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需要事上多磨练,需要逆本能而为之

一早上班后,处理几件事情,其中一件事情值得说说。

有位兄弟单位老兄说前来处理一个事情,打了个电话就过来,我自己都不知道啥事儿。

过来后,听了缘由,最后搞明白项目涉及拆迁艰难,好不容易完成,节约出来部分资金,希望继续用在项目上。

问题在于这个项目我们完全没有参与,且追加资金使用范围事宜也不属于我们职责范围。这时候,怎么办?

从原因角度分析,不是我们职责所在,不是我们处理范围,与我们无关,可以转介给有关科室处理。

从目的角度分析,虽不是我们责任和原因,不过人家明显是为了解决问题过来,我们也可以协助促进问题解决,毕竟专业这方面我们要稍微懂一些。

本着问题解决导向,不求原因是非对错,自然可以继续处理。

于是,主动联系有关科室,说明有关问题,不巧的是负责人员出发了,不能直接见面沟通,但人家建议写出说明,下午再联系即可。

于是,转达了这个处理建议,给予进一步处理的简要说明,人家没有白跑一趟,也算是理清了问题所在,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对于我们,本着解决问题导向原则,主动帮助联系和说明,并没有花费太多功夫,算是顺利处理这个事情。

这个事例本身而言微乎其微,算不得什么,不过可以讨论如何复制使用,不仅仅用在工作问题,更为重要的还有心理问题处理。

举例这几天发生的换轮胎事情吧。

当时要一早出发赶回农村家里,说好的有事儿过去。这么一来,事情有了变化,不再顺利如愿,且有了不确定性。

首先看第一反应,是否抱怨指责。

这时候或许会抱怨,为何不早注意前一天下午的胎压报警呢,为何偏偏有事儿遇到车子轮胎问题呢。

这样抱怨之后,当然于事无补。

我们天真以为找出问题原因所在,就会避免今后类似事情发生。有些事情的确可以做到,不过更多时候由于人性特点,我们无法吸取教训,我们会一再犯错,墨菲定理就是说明这个的,继续犯错犯晕犯傻是我们作为普通人的特点!

其实,这也是心理学家提出的观点:批评不如表扬更有利于改变一个人的行为。

其次,看看如何理性应对处理。

事情发生了,就要本着问题解决导向,而非抱怨生气指责。于是,电话联系回去的时间要延后,再确定更换备胎修理泄气轮胎。

没有换过备胎,就电话咨询修理厂来帮助,还电话别人寻求如何处理,一番沟通后只能自己动手,这时候又有了不同应对方式。

就拿如何使用千斤顶来说吧。找出后备箱工具后,千斤顶如何摆放使用成了问题,不会鼓捣,横竖不太对头。

这时候着急了,反复琢磨,想电话了解,不屑于百度图解视频,最后还是不得不百度学习,总算搞定千斤顶使用。

反思:着急只会让事情更加糟糕,尝试才会让事情顺利解决,这就是感性和理性的平衡,感性有激情也会内卷,理性会冷漠也会决策。

总体而言,面对问题时候,即便做不到杜绝负性情绪表达,也要警惕这只是情绪宣泄,于事情处理无益处。

对策就是,要本着问题解决导向出发,减少追因、追责、推诿、抱怨、批评、愤怒等等感性色彩,为此需要事上磨练,需要逆本能而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