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浮世绘画师喜多川歌麿笔下的美人们,可以说是集结了当时对于女性的所有审美:细长的双眸与娇小可爱的嘴,还有那白如玉脂一般的肌肤,以及那——看起来十分沉重的,得跟头差不多大的,让人过目不忘的发簪!
其实这种发型被称为「燈籠鬢(とうろうびん)」,在当时的江户时代十分流行。对于大家来说,最熟悉的日本传统发型,除了月代头,就是这个灯笼鬓了吧。毕竟,真的是太过于显眼了。接下来,本文将从浮世绘上描绘的女子们的发型入手,特别是从喜多川歌麿的绘画中介绍燈籠鬢的变化。
▲从青睐垂发到青睐盘发的时代
古时候的日本,就已经有了「黑发就是女人的命」这种说法,甚至有一头又黑又亮又长的头发也成为了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美女的标志。长发在艺术领域被发扬光大而后成为日本传统发型一种的是在安土桃山时代的后期,在那之前,垂发以及扎辫子一直是女性最主要的发型。
让头发自然散下来的垂发
「垂发」是在『源氏物语绘卷』等文学作品中常常登场的象征着贵族女性的发型。在宫廷里自由自在地咏诗,享受着生活的平安时代的贵族女性们,她们肌肤白皙,披着可能跟自己身高差不多长的长发。在当时,黑色的长发与白皙的肌肤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美人的条件,也是过着富裕生活的象征。
辫子与玉结
另一方面,平民家里的女性们,为了方便干家务活以及农活,都会将自己的长发扎起来。甚至扎起来的高度,根据时代的进步会越来越高。此外,还有一种编发方法名叫「 玉结(玉結び)」,是将一根扎好的辫子弯成圈圈的样子再固定好的发型。在当时,这种发型不仅是平民爱编,甚至连上流阶层也会这样编发。
▲在江户时代,编发方法会暴露自己的身份
到了江户时代,加上细微不同,女性的编发方法已经可以说有数百种了。江户时代初期,公家或者是武家的女性们还是会垂发,但像是女歌舞伎或者娼妓们都开始将头发盘起来了。然后平民也开始模仿,盘发的习惯就在当时的民众间蔓延开来。在当时,根据年龄、职业、地域甚至是婚否都可以从编发方法中的细微差别中看出来,所以可以说只要看头发就能大致判断这位女性是干什么的了。
▲传统发型的重点是鬓与髱
传统发型,可以分为前发、髷、鬓以及髱这四个部分。头发扎起的部分以及头顶部的头发被称为「髷」,脸两侧的头发被称为「鬓」,后脑勺部分的头发则被称为「髱」。鬓与髱是传统发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据时代的发展会逐渐变大,也会变得越来越长。江户时代的前半期,其实是只会在髷的形状上下功夫。随着时代的发展,脸两侧的鬓毛也开始变大变宽,髱也变成了像是鸟尾一样往后伸的形状。于是乎,我们所熟悉的日本女性的盘发造型就诞生了。
▲编发时不可缺少的物品是什么?
要弄成这种技巧性这么高的盘发造型,当然也少不了物品的加持。扎发簪的细绳(日语为元結)以及发油,就成为了不可缺少的物品。元结可以将头发束起来,虽然是纸做的丝毫没有伸缩性,但却能牢牢地将头发绑住;而发油则是如同现在我们所用的发胶一般,将头发定型。
▲「燈籠鬢」的大流行
歌麿所画的美人画中经常出现的,两边头发像是鱼鳍一般横向伸张的发型,被称为「燈籠鬢」。为什么会被叫做灯笼呢?有两种说法,一是这个形状很像灯笼;二是因为如果从正面看过去,鬓发像是灯笼一般会透光。
▲诞生于京都青楼的「燈籠鬢」
燈籠鬢流行于宝历年间(1751~1764年),可以说是在京都诞生的发型。后来,传到江户的燈籠鬢最初只是在深川流行,而后发展到吉原,之后江户的平民女性们都开始将头发盘成这个样子了。说明,当时画在浮世绘上的娼妓们其实就是时尚风向标呀!不仅是喜多川歌麿画的大多数都是燈籠鬢,画于天明到宽政年代初期(1780年代左右)的浮世绘中娼妓们的发型,也都基本都是燈籠鬢。鳥居清長「雛形若菜の初模様」 メトロポリタン美術館
▲如果打造「燈籠鬢」?
那么大家会问了,以前的人们可没有发胶等能牢牢地将发型固定住的工具,像这种如同灯笼一般的发型,到底持久吗?这个其实大家有点关心过度了。看着夸张的两鬓,其实下面有半圆形的支撑物在支撑着头发。一般这种支撑物是由鲸鱼的胡须或者是黄杨木弯成弓形,放入头发中用作支撑。这大概是在宝历年间(1751~1764年)所发明出来的东西,也因此女性们的头发就都变得十分有分量。喜多川歌麿「青楼七小町 玉屋内花紫」 メトロポリタン美術館
▲着重表现头发的歌麿的绘画
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就像是当今的时尚杂志,介绍并引领着时尚。歌麿在绘制美人画的时候,尝试了许多绘画技巧,只为还原那充满魅力的根根分明的头发们。也正是因此,我们可以从流传下来的浮世绘来判断出当时的流行趋势,画在画上的美女们的发型以及根据时代是怎么变化的,我们都能很清楚地明白。看来,浮世绘的魅力远不止于那充满魔性的画风上面,更有价值的在于它能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
如果喜欢我们的作品,请持续关注日本物语,并动动您的小手给我们加星标,以及文章右下角的“在看”!
以下是星标的添加方法,在这里要感谢各位读者,我们需要大家的支持,你们的支持是我们一所悬命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