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土匪抓住的官员结果如何,大清一武官被俘逃跑后却生病了|医聊斋“不知仲景方神捷如此”案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为学苑出版社“入门·经典·临床”系列文章,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通往中医殿堂之门,欢迎来到“入门·经典·临床”栏目,精诚大医漫漫长路,有我们陪您一路同行。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武大夫《医聊斋》医话一则。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医聊斋 医话272

“不知仲景方神捷如此”

导读

经方是中医的宝贵财富,中医学界最为普遍的说法,是指中国汉朝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所记载之方剂。乃是相对于宋、元以后出现的时方而言的。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05首,除去重复的38方,共计280方。《伤寒论》载药90味,《金匮要略》载药192味,除去重复的76味,共计206味。经方是“医方之祖”,后世中医学家称《伤寒杂病论》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赞誉张仲景为“医圣”。今天大家一起看一看,为什么医生会发出:“不知仲景方神捷如此”的感慨。

医聊斋 医道 272

荆楚乡亲马秋荷,经前头痛、旋及被冷、拘急、呕噁,不欲饮食。以往经期亦出现类似病症。其脉浮缓而小弦,断为太少合并,柴胡桂枝汤加减。以往则因证旋用小柴胡、荆防败毒不等。

80年代初,病房收一咳喘发热汗出恶风大嫂,前用苏子降气、定喘诸方不应。是与年轻同事商议,认为应属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若不应,亦可进而取桂枝加附子汤,病家服后,啜粥温复,二付而咳喘平,自汗止,身轻体爽,已无需用桂枝加附子汤。

俞震《古今医案按》载,武官为寇执,置舟板,逃脱后乘饥恣食,解衣伤寒,自汗而膈不利,他医作伤食而下,中邪而汗皆不应,神识昏困,上喘息高。许叔微以“太阳下之,表未解”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一啜喘定,再啜热缓微汗,至晚身凉脉和,医曰:不知仲景方神捷如此。

小中医与老先生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方义】此桂枝汤加减方,为辛温解肌,调和荣卫,降气润肺,定喘之方。

【主治】太阳病,有汗兼气喘证,且没有下利、口渴、喜冷等现象。

【药品】桂枝 二至三钱 生杭芍 二至三钱 炙草 一至二钱 生姜 一至三钱 大枣 二至四枚 厚朴 一至二钱 杏仁 一至二钱

【煎服法】水二茶杯,煎至多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桂枝汤治太阳有汗之证,加厚朴以宽胸降气,杏仁以润肺定喘。

【禁忌证】

1. 太阳无汗之喘,忌之 (参考麻黄汤)。

2. 太阳有汗之喘,兼有喜冷现象者,忌之 (参考麻杏

石甘汤)。

3. 发热有汗之喘,兼下利者,忌之 (参考葛根芩连汤)。

4. 太阳病,下后气喘,太阳证已罢者,忌之 (参考参

附汤)。

5. 下后利不止而大喘者,上夺下争之危候也,尤当忌之。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此方主之。( 43 )

翰卿按:必须是下后没有下利,或下利已止,而桂枝证仍在兼微喘者,才可使用本方。喘无善证,尤其是下后之喘,临床须注意,切勿与本证相混。本方之用,必须是桂枝证未罢者。

2. 喘家作,宜本汤。( 18 )

翰卿按:平素有喘的病根,因患桂枝证而喘又发作。本方主证,除喘之外,余与桂枝汤证同,说明厚朴杏仁同用治喘有效。

3. 用于感冒性的桂枝汤证兼胸满、喘咳者,或宿有喘

咳之人感冒,而有桂枝汤证者。用于感冒、支气管炎、喘息。(《古方临床之运用》)

桂枝加附子汤

【方义】此散风寒,补阳胜湿之方。

【主治】风寒湿痹,风寒较盛,湿邪较轻,兼有阳虚现象者。其身体疼烦,不能转侧。但必须具有恶风寒,不喜冷性饮食,口不渴,不呕,脉浮虚而涩,或脉较微等现象。

【药品】桂枝 三至四钱 附子 二至三钱 炙草 一至二 钱 大枣 二至四枚 生姜 一至三钱

【加减法】桂枝附子汤减轻分量名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治太阳病误下后,胸满、脉微、恶寒之证。

翰卿按:此二方从药的品种上看是相同的,从药的剂量上看是不同的。名称既异,作用当然不同,这是容易理解的。但临床上互用起来是否会有害? 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彼方用于此证绝不会有显著效果,因为桂、附用量少,甘、枣缓补之性相对增强,而此证宜于温散,不宜于缓补也;如此方用于彼证,便有可能形成坏病,因桂枝散性过甚,不利于阳虚之证也。

【煎服法】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桂枝、生姜辛温以散风寒,附子补阳以胜寒湿,甘草、大枣和诸药以保护中气。

【禁忌证】有内热现象者(如口苦、喜冷、脉象实大洪数等),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即白术附子汤方):此治阳虚寒湿较胜,风邪较轻之痹证方。

2. 甘草附子汤:此治脾虚阳虚、寒湿较胜之痹证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

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本汤主之。(174 )

翰卿按:身体疼烦,有人认为是疼得较甚,也有人认为是痛得频繁。根据实践,这种疼痛心中多有麻烦的现象。本汤主证是身体疼痛较甚 (即风寒湿痹证),但须具有脉象浮虚而涩,口不渴,不喜冷性饮食等证,最忌有内热现象。曹颖甫谓,此汤服后觉身痹,痹者麻木之谓。凡服附子后不但身麻,即口中、额俱麻,否则药未中病,即谓无效。……其人如冒状勿怪。所谓冒者,如中酒之人欲呕状,其人头晕眼花,愦愦无可奈何,良久蒙眬睡去,……渍然汗出而解矣。

映淮按:此为附子中毒证状,多见于煎煮时间不足半小时者,应告嘱患者煎煮时间及可能出现之反应,庶几不致手足无措也。

摘自《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

编辑 | 宋铮   校对 | 刘晓蕾  审稿 | 黄小龙

40位國醫大師推薦

醫道傳承的正統經典,明醫成就的學醫教程。

《醫道傳承叢書》次第引導學生趣入傳統正宗中醫堂奧。

医道传承丛书

金匮方歌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