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一碗红薯饭/蒋勋功

没有星星和月亮的夜晚,暮色如一滴浓墨在夜的笔尖滴下。山村更是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三间草房,狭小的堂屋内,点着一盏豆大的煤油灯,被不时吹来的风吹得漂浮不定。这一家五口围着门板架起来的“桌子”正在吃晚饭。虽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而按乡下习惯,吃饭正当时。收工回来,洗洗刷刷,怎么着也得熬到这个时候。这餐饭不但要填饱今天的肚子,还得为明天出早工积攒体力。“桌”中间那白的是萝卜片,黄的是黄瓜坨,绿的是小白菜。只有那烧得弯弯曲曲的鳝鱼加点辣椒才是正菜。肚子早已饿得咕噜咕噜直叫得三个孩子,赶跑了瞌睡,早就吃得狼吞虎咽。昏黄的灯光照在父亲憔悴的脸上像打了一层蜡,满是沧桑和无奈。

厨房和餐桌还有一段距离。菜上桌,饭却在锅里。一天的劳动累的父亲全身像散了架,连去厨房盛饭的力气似乎都没有了。招呼坐在身边的大儿子,递过碗,要他去再盛一点饭来。

厨房里的油灯想尽力驱散无边的黑暗,仍然只能留下朦朦胧胧。大铁锅内,所谓的饭,白色的饭粒可怜兮兮地躲在紫色的红薯片后,饭不够红薯代。

那时,三年困难时期的苦日子虽然已经过去,而温饱问题远未解决。粮食产量不高,所有收成不够半年粮。而且常年不见荤腥,谁的肚子都被刮得空空的,没有丁点儿油水。饭量一个个大得惊人,长身体的孩子要吃,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大人要吃,没有哪一家不为吃发愁。锅里有几粒米已属奢华了,更多的是瓜菜代。这不,这家吃的所谓的晚饭,主食实际上是红薯干。鲜红薯切成片晒干,和着大米一起煮。红薯那时是山区的主产,家家挖着地窖收藏,青黄不接,靠它接济救命,平日里也搭配着吃。聪明的主妇总是变换着花样,激活家人的味蕾,多吃一点。做菜又当饭,有蒸有煮,有丁有片,有甜有咸,有鲜有干。可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么着都是红薯味。以至于一闻着,有人条件反射就作呕。如果不是为了活命,多少人会拒绝吃红薯片。

这家当然不例外,这孩子也没有什么不同。看到锅里雪白的饭粒两眼发光,那香味刺激得他直咽口水。米饭和薯片虽然合在一起,一锅铲下去却分得清清楚楚,薯片是薯片,米饭是米饭。这不,起铲了,他先把父亲盛了一碗,接着再给自己盛一碗。灯光虽然昏暗,也能照出这两碗的不同,一碗白色的多,是米饭,一碗紫色的多,是薯片。或许,是下意识的动作,但还是分出两碗不同的结果。

不长的距离,几步走过。父亲接过儿子装来的饭,夹起一把青菜,囫囵吞了下去,再端来碗扒饭,一筷子下去,似乎发现了什么。一眼看着躲躲藏藏吃着的儿子的饭碗,终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收起那复杂的眼神,蜡黄的脸又多了几分阴沉。一片一片挑着薯片吃,每一筷都显得那么沉重。当碗里剩下不多的饭粒后,他全部倒给了最小的女儿。放下筷子端坐,一言不发,如同山神庙里的雕塑。

夜风从敞开的大门吹过来,本是盛夏酷热却让人起了鸡皮疙瘩。其他的人没有感觉到什么,而刚才还吃得正欢的大儿子一下子被噎住了。黑暗中,他感到了父亲如刀的目光,本来心虚的他此时如芒在背,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此刻,那饭碗中的白米饭曾经如此诱惑着自己,此刻却分外地刺眼。舌尖不会欺骗,米饭当然比薯片好吃,但是不够。你吃多了,别人就吃少了。一个锅里吃,一家人亲。自己贪吃,吃的是父亲的那份子。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有吃才能撑起这个家。而且,乡下人对孝道看得很重,有好吃的要先让给长辈。如今,弄出这件事,他惶恐了,越想越怕,越想越后悔。一下子跪倒在父亲面前,连连认错。本来涨红的脸此刻一片苍白,悔恨清楚地透出眼眶。

煤油灯由于没罩子眼看就要被风吹灭,父亲赶忙起身挡住。一把扶起忏悔的长子,也止不住眼雨滂沱。“儿呀,这不是你的错,是父亲没有这个能力,你们都吃苦了。”一声长长的叹息,近乎哀嚎,仿佛要划破那无边的夜空。

起风了,呼啸着穿过山沟,穿过树林,放肆地撕裂夜空,侵蚀着宁静。

豆大的灯终于没能挡住冷风的摧残,晃了几下灭了。无奈的一家陷入深沉的黑暗之中,传出的只有那断断续续抽泣和一声声长叹。

作 者 简 介

蒋勋功,男,湖南衡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衡阳市慈善总会会长,衡阳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衡阳市杂文学会负责人,衡阳师院客座教授。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于各级各类报刊、杂志、网站。八十年代有部分作品被选入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湖南杂文百家》和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枫叶集》《地火集》《春草集》《嫩草集》等。九十年代末至今已分别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杂文散文随笔十二部。分别是《公余杂谈》《庭中望月》《衙斋卧听》《微漾青萍》《花儿不只为春开》《杯子原本只是杯子》《玉笛谁家听落梅》。






(0)

相关推荐

  • 蒋崇荣||玉米饼子

    <烟台散文微刊>2020第112期 (总第451期)                        主办:烟台市散文学会                   协办:烟台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 ...

  • 好吃的午餐肉饭团,不用模具也可以做。

    准备食材:我的锅午餐肉一盒.香油.食用油.薯片.海苔.保鲜膜.米饭. 第一步:午餐肉横着切片. 第二步:将切好的午餐肉片放入油锅煎至金黄色. 第三步:将煎好的午餐肉片捞出来备用. 第四步:将薯片碾碎备 ...

  • 赵戡:童年纪事〈三〉 洗脸吃饭

    童年纪事 〈三〉洗脸吃饭 赵 戡 在我的记忆里,童年基本上是处于一种半饥饿状态,总是饿,总是想呷,好像从来没有吃饱过,这种感觉直到上初中才慢慢消失. 父亲是个铁匠,经常天未亮就已出门.他要翻过一座山, ...

  • 散文||难忘过年薯片香【征文】

    难忘过年薯片香 吴兴明||江西 不知是年龄的关系,还是怀旧的缘故,每当年末岁尾置办年货的时候,脑海里总时不时地冒出儿时母亲准备年货的情景,想起那经母亲手做的沙炒红薯片芳香的味道.每想到这些,几十年前置 ...

  • 散文||齐飞与一色盛在碗里【征文】

    齐飞与一色盛在碗里 冬日的残阳揉碎在枝枯叶稀的林梢间,一群放学晚归的孩子,在乡村的小路上,倦鸟归巢一般,你追我赶地奔跑着.叫喊着,高一声低一声的笑骂着,惊起一树一树的雀儿起飞腾落,好一阵叽叽喳喳不休吵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端午时节话杨梅/廖贤礼

    四月枇杷满树金,端午杨梅血样红. 小时候,我跟妈妈去山上砍柴,看见树上青涩的杨梅,就问妈妈,杨梅什么时候才能长熟?妈妈告诉我:到了端午节,杨梅红出血.此后,我就记住了那句谚语,每年端午节前后,自然会想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廉顽立懦证菩提/王国庆

    辛丑四月,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在厦门市弘一法师研究会原会长陈飞鹏先生的引领下,摄制组一行分别从福州.厦门前往南安石井:采访我国当代曾与弘一法师当面交流.唯一健在的前辈大德,今年102岁的陈珍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我的老娘/李鲁庆

    昨天,大年初一,拉着妻儿回老家,又看到娘熟悉的身影,穿着晚辈给她买的红棉袄.每年三个时候必须回农村老家.一次是大年初一,回家给父母和老一辈磕头拜年:一次是农历五月二十日,俺娘的寿诞:一次是老家村里过会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买车,我就成了亲哥哥/鲁向辉

    新车买了快两个月了,不时还有一些4S店打来电话,哥长哥短地喊着,推荐他们的车.购车前,市内的4S店我都快转过来完了,还在网上注册了几个购车APP软件,之后我就成了他们的亲哥. 第一次去4S店,还没走进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蜻蜓·亲情/李秀书

    清晨我在厨房里忙着,看见窗纱外面歇着一只小小的蜻蜓,我看它那细细的身子,薄薄的翅膀,鼓鼓的两只大眼睛,整个是心灵手巧,十分可爱. 我往里面拍了几下,想把他们吓了飞起来,看它在初升的太阳下和微微的晨风中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好好过个五一假期/赵振超

    过着四月的日子,盼着五月的假期,在这难得的几天时间里给身体放个假,给心灵放个假,给灵魂放个假,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贫苦的生活淹没了所有的日子,父辈们用肩膀撑起责任,用疲惫安慰灵魂,用汗水描绘人生,他们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微信运动,赞出一种情谊/郑谊

    智能手机的普及,新鲜事物是层出不穷,视频通话面对面,发送定位心连心,好友间已经不再有什么秘密可言.就连日常走多少步数都能通过"微信运动"一目了然.微信有开通每天记录运动步数的功能,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谢飞鹏/村庄的老水口(散文)

    村庄坐落在山坳深处,前面的水口蜿蜒而出,使村庄和外面的公路有了一段距离.水口里长着一排高大的树木,这排树木像是村庄的护卫,但同时也把村庄和外面的公路隔成了两个世界.村庄里鸡犬相闻,炊烟袅袅:公路上车来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双城有爱,跑在郑开/李计划

    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姗姗来迟郑开马拉松还是如约而到,这份"双城有爱"的奖牌得到的是多么的艰辛和不易,但终究如愿以偿,义马市黎明脚步这次组织参加29人参赛,他们享受在为激情的奔跑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等你/徐月英

    匆匆一别,如昨天的烟波春雨,秋夜里尘封的信笺,有多少记忆不再重逢. 当伤感的音乐摇动了心底的情绪,也有灵魂到不了的文字在奔腾.黄昏时独倚西窗,看肆意花开的院落,奔赴真实的世界.一种爱恨交加的,无与伦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