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医】林丽珠:清肝凉血、解毒祛瘀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消融术后一例

▲林丽珠  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家,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学术继承人,广东省教学名师,首批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全国最美中医,中国好医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中医肿瘤重点专科负责人及学术带头人,国家区域中医(肿瘤)诊疗中心建设单位负责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负责人,广东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头人。兼任广东省总工会副主席,《中医肿瘤学杂志》副主编,世界中联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委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南方中医肿瘤联盟主席等。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谢某某,男性,78岁。
发病过程:2017年10月底发现原发性肝癌,行2程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行1程射频消融术。2018年1月11日于外院行腹部MR检查提示:肝右叶巨大团块灶,符合肝癌消融治疗后改变,病灶范围较前稍缩小(124mm × 100mm)。S5、8段见2个小结节灶,考虑活性灶,直径分别为9mm,6mm。2018年1月25日于外院行肝肿瘤微波消融术,消融术后患者出现腹腔积液。2018年2月行B超示:肝右后叶周边见液性暗区,最大宽度约14mm,最大深度约26mm,双侧胸腔积液20mm。AFP:936.41ng/L。2018年3月8日以“肝区疼痛”为主诉来我院门诊求诊。
首诊证候
刻诊:肝区疼痛,隐痛,胃纳差,口干口苦,无呃逆反酸,时有喘促,左髂区域疼痛不适,大便难解,寐差。舌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近3月体重下降10 kg。KPS体力评分:80分,疼痛评分NRS:2,体重:55 kg。
既往史乙肝病史20余年。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1、原发性肝癌消融术后;2、腹腔积液;3、胸腔积液;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医诊断:肝积。
证属:肝热血瘀证。
治法:清肝凉血、解毒祛瘀。
处方: 四逆散合下瘀血汤加减。
山慈菇15g、半枝莲30g、龙葵30g、肿节风30g、鳖甲(先煎)20g、土鳖虫6g、桃仁15g、桔梗10g、莪术15g、鸡内金10g、木香10g(后下)、酸枣仁20g、麦冬15g、柴胡15g、白芍15g、枳壳10g、甘草片6g,共30剂,日一剂,水煎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18年10月29日
患者坚持中医药治疗,以上方为主方,并根据症状变化加减。2018年7月14 日复查腹部MR提示:肝右叶见巨大团块状异常信号,边界尚清,大小约124 × 96mm,肝S5见3个小结节灶。边界清,较大直径约19mm,其余2个结节较前缩小。腹部彩超提示未见腹水。
症见:肝区疼痛较前缓解,左髂后臀部区域疼痛不适,喘促较前改善,无口干口苦,纳可,寐差,夜尿3~4次,大便稍难。
舌脉:舌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
治法:清肝凉血、解毒祛瘀。
处方:原方加红景天、薄树芝、威灵仙、乌梢蛇,减鸡内金、木香、酸枣仁、麦冬。
组成:山慈菇15g、半枝莲30g、龙葵30g、肿节风30g、红豆杉6g、鳖甲(先煎)20g、土鳖虫6g、桃仁15g、桔梗10g、莪术15g、红景天2包、薄树芝10g、柴胡15g、白芍15g、枳壳10g、甘草片6g、威灵仙15g、乌梢蛇30g,共30剂,日一剂,水煎服。
西药:2018年10月29日开始服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艾坦0.25g),1片/次,每日一次。
分析:患者时有左髂后臀部区域疼痛不适,加威灵仙、乌梢蛇,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止痉。患者气虚体弱寐差,改酸枣仁、麦冬,加红景天、薄树芝补气清肺、养心安神。胃纳差得到改善,去鸡内金、木香。
三诊:2019年7月4日
症见:精神可,疲倦乏力,活动后明显加重,肝区疼痛、左髂后臀部区域疼痛不适较前明显缓解,时有咽痛,欲饮水,偶有咳嗽,痰少色白,稍口干口苦,夜尿3~4次,大便1次/日,偶有腹胀,排便不畅、质偏硬,纳眠可。
舌脉:舌红,苔白腻,脉弦。
治法:清肝凉血、解毒祛瘀。
处方:前方加鸡内金、蒲公英、重楼、大黄、何首乌、当归,减山慈菇、肿节风、红豆杉、桔梗、红景天、薄树芝、威灵仙、乌梢蛇,改枳壳为枳实。
组成:半枝莲30g、龙葵30g、醋鳖甲(先煎)20g、土鳖虫6g、桃仁10g、莪术10g、柴胡10g、甘草片6g、白芍15g、鸡内金10g、蒲公英15g、重楼15g、枳实15g、大黄10g、制何首乌15g、当归10g,共30剂,日一剂,水煎服。
分析:时为夏季,脾胃虚弱,加鸡内金助脾运消化,去红景天、薄树芝滋补碍胃之品,改山慈菇、肿节风、红豆杉清热解毒苦凉之品,为蒲公英、重楼以凉肝解毒、消痈散结、消肿止痛。患者腹胀、排便不畅,加大黄,改枳壳为枳实,以消痞满胀痛。时有咽痛,偶有咳嗽,加桔梗、重楼以平喘止咳。制何首乌、当归滋养肝血,因行气化瘀有耗伤阴血之弊,故用其滋补肝阴,于攻邪中少佐扶正之品。左髂后臀部区域疼痛缓解,去威灵仙、乌梢蛇。
四诊:2020年1月8日
症见:患者疲惫乏力,咳嗽,少痰,痰色白,质稀,活动后气促,饭后腹胀,无头晕头痛,偶有口干口苦,未述肝区疼痛不适。纳一般,眠一般,夜尿3~4次,大便偏硬。
舌脉:舌暗红,苔黄腻,脉滑。
治法:清肝凉血、解毒祛瘀。
处方:前方加薄树芝、厚朴、紫苏梗、木香、砂仁,减土鳖虫、蒲公英、当归。
组成:半枝莲30g、龙葵30g、醋鳖甲(先煎)20g、桃仁10g、莪术10g、薄树芝10g、柴胡10g、甘草片6g、白芍15g、鸡内金10g、重楼15g、枳实15g、大黄10g、何首乌15g、厚朴10g、紫苏梗15g  木香(后下)10g  砂仁(后下)10g,共30剂,日一剂,水煎服。
中成药:金龙胶囊,4粒/次,每日三次;槐耳颗粒,1袋/次,每日三次。
分析:患者活动后气促,疲惫乏力,饭后腹胀,胃纳一般,可见气机升降失调,以四逆散梳理气机,透邪解郁,疏肝理脾,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加鸡内金健脾消食,木香行气导滞,砂仁、紫苏梗理气宽中温脾;兼见患者腹胀、大便偏硬,去土鳖虫,改加厚朴下气除满;时为冬令当时,加薄树芝扶正培本。
五诊:2020年6月17日
症见:双下肢乏力。无咳嗽咳痰,未述肝区疼痛不适。夜尿3~4次,大便1次/日,排便初始不畅,质偏硬,纳可,偶稍口干口苦。
舌脉:舌暗红,苔白腻,脉弦。
治法:清肝凉血、解毒祛瘀。
处方:二诊方加红豆杉、薄树芝。
组成:半枝莲30g、龙葵30g、红豆杉6g、醋鳖甲(先煎)20g、土鳖虫6g、当归10g、桃仁10g、莪术10g、薄树芝10g、柴胡10g、甘草片6g、白芍15g、鸡内金10g、蒲公英15g、重楼15g、枳实15g、大黄10g、何首乌15g,共30剂,日一剂,水煎服。
中成药:金龙胶囊,4粒/次,每日三次。
分析:刻下患者活动后气促、胃纳一般、饭后腹胀等症状改善,偶稍口干口苦,可见气机升降失调,仍继续以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加鸡内金助消化,顾护后天之本;以下瘀血汤祛瘀活血,泻下通经,方达机体气机上下调达;以醋鳖甲以养肝阴,薄树芝扶正培本,外加归肝经之莪术、重楼、蒲公英、何首乌、当归,以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重楼、蒲公英凉肝解毒,何首乌消痈加润肠通便,当归补肝血而有凉肝之制约,共奏攻补有序之章。
六诊:2020年9月28日
患者服上方加减至2020年9月1日复查MR示:肝癌综合治疗后,肝右叶巨大团块肿物,范围相仿,病灶内有少许肿瘤活性,复查AFP:10.5ng/L。
症见:无肝区不适,无腹胀腹痛,无咳喘,自觉疲倦乏力,时有头晕,偶纳差,寐欠佳,入睡困难,小便尚可,大便干。
舌脉:舌暗红,苔黄,脉细滑。
治法:清肝凉血、解毒祛瘀。
处方:前方加桑寄生、桑葚、巴戟天、淫羊藿、紫河车,减红豆杉、枳实、大黄、何首乌。
组成:半枝莲30g、龙葵30g、醋鳖甲(先煎)20g、土鳖虫6g、桃仁10g、莪术10g、薄树芝10g、柴胡10g、甘草片6g、白芍15g、鸡内金10g、蒲公英15g、重楼15g、桑寄生15g、当归10g、桑葚15g、巴戟天15g、淫羊藿15g、紫河车10g,共30剂,日一剂,水煎服。
分析:患者痰瘀较前明显减轻,已无肝区疼痛、腹胀腹痛之症,出现精神疲倦,脉象亦从弦转细,此时“祛瘀解毒法”已尽其驱邪之能,故不可再滥用攻伐而戕伐生机,当扶正固本培元,以桑寄生、巴戟天、淫羊藿温肾,桑葚滋阴,紫河车填精,灵芝益气,佐以化瘀行气之品,此时寓攻邪于补益之中,故补而不滞、化而不伤,扶正兼以驱邪,为厥阴伏邪渐出之佳兆。

【按语】

患者2018年3月首诊因痰瘀浊毒积于胁下,化而成癌,此时邪毒方盛,故见肝区疼痛,纳差、大便难解、左髂疼痛等症,舌暗红、有瘀点亦是肝络有瘀之象,故以四逆散和下瘀血汤加减,四逆散可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土鳖虫、桃仁祛瘀活血,加醋鳖甲软坚破积聚、兼养肝血;莪术破血祛瘀,行气止痛,鸡内金、木香行气消积,酸枣仁、麦冬养阴安神。

2019年7月复诊时患者肝区疼痛明显缓解,纳转佳,肝区瘀络渐消,续以下瘀血汤合并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加鸡内金化积,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重楼、蒲公英凉肝解毒,制何首乌、当归滋养肝血,因行气化瘀有耗伤阴血之弊,故用其滋补肝阴,于攻邪中少佐扶正之品。

2020年底时患者痰瘀较前明显减轻,肝区已无不适,出现精神疲倦,脉象亦从弦转细,此时“祛瘀解毒法”已尽其驱邪之能,故不可再滥用攻伐而戕伐生机,当扶正固本培元,以桑寄生、巴戟天、淫羊藿温肾,桑葚滋阴,紫河车填精,灵芝益气,佐以化瘀行气之品,此时寓攻邪于补益之中,故补而不滞、化而不伤,扶正兼以驱邪,为厥阴伏邪渐出之佳兆,随访2年余,肿瘤未见复发转移,AFP值降至正常范围,生命质量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满意。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名中医林丽珠教授传承工作室,本案整理:吴健彬,初审:黄子菁 陈汉锐,审定:林丽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