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新‖回忆外婆二、三事【客都推荐】 2024-08-06 12:36:22 回忆外婆二、三事梁德新我童年时在外婆家“云丽楼”住了几年,那时她的大女儿在印尼经商有钱寄给她,她曾在物质上接济我家。也许是缘分外婆众多外孙中特别痛爱我。我儿童时住在外婆家“云丽楼”,地处梅县桃尧镇麻坝村,离桃尧墟约1公里,离松源河离约200米,旧时河中可通小木船,上至松源,下至松口潮汕地区。以前河水从屋门前经过,数百年来因受河水的沖刷,门前形成一块约3000平方米的坝地。人们称此地为“坝下”。“云丽楼”是张氐民居,建于清乾隆年间,建造人是欲宽公,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约二百人居住。此屋还留下有故事。 坝下张屋的几座房子是侨联公后裔建造,左为“云丽楼” (张东发提供)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我4岁时与母亲去外婆家云丽楼。那时母亲一只箩筐挑杂物另一只箩筐挑我,由我家松源镇起程行走约15公里的山间小路约上午 11时才到外婆家。中午我们吃饭时,我吃了一只包谷。这是我初次到婆家的回忆。1953年我生父是个小学教师带职带薪去读大学,每月有钱寄回家中。母亲在家乡务农。因夫妻地位悬殊,还有我外婆支持母亲离婚,1956年春由我祖父替生父在镇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当时父母离婚,为什么母亲不带弟弟要带我。后来亲友说,弟弟头上有块伤疤,我长得白白胖胖逗人喜爱,母亲要我跟随她。生父1958年再婚,后母是个中专生,婚后生三个女儿。生父退休前是肇庆教育学院的教务处主任,后母是肇庆教育学院后勤处的工作人员。母亲离婚后,1956年夏嫁到松口镇,养父是个教师。养父与前妻因感情不合而离婚,留下两个女儿跟随他生活。1957年我读一年级,先后在家乡松源、养父家乡仙口村、外婆家乡麻坝村的三间小学读书。外婆爱劳动,会理财,会理家,人缘好,口才好,年轻时会做生意,是村中的个女强人。她60岁后她还会劳动,她在荒地上种有杂粮。我母亲经常去她家挑番薯。童年时我在外婆家住了一段时间。外婆劳动时我与本屋的孩子玩,我经常与他们一起做游戏。有时外祖母和舅舅家里人快到中午还没有回家,我在厅里或厨房门口的门坎上坐等她们回家吃饭。夏天的晚上,人们坐在大门前的门坪里乘凉,此时很热闹,那些乘凉人在谈天说地,要到10时许才回房间睡觉。外婆要晚上9时后做完家务后才回房间睡觉。我只好在门坪里听人们聊天。外婆住房在楼上的房间,房间旁边有个小厅,小厅里放着凢副棺材(装死人用)。每天晚上睡觉时我与外外婆要经过此地。我看到棺材会害怕,此时我快步走在外婆的前面。几十年后本屋的老人还提及我童年的往事。1956年冬,我在外婆家过春节。这年冬有两件事至今我还有印象。本屋有人结婚,我们几个孩子在大门口抢新娘果,我抢到一分钱硬币和一个糖果。当地民俗,新娘入大门时要把新娘果撒在大门口,新娘果中有糖果、钱币等物。本屋有个老妇人去世,停尸10天。这是我第一次看做佛事,佛事隆重,做斋5天。据说死者家很有钱,老妇人的儿子在印尼做生意。 “云丽楼” 外景(张东发提供)我祖父是个归国华侨曾在泰国曼谷经商,1950年前在松源墟与人合伙开“仁爱堂荮材店”。我年幼时祖父和祖母很关爱我。1957年春的一天,祖父、袓母挂念我。外婆把我送到松源祖父家中住了一段时间。由我外婆厨房旁边的黄七叔婆带我送回祖父家中。黄七叔婆的娘家在松源松光坪离我家园岭村约1公里。1957年春外婆托人带我回松口家中,她把我交给一个挑担的中午妇女。我跟随挑担的妇女们步行到松口,中午在途中的官音凹的一个寺庙中休息,下午她们把我交給母亲。1958年冬,我读二年级,我独自一人到12公里的外婆家。她见到我感到惊异,问我离家出走的原由,托口信给我母亲。过了几天母亲把我带回家中。这是我第一次逃离家庭,日后我还会回忆当时的经历。外婆的房子 “云丽楼”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约有200人居住。下午6时前后,屋子里很热闹,家庭主妇们在厨房里做饭,有时可听到孩子们的哭闹声,因房子少大家都在厨房附近的小厅里吃饭。如果家中来了客人,整屋人都知道。家中的客人要住宿,因睡床不足,客人要到邻居家住宿。上述的现象被研究客家文化的专家学者称为“围龙文化”。我的童年是在围龙屋中度过的,这些经历对我日后参加地方民俗研究有作用。外婆是“家庭医生”外婆懂医学知识,这些知识是从她父亲那里学的。她的娘家在隆文墟附近,她父亲是个乡村医生。她懂得用中草药治病,还有祖传秘方。我童年有一次患感冒而周身发热,外婆用中药煮水给我吃,用羊毛毯包住我睡觉,第二天我的感冒好了。我10岁那年,母亲去自留地摘菜,被毒蛇咬了,伤口发肿,周身不舒服。此时母亲要外婆前来医治。第二上午我与大我三岁的小叔到了离我家约12公里的外婆家。我们向外婆告知实情,下午她到了我家。她把蛇药给我母亲服下,2个小时后见效,第二天母亲身体康复。蛇药是外婆家的祖传秘方,此药在附近的野地里有,此药是一种青草,可医治无名肿毒及刀伤。我堂叔是供购社干部,他以此药医治被毒蛇咬伤人,药到病除。不久他成为附近有名的蛇医。我弟弟是镇水电站的工人,业余时间为人医治骨折和刀伤。他也用了我外婆祖传秘方,有人找他治病。母亲改嫁松口后在家务农。她人长得漂亮,人缘好。她是个劳动能手是村里的女强人,曾任生产队长。养父与前妻离婚后两个女儿跟随他生活,母亲与养父还生了一个儿子。全家六人相依为命生活在一起。我那时我们的生活是缺衣少食,在那粮食缺乏的年代,我们兄妹们挤在一张床睡觉,因争吃而吵架是常事。我姐姐还要背着弟弟到学校读书。我家有个果园种了30多棵沙田柚,还有龙眼树、荔枝树、粟子树、香蕉等十多棵。1952年土地改革分田时果园归祖父。我养父也分到有数棵柚子树和龙眼树。有时母亲送給外婆物品是我家果园的龙眼。有一次我送龙眼给外婆,我到了她家时龙眼不多了。原由是我肚饿,在路途中被我吃了一部分。我读小学五年级时有一次从外婆那里回家,因中暑全身发热,在离家约3里的地方坐在路边休息。遇到一个过路的热心中年妇女,她专程到村中告知我母亲。母亲把我背回家。外婆是个女強人,好胜好強。她经常与小媳妇吵架,有时住在大媳妇家,有时住在小媳妇家,有时自己另外独住。亲友找她,先要问屋中人外婆住在那里。有时她会住在女儿家中,她在女儿家中住的时间不长,回到家时住媳妇家。据我所知,外婆住小媳妇家的时间较长。外婆关爱我家外婆名李亚满,她生有七女二男,我母亲是满女排行第七。我外公中年病逝,子女由外婆抚养。据说外祖父有兄弟6人,他排行第三。人们称外婆为“隆经李三叔婆”, 外祖父是张隆经,外婆李亚满,这是夫妇的合称。外祖父家中富裕,福建永定县峰市墟有数间店铺是他家的,他年轻时曾峰市墟做生意。外婆大女儿的丈夫在印尼。大舅1950年前在印尼我大姨家住过几年,因水土不服回家乡,他毕业与武汉财经学校,从事财贸工作至退休。小舅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高中生,国家安排了工作,后他辞职回家;他没在家务农,做他喜欢的事,外出搞副业。那时外婆有有8间房子,两个儿子每人4间,房子分别在新屋老屋两个地方。在经济困难时,外婆关心我家的生活。在特殊时期关爱我的养父。养父是个教师,他教书认真而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曾任镇中心小学的教导主任。他的毛笔字漂亮,在附近小有名气。1968年是我国文化大革命的期间,7月中央下达停止武斗学生复课,狠狠打击捣乱社会秩序坏分子的命令。9月因养父历史问题而被红卫兵揪斗,撤去了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原由是他1942年曾在惠阳县县政府任职员,那时本村人梁国材在在惠阳县任县长。养父被揪斗,外婆家离养父关押的地方约500米。外婆每天去看望养父送食物给他吃,为他清洗伤口。外婆是个女强人性情泼辣能说会道是村中的女强人,守卫人员都惧怕她,只好不管此事。后来亲友们还会谈外婆关爱我养父的事。因为养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揪斗,在那极左的社会年代,学校撒去他的领导职务,保留公职做普通教师。因为他有学问,曾任初中班的语文教师。1980年,他以身体不好为理由,提前退休。他退休后与弟弟一起居住。1993年养父病逝,寿年73岁。母亲2017年病逝,寿年76岁。2012年我们为养父和母亲做了墓地。1981年,我在桃尧镇教书。那时我带妻子见外婆,她知道我的妻子是个教师很高兴。1982年春,我的大儿子出生,外婆后还送有“高丽参”给我儿子吃。 1981年冬,外婆李亚满(左)母亲张庭秀(中)继父梁志权(右)在外婆家留影大姨(母亲的姐姐)与我母亲的关系好。我母亲年幼时曾住在大姨家,帮大姨带小孩。大姨丈黄昌文的家在松源镇宝坑村,1956年秋他从印尼望伽锡回祖国到北京等地参观,结束后他回到家乡宝坑村宴请亲友。那时我跟随外婆到大姨丈家住了几天。外祖母对大姨父说:“带我出南洋谋生”。姨父关爱地抚摸着我的头说,他到南洋后会考虑这件事。其实此话是不现实,那时中国实行闭关政策,中国籍人是难于出国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大姨有猪油等食品寄给外婆。外婆也会分给我母亲。我还穿过外婆给我的旧衣服,旧衣服是印尼大姨寄的。1973年外婆曾去广州大姨买的别墅住了3个月,大姨的意思是让母亲在那里亨福度晚年,外婆因水土不服而生病。她回家后住在小舅家中。她的病不要治疗,不久身体康复。1981年冬,大姨从印尼回家乡观光。那时我母亲患眼疾,大姨给我母亲壹千元人民币治病。当时我的月工资约四十元,这笔钱对我的家庭帮助很大。1984年夏,外婆病逝,寿年94岁。外婆从小关爱我,她还在世时我年纪小。她病逝时,我没时间有看望她,欠下了人情债。我在此撰文纪念外婆。相关链接“云丽楼”的故事查阅族谱,闽粤始祖张化孙的二十三世孙张朝琏是“坝下” 张氏开基祖。朝琏公的儿子是张欲宽(欲宽公)。“云丽楼”建于清乾隆年间,建造人是欲宽公。此屋有房子74间,七个门(其中1个正大门),六个楼梯,天井8个,大小厅共25个,门坪约1000平方米,是个两层楼房的方型围屋。现在“坝下” 的几座民宅都是朝琏的后裔建造。朝琏公的后裔有四百多人,迁居海内外。听长辈说,欲宽公是发横财做“云丽楼”的。欲宽公留下有金银在屋內,后裔生三胞胎的人可取留下的金银。此屋的张姓与卢姓不结亲。 “云丽楼” 后裔祭祖实景(张东发提供)欲宽公是个商人家中有船运货,把土纸、山货香菇、木耳等本地的土特产运到潮汕地区卖,返程时把海产品运到家乡的墟场卖。他经商的时期是历史上的康乾盛世,那时社会稳定,经济复兴。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环境下,他能安稳地做生意。有一次他到潮州把办货,把钱拿到赌馆中赌博,运气不好把钱输光了。他没钱办货,驶着空船返回家。他的船行至三河坝,看到有一只船停在沙滩旁边,他好奇前往观看。发现这是一只官船,当官的人及随从被土匪杀死,财物被洗劫一空,细看船上还留下有数十个装花的花瓶,花瓶重约20市斤里面还种有花。他把花瓶装上自己的船中运回家里。他回到家里,把花瓶放在房间门前的天井里作装饰品。有一天,他的女儿到他家。吃了午饭后女儿回家时看到父亲的天井里放了数十个花瓶,女儿向父亲要了两只花瓶,用箩筐挑回家。约10天后,女儿来到他家,又要去两只花瓶。他没有介意,既然女儿要就给她。有一天是下雨,屋顶上的水正好掉到天井旁边的花瓶里,他发现雨水掉进花瓶里的声音有异样。他走到花瓶前仔细看,发现泥土下面是金子。他发财了。原来那个当官的人回家乡时,为了怕半路被土匪山盗抢劫,把金银珠宝藏在花瓶里。花瓶里约三分之一是泥土,下面是金锒珠宝。 春节期间“云丽楼” 后裔在祖屋大厅相聚(张东发提供)过了几天,他捎口信给女儿到他家有事要交谈。女儿到他家后,他要女儿把花瓶里的秘密说出,并怒斥女儿不忠实,花瓶里有金锒也不告诉父亲。女儿的丈夫姓卢住在离他家约2公里的地方。欲宽公告示后代,日后他的子孙“张卢不通婚”。欲宽公把钱用于建造 “云丽楼”。 传说屋建造好后,钱没有用完。他把金银埋藏在屋中,还说日后屋中谁家生了三胞胎,可得此金银。欲宽公发横财建“云丽楼”的故事有几个版本。上述故事这是长辈们口耳相传下来的传说。 作者:梁德新(2020年3月2日) 赞 (0) 相关推荐 我的母亲和三个外婆 / 文:仰耕 我的母亲和三个外婆 仰耕 女性之伟大在于母性,而母性的心胸比山高.比海深.她是一首完美的诗,一曲美妙的歌. 母亲已经离世12年了.那时,我在万里之遥的比勒陀利亚工作.接到姐姐从国内打来的电话告知母亲病 ... 【“思恩·清明”散文有奖征文】怀念大姨/周亚新 见到了重病中的外婆,此刻的她已经认不清人了,守候在她身边的母亲说,每当有人来看她,她就问你是勤子吗?听了这话,我心里酸酸的,泪水忍不住滚落下来. 勤子是外婆的大女儿,去世已经三十多年了.这么多年来,外 ... 【乡土文学】杨文斌||怀念外婆 怀念外婆 文/杨文斌 外婆去世已十六年了,过了知天命之年的我却时常在梦中看见她老人家依然笑口常开,辛勤劳作. 我出生在一个山大沟深却山清水秀的小镇,甘川公路蜿蜒穿行而过.儿时记忆中父亲在县城工作,母亲 ... 梁德新‖回忆养猫【客都推荐】 回忆养猫 文/梁德新 我喜欢猫,我到朋友家看到有猫,都会与猫玩. 猫性情温顺是聪明活泼的动物,作为家庭宠物已经有长久的历.猫行动敏捷,善跳跃.喜欢吃鱼,鼠,兔等.猫会捕鼠,喜欢睡觉.这些都是猫的特点. ... 梁德新‖洗黑白照片【客都推荐】 洗黑白照片 梁德新/整理 据史料记载,1839年法国画家达盖尔发明了第一台照相机,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照相机. 照相这门技艺进入梅州地区是在清朝末年.笔者发现有一张 ... 梁德新‖漫话养狗【客都推荐】 漫话养狗 文/梁德新 我家养有狗,我喜欢狗.我去朋友家,如他家里有狗,我会抚摸狗.有时我会把食物给狗吃.有些认识我的狗看到我时,会摇着尾巴前来用舌头舔我的手.可说我与狗有缘. 因为我喜欢狗,会收集有关 ... 梁德新‖端午节赛龙舟【客都推荐】 端午节赛龙舟 文/梁德新 赛龙舟是客家人纪念屈原,祈求风调雨顺.身体安康的传统节目.据历史资料记载,旧时梅州各县有河流的地方都有赛龙舟活动. 旧时的端午节,在松口镇有龙舟竞渡的风俗.由溪北(五显宫和 ... 梁德新‖山村学校二三事 山村学校二三事 文/梁德新 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福建省永安县曹远公社岩头村岩头村小学只有一.二年级十多个学生.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要到约2公里的下早小学读书.那时学校只有一位老师.老师姓钟是二十余岁的上 ... 梁德新║回忆祖屋二、三事 回忆祖屋二.三事 梁德新 我年届七十有些事在脑里挥之不起.下面从我的童年的往事写起. 梅县松源镇园岭村"儒林第"是我的袓居.20世纪50年代初我祖屋出生在这里度过了我的童年. &q ... 梁德新‖回忆我看“禁书”的经历 回忆我看"禁书"的经历 文/梁德新 1966年秋至1968年秋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全国学生停课闹革命,破四旧,揪斗资产阶级当权派,红卫兵大串联,有些地方还发生武斗,全国乱哄哄 ... 梁德新║回忆我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事 回忆我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事 梁德新 我人生的历程中做过诸多职业.我曾到广州的人才市场应由聘. 2009年7月,我从学校退休.8月上旬我到深圳.广州的亲友家住了几天.有一天,我到广州天河书城的买书,10楼 ... 梁德新‖回忆我在福建永安做工的日子 回忆我在福建永安做工的日子 梁德新 1975年,我有一个亲友在福建永安县林业局工作,他介绍我到永安县做工. 为了生活外出谋生 那时我是因家乡的粮食紧缺,家庭生活环境不好到福建做工.我的要求是只要有工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