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搞笑的戏谑诗(四)
陈振桂教授出版《起名八十八法》《中传统文化概览》《当代儿童文学》等100本著作,其中大学教材10本。
明朝的徐渭徐文长也是个中高手。话说一年春天,徐渭坐一小船游西湖。在湖心亭岸边,碰到一十来岁女孩啼哭。一问方知其父是渔民,出门打鱼遇太守游船,未及躲避被扣押。徐渭不平,带女孩去找太守评理。太守问:“你是何人?”徐渭回答:“我乃一秀才。”太守有意刁难,让其作首诗,作得好才肯放人。
徐渭提笔连写七个“天”字,太守大笑:“你这也叫诗?”徐渭不理,紧接着写下后三句,着实厉害:
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子新丧才半年。
山川草木皆含泪,太守西湖独放船。
意为:老皇帝才死半年,你这个太守就乘船游湖……太守看后,面如土色,只得立即放人。
徐渭还写过一首自嘲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写这首诗时,心情可谓难以言说。从小虽有“神童”之名,五十还没中举。积极参与抗倭,但在权力倾轧中险受株连。精神病犯误杀妻子,坐牢七年。到老心情忧郁,倔强不屈的性格不被人们接受。真像诗中所写,这两个“闲”寓意颇深。
明代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三十六回说:唐三藏带着叁徒弟去西天路上,这日遇一座高山,山势险峻,渺无人烟。三藏不觉感慨,吟诗曰:
自从益智登山盟, 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还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诗中,“益智”与毅志谐音;“王不留行”指唐王送唐僧上路;“三棱子”指叁徒弟;“马兜铃”指白龙马;“荆芥”指经卷;“茯苓”指佛灵;“茴香”指回乡等等。诗中巧妙地隐藏了九味中药名,可谓用心机巧。
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是个文采极好的诗人,他留下的诗有四万多首,几乎和全唐诗差不多一样多了,虽然很多水平并不怎么样,可也有不少水平不错的诗。这样的皇帝,当然也少不了很多和诗有关的风雅故事。
有一次,乾隆皇帝带着纪晓岚去圆明园,时近黄昏,忽见一只白鹤在前头飞。乾隆灵机一动说:“卿善作诗联,能否以此鹤为题,急就一章?”他话没说完,纪晓岚就吟出了声:
万里长空一鹤飞,朱砂为顶雪为衣。
他刚吟出两句,那白鹤已远远离去,在幕色中变成了一抹黑影。乾隆又连忙说:“你看那鹤明明是一身墨黑,并无一点白色,卿为何说它是'雪为衣’呢?这岂不是大谬?”
纪晓岚微微一笑,又转口吟道:
只因贪食归来晚,误入羲之蓄墨池。
乾隆听了,点头称叹,不再说话了。
纪晓岚是《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学识渊博,文思敏捷,平素喜欢开玩笑。
一天,有个翰林的夫人做寿,纪晓岚与众人一起去祝贺,这个翰林见纪晓岚来,就请他作首祝寿诗。纪晓岚一口允诺,稍加思索后就写了一句:
这个婆娘不是人,
这不是在骂人吗?在座的宾客无不大惊失色。纪晓岚却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写下第二句:
九天仙女下凡尘。
啊,原来如此,老夫人不是人,而是天上仙女!大家转惊为喜。
纪晓岚见大家笑嘻嘻的,于是又写了第三句:
生个儿子去做贼,
大家看了又惊呆了,刚才是骂老夫人,现在骂到翰林头上了。但是,纪晓岚把笔锋轻轻一转,写出了结句:
偷得蟠桃孝母亲。
大家又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清朝的石涛写过一首题画诗,《墨笔梨花图》:
人说梨花白雪香,我爱梨花似月光。
明月梨花浑似水,不知何处是他乡。
石涛把梨花比作月光,独出心裁、别有新意。在月光中赏梨花,漠漠如水、茫茫似渡,此情景中,诗人已经分不清何处是他乡,何处是故乡了。用语清新自然,颇有点年少轻狂的戏谑意味。
清朝的郑板桥画画得好,诗也做得不错,人也够怪,所以也写了不少戏谑幽默的却又富于哲理诗句。
盆画半藏,兰画半含。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郑板桥这首《题半盆兰蕊图》的四言诗,寥寥十六字,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他曾在《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中言:“凡事留一分做不到处,便是一分蓄积。”他一贯主张“凡事留有余地”。“不求发泄,不畏凋残”,这是郑板桥的经验之谈。
又一年,郑板桥从山东潍县辞官回乡。眼看女儿要出嫁了。为官清廉的郑板桥,一向两袖清风,毫无积蓄,日常生活尚可,哪有钱给女儿办嫁妆。好在女儿懂事,体谅父难,并不嗔怪。她说:“我最喜欢您画的兰花,您给我画上一幅,就是嫁妆了。”板桥听罢甚喜,立即为女儿画了一幅茂盛的春兰图,并题上这首诗:
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
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郑板桥一生爱竹,以竹喻人。他喜欢竹子迎风挺立、宁折不弯、严寒不惧、敢于拼搏的精神。所以郑板桥竹子画得最多也最好,“胸有成竹”就是他提出来的理论,所以他也有不少题竹画的诗,如下一首:
秋风昨夜入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说到戏谑诗,当然少不了著名的调笑大才子李调元。李调元是四川人,后出任广东学政,于上任途中,经过某州,驻马更衣,独自走到湖边一个叫“张家楼”的酒楼上,凭窗饮酒观景。在他席旁有四个文人以张家楼为题,联起句来:
“张家楼外更无楼,”
“秋到江南不是秋,”
“幸有巫山来阻隔,”
“梦魂才不到蛮州。”
联毕,四人鼓掌互相赞赏,得意极了。
李调元一听,心想:哼!竟把四川称为“蛮州”,真是岂有此理了!他边想边不觉微微冷笑出来。不料被四人觉察到了,便很轻视地问他:“难道你也懂诗?”李答:“粗知一二。”又问:“也能作诗否?”李答:“能。”四人便要李仍以“张家楼”为题试和一首。李不加思索便吟出一句:
一上张家楼碰头,
四人一听,几乎笑倒。李接着吟出三句:
眼观四海飞横秋,
不是巫山云雨阻,
看破江南十二州!
四人听他诗句非常,气势很大,都为之惊慑,忙上前问李姓名。李笑而不答,又吟出七律一首:
朝辞西蜀锦州城,赢得文才动帝京。
淮北一联羞四座,江南三考服诸生。
将名入句传经院,以雀为诗送别亭。
萍水何劳相问询,谪仙与我本同根。
四书生这才惊悟,原来他就是名满天下的才子李调元,忙施礼赔罪,认错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