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零成交这个月,有太多东西需要反思!
2020年的这一场雪,落在了很多人的生命中,终其一生都无法消融。
我们只是困在了这个2月,他们永远困在了2020年。
疫情真是一面照妖镜,妖魔鬼怪都现出原形,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真是害死人。
但,绝不仅仅是城市治理机制和公共卫生制度需要完善,每个行业都要深思。
而且是乱世,当用重典。
在中国房地产近乎0成交的这一个月里,楼市零成交这个月,有太多东西需要反思!
其实房地产行业真的很混乱,矛盾重重。因为混乱,所以也很脆弱。
非常有必要借此机会整治一下房地产行业的乱象。
我觉得行业内最需要整顿的就是——开发商割购房者的韭菜。
开发商卖房子,只要镰刀挥得好,没有韭菜割不倒。
在地价、规范、成本、利润、去化、购房者认同的妥协上,产品品质让位于“高周转”,一个个维权项目就这么诞生了。
其中,我觉得开发商割韭菜,最锋利当属这3把镰刀。
1.暴力营销
这些年来,没见多少开发商在产品上多费苦心,反而在营销上屡创自嗨式高潮。
小则鼓吹开盘劲销9成的去化率,大则鼓吹“房价下跌补偿”,或者是买下全城中介朋友圈,中介疯狂带看,动辄10%的佣金起跳,人多势众,营销抢房气氛,搞一系列无下限的事件营销。
就没见过开发商用他们的产品工艺创新来宣传的。
例如,精工品质:严格工艺法、铝合金模板系统、高精度砌块+薄抹灰系统、内外防渗漏系统
产品不够,营销来凑,利用购房者心理来逼定。
2.亿万售楼部
一个板块间的相邻项目,不是拼产品、拼品牌,现已成了各家豪华售楼部的比拼。
现在的售楼部,一个个建得像七星级酒店,恨不得把沙盘上的水晶灯都换成镶钻的,样板间请个国际著名设计师来操刀、景观示范区种满全冠移植的名贵树木。
不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改善项目。
在国外的开发商看来,像中国一样,建亿万售楼部,然后到时拆掉,简直不可理喻。
但开发商个个都是这么做。
而且羊毛出在羊身上。在售楼部上的花费,还是要算到房价里的。
在大多数购房者看来,他们想要开发商注重品质、服务、物业、建筑,这才是跟他们息息相关,却得为开发商的“面子工程”买单。
3.购房合同撇清责任
买房时,大多数人都不会细细去看不利因素和购房合同,但这确实最大的坑——密密麻麻免责,撇清责任。
日常消费买衣服买鞋子,错了就错了。
但一旦买房买错,不管是高压线垃圾场坟墓等不利因素,还是房子装修质量差、景观绿化缩水,都是买了个烫手山芋。
这几年的精装修维权,真的太多。买房不维权,都是走运了。
看多了人和房的悲凉故事,我会觉得买对房,可能不是涨多少赚多少,而是自己满意,家人满意,一家人住得和和美美最重要。
现在的人,光是活着都已花光了所有气力,韭菜们还有尊严可谈吗?
可能被“75折”的文字游戏搞得焦头烂额,到时还要带上全家老小顶着烈日暴晒去拉维权横幅。
做开发商,最关键就是把房子造好,这点大佬都懂。
卫生间防水工艺:钢筋混凝土楼板、水泥砂浆找平层、防水层(止水钢板)、砂浆保护层、防滑地砖
外墙工艺:混凝土基层处理、一遍腻子、二层腻子、打磨、底漆、喷质感砂、一遍面漆、二遍面漆
屋面防水工艺: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基层处理、防水层、保温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飞行检查:五级监管系统、集团抽查、集团内公式、仪器测量评分、专家团队检查
内墙工艺:基层处理、冲筋、轻质砂浆、一遍腻子、二遍腻子、打磨、底漆、一遍面漆、二遍面漆
毫米误差体系:工业化建造技术、企业及国家规范标准、实测实量体系、严格施工过程控制、产品精细化设计、施工误差毫米级控制
虽然拿地和建安确实占了沉重成本,但这不应折损开发商专注于土地研判、项目定位、工程施工、营销管理、物业服务全流程强把控…
这么简单的契约精神,怎么我们国内的开发商就做不到呢?
对比欧美澳日的建筑,至于像我们这样天天操心维权吗?
希望借着这次疫情对物业的重视、对产品的重视,让开发商明白:产品力出圈,将是未来活下去的最大筹码。
这场疫情,将加速房地产进入新时代,倒逼市场去提升品质。老百姓需要的是好房子。
趁着疫情,房地产行业更需好好整顿,治治开发商。
开发商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要不得。有敬畏心的房企才能配活下去。
老百姓也应该反思,别惯着那些无赖开发商、无赖项目。
不然,像这次疫情一样。当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