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继续笔耕
我是个中学退休教师,在教育部门工作30年。我对客家文化和华侨文化研究,在退休前后的二十年间在客家文化园地里耕耘。2011年我聘为梅州市旅游局《客鄀旅游》杂志社编辑,其实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做我喜欢的事。我在家里为报刊和网站写稿,编写自己计划中要写的书,为文友阅看书稿。我的写作得到家庭成员的支持,书稿和文章由我妻子和大媳妇用电脑打字,然后由我在电脑上修改。下面是我退休10年的生活历程。2009年7月,我由梅县松南中学退休。8月中旬,我编著的《松口民俗文化风情》出版,该书的出版经费由松口乡贤赞助,书出版后送给深圳和广州的热心乡贤。深圳的同乡们还开座谈会欢迎我。9月我在梅县教育网站工作2个月,负责收集客家文化资料和照片。10月,我参加《闽粤梁氏宗祠通览》的发行仪式。该书是闽粤两省梁氏分布简述,我是该书的责任编辑,我妻子负责全书资料的打字。12月我吸收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梁德新2009年后编著的书
2010年春,我受骋梅州市华南职业技术学校,任教料目是“实用写作”和负责2个星期出一期的“黑板报”,我在学校工作至学期结束。7—12月,我受聘梅州市梅江区党史研究室,参与申报中央苏区调查,工作内容是调查共产党1927至1935年在梅江区范围内的活动材料。在工作期间我们撰写的文章《梅州有个女红军连》《朱毛红军两次攻打梅城》在省市报刊发表。10月我编著的《梁氏人文》出版,该书得到热心梁氏宗条们的资助,书出版后在梁氏文化会议期间分发给各地梁氏宗亲。2011年秋,我在梅州市机械技工学校任教,任教学科“实用写作”。10月,我与黄水泉编著的《老梅城轶事》出版,该书的出版经费得到市政协和梅江区宣传部及热心人士的资助,书出版后送书给相关单位和热心人士,有些书送书店卖。我为纪念养父和母亲的养育之恩,2012年秋我为他们做了墓地。养父是教师1993年病逝,母亲2007年病世。做墓地的钱大部分是我出的,这些钱是我平时编写书刊发表文章的稿费积蓄下来的。2012年10月5日,我参加在江西赣州市召开的“河洛文化研讨会”,论文《论客家人南迁与唐宋时期的青瓷文》入选会议论文集。10月25日,参加第五届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论文《中原汉人与梅州客家的形成》入选会议论文集。2011---2014年,我参加了《梅县民间故事》(第一集、第二集)的编写工作是该书的责任编辑,是《梅江区间故事》副主编,这3本书由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编,书稿由我妻子和大媳妇打字,我在电脑上修改文稿。
2012---2014年,参加《松口镇志》编写工作,我是该书副主编,该书2014年出版,在两年的编书期间,我的大媳妇负责《松口镇志》整书的资料打字,她白天在单位上班,空余时间为志书打字。
2013年,《客都民俗风情》出版,该书出版得到政府领导人和热心乡贤们的资助。由2013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还为梅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会编会刊《梅州姓氏文化》,会刊每年出版1期,创刊至2019年12月出版了7期。2014年春,游文君作家承领《梅江区宣传志》资料收集工作,我为志书整理了部分材料,该书2016年出版。3月我聘为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多年来协助客家研究院的客家田野调查工作,有时还要为外地到客家研究所实习的研究生们做向导,帮助他们收集资料写论文,我有文章在研究院的刊物《客家研究辑刊》发表。5月上旬,我编著的《梁氏人文》再版,该书出版得到广东省文化研究会宗贤们的资助。5月上旬参加广东省梁氏文化会议,会议期间我把再版《梁氏人文》分发给各地的宗亲们。6月上旬,我参加在广西南宁召开的《中国梁氏通书》首发式,会议期间把《梁氏人文》分发给各地的梁氏宗亲。10月参加广西钦州学院(北部湾大学)召开的“中国第二届侨乡文化研讨会”,我的论文《梅州华侨与海上丝绸之路》入选会议论文集。
2017年4月23日作者到嘉应学院为师生们讲课内容介绍松口民俗
2015年,我参加《梅县松源王氏儒林第家谱》编写,该书约6万字、照片约100幅。我任责任编辑,该书6月出版。这年为退休中专教师叶健新整理自传《客家人叶健新》,为梅州市城建局退休干部黄开发整理自传《回忆八十征程》。上述3本的书稿由大媳妇电脑打写,我修改文稿。10月,参加由福建省上杭客家族谱馆举办的“客家族谱文化研讨会”。2016年,我参加了梅县党史編写工作,内容是撰写1950—2000年梅县党史,我负责“文化大革命10年”的编写工作,2017年8月书稿完成。10月,参加福建“第四届石壁客家论坛” ,论文《客家家训与客家精神的关系》入选会议论文集,该会由华南理工大学、三明学院举办。2017年,我还参与编辑《梅州民俗活动精粹选编》(梅州文史第21辑,是该书的特邀编辑。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天我受嘉应学院图书馆的邀请,为师生们讲授“客家松口民俗”。2018年10月,参加福建宁化第七届石碧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梅州华侨与海上丝绸之路》入选会议论文集。2019年1月5日,我出席在广西南宁召开的《中囯梁氏通书》再版会议,我是该书的15位编委之一。1月20号,参加在梅州江南联邦酒楼召开的梅城松口同乡会,会议期间向同乡们讲授“松口历史文化”。3月我参与《梅江区宣传志》编写工作,我承领了部分篇目。6月我与嘉应学院退休的曾宪柱副教授到梅县区的10间中小学授课,授课内容是“爱读书读好书”,还参与中小学生的作文评选工作。此项活动由教育局和少年宫合办。10月,兴宁籍人华南理大学张华华副教授《客家文化拾零》出版,该书入录了我与她合写的文章约6万字,在編书期间我陪同她到松口等地考察民居民俗文化。12月我聘为梅州市华侨历史学会顾问。
作者到梅县区新民小学为学生授课
我在《客都旅游》杂去志工作是负责杂志客家专栏文稿的收集及修改文章。杂志是季刊3个月出版一期,我的我是兼职人员有事才去单位。我有很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为人阅看修改书稿、为单位編书,到文化社团和学校讲课,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我参加了几次大专院校主持的学术研讨会,食宿全免,论文入选有稿酬,我是退休人员会议结束后还可去当地旅游探访亲友。
作者接受梅州电视台记者采访
我还会向报刊写稿,先后在广州的《广东史志视窗》《红广角》《源流》;《客家研究辑刊》《梅州开放大学》《梅州日报》《梅州电视周报》《梅州社会科学》《梅州侨乡月报》《梅州姓氏文化》《红色文化》:《今日兴宁》《梅县侨声》《梅苑》《客家文化》:《松口乡情》《松口山歌简报》等刊物投稿。省级刊物的稿酬每千字约300元,县级刊物每千字约100元 。10年的时间我在上述刊物刊载了文章约250篇。稿酬多少我没计校,知识能够被社会认可是我们文学爱好者的欣慰。
作者(右1)参加广西南宁梁氏会议与宗亲们留影
我还会在网站发表文章,我大部分在报刊发表的文章网站都会转发,有些网站还会发表我编著书中的文章,我把自己写的书稿(电子文档)交给网站,由网站选文章。现在有几家网站与我有联系,我们合作愉快。近年兴起智能手机的微信。现在朋友圈中的微信群中可看到本日报刊文章及我转发的文章。我有时间会看微信群中的文章。我退休10年生活过得愉快。我的经济来源是单位的退休金和編书的劳务费。我为报刊写文章的稿酬,编著书有劳务费,记者采访我有劳务费 。我的生活是:看书写作,玩微信,收藏书刊,与文友座叙。我认为,老人有事做日子快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