忽闻有人求见,汪允之,只见来人面黄肌瘦,衣衫不整,进门就下跪,磕头如捣蒜,声称投奔小爷来了,请小爷高抬贵手,赏碗饭吃。“小爷”询问了来人情况后,连说:“好,好,好,起来吧,我今天手气好,你等着,小爷今天赢的钱全归你!”等到麻将打完,“小爷”说话兑现。此人捧着“汪小爷”给的钱,千恩万谢地告辞了。此人是从北乡逃荒到明光的魏泽恒,后来他用“汪小爷”给的钱在公安路买房置业,开了一家“恒记旅社“,从此在明光安家立业。
1943年的一天,明光日军警备司令部的司令官(中佐)带着随军的妓女去林泉浴池洗澡,鬼子司令官叫19岁的搓背工小宋为其搓背,小宋小心翼翼地为司令官搓了背,司令官感到很舒服,很满意,就叫宋再为军妓搓背,小宋不敢不从,只好上前为军妓搓背,只见那日本女人上身赤裸,细皮嫩肉,那小宋乃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青年,不要说接触女人的肉体,就是眼看了,也会有本能的生理反应的,这下可是大祸临头了,军妓发现了小宋的不正常现象,她大叫道:“你的良心坏了坏了的!“日本司令官见状大怒,遂令士兵将小宋抓走关起来了,宋家的人得知此事,去找“汪小爷”帮忙,汪正在有事,就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日军司令部,请日军放人。谁料小鬼子不买“汪小爷”的帐,不肯放人,“汪小爷”听说后,怒不可遏,双手抄起两把大肚匣子,直奔鬼子住处去要人。鬼子住在离火车站不远的大马路南侧(水上派出所原址),这时,在大门外围观的群众,已经有几十人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汪小爷”举起大肚匣子,朝着大门口电线杆子顶部的“瓷壶”就是一枪,“砰”的一声。枪响壶碎,围观的众百姓齐声欢呼,称赞“汪小爷”的好枪法,。鬼子见状,考虑到“汪小爷”的地方势力很强,不得不给面子,随后就把小宋给放出来了。
三、营救兄弟 奔波劳碌
原海协会长、上海市长汪道涵与汪迺谦是本家兄弟,汪道涵早在1933年在上海交大读书时,就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从事地下工作,不幸于1933年底被捕。汪家上下得知这一消息后,人人心急如焚,奔走相告,寻求救人之良策,汪雨相老先生凭借他在国民政府中的威望和有众多的老友,一面运用各种关系渠道进行疏通,一面筹集钱款,变卖掉自来桥的田产。为了救族弟,汪迺谦也卖掉了永安粮行。帮明光大粮商汪汇源在上海做生意的汪迺明、汪锡森父子更是竭尽全力给予人力财力的支持。就连在永安粮行看门的桑和华(汪锡汝妻)都捐了4块大洋,她说:“我家虽穷,毕竟都是汪家人,能出点力就出点力。”
最后,汪雨相老人委托侄儿汪迺谦将筹集的钱款送到上海去。为了确保途中的安全,汪迺谦带着两个徒弟共三个人4把枪,把两箱金条银元安全护送到上海。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终于把汪道涵同志营救出狱。
四、支持抗日见行动
1934年初,汪道涵回到明光后,仍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考虑安全起见,需要有公开的职业身份做掩护,汪迺谦就把他开的武馆交给汪道涵管理,起名叫“国术研究馆”,由汪道涵任馆长。于1934年4月正式开办,组织青年练武强身,保国卫民。为使武馆开的有声有色,汪迺谦还雇请了何茂恒为武术教练,专门传授武功。
汪雨相及其长子汪道涵于1937年初冬率全家28人奔赴革命圣地延安。1939年5月,汪道涵受党组织委派,又越过津浦铁路线,来到路东,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活动范围在嘉山、来安、盱眙之间,负责地方统战和党群工作,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见汪道涵《关于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始末》一文,以下简称《关于嘉山……》)。该文还提到了1939年冬我方新四军和地方武装攻打潘村华家围子的事,当时我方枪支不多,汪道涵让族兄汪迺谦帮助搞点武器。汪迺谦立即前往邵岗董郢,通过本家侄媳桑和蕙(汪锡森妻),向他父亲桑少成(注)借十支枪,借到后汪迺谦把这十支枪交给了“山元”抗日游击队队长王耀东同志。不久,新四军5支队10团在地方游击队的配合下,顺利地打开了华家围子,也搞到了不少粮食,解决了10团的口粮问题。
随后,汪道涵又赶往殷庄去做一件大事情,汪道涵在《关于嘉山……》一文中还写道:“我们把桑国权,汪乃迁等人组织的武装争取和改造过来,在殷庄组织了一支有800多支枪的抗日武装。”以上文字,足可以证明汪迺谦的确把自己手下为数不多的商团自卫武装变成了汪道涵改造组织的且正在迅速发展壮大的抗日武装力量。
汪道涵还让汪迺谦带几个人经常在夜间到西姜一带(津浦铁路明光至石门山之间,剪断鬼子的电话线,扰乱鬼子的行动。
1942年前后,由于日伪军的封锁,新四军苏北根据地的食盐比较紧张,有一次,汪迺谦命徒弟朱怀义带着一小队自卫武装人员押送一船食盐去苏北,船行至太平乡附近遭遇土匪,土匪妄图劫持商船,双方对峙,互相开枪,朱怀义击毙了一名土匪,其他土匪见状纷纷逃散,这船盐最后顺利抵达苏北抗日根据地。
五、怕吃苦 自甘当“逃兵”
汪迺谦受汪道涵抗日救国思想的影响,利用合法身份,暗中为新四军筹枪运盐,无处不是在凭一个中国人的良心,良知,默默地支援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他的思想灵魂也得到了升华,决心跟汪道涵去干革命。1946年9月,新四军北撤时,汪迺谦带着近二十名思想比较进步的部下和枪支跟着汪道涵北撤了,他们这是要公开参加革命,向北走……,途中饿了啃一口干粮,渴了就喝土井或水塘的水,夜晚露宿在荒郊野岭。在阴湿的草铺上,汪迺谦思绪万千,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养尊处优惯了,确实受不了这革命人的苦。此时他又想起了他的娇妻,此刻已身怀六甲快要临产了,恋家的心终于占了上风,思来想去还是想回家,但如去和汪道涵明说,肯定不成,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来他个不辞而别!趁夜深人静,人们熟睡之际,他一个人悄悄地“开溜了”,当了逃兵……
六、为国家 送子去参军
1949年春,随着淮海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直捣蒋家王朝,大军正在南下。在这关键时刻,汪道涵和汪迺谦兄弟俩,相约在南京水西门附近的清真寺内,在研究安排着汪家下一代的前途问题。兄弟俩把家中子侄年轻力壮,能离开家的排出了个名单,计有汪迺谦长子汪锡举(1929-2008), 侄儿汪锡恩、汪锡强等一共六人,让汪迺谦回明光速将六人召集齐,送到正在南下的汪道涵所在部队,让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
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长大成人,即将走上光明大道,汪迺谦眼含热泪,悔恨自己当年在北撤时因恋家而当了逃兵,世上难买后悔药,如今自己也老了,娇妻又有孕在身,爷不能陪你们去了。别了,道涵兄弟,别了,孩子们,祝你们顺利南下,解放全中国!汪迺谦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再见!南京,再见!孩子们,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六位青年如约来到部队,正式参军,跟随叔叔汪道涵一直南下,解放杭州城。汪道涵作为军管会副主任留在杭州,随后孩子们也就在杭州工作直至转业,而汪锡举按照道涵叔叔的安排,于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入朝作战。1956年归国后被授予少尉军衔,送到北京昌平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这是后话。
七、遭诬告 病死在狱中
这汪迺谦是一名有良心的中国人,他虽有钱,但却能扶危济困,施舍穷人。他虽有枪,但却能在暗中把枪支援了抗日所用。他虽无势,但他从不趋炎附势,巴结日本人。相反,他却敢跟鬼子叫板,从“狼穴”里救人。可以说他是江湖上一条好汉,但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当逃兵。而这一“失足”则成千古恨,北撤时他如坚持跟共产党走到底,凭他自身会武功使双枪的优越条件,说不定后来就会成为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可是他逃回家后,家产渐渐卖光,土改时成份划定为贫民。再后来,1951年冬,因为徒弟打死土匪一事,被人诬告是他汪迺谦所指使的,而被关进了大牢,谁料想,一辈子养尊处优的“小爷”,吃惯了山珍海味的“小爷”,却难以忍受牢狱之苦,白天吃不下牢饭,夜晚苦思冥想,彻夜难眠,犹如老虎被关进笼子里,身体迅速垮了下去,很快就骨瘦如柴,脱了形。虽然被保释回家调养了月余,稍有好转,但也无济于事,回到牢里不久,病情又更严重了,一病不起,于1952年底病死狱中。其时虚龄才60岁。
解放初期,法制还不健全,法律条文尚不完善,加上全国处于镇反高潮之中,无限上纲或扩大化都是有可能的。哪像现在我们国家法律健全公正,疑罪是从无的,错判了,也是可以申诉纠正的。当时,人虽死了,疑案未决,亦无结论,此后朱怀义被判刑二十年(1958年就被提前释放了)。可是汪迺谦身上说不清道不明的历史“不清”,让其家庭和子女上学就业升迁等都长期受到影响……
汪迺谦默默地走了,丢下了小他22岁的娇妻沙淑琴和三个未成年的子女,这母子4人从此更加贫困,在社会的最底层苦苦挣扎……,而其长子汪锡举此刻正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一直到1956年才归国。
沙淑琴女士出生于金陵名门,她曾幸运地躲过了“南京大屠杀“,更有一段传奇故事巜一名回回女的坎坷人生》,将继续在系列乡土纪实文学巜龙泉纪事》中讲述。
根据汪锡智(74岁)汪锡勇(71岁)口述
张志江 搜集整理
注:据94岁中医药师桑文家老先生回忆,桑和蕙父亲名字记不清叫桑X家,号少成(音),与桑大郢桑家是同宗,住邵岗董郢。桑少成是个开明绅士,谒尽全力支援抗日,曾向新四军提供了不少粮食、布衣和枪支。
主 办:明光市作家协会
地 址:明光市图书馆二楼
《明光文学》编辑部
邮 编:239400
电子信箱:minggwx@163.com
给读者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