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世君•他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我!《偶像》

偶像

​文/苗世君

偶像,是当今大家都熟悉的一个名词。尤其是年轻一代,几尽疯狂的追星族中,每个人的脑海中都铭刻着一个个自己心中的偶像。

我是位年过六十的文学爱好者。老了老了也“新潮一把,心目中也不知不觉树立了一个偶像。我的偶象并非是明星大腕,靓妹小鲜肉,而是知名的东北民俗家及乡土文学作家赵富老师。我很崇拜他,原因并非我们是明水同乡;确切的说,是他笔下所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我,激发出我对生我养我的这片黑土地的无限眷恋之情。

其实,认识从未見过面的作家赵富老师,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两年前我去某书苑,在一专柜前看到赵富老师创作的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东北民俗散文集《不灭的心灯》。当时,我打开扉页,是著名青年作家刘战峰所作的序言,后边还有名家的点评,全书收入作者近期创作102篇作品,厚厚的36万字,都是乡土民俗方面的散文,没有分章分集前后通篇一气呵成。作者用东北方言描叙家乡的风土人情、民俗民风,把读者带进土香土色的久远岁月里。我只翻了几页,就喜欢上了这本书。我又利用几天时间阅读完,其中个别文章还反复读了几遍,深深地被书中浓浓的黑土情怀所感动。从此,乡土作家赵富老师的名字,便在我的记忆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如果说,我最初对赵富老师的印象,还停留在“他是一位对乡土文化有很深造诣”的层面上,但随着对他作品的深入了解和关注,我对赵富老师的认知也得到了质的升华。当阅读他具有浓郁都市人文风情的作品时,更是让我心情为之一振。我沿着他笔下描写大庆的《乘风湖的灯火》到《黎明河,流淌着萨尔图的乳汁河》,从《大脚印的颂歌》到《萨尔图油歌》再到《让胡路放歌》,我仿佛徜徉在文学艺术的海洋之中,尽情享受着无尽的快乐。每篇作品都是精雕细刻、意境深沉的佳作,一点没有了《不灭的心灯》的乡土痕迹。作品从开头到结尾,都精致的让人无法挑剔的。例如《让胡路放歌》,是作者笔下一篇很长的散文诗作,字里行间流淌出精美的词句和深远的意境:“我从你6000年前昂昂溪文化的滔滔古河里/打捞出一只古香古色的葫芦/躺放在苍苍茫茫的荒原上/破译出原始乳名——水泡子/伴随日落星起春绿冬雪的交替/直至“闯关东”的生命火种/点燃茂密芦花和映红水中跳跃的鱼群/水泡子头上才冠以姓名——轧胡芦泡/而那“葫芦”平平腹部的皱纹波光里/却珍藏着悠久的岁月时空/有夏时的星星汉时的月亮明时的太阳/还有揉碎男耕女织的愁肠和锁尽狩猎荒野的苍茫/呵,是什么时候开始/你的名字才让世界记住不忘/是50年前的一场石油会战/给你的名字又镀上一层金黄/焕发了新的生命/你不再叫轧葫芦/你的户口正式更名为——让胡路……。”这虽是作品的一小部分,却让我清晰看到作品简直就像一部优美动听的乐曲,把简单的1234567谱写成优美动人的乐章。当我欣赏完作者一篇篇美轮美奂的作品后,想舒发一下万千感想时,搜肠刮肚却怎么也想不出合适的词句来,只好在留言区写了一句大白话:“赵老师,你写的忒带劲了!”

随着认识的升华,我突然觉得赵富老师是不是在大庆市志办或博物馆工作呀?不然怎么对大庆人文历史这么了解?其实,这并不重要。最近,看了一篇《百合文学》2020年第3期赵富老师的散文《宁波老外滩散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联想起他近期创作的具有浓郁南国风情的散文诗《美丽的凤凰岛》《三亚河短章》《三亚湾散章》等,这些足以说明一个问题,创作出好的作品和作者的工作、地位一点关系都没有,除了作者具有文学天赋之外,是他勤奋努力长期知识积累的结果。要知道,赵富老师也是最近两年才去海南过候鸟生活的,这么短的时间就创作出极具当地风情特色的好作品,是让人敬佩的。尤其是散文《宁波老外滩散记》,简直是一部宁波老外滩历史沿革的传记,作品将老外滩一百多年的发展状况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作为一名土生土长在北方的作者,其难度可想而知的。我记得这篇作品,是他去宁波旅游途中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创作的,于第二天发到朋友圈,而第三天就被《百合文学》选用了,可见其文化底蕴有多深厚,捕捉搜集信息的能力有多强!一个“奔七”的老人,不但有自己的博客(微博),还创建了自己的“公众号”,可见赵富老师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与时俱进、勤奋好学的老人。

赵富老师的作品,不但善于乡土民俗、精于都市风情、游记诗歌,而且还涉足文学种类的方方面面。最近我有幸欣赏他尚未公开发表的一篇园林建筑方面的作品,其作品更是别具一格,有深度广度和厚度。就连他随手拈来创作的一首小诗,也让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他最近回乡村即兴写的一组抒情诗《雪落乡村》,其中第二章内容如下:“雪落大野/泛起波绉涟漪/老北风的刻刀/雕塑一幅北国冰雪刻画/刻刀下溢出风景/跳跃的高山大岭,凝固的雪湖波涛/一个个农人/是山岭中雪压的青松/一座座农舍/则是浪花中站立的小船。”诗作情景交融,把大雪农人农舍还有雪压的青松写活了,刻画出大雪与乡村的深远意境。我作为一名文学的门外汉,无资格和能力对赵富老师作品进行品头论足,也说不到“点”子上。有时我觉得,把赵富老师只定位乡土民俗作家,还是不够精准的。但后来又一想,“土”也没啥不好,乡土生活是作家的创作源泉,很多文学大家不都是创作乡土文学而起家的吗?

写完最后一个文字,我又想到本文的主题。哦,我的偶象就是这样“炼”成的!

2020年12月18日初稿

2021年3月5日修改稿

作者简介:苗世君,明水人,网名莫道桑榆晚,50后。退休后学习写作,与文字为伴,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