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一个腐败的社会一般有哪些特征?
清代诗人龚自珍在诗中写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是一个暮气沉沉、腐败堕落社会的真实写照。
无独有偶,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尼采对于社会的研究不可不谓之透彻,在尼采最后的年华当中,他的精神境界已经上升到一个常人不能理解的地步,甚至当时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尼采已经'走火入魔,无药可救'。
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疯癫'的人物,对于一个腐败的社会的分析可谓是鞭辟入里,总结出一个腐败社会的种种特征与表现。
一:备受争议的伟大思想家
尼采出生于普鲁士的一个普通家庭当中,1858进入普夫塔文科中学学习,遇见了尼采一生的挚友卡尔和保罗。
1864年顺利进入德国波恩大学学习,1868年被巴塞尔大学聘为古典语言学教授,这一时期的尼采备受叔本华的思想影响,对于世界的认识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投身战场因病退役,战争的残酷在给尼采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的同时,也激发尼采开始站在新的角度重新思考探索这个世界。投身哲学思想创作领域,开始新的事业。
尼采于1873年发表《不合时宜的沉思》第一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代表着尼采的哲学思想体系慢慢形成。
尼采猛烈的批判传统的社会道德。尼采激进的哲学思想决定了尼采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哲学家,但是他在揭示腐败社会方面的贡献却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同。
二:国家信仰缺失,异端邪说大行其道
首先尼采认为一个腐败的社会一定是国家民族信仰极其苍白,导致各种异端邪说蒙蔽人民的双眼,慢慢的推向这个社会走向堕落的深渊。
同时尼采认为一个社会信仰缺失往往是处于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上到政治精英,下到平头百姓对于当前的社会都表现出手足无措,甚至对自己民族国家的过往产生否定怀疑,最后各自异端邪说蜂拥而起,侵蚀一个社会的精神支柱。
诚然,一个腐败的社会必然是一个信仰缺失的社会,信仰的缺失往往意味着人们过往所约定俗成的规则的破坏,社会非常容易走向混乱,每个人都按照自己意志来行事,国家无法正常运转。
此外,信仰的缺失还导致整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丧失,整个社会犹如一盘散沙,毫无秩序可言。没有规则的社会是一个恐怖的社会,失去精神约束的社会也必然会走向腐败。
三:娱乐至死,不思进取
其次尼采眼中的腐败社会一定是一个贪图享乐,娱乐至死的社会。尼采在他的哲学著作当中阐述腐败的社会是一个暮气沉沉的社会,人民只懂得享乐,失去的进取的精神。
甚至尼采还认为评判一个社会是否有活力的标准之一就是整个对于战争的兴趣的高低,腐败的社会对于战争的兴趣是低迷的,也就意味着这一个国家和民族慢慢的失去活力与激情,是典型的一种盛极而衰的社会腐败模式。
虽然尼采用战争来评判一个社会是否有活力,过于极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尼采其他方面的正确性。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假如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人民没有生活之忧,政府没有战争的顾虑,整个社会也渐渐的失去的进取的意识,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腐败的社会更具有迷惑性和危害性。
政府官员尸位素餐,年轻人也不在朝气蓬勃,整个社会陷入停滞当中,当中的每一个人都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灾难降临之时整个社会必然会迅速的沉沦,毫无希望可言。
四:目光短浅,利益至上
尼采笔下的腐败社会还是一个人人目光短浅,最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社会,枉顾社会集体利益。尼采认为当一个社会道德没落之后,人人都会为了利益而大打出手,成为'暴君',尽可能的掠夺一切可能的资源并且占为己有。
而这个社会最终的结局就是走向一个人的社会,一个人占据一个社会的资源,其他的将被永远地打落尘埃,永世不得翻身,同时也意味着这个社会的死亡。
试想一下假如一个社会当中,每个人紧紧地盯着自己的利益,护住眼前的利益,眼中没有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这样的社会将是一个毫无希望的腐败堕落的社会。
同时这是社会也就没有所谓的规则,人们可以用尽一切方法去攫取利益,无论是强取豪夺,还是明目张胆地抢劫,都不会受到谴责和惩罚,人与人之间只剩下你死我活的关系,丝毫不考虑明天,只想活在当下,末日的狂欢也不过如此。
当社会中的人都是利益至上,目光短浅之时,毁灭是这个社会最终的结局。
五:警世之钟当长鸣
尼采认为一个的腐败社会的特征是信仰缺失、享乐之死以及利益至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极强的警示借鉴意义。
当前的社会日趋复杂,各自思想学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强调思想自由的同时一定要坚守住民族信仰不动摇。
虽然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导致人民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这不是社会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最后一个朝气蓬勃的社会一定是一个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平衡协调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