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学娅
《绣红旗》这首歌,我唱了半个多世纪,表演过数十次,每一次演唱,脑海里都会浮现出江姐她们在监狱里绣红旗的感人情景,情不自禁热泪盈眶。这首歌对我有着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和穿透力,自打第一次听见,就是那样的刻骨铭心。
2011年,大型红色经典歌剧《江姐》成都演出海报(雷皓 摄,雷仕忠 供图)
那是上世纪60年代,在我生长的煤矿,有一个职工俱乐部,矿工们一有休息时间,就集聚在那里抽烟、喝茶、听评书,说书先生也都是矿工。在那里,很少能见到女性,但我却几乎每个星期天下午都要去呆半天,《包青天》《秦香莲》《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故事,都是在那里听到的。印象最深的是上小学三年级那年的国庆节前夕,俱乐部正讲《红岩》,说书的涂师傅讲道:江姐受尽酷刑,仍然丹心向党,得到新中国成立的特大喜讯后,激动万分,和狱友们一起拿出一床被面,凭着对新中国的向往和对国旗的想象,绣出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红岩》插图《江姐上华蓥山》草稿 李少言 作( 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涂师傅突然放下响板,比划着绣红旗的动作,拉开嗓子唱了起来:“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终于盼到你,盼到你”。他的歌声并不十分优美,甚至连音准都颇有瑕疵,但这首歌,却一下子植入了我心扉,感动了我的灵魂,泪花充盈了眼眶。涂师傅说“且听下回分解”了,我还意犹未尽,不舍离去。很想听他讲:江姐她们高举自己绣制的国旗,在重庆解放的隆隆炮声中,冲出渣滓洞,和人民一起欢呼雀跃。遗憾的是,第二天得上学,听不到涂师傅的下回分解。于是,我想方设法借到了长篇小说《红岩》,如痴如醉地读了起来,读着读着,对红岩烈士们更加肃然起敬,同时,对《绣红旗》这首歌有了也更加深刻地理解。时值国庆前夕,学校正在准备庆国庆的节目,有一个高年级的姐姐演唱《绣红旗》,老师选了6个小女生去伴舞,我有幸参与其中。就在那个国庆节,在学校的舞台上,我第一次含着热泪,表演了《绣红旗》。后来,参加了煤矿宣传队,我才发现《绣红旗》是一个保留节目,无论什么节庆和大型活动的文艺汇演,几乎都有这个节目,我更是百听不厌,不演不烦。
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演出的大型红色经典歌剧《江姐》剧照。图为为新中国绣一面国旗(黄文溥 摄,图片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中学毕业后,我下乡到了一个非常闭塞落后的小山村,那里没有公路,没有点灯,但在我们生产队每周一都能看见公社小学师生们将一面五星红旗升起在土操场的竹竿上。新学期伊始,公社安排我去学校短期代课,我非常高兴。上思想政治课,我给孩子们讲红岩的故事,这些连广播都没听过的山里孩子,个个被英雄故事所震撼,下了课还围着我问过不停。正好又是国庆节,学校搞联欢,我就把我在小学时表演的《绣红旗》节目搬了出来。先教他们全班同学唱,然后选了一个唱得好的女生领唱,后面站一排女生合唱,6个女生伴舞。我教得仔细,孩子们学得认真,在全校汇演中获得了一等奖。之后,《绣红旗》又成了学校文艺活动的保留节目。
再后来,公社成立宣传队,我又把这个节目带到了公社宣传队。再再后来,考学、工作,只要有文艺演出的机会,我都没少参与这个节目,就连退休后跳广场舞,也跳有这个曲子。金秋缤纷,国庆又至,大街小巷、学校乡村,处处是鲜艳的五星红旗,人人沐浴在幸福的喜悦之中。在江姐她们一针针、一线线绣出来的一片新天地里,我又含着热泪,哼唱起了《绣红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罗学娅(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泸州市龙马潭区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