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膝关节炎的中医治疗(一)
临床上膝关节炎的病人非常多,基本上以中老年人居多,因为这个病是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一般都和长期受凉,外伤、过度劳累有关系,长期的受凉受湿,加上长期的运动磨损,关节腔中的津液不足,导致磨损更加厉害,俗称“没油了”,治疗这个病不能单纯的从局部考虑问题,应该整体辨证和布局部辨证结合来思考这个病的治疗。
首先经过膝关节的经络为足六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所以任何一条脏腑经络出现问题都会出现膝关节的问题。
所以膝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中老年人五脏六腑功能低下,气血不充足,更容易出现多系统问题,从而累及膝关节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素问·骨空论》论述膝痛的论述,“蹇膝伸不屈,治其楗;坐而膝痛,治其机;立而暑解,治其骸关;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连(骨行)若折,活阳明中俞髎。若别,治巨阳少阴荥,淫泺胫酸,不能久立,治少阳之维,在外踝上五寸。
辅骨上横骨下为为楗,侠髋为机,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骸下为辅,辅上为腘,腘上为关,头横骨为枕。”
膝关节强直,能伸不能屈的,要治疗胫骨平台以上到耻骨以下的位置,从解剖上来看就应该是股四头肌的问题导致屈膝不能。应该梳理股四头肌
可以针刺脾经胃经的输穴(血海、梁丘等)
如果是站立位,感觉膝关节腔发热,就要处理局部,可以用放血拔罐的方法处理。
如果膝关节痛牵引到足大拇指痛,应该取腘窝后边的委中穴,也可以放血处理。
如果坐在那感觉,膝关节感觉有东西一样隐隐作痛,要处理腘窝上边的点,有人说是臀部肌肉的问题,坐骨神经卡压,坐骨神经的出口,也就是梨状肌出现了问题,可以松解这个部位,也就是环跳穴。
如果膝关节不能屈伸,这个问题就不光是局部的问题了,它涉及到五张六腑的问题,所以《内经》上说:“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也就是膀胱经的穴位。
怎么取膀胱经的穴位,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下面给大家重点介绍这方面的治疗方法,因为临床使用,可以立竿见影。
第一个穴位:大杼穴
这个经验最开始是看高树中的《一针疗法》记载一老中医用后背一个穴位治疗膝关节痛立竿见影,猜测为大杼穴,临床中一般遇到膝关节痛的病人,可以触摸这个穴位,在其周围找到压痛点或者条索状物,一般可以针刺松解,或者刺络拔罐放血,单纯按压拨筋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膝关节炎病在骨,大杼穴是骨会,可治疗骨病,所以有效
还有就是董氏奇穴的三金穴(金斗、金吉穴、金陵穴)相当于传统的魄戸穴、膏肓穴、神堂穴。
董氏针灸一般多用放血治疗,对于膝关节疼痛不能屈伸的患者,一般刺络拔罐放血,立竿见影。
在杨维杰老师的《董氏奇穴针灸学》记载:“用三棱针出血,左痛取左,右痛取右穴;两边痛则双边取穴。
一直以来董氏奇穴理论中,心脏和膝盖的关系比较密切,所以用治疗心脏的穴位来治疗膝关节炎。至于其中原理,先不在这里论述。
里边有个传统穴位也就是膏肓穴,这个穴位治疗膝关节疼痛,是个传统针灸的用法。
在宋·庄绰《灸膏肓穴法》一书。就有应用膏肓穴治疗膝关节炎的记载,对于膝关节炎的治疗,可以先点刺放血后艾灸处理这个位置,一泻一补,效果较好。
对于膏肓穴的取穴也非常重要。
取穴时,应坐位,双手交叉紧抱双肩,肘关节贴近胸前,将肩胛骨打开,从大椎穴向下找到第四胸椎棘突下,再旁开三寸处。
这个穴位艾灸补虚损效果不错,可以治疗虚劳诸疾。
还有就是一些五脏六腑的背输穴,出现问题也会导致膝关节痛,比如有的膝关节痛和脾胃有关,需要处理脾胃输穴,才有较好效果,具体需要临床诊查,不在这里叙述。
如果膝痛牵连胫骨像折了一样,需要处理足阳明经穴位,可以在足三里行烧山火热补法或者温针灸处理。
如果不能长时间久站,站久了会出现膝胫骨酸软无力,要处理足少阳胆经的络穴,也就是光明穴,少阳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