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你辜负了一名姓温的惠州本地女子….. (绝非杜撰)
惠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东坡至,喜谓人曰:“此吾婿也。”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外。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温具言其然。坡曰:“吾当呼王郎与子为姻。”未几,坡过海,此议不谐。其女遂卒,葬于沙滩之侧。坡回惠日,女已死矣,怅然为赋此词。
——宋.王楙 《野客丛书》.卷二十四
北宋年间,惠州有一姓温的都监,宋代的都监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掌管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务,温姓人现在惠州也不少,尤其是惠东一带,估计这个温都监就是这一带人。温都监有一个女儿,名叫温超超,长的非常漂亮,到十六岁却不肯嫁人。
相必这温姓女子颇有才情,也心气很高,既然家境好又颇有姿色,那一定是媒人踏破门槛,但她一直拒绝,为什么呢?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不,只因为在年幼时读到了苏学士的诗词,心中偶像也就成为未来夫婿的模样。可世间又有谁能比的上千古一人苏东坡,哪怕是才情接近也好?可是没有,只能:拣尽寒枝不肯栖….
忽然有一天,心中的人驾着七彩祥云,不,不,被押送到了惠州,这温超超惊喜的犹如在梦中,告诉人说:这才是我夫婿呀!
每夜,惠州桥东白鹤峰顶,在摇曳的灯光下,苏学士吟诵着诗词,历经风霜中年男人的声音穿透着夜色,在东江岸边回荡。而温超超则徘徊于窗外,扣门而入,还是静静倾听?一番番挣扎在心头翻滚,只能喟然长叹。苏学士忽然惊觉,推窗看去,只看到芊芊素影翻墙而去,只留下缥缈孤鸿影….
苏轼跟随着寻找,最后终于找到了这个温姓女子。温超超坦然相告:想你时你在天边,再想你时,你已在眼前….
而此时苏轼,油腻大叔的阶段都过了,虽然曾经写过:一树梨花压海棠,但毕竟是上司温都监的女儿,只好说:待你长发及腰,我已鬓白苍老,我另外介绍一个姓王的青年才俊给你,这才是你良配。
但是没多久,苏轼又被贬到海南,此事就次作罢….
而温超超的对苏轼的思念却如决堤的海水,一发而不可收拾,思念成疾,没过多久就去世了,葬在东江沙洲之侧。
一见苏轼误终身...
在苏轼从海南回归大陆,再路过惠州时,那花样年华的温超超已经只有的孤坟,只有伤感,苏轼在怅然写下了这首《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唉,我哒哒的马蹄是个错误,我只是个过客,不是归人...
当时苏轼六十几岁,张先七十还纳妾,六十岁也不算什么的。于是有人很愤慨他为什么不纳那个女子为妾,却物色王郎之子与她为姻,最终使她郁郁而亡?
但这个女子好像是为苏轼而存在,在苏轼离开惠州后,女子就死去了,遗体埋葬在沙洲之畔。当苏轼回到惠州,只见黄土一堆,个中幽愤之情可想而知。于是,苏轼就赋了这篇著名的《卜算子》。由此可见,此首词的下阕是为了纪念那女子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篇序言,短短的数十个字,就婉婉道出了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真是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绝.....
特别说明:文中所写的故事,在元朝陈明秀《东坡诗话录》、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四,-明代冯梦龙《情史》,清代《四库全书》里都可以查到,绝非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