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散文II一个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客都推荐】

一个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散文)

——怀想陈芸与沈三白

文/陈平

读到《浮生六记》,认识陈芸与沈三白,已是30多年前的事了。
“文革”浩劫后几年,百废俱兴。书店的图书虽今非昔比,然一些经典图书已日渐丰隆。那天在书店看到了“寻寻觅觅”的《浮生六记》,早在60年代末就听乡间一位老先生说过,故平时特别留意。余虽和三白仁兄“同是天涯沦落人”,少年失学。虽不是“嗜书如命”者,但把读书当作人生一大快事。所以对《浮生六记》,乃念念不忘耳!
记得当年看到此书,未曾详细阅读,已被书中章目吸了眼球:“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果然是本好书。一气读完了这不到百页的伟大作品。时至今日,余虽不能说是读书万卷,但这本“小册子”,竟是我此生读到的最好的图书之一。
这本《浮生六记》是六卷本。序言中注明六记中后“二记”乃为伪作;前四卷读得很细,至于此书写得如何,已有很多大师级的国学家们的点评。余当然不敢再姑妄乱道,但我同意这些大师们的观点:如林语堂的英译本自序中称书中陈芸是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她虽非长得最漂亮(她的丈夫没有这样的推崇,甚至说她两齿微露),但谁能否认她是一个可爱的女人呢?沈三白也不曾粉饰芸和他自己的缺点,作者自身也表示爱美爱真的精神,和那中国文化最特色的知足常乐恬谈自适的天性。林先生的女儿林太乙说她父亲的理想女人正是《浮生六记》的芸娘。林语堂还说,读了沈复的书,使他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苦痛——这安乐,我想,很像一个无罪下狱的人心地之泰然,也就是托尔斯泰在《复活》中所微妙表出的一种,是心灵已战胜肉身了。
还有俞平伯先生对此书的评价:文章事业的圆成本有一个通例,就是“求之不必得,不求自可得”。这个通例,于小品文字创作尤为显明。他说《浮生六记》这书,说它是信笔写出的固然不像;说它是精心结撰又何以见得。“这总是一半儿做着,一半儿写着的;虽有雕琢一样的完美,却不见一点斧凿痕。犹之佳山佳水明明是天开的图画,然仿佛处处吻合人工的意匠。……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曹聚仁说他好几回用《浮生六记》这本书作语文教材,读得很细。曾用它去教美国学生,效果很好。
《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苏州)人,清代文学家(这是后人封给他的头衔)。沈复其人,工诗画散文,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文人。他一生都没有参加过科举的考试,也未曾入过“仕”。他也不是知名的文人墨客,他终身游幕、经商、作画;浪迹天涯,常年生活在社会底层。如“坎坷记愁”中全文读来哀婉凄凉,可用李易安的“凄凄惨惨戚戚”来形容,催人泪下。文字中所及愁云惨雾,愁眉不展,却没有一个“愁”字。如果说《浮生六记》的“闺房记乐”与“闲情记趣”能给我们对爱情、生命的美好向往,那么“坎坷记愁”这段文字只有:悲愤和痛楚。陈芸病重时却不让沈复为其寻医诊治,却说:“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神仙几时才能修到……。”我读《浮生六记》不下十遍。每读至此,竟潜然泪下!
沈复至今尚未发现有关他的生平文字记载,只能从他所著《浮生六记》中看到他出身于僚幕家庭,曾以卖画维持生计。陈芸死后,沈复肝肠寸断,失魂落魄。历史上悼亡妻的诗词不少,但像沈复的“铺设宛然,而音容已杳……所遗旧服,香泽犹存,不觉心伤泪涌,柔肠寸断。”虽说是“男人有泪不轻弹”,读到这里,余早已泪眼朦胧了!当陈芸被逐出家门,沈复追随这个中国文学最可爱的女人却从未后悔,古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能够做到?
沈复为了爱,大半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在赴琉球使团僚幕九死一生的旅途中,产生了“浮生若梦”的感慨,挥笔写就《浮生六记》。而这部伟大的作品竟默默无闻半个世纪,假如不在苏州的地摊上被慧眼识珠的杨引传发现,交给当时主持上海申报闻尊阁的王韬刊行,这个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和奇男子也许就此湮没或还得再推迟“出世”。
《浮生六记》问世以后受到欢迎和追捧,据说到如今已有100多个版本,依然诸多拥趸。而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竟然在清代甚至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浮生六记》不过四万余言,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真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矣!一个自谓“少年失学,稍识之无”,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的作品,在“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幸彼苍之厚”的信笔描述。后人把他誉为文学瑰宝。
在结束这篇读书笔记时余叹曰:陈芸,陈芸!三白,三白!魂无恙否?

文/陈平(2012年6月28日凌晨完稿于梅江南岸寓中)

作者简介:陈平,广东梅州市人,中国散文学会写作中心作家,梅州市楹联学会会长,并受聘于中国楹联学会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任华南分院院长。1995年起在商贾闲暇时间断断续续在《新民晚报》、《人民日报》、《北京晚报》、《今晚报》、《钱江晚报》、香港《大公报》等报刊发表散文、诗词和随笔等。散文《五敛子》、《寻梦牡丹亭》分别获得2010年、2011年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词《九张机》获2011年全国诗词楹联大赛二等奖。

(0)

相关推荐

  • 那个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死于公元1804年

    若你知晓<浮生六记>,那你一定认识一位美人,她名唤陈芸. 陈芸这个名字,只活在一个地方,那就是沈复的<浮生六记>里. 林语堂在读罢这本小记后,感叹道:"芸,我想,是中 ...

  • 陈芸娘之于沈三白:事如春梦了无痕

    读完了沈复的<浮生六记>. 起初带着一点了解古代上流社会的想法,打开了这本书,想学习一下沈公子哥儿的高贵生活.结果,遗憾地发现作者既不是富二代,也不是自发奋斗而成的土豪.他有的,只不过是早 ...

  • “浮生”随感

    (朗读者:赵朋) 上大学时,古今中外的名篇巨著读不胜读,像<浮生六记>这样的自传体随笔是难以列入必读书单的,故而多年后偶尔读之,方觉其妙.而正是基于对世事沉浮的历练与积淀,才对作者的乐趣愁 ...

  • 梦游中国‖记忆中的凤凰古城【客都原创】

    记忆中的凤凰古城 文/梦游中国 虽然首次游凤凰古城已经快十年了,但记忆犹新.2009年5月初,游完张家界武陵源后,来到想念已久的凤凰古城.住在一间临江吊脚楼客栈,有一个超大露台,下面就是清澈流淌的沱江 ...

  • 赖俊权散文II梦里家山是西阳【客都原创】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吃粽子,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节到凤鸣故里--西阳镇鲤溪参观龙舟比赛,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群众从山道涌出,围在河岸两旁,观赏鼓劲,这仿佛让我回到童年的记忆里--梦里老家,东南形胜 ...

  • 赖俊权散文II我只想要细水长流的幸福【客都原创】

    福自心田,潺潺流动. 初识细水长流是不时回乡下老家的路上,经过梅南蓝田桥,在梅城至畲江最陡坡的山麓脚下,窥见一泓碧绿的溪水,自远方莲花山脉的九龙嶂汩汩流出,清澈见底,游鱼可数.每到此处,总令我心动. ...

  • 梦游中国‖庐山恋,恋庐山【客都推荐】

    庐山恋,恋庐山 文/梦游中国 在我的记忆中,<庐山恋>那部电影在八十年代初是很轰动的,那年我正好上高中,去电影院连续看了二场,觉得还不过瘾,从此我对庐山有了初步的印象! 1997年7月终于 ...

  • 梦游中国‖陪您一起去旅行【客都推荐】

    陪您一起去旅行 文/梦游中国 走遍中国,是我儿时的梦想,学生时代开始就喜欢去家乡附近爬山玩水,特别是参加工作以后,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常常利用节假日去旅行.旅行已经成为我人生非常重要的一页,工作压力越重 ...

  • 比皇帝还富有的人:中国葡萄酒之父张弼士【客都推荐】

    比皇帝还富有的人:中国葡萄酒之父张弼士 文/丘峰 生为中华民族,当效力于中华民众. --张弼士 张弼士(1841-1916年),广东大埔县人.他从一个放牛娃到南洋首富.他创建张裕葡萄酒,是中国人书写的 ...

  • 华山II难忘的欢聚,衷心的祝福【客都推荐】

    文/华山 2018年8月26日,彭国彬大姐在其二位女儿.女婿共5人的陪伴下来到深圳,专程来看望原在武锅工作现在深圳工作生活的老同事.老朋友.为此,我们都很高兴,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当天下午, ...

  • 钱穆:中国文学中的散文小品

    錢穆先生 中國文學中的散文小品 (一) 韵文与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谓平分江汉.通常一般人看散文比韵文尤高,许多诗文集,散文列在前,诗列在后,即其证.何以散文在中国文学中占较高地位,甚值讨论.我 ...

  • 由死观生:中国文学中有名的悼亡诗词有哪些,有何价值?

    悼亡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流传久远的一种诗歌形式,它主要通过叙事.忆旧来怀人.寄情.西方美学家乔治桑塔耶那在<美感>中说:'一个有真正审美知觉的民族,创造出传统的形式,通过代代传颂意味深长的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