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鉴赏鉴别珍品汉代古玉
从西汉时期延续到东汉,先秦遗 留诸子的所谓百家学说思想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在汉代的玉雕艺术中看到的是现实世界与虚幻的冥界、仙界交杂并陈,尘世中活人,死者共置一处,或许这正是符合了所谓“通天、地、人日儒”《法言·君子》思想的另一种体现吧。玉器艺术当然也不例外,在汉代,一方面是其儒家思想中“君子重玉”的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另外一个方面,那些可以长生不死,羽化升仙的美好祈求渴望最 后造成了厚葬之风盛行,这恰好又与儒家教义中的孝悌思想相吻合。
汉代佩玉的品种主要有各种透雕装饰的玉璧、玉璜、玉珠、玉人、玉环、玉管、玉觿等。特别是在艺术风格上,汉代玉佩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1983年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的一件“龙凤透雕玉璧”,中间好内饰一透雕龙纹,以充满张力的“S”形结构创造出一昂首挺胸、稳健有力的龙的形象。不难看出,龙的四肢及尾部的经营位置与构成处理并非仅以所表现对象为法度,同时也是以适合圆形的外框为条件的,故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件布局合理、虚实得当、结体有力的艺术品。这样的作品在汉代艺术的许多门类中都能看到,如汉代的瓦当装饰、漆器装饰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为后世的装饰艺术树立了典范,把它看做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经典风格也是不为过的,因为能够堪当经典之名的作品必须是无懈可击的,汉代艺术家确确实实地做到了。这件玉璧内饰以谷丁勾连云纹,排列规则有序,与充满动感的中 央龙纹形成对比,主次分明:璧的两侧各饰一透雕凤纹,对称布局,回首屈体作攀附之状。龙凤内部均以阴线刻勒,简洁明了,并无任何多余的赘饰,整件作品凸现出汉代粗犷豪迈的时代风貌。像这样的玉璧已非传统意义上的礼仪用器了,而是作为组玉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出土时的排列关系看,与其相组合的玉佩饰件还有一件玉璧、玉璜、玉人和珠饰等32件不同材质的饰物,组成一长度约600厘米的组佩饰。
汉代总体上是一个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时代,无论是西汉初期的文景之治,还是东汉初期的光武中兴,汉代社会黄老学说和道教文化非常流行,在汉代独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尚的驱动下,诸侯贵 族“视死如生”的厚葬之风盛行,这导致大量珍贵的随葬品应运而生,其中就包括大量的随葬玉器,而葬玉的盛行推动了汉代玉器的发展。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国历史上极其具有代表性,扮演了承先启后的重要关键地位。汉代的文学及艺术方面的成就也比较显著,汉代的玉器继承了战国时代玉器的传统,并有所变化和发展。至汉代,礼仪性的玉器逐渐减少,组成佩饰的各种佩玉在种类上趋于简化,用于丧葬的玉器显著增加,玉制的日用品和装饰品也有较大的发展。汉代的玉器种类更加多样化,可粗略分为:日用品、艺术品、辟邪用玉、装饰品礼仪用玉和丧葬用玉等。
如界定汉代“游丝工”的标准、“游丝工”渊源流变及其治玉工具等,相关问题至今尚在隐约模糊之中而缺精准表述。但是,在古代雕刻工具等相对匮乏的时代,这种微雕治玉工艺无疑是同时代治玉最 高工艺成就的代表作,也处处体现着匠人们无可超越的智慧。
新石器时代古代先民探索和总结的制玉工艺程序已将完备,初步形成操作规范,玉雕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后世历代玉雕技术,都可以在此找到渊源。此后直到汉代,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制玉工具逐渐向金属工具过渡,汉代以后,随着钢铁工具的大量运用,古代制玉工具基本已齐备。此后数千年在制玉工艺随数次起伏,但直至上世纪,制玉工具再无大的发展。制玉工艺则随着时代的潮流逐渐发展,充分反映各时代特色,但在基本工艺方法上也并未脱汉代玉器窠臼。
汉代玉器中有许多仍是利用绿色或黄褐色的玉料,但是另一方面,乳白色的羊脂玉大量增加。汉代玉料的来源,大部分是由和阗输入的软玉。出土的一些玉器,与和阗玉很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