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人真是个奇才,连电影都造得出来

神龟历史第 4 篇

讲真,最近的电影是真的惨。

新春档,硬生生被推到了“年中档”,因为疫情关系,很多电影上映时间遥遥无期,我们竟然将近4个月没去影院看过电影了。

惨,是真惨,但我们还不是最惨的,100年前的人,要想看一部电影比我们难多了。

01

技术储备时期:200年前的魔性gif

1829年,有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了一个原理,什么呢?

“视象暂留原理”。

意思是说,当一个东西在你眼前消失之后,这个东西还会在你的视网膜停留0.1~0.4秒。

有点抽象对不对,没关系,接下来就是见证伟大的实验的时刻。

首先,我们来看几张图片。

魔性gif 1

魔性gif 2

魔性gif 3

魔性gif 4

这几张图片,就是根据“视象暂留原理”做出来的,怎么做?

首先拿一张图,均分成8个模块,画出你想要的图案,就跟下面这张图一样。

然后,把图转起来。

跟风车有点像对不对,风车也是利用了这个原理,才展现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动画“。

100年前的人,虽然没有现代的强大技术,也还是用这种方法做出了他们的gif。如果他们想做一个“旋转跳舞”,就画一张图。

然后,用这样的方式去观察。

小人儿就能自己起舞啦,是不是很牛批。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发明,被称为“诡盘”,同时还有一个更为诗意的名字——“费纳奇镜”,它实现的原理就是“视象暂留原理”。

这个发明问世之后,最早在法国掀起了一股新风潮(发明者普拉多是法国人),大家都爱上了这个新玩具。在法国之后,英国商人也看到了这个玩具的商机,快速生产销售这个玩具,随后欧洲各国也紧跟其后。

就这样,在商人的带动下,这个神奇的玩具开始广泛在欧洲流行,并传播到美国等地,普通人也得以享受技术的乐趣。

德国,约1835年

美国,约1860年

因为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人投入更多生产,催生了大量充满创意和奇思妙想的”动画片“,反向加速了技术的发展。

所以说啊,奸商除了赚钱这个功能,对技术的普及和推进还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用得好,”奸商“也能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

划重点,以后看到这种图可要记得”费纳奇镜“咯,毕竟,这可是让朋友见证你实力的一大利器。

“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把电影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

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这就是电影的初阶版。

02

默片时代:”伟大的哑巴“诞生记

有些伟大的背后,并没有藏着一个伟大的信念,而是躲着一个无聊的赌约,比如摄像机的诞生。

187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2个人打了一个无聊的赌。

什么赌?

马跑动时是不是4条腿都会着地?

很无聊对不对,讨论这种东西有什么意义?但就是这个没有意义的东西,激起了一个人的兴趣——英国知名摄影师,麦布里奇。

摄影师 麦布里奇

因为马奔跑的速度太快了,仅凭肉眼没有办法判断,马的4只蹄子是不是同时腾空,连优秀的驯马者都看不清楚。

所以,麦布里奇想用他的相机试试。没想到这一试,就试出了一个奇迹。

麦布里奇用24台相机对着跑道,并在每个相机的快门上系了一根长长的线,并排横在跑道上,当马跑过去会依次把线拉断,逐一拉动24个快门,也就拍出了24张连续的照片。事实证明,马奔跑时至少有1只蹄子是着地的。

连续拍摄的24张照片

无聊的打赌结束了,但科学的奇迹才刚刚开始。

这次拍摄让麦布里奇意外发现了”连续摄影“的办法,后来他又用40多台摄像机拍摄人或物体运动的画面,静态画像,竟然奇迹般动了起来。

这个事件引起了欧美众多科学家的好奇,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的”科学之战“。

打响第一战的是挪威天文学家强逊。

大家对”动态画像“充满了好奇,但这东西要实现太难了,原来的连续动画是通过多台相机一起拍摄的,但总不能拍1000张照片,就用1000台相机吧,不科学。

于是强逊找到了一个绝妙的替代方案——齿轮,用齿轮拉动快门,达到连续拍摄的效果。

这就是现代摄像机的雏形,“转轮摄影机”。

这种“转轮摄影机”可以连续拍摄17个影像,强逊用它成功地拍摄了金星经过太阳旁边的各个阶段的影像。

但,强逊不是创造奇迹的男人,马莱才是。

摄像机诞生的第二枪,由法国生物学家马莱打出。

马莱综合了活动照片和转轮摄影机的原理,终于发明了电影拍摄的第一版摄影机——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

第一台真正意义的摄影机,有一个霸气的名字,叫“摄影枪”。

这也是,电影摄影机最有力的一枪。

同一个时期,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人在活跃着,伊斯曼。我知道你可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你一定得知道他。伊斯曼,柯达胶卷的创始人,就是那个我们用了100年的柯达的创始人,也是这个人在1884年发明了胶片,让电影的录制成为可能。

但是下一个问题来了,有了胶片,有了摄像机,还少了观众呀,怎么才能让观众看到“电影”呢?

这时候,一个重磅级人物出现了——爱迪生。对,就是那个大发明家,电灯发明者,家喻户晓的爱迪生。

他提出了电影放映机的设想。

而后,他的团队成员,威廉·肯尼迪·迪克森,通过技术让这个设想成为现实。

1889年,爱迪生发团队发明的电影放映机,成功将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这直接轰动了美国。

借助这股技术的力量,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第一次放映了影片《火车进站》,电影时代,正式到来,卢米埃尔兄弟因此被称作“电影之父”。

《火车进站》

但中间有一个小插曲,《火车进站》并不是世界上第一部电影。

历史上第一部电影,叫《朗德海花园场景》,仅有2秒,诞生于1888年,创作者叫普林斯。

《朗德海花园场景》

其实,普林斯才是最早创造“电影放映机”的人。

他比爱迪生更早申请“”电影放映机”的专利,但美国专利局拒绝了他的这个专利申请。几年之后,他再次搭乘火车去申请专利,没想到,他竟然在火车上离奇失踪。

对,失踪了,没有任何人找得到他的踪迹。就这样,普林斯的专利,随着他的失踪不了了之,他拍的第一部电影,也没能让世人看到。

这就是最初的电影,曲折离奇。

默片时代,没有声音,没有颜色,只有连续的动画,成了历史上“伟大的哑巴”。

03

有声电影时代:默片的消亡

电影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娱乐生活,还改变了演员。

原来演员去到一个又一个地方,一场又一场地表演,才能让人们认识他们,看到他们的演出。但是电影的到来,给了他们更多的机会。

不用一个又一个地方去巡演,只要一部电影,就可以让世界各地的人看到他们的表演。

这种感觉,赚大了,一次演出,可以赚N倍的钱啊!

但是电影的到来,也让演员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为技术原因,1920年以前的电影,大多是无声的......

所以,演员的演技好不好,看身体,看动作,看眼神,看表情。现在的小鲜肉在默片时代估计是什么竞争力的。

但就算是这样,仅靠动作和表情,还是很难传递剧情。

于是,“间幕”诞生了。

影片中会在适当的位置加入文字,向观众展示对话,或者暗示剧情,或者对电影内容进行评价。

“间幕”的存在,又催生了一种新职业——间幕写手。间幕写手,是重要性不亚于编剧的一个职业,一个好的间幕写手,甚至可以提高影院的气氛。

虽然,电影的诞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但它依然是个“哑巴”,难免有些缺憾。

试想一下,一群人坐在电影院里,看着一串动画播放,全场鸦雀无声,这种感觉不奇怪吗?

奇怪,非常奇怪。

于是强大的人类又有了新的创意,他们尝试着帮“电影”说话,怎么说呢?

第一种尝试,是现场配音。

在影片放映的时候,电影院会让配音演员在幕后说话,前场放片子,后场说台词。但这种方法采用一段时间就被淘汰了,大约是这种形式推行难度太大。

第二种尝试,是现场配乐。

不用奇怪,早期的电影,真的连背景音乐都没有,因为技术不支持同时录制声音。

每次放映的时候,影院就会邀请乐队来给影片伴奏,这种“配音方式”很受欢迎,风行近30年,直到有声电影诞生才结束。

无声电影,看着真难受,但无奈,技术阻碍了有声电影的发展。

但世上所有问题都能被一个东西克服——钱。

各行各界看到了电影的巨大利益,于是在电影发展上增加了大额投入。

有一个人,留下了重要的一笔——爱迪生。

没错,又是他,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

爱迪生发明的很多东西都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但这不妨碍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尤其是对电影做出的贡献。

1910年,耗费2年精力,爱迪生终于发明了有声电影。

当时有留声机,可以录音,也有摄像机,可以录像,但难就难在同步记录声音和影像。其他人也做过有声电影录制的尝试,大都失败了,爱迪生是为数不多获得成功的。

可是,这时候的有声电影也有很大的问题,录制的演员声音带有浓重的鼻音,而且同步方法仍不完善。

所以,尽管有声电影已经被发明出来,但前途依然坎坷,甚至几近被放弃。

奈何钱的力量太强大,很多人都舍不得割舍这块肥肉,于是有声电影技术在逐步改进,并在20世纪30年代逐渐流行开来。

有趣的是,有声电影明明是观众的呼唤,但最初诞生的时候,却遭到了抵制。

为什么呢?

欧洲很多电影制作人和批评家认为,过多的对白会削弱无声电影特殊的美感。

在现代看来,无声电影太无趣了,没有台词,没有声音,还是黑白的,很多人看不进去,但默片时代的人习惯了无声电影,也诞生了”默片审美“。

审美,很多时候是基于当下文化的发展。

现代人认为现代彩色的有声影片,3D动画才是符合我们审美的电影,但默片时代,无声黑白电影就是他们的审美。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

从历史走到今天,有声电影还是慢慢淘汰了无声电影,毕竟,人的审美,也是可以随着技术改变的。

04

纵观电影诞生史,我们可以发现,文化的发展始终依赖于技术的推进,如果没有技术作为基底,文化只能是一种空想。

电影文化能如此快速推进,必须得感谢200年来科技的飞快进步。

从相机到连续摄影,从费纳奇镜到有声电影,电影的历史不过百年之久,却像跨越了千年,科技的力量着实厉害。

科技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但实际上,它却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审美,娱乐,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让我们能够享受科技红利的,却是让大家都讨厌的商业和利益。

这世界,太奇妙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