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文旅融合专项规划怎么编?

《文旅融合专项规划》是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顶层管理和指导下,创新的引领下,在相互融合发展结构下,形成的5年发展规划和前3年的行动计划。作为旅游开发运营全程服务机构,绿维文旅建议所有地方都要编制文旅融合专项规划,通过规划引领实现文旅融合的有效推动。

通过在武汉市等全域旅游规划中探索编制《文旅融合专项规划》,绿维文旅形成了一套创新而实用的编制模式,并形成了《文旅融合专项规划编制导则1.0》,作为指导全行业开展文旅融合规划编制工作的规范。

文旅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文旅产业的相互支撑相互渗透,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重要贡献。“十四五”规划即将开始编制,各地要以此为契机,研究融合发展新思路,制定有前瞻性的专项发展规划。

本文重点解读《文旅融合专项规划》的“五法八化”与规划重点内容。

“五法八化”
(一)旅游文化化的“五法”

1.文化特色塑魂

挖掘目的地真正的文化形态和底蕴,以文化为魂,通过文化明确区域发展的独特主题和主线,进行整合打造,提升目的地文旅吸引力。通过主题架构多元化业态体系,以此支撑文旅资源进行整合转化和创意升级。

2.文化品牌赋能

文化品牌的塑造可为目的地及区域带来价值提升、和社会效应。

3.文化展演活游

绿维文旅根据多年的活动策划经验与旅游目的地运营模式的研究,总结了旅游目的地最常见的三种演艺活动类型:一是日常例行的主题表演、二是自由型的街头表演、三是丰富型的节庆表演。

4.艺术工艺创品

目前,我国旅游购物商品的特色缺乏是有待突破的问题。目的地可以传承的艺术工艺正好可以解决目的地旅游商品缺乏特色的问题,利用艺术工艺创造出有价值的旅游商品。

5.IP整合价值

以文化为IP,树立可转化的文旅IP,塑造符合现代文化个性化需求的目的地品牌体系,构建精神营销策略体系。

(1)树立可转化的文旅IP。

(2)构建跨界营销策略。

总的来说,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规划编制应以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为根本,在保护的基础上,与旅游产业发展相融合,与旅游市场需求对接,通过创意性的产品开发,赋予传统文化资源以新的发展活力,延长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产业盈利能力。

(二)文化旅游化的“八化”

1. 文化产品化

文化产品化是指通过对文化的挖掘,使文化融入到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中,通过产品体现文化内涵,并提升文化价值。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建立完整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通过小镇、主题乐园、演艺、博物馆等丰富的产品形式表现出文化的不同侧面。

2. 文化业态化

在新的时代文化业态需要创新发展,文化业态创新可以通过科技引领发展,或者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也可以运用版权衍生、新业态动力机制研究、政策改革等实现突破。文化业态化就是文化产业实现业态化发展,为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功能,丰富其文化表现形式,推动业态不断创新的过程。

3.文化主题化

文旅融合发展要做到“文化为魂”,充分体现文化的指引和带动作用,以主题为抓手,做好文化的大文章。整个专项规划设计必须服务于 “主题”定位,在主题整合下,形成文旅融合项目的独特吸引力,凸显“独特性卖点”。这样一种围绕主题展开文旅融合发展的方法和趋势,我们称之为文化主题化。

4. 文化品牌化

要解决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策划、规划、设计人员应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形成产品的地域品牌符号。文化品牌化是指把文化打造成为地域品牌符号,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度。

例如,在绿维文旅主持编撰的《江苏淹城旅游区策划规划及淹城春秋乐园设计》中,项目组通过挖掘在地文化,提炼春秋历史内涵,设计了大型观览设施“空中看淹城”、豪华双层旋转木马游乐设备“歌舞升平”、峡谷漂流游乐项目“伍子胥过昭关”等富有特色文化内涵又兼具娱乐趣味性的旅游产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主题乐园有机融合的典范。(扩展阅读:常州淹城春秋乐园—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主题乐园结合的典范

5.文化体验化

把无形的文化转化为有形的可以体验的文化项目是至关重要的。站在今天游客体验的角度,需要对文化体验进行进一步的创意和提升。绿维文旅提出文化体验要从“闻、读、知、感、乐、购”六大维度着手,充分运用数字化、互动化、演艺化的新体验方式和新艺术表现形式,使文化体验充满吸引力。

6.文化游乐化

在众多游憩方式中,“游乐化”是其中最为直接和有效的体验模式,让游客如何在文化中“玩”的开心,“玩”的物有所值是文化景区提升打造的核心要义。

绿维文旅在常州春秋淹城景区的设计中,创意化的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游乐设施设备与体验方式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7.文化互动化

对文化型景区的观光、体验、博览、活动、演艺等产品形态,都可以对游客互动与参与化设计环节进行创意,如演艺中设置游客参与环节、创意游客参与的交通方式、游客参与景区表演活动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游客对目的地的体验质量。

8.文化情境化

在规划设计中,要求用“情境化”的手法进行设计,渗透到对旅游十八要素中的每个环节,形成“情境”氛围,达到游客在情境之中体验和感悟的效果。通过情境化设计,可以将自然与文化资源,转变为人性化的观赏过程,转变为具有吸引力、可使游客兴奋的产品。

规划重点内容
(一)文旅资源与现状梳理

文旅融合专项规划编制应突破传统的资源分析框架,挖掘能够充分代表自身文化特质、对客源市场有吸引力、整合后能在具有充分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资源。建立“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文化”的旅游资源分析框架,深挖文化旅游资源内涵,建立完整的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筛选出对规划区最具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

(二)文旅融合发展目标与战略

坚持“以文强旅、以旅兴文”,结合当地文旅资源等级和分布,明确各地文化旅游发展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大产品,在此基础上明确规划区的文旅融合总体发展目标,并且明确产业增值、区域布局合理性、产业结构优化、产品与服务提升等具体目标。

(三)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对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原生文化等优秀地域文化及遗址遗迹进行保护和修复,保护和培养传承人,通过文旅保护与利用专题明确保护范围、规划目标、功能分区、建立保护管理体系、明确保障措施等,实现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文旅融合的重要方向之一。

(五)创新引领的文旅融合规划

1.文旅融合业态体系

旅游业态需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厕、导、智、商、养、学、福、情、奇、文、体、农”十八大要素进行业态化创新。

文化业态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

2.文旅融合“十四大”产品体系

创新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积极开发以下多元化的文旅产品体系:

  • 古街古村古镇古城旅游

  • 主题文化园区

  • 遗产旅游

  • 宗教旅游

  • 民俗文化旅游

  • 乡村文化旅游

  • 民族文化旅游

  • 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旅游

  • 节庆活动旅游

  • 旅游演艺

  • 影视文化旅游

  • 工业文化旅游

  • 文创与文化产业园区

  • 研学旅游

3.技术创新体系

旅游供给主体拥抱智慧化与科技化创新,将增强旅游供给满足新时代市场需求的能力,获得市场主动权。发挥科技创新在文旅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明确科技创新的目标,明确企业科技创新的鼓励措施和保障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实践。

4.IP创新体系

IP创新的本质是文化提升,中国文化IP和企业文化IP在旅游新时代都需要不断地创新提升。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的构建目的地IP创新体系,形成目的地的IP建构的行动计划。

5.商业创新体系

现有的企业不断地强化发展,实现自我的突破;共享经济、区块链等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刺激商业模式的创新,优化产品传播渠道、整合先进技术与资源、实现服务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制定文旅创新创业的优良的政策环境,以政策鼓励新的商业模式发展,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保障体系,对于创新的企业给予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6.营销创新体系

新媒体的出现让营销有了无数的可能,如何在众多的媒体中选择合适的营销方式,实现精准营销是未来营销的关键。以文化打造为魂,以优质内容提升品牌影响力是旅游目的地良性营销的关键因素。建立文旅融合多方位全面的整合营销系统,借用传统营销和新媒体营销等多种方式,达到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增加当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重作用。

(六)保障措施体系

(1)政策规划。

(2)基础设施规划。

(3)人才发展规划。

(4)市场营销规划。

(5)优化旅游融资渠道。

(七)近期行动计划

重点制定3年实施计划,确定行动目标,分解行动任务,保证重点项目的先行突破和落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