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八大雅事,一举一动皆风雅
2020-11-06 09:22
华人号:中国文化
古人留下的智慧,提醒着我们就算周身物欲横流,也得多一些闲情雅致。因为活得最有意义的人,不是活得最长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观菊
秋丛绕舍似陶家
古人赏菊、簪菊、种菊,甚至食菊。早在战国时代,屈原的《离骚》诗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唐代元稹在《菊花》如此描述“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寅《东篱赏菊图》不仅展现出了赏菊之悠然,还将文人隐士清闲而超脱的生活勾画淋漓尽致。
焚香
一炷烟中得意 九衢尘里偷闲
如果世界过于喧嚣,让人静下来的方法也有许多种。有人觉得走进山林听山间风过就能安静下来,有人觉得独饮一壶茶也能让人身心安静。而有人则喜欢焚一缕馨香,在呼吸间抚平心中的烦乱,当下便拥有内心的宁静。
苏轼的大弟子黄庭坚就是一个“香癖”,他认为,香可净气。闲来无事,最爱找个精致的小铜炉,在香几燃起一炷香,闭目静坐。无论是官场归来急需去浊存清,还是提笔作诗期待灵感涌现,或是独处需要六根清净,一抹香气,足矣。
品茗
淡中有味 点茶三昧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
茶无贫富,也无贵贱,可以素朴简约,也可以堂皇精致,大俗大雅,尽在日常点滴之中。苏东坡曾赋诗一首:“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三昧”,来自梵语samadhi,意思是止息杂念,心神平静。这种静水流深式的参悟,是禅,也是人生况味。
酌酒
醉里乾坤大 壶中日月长
古语云:“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又说:“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是酌酒的浪漫。古今智者,大多是从一醉方休的境界中认识世界,彻悟人生,修炼自己的品性。
惠风和畅、茂林修竹之间,他们或袒胸露臂,或醉意朦胧,魏晋名士们洒笑山林,旷达萧散。他们饮的不止是酒,而是乱世中,那一种不受拘束。
品蟹
但愿有蟹无监州
唐代大诗人李白,不仅喜欢饮酒,也爱食蟹。他的《目下独酌》之四结尾写道:“蟹鳌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宋朝大诗人苏轼,平生嗜蟹,不仅有文章赞美,而且更有诗歌称颂。他甚至提出“但愿有蟹无监州”的主张。宋朝另一位诗人岳珂(岳飞之孙)也嗜蟹如命,有咏蟹诗三首,其中之一写道:“无肠公子郭索君,横行湖海剑戟群。紫髯绿壳琥珀髓,以不负腹夸将军”。对蟹极尽夸张赞美之能事。
候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月亮是中国人最古老浪漫的意象。
有诗人说:“观月须临水,须独往,须空旷幽绝之地,如此方能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张若虚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写下《春江花月夜》的千古名篇。
时间的速度决定了人们生活的格调与速度,那份闲情和雅致已离我们而去。喧闹的都市迫切需要一些清雅来装扮,我们何不静下心来,学一学古人焚香试茶候月临帖。
莳花
侍花如侣 读花如人
花,难觅归鸿暮霭霞。蒹葭白,绮梦飞天涯。莳花即栽花。
花非花而胜似伴侣,乃爱花者至高浪漫。清代名士朱锡绶曾以花卉喻女子:菊,才女之善文章者也;荼蘼,善谈禅者也;芍药,名士之妇也;莲,名士之女也......
宋代诗人林和靖,用如今的话来说可算“地道花痴”。他长住山上,终身不做官,不娶妻不生子,只在住处周围种满梅花,终生与花及一只白鹤为伴,后人称“梅妻鹤子”。
登高
提壶携磕 出郭登高
在漫长的历史画卷中,诗人们登高必饮酒,饮酒必赋诗。登高不是诗人们的小众游戏,作为古人普及率较高的活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燕京岁时记》有载昔日胜景:“提壶携磕,出郭登高……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
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