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识趣(32):真仿识玉一点通(7)似是而非仿玉匜

一夫之2018-08-23 08:51:04

古玉辨识,往往无需辨玉,功夫在玉外,这就是对古玉型制、纹饰的认知。细致揣摩就是赏玩。

一件藏品(图1),据说常见,暂且不辨其真、仿,先从型制上追根溯源认识一番——文玩文玩,与历史文化挂钩的玩,才是真玩。

图1-1

图1-2

这件藏品的型制应该是个“匜”。

匜[yí] 音同仪,是中国先秦时代礼器之一,用于沃盥之礼,也就高级别的礼仪场合给水洗手用的。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盛于东周。早期匜为青铜制,汉代以后出现匜金银器、匜漆器、匜玉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奉匜沃盥”的记载,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奉匜沃盥是中国古代在祭祀典礼之前的重要礼仪。匜是商周时期用青铜铸造的一种洗漱器皿,相当于现代的瓢或舀水器,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前有流,后有鋬。为了防止置放时倾倒,在匜的底部常接铸有三足、四足,底部平缓一些的无足。有的有盖,有的体高,有的全身布满花纹,造型不一。

先秦是盛行礼制且极为严谨的时代,沃盥乃大礼,东周以前一般在宗庙祭祀等重大活动中王侯级别才可以施行此等大礼,东周以后由于“礼坏乐崩”,沃盥之礼层级降低,但仍然法度森严。一旦失礼,就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在《左传》中就记载了一个与此有关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娶了秦穆公的女儿为妻,结婚当日,进入洞房后,便开始行沃盥之礼。当时替新娘行礼的是秦穆公的另一个女儿——怀赢。古时,奉上匜盘为客人盥洗后,还要“盥卒授巾”,即递上毛巾请客人把手擦干,这是一套完整的礼仪。然而重耳却没有等怀赢递上手巾,便自行甩掉手上的水,这属于失礼的行为。因此触怒了怀赢,她怒冲冲地朝重耳喊道:“秦、晋两国相亲,你为什么要轻视我?”怀赢是秦穆公之女,轻视她就等于轻视秦穆公,轻视秦国。重耳听了,心中不免害怕。因为当时正是诸侯争霸之时,一点点误会就有可能成为战争的导火索,所以他赶忙连声责怪自己无礼。

叙述这么多意在说明作为古代礼器之一,匜是有严格规制的。

具体匜的型制是啥样的呢?1975年2月陕西岐山县董家村村民发现、被列为国宝现收藏于岐山县博物馆的青铜朕匜(图2),是匜器型制的范本了。

图2

回头看本文开头所展示的藏品,其型制差距也太那个什么了吧,这个前面的“流”(图3)都夸张到都不屑一说了。

图3

再看其纹饰为阶梯式连线乳钉纹式样。此纹饰流行于战国晚期到西汉时期,成建制的纹饰是很严谨规范的(图4)。

图4

本件纹饰如此漫不经心胡乱随意不合规制(图5),在“礼不下庶人”的战汉时代,玉工还胆敢以这样的工件“作品”交差吗?简直是不要命啦?

图5

所以,这是一眼低仿品,了解一些历史文化常识就轻松识得了。

收藏
举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