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第7讲(平仄)

初2第2讲

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

一、平仄的定义:

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平仄是根据声调有无升降变化来定义的,声调平直的,就是平声;声调不平直的,就是仄声;在不平直之中,再加上升降与短促声调的区别,分别对应的就是上、去、入三个声调,这三个声调都归纳在“仄”声调,加上“平”声调,就成了我们中古音系的四声系统。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二、骈句的平仄

骈句的平仄包括三个方面:

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

4、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

先看例句: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蛟-凤;士-宗,电-霜,军-库,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

蛟-电;凤-霜;士-军;宗-库,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是平仄相对。

宗-库,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映/弁峰/之峻,润/湿地/之清

映-峰-峻;润-地-清,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

峰-地;峻-清,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是平仄相对。领字不作要求。

峻-清, 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林中百鸟调莺唱,月下孤鸿带影飞

中-鸟-唱,下-鸿-飞,本句中相连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

中-下,鸟-鸿,唱-飞,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是平仄相对。

唱-飞,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豪富/石崇,邀客/不空/金谷盏;风流/山简,驻军/常醉/习家池。

富-崇,客-空-盏,流-简,军-醉-池,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

富-流,崇-简,客-军,空-醉,盏-池,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是平仄相对。

盏-池,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当然也有例外,因为前面我们已经讲过,骈句一开始并不是十分工整的,后来才逐渐变得精巧和工整。

缭绕于/千山/之峰, 飘颻于/一野/之毯。(颻,念yáo)

本句:绕-山-峰,飖-野-毯(这里山-峰,野-毯没有平仄交替)

对句:绕-颻 ,山-野,峰-毯

句脚:峰-毯

云浮/虚表/而卧,玉在/净空/将归

本句:浮-表-卧,在-空-归

对句:浮-在,表-空,卧-归

句脚:卧-归

六朝骈赋,其声调应用比仅区分平仄两类应用更加细腻与复杂,尤其是在两句之间的骈对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六朝骈句在仄声调对仄声调时,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这种现象,在句脚字上,尤其多见。唐代律赋中,用仄韵时,亦常见句脚以不同声调的仄字来做骈对,并没有严格到凡仄字必以平声字相骈对。但是同声调不能骈对的观念早已形成,即上声不能对上声,只能对平、去、入声调。

请看例句: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纡,念yū)

本句:原-旷-视,泽-纡-瞩

对句:原-泽,旷-纡,视-瞩

句脚:视-嘱

这里,视,就是去声,瞩,就是入声。这个骈句句脚上的字就同是仄声,而且是上、去、入上寻求变化。

关于平仄在同一节奏内的应用,有个内容需要补充一下:

骈句绝大部分都是两字为一个节奏,也有三、四字为一节奏的情形,此时,同一节奏里字的声调,若全用仄声调字,亦要争取上、去、入三声变化。极少有一个节奏内,三、四仄声字都用一个声调的情况,如:“上、上、上”“去、去、去”“入、入、入”,如此声调,实在难读。用平声字时,同一吟诵节奏内,亦较少见三或四个平声字排在一起的情况。这些声调运用规律,骈句与诗句原理是相通的。

结论是骈句的平仄特点包括四个方面:

1、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3、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4、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对于第4条,上面的例句没有分别列出,那是因为赋句中三字及其以上为一个节奏的本来就不多,就以上例句来看,也只有“孟学士”“王将军”“金谷盏”“习家池”共四个,而这四个节奏的平仄分别为“去入去”“平平平”“平上上”“入平平”,而像“王将军”这样的节奏,在赋文中是极少见的,是特例,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归纳起来,无非是“韵同调,对求异”。即对诗赋而言,押韵字必须同声调,相骈对的字要求声调的不同。正因为如此,无论诗与赋,用平声韵时,其相对的字要用仄声的。而仄声韵时,除了可以用平声字相对之外,还可以用仄声字中的其余两个声调的字去骈对。但就声韵原理而言,两句之间无疑是“凡平以仄对”或“凡仄以平对”读起来更加铿锵有力。所以,在今后的创作中,要尽量做到这点。只有这样,我们的作品无论放哪里都不会被挑剔。

三、骈文的平仄

上面已经讲了骈句的平仄,以骈句为构成要素的文体有骈文也有骈赋,骈文与骈赋、律赋在句脚平仄上的区别较为明显。骈赋和律赋的句脚平仄,在以后的讲义中会做专门的介绍。下面我们要讲的是骈文的句脚字的平仄。

前面我们在讲隔句的时候,已经介绍过马蹄律。马蹄律的概念与应用,最早起源于骈文。后广泛应用于骈文,多分句长联,及赋类隔句句式的句脚字平仄安排。要注意的是,在六朝以后,脚字平仄相对已是作骈文的规则之一,所以,真正的马蹄律,其开始平仄都是相反的,比如起句的脚字为平,对句的脚字就必须是仄,然后,相邻句的句脚字平仄与对句相同,比如:“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此往复。这就是清人说的“平顶平,仄顶仄”——第一骈中对句的脚字如果是平,那第二骈的出句脚字亦当用平,若是仄,第二骈的出句脚字也是仄。

骈文和骈律赋中“隔句对”的句式,其原理都是一样的。隔句句式总共有四个分句,每个分句的句脚字的平仄都是“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所以隔句遵循马蹄律。

我们知道,骈文是两句为一个骈对单位而串成文章的,马蹄律即是这个环境下,针对骈文句脚字平仄而言。它首先注重在一个骈对单位之内,其每句的句脚平仄要相对。若起为平,对即是仄,这是它的第一个规则。在这个规则之后,还要注重两个骈对单位之间的句脚字平仄协调。而这个协调方式,亦始终处于“对”的概念之中,即前一个骈对单位的句脚字的平仄,与后一个骈对单位的句脚字平仄相对。如以文章的横排版式来看,即“平,仄”(即第一个骈对单位的句脚字平仄),“仄,平”(第二个骈对单位的句脚字平仄),如此即是马蹄律。骈文不可能仅此四句,再往后,第三个骈对单位又与它前一个单位(第二个骈对单位),在句脚字上发生“对”的关系,如此循环往复。所以,马蹄律的关键就在开始时的一个骈对单位之中。如开始时的骈对单位(两句)不能做到句脚平仄相对的话,则以后无法继续。

对于马蹄律,现在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是这样说的:“马蹄律,简单地说,即“仄顶仄,平顶平”的规则。这种规则之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就是仄仄,仄仄之后就平平。鉴于后脚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单仄。”

按照这个解释,马的行走姿态就变成了先运动一边的前后蹄,即此处说的“平平”,再运动另一边的前后蹄,即“仄仄”。而这显然与马行走的“斜对角迈蹄”规律相背离。所以,这种解释,是不尽完善的。

骈文的句脚字平仄亦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汉文字声韵学的不断完善而完善的,从发现“四声”(即平上去入)到研究“四声”,再到具体使用在各种文体之中,而后经过不断修正直到取得大致认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大抵从六朝开始到唐初或唐代中期才基本定型。

六朝骈文的句脚字平仄,与唐宋相比较,不尽相同。前面说过,六朝时期,在平仄字相骈对时,允许“上、去、入”求变相骈,且对于隔句对中分句的脚字声调安排,亦不及唐宋认识清晰。

先来看一段《哀江南赋》:

粤以戊辰之年(平),建亥之月(仄)。大盗移国(仄),金陵瓦解(仄)。余乃窜身荒谷(仄),公私涂炭(仄)。华阳奔命(仄),有去无归(平),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仄),三日哭于都亭(平),三年囚于别馆(仄)。天道周星(平),物极不反(仄)。傅燮(xiè)之但悲身世(仄),无处求生(平);袁安之每念王室(仄),自然流涕(仄)。

昔桓君山之志事(仄),杜元凯之平生(平),并有著书(平),咸能自序(仄)。潘岳之文采(仄),始述家风(平);陆机之辞赋(仄),先陈世德(仄)。

从这些句脚字可以看出,常有数仄字连用现象,那是因为这个时期的骈文,还没有形成如唐宋骈文在句脚平仄上那样严格讲究“平顶平,仄顶仄”的马蹄格式,隔句对亦是如此。考其主要原因,大抵是六朝时期尚无较统一的“平仄”概念。

我们从上面段落可以看出,其句脚字虽常见仄声对仄声,但细考之下,其声调上皆有上、去、入声调的细微变化。如:“大盗移国(仄),金陵瓦解(仄)。”其中“国”是入声,“解”是上声。又如:“潘岳之文采(仄),始述家风(平);陆机之辞赋(仄),先陈世德(仄)。”这一隔句对,“采”与“赋”上下句脚上仄与去仄相对,“赋”与“德”分句句脚相对,其声调亦在上、去、入三个声调中求变。另要注意,此段凡是平声调的句脚字,其对应的句脚字皆是上、去、入三声,即仄声。通过看六朝骈文,句脚字以平声对平声的情况极少。可见骈对时声调求变的观念,在六朝更细,后世更笼统,就分平仄。后世仅仅区分平仄相对的方法更容易说明与掌握。另有一个现象,仄声句脚的声调相同时,求上、去、入声调变化可以对的做法,在唐宋骈赋律赋中时常可见。相比较,唐比宋更加常见,愈后愈少。特别是在骈文中,较之骈赋律赋而言,唐宋时期骈文仄脚对平脚的概念已颇分明,相对较少见到此类上、去、入声调求变的做法。这符合文体发展规律,文的发展总是领先于赋一步。

所以说,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特点,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以严格的声调两分法的平仄概念去衡量六朝作品,无疑是不合理的。

经历隋到唐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让我们先来看看唐代极负盛名的骈文《讨武氏檄文》:

伪临朝武氏者(仄),性非和顺(仄),地实寒微(平)。昔充太宗下陈(平),曾以更衣入侍(仄)。洎jì乎晚节(仄),秽乱春宫(平)。潜隐先帝之私(平),阴图后庭之嬖bì(仄)。入门见嫉(仄),蛾眉不肯让人(平);掩袖工谗(平),狐媚偏能惑主(仄)。践元后于翚huī翟dí(仄),陷吾君于聚麀yōu(平)。加以虺huǐ蜴为心(平),豺狼成性(仄)。近狎邪僻(仄),残害忠良(平)。杀姊屠兄(平),弑君鸩zhèn母(仄)。人神之所同嫉(仄),天地之所不容(平)。

犹复包藏祸心(平),窥窃神器(仄)。君之爱子(仄),幽之于别宫(平);贼之宗盟(平),委之以重任(仄)。呜呼!霍子孟之不作(仄),朱虚侯之已亡(平)。燕啄皇孙(平),知汉祚zuò之将尽(仄);龙漦chí帝后(仄),识夏庭之遽衰(平)。

敬业皇唐旧臣(平),公侯冢子(仄)。奉先君之成业(仄),荷本朝之厚恩(平)。宋微子之兴悲(平),良有以也(仄);袁君山之流涕(仄),岂徒然哉(平)!

是用气愤风云(平),志安社稷(仄)。因天下之失望(仄),顺宇内之推心(平),爰举义旗(平),誓清妖孽(仄)。南连百越(仄),北尽三河(平)。铁骑成群(平),玉轴相接(仄)。海陵红粟(仄),仓储之积靡穷(平);江浦黄旗(平),匡复之功何远(仄)?班声动而北风起(仄),剑气冲而南斗平(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平),叱咤则风云变色(仄)。以此制敌(仄),何敌不摧(平);以此攻城(平),何城不克(仄)!

公等或居汉位(仄),或协周亲(平)。或膺重寄于话言(平),或受顾命于宣室(仄)。言犹在耳(仄),忠岂忘心(平)?一抔之土未干(平),六尺之孤安在(仄)?倘能转祸为福(仄),送往事居(平)。共立勤王之勋(平),无废旧君之命(仄)。凡诸爵赏(仄),同指山河(平)。若其眷恋穷城(平),徘徊歧路(仄)。坐昧先机之兆(仄),必贻后至之诛(平)。试看今日之域中(平),竟是谁家之天下(仄)!

仔细观察下这篇千古骈文,其中“伪临朝武氏者”这句是散句,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每个句子的句末字平仄的玄妙。除起句与尾句的脚末平仄为单起单收之外,其余脚句平仄大抵是“成双”的,如把脚句字的平仄排列出来,即为: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这样看就明显了。而这样的骈文脚句平仄安排,几乎一丝不苟,这就是走马蹄。

由此可见,骈文的句脚平仄一定符合马蹄律!

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总结如下几点:

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但不是每个相邻节奏点都要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

4、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

5、骈文的句脚要走马蹄。

以上五点也是我们以后造骈句和创作辞赋作品的要求。既然我们学习辞赋,当然也有理由要熟悉并掌握这些骈句的特点和规则,并且要按照这些要求来创作。当然,我们在学习的很多古人的辞赋作品,也可能会发现,有些作品并不符合这些标准,但是,请注意,不论历史和文学,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四声八病之说,南北朝才有,《平水韵》到宋朝末年才出现,而《词林正韵》清朝嘉庆年间才出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通过实践的检验,只有正格才能流传久远。这就好比蜡烛灯,煤油灯,电灯,一路发展下来,我们总没有理由到了现在还一定要坚持去使用煤油灯。既然我们是初学,就要从正格学起,从严学起。有两句话说的好“负百斤而行千里。”,“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下,法不得也!”。当我们开始学习辞赋时候,要求严格,一旦卸下了这百斤,就可以轻装前进。

本讲提纲:

一、平仄的定义

二、骈句的平仄

三、骈文的平仄

(0)

相关推荐

  • 马蹄律之二:骈文的马蹄律

    六朝骈文的句脚字平仄,与唐宋相比较,不尽相同.前面说过,六朝时期在仄字相骈对时,允许"上.去.入"求变相骈,且对于隔句对其中分句的脚字声调安排,亦不及唐宋认识清晰. 先来看一段&l ...

  • 骈文写作

    辞赋(五) 2021-06-11 09:54·云台 我们学习了骈句的平仄,今天我们介绍骈文的平仄特点及其写作: 一.什么是骈文 我们学习了把辞赋写作中的最基本的知识.简单地说:骈文就是由骈句.提引以及 ...

  • 江南古镇那么多楹联,不能认真看

    "长三角水乡古镇,新修古建筑不少,其间楹联文气氤氲,给游人留下了深刻记忆,问题是有些大可商榷."学长李君,外出游玩归来,与朋友相聚,三杯淡酒下肚,冒出感慨来了.大家愿闻其详. &q ...

  • 辞赋第11讲

    初3第1讲 骈律赋创作的相关问题 前面介绍过了辞赋的流变过程:古赋-骈赋-律赋-文赋.今天开始我们将正式进入赋文的创作教学.首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辞赋创作的几个问题. 一.当代赋文的创作风格 1.传 ...

  • 辞赋第24讲

    俗赋介绍 上一讲的学习内容是骚体赋,今天要学习和交流的是俗赋. 文学各体如诗.词.曲等,皆有"雅""俗"之分,赋也一样,前面我们所学习的骈文.骈赋.律赋.骚赋. ...

  • 辞赋第23讲

    初5第3讲骚赋介绍今天我们开始学习骚赋.一.什么骚赋骚,指<离骚>,又推而指<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南方楚国的诗歌.其产生起于屈原.屈原被流放时作<离骚><九 ...

  • 辞赋第22讲

    初5第2讲 诗赋介绍 上一讲的学习内容有: 一.文赋的概念 二.文赋的特点 今天要讲的新内容是:诗赋. 一.诗赋的概念 什么是诗赋? 顾名思义,诗体赋乃体制类诗之赋.即仿<诗经>为代表的四 ...

  • 辞赋第21讲

    初5第1讲 文赋介绍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骈赋和律赋,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文赋. 一.文赋的概念 文赋是赋体的一类."文"指古文.即相对骈文而言的用古文写的赋,也即相对俳赋而言的不拘 ...

  • 辞赋第19讲

    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有两个:隐脉和立意 一.隐脉 经典辞赋,我们现在读来是那样宏富精深,文辞华贵.而要真正领会赋文的思想内涵,必须对辞赋的一些密码进行破译.密码就是"一眼看不出来"的 ...

  • 辞赋第18讲

    今天继续讨论和学习律赋创造方面的知识: 一.限韵的补充内容 1.韵字的平仄:律赋限韵字不仅要含义丰富,与题目辉映相得,还追求音节和谐,平仄自然有一定讲究.那就是基本要求平衡.当然也有例外. 2.押韵的 ...

  • 辞赋第17讲

    律赋介绍(1) 前面的讲义,我们介绍的各种句法.段法.篇法的训练都是针对骈赋和律赋来说的,但骈赋和律赋并不完全相同,今天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开始律赋学习.律赋是唐代的新生赋体,它是在六朝骈赋与唐代科举& ...

  • 辞赋第16讲

    前面我们介绍了骈赋的句法和段法训练.清朝余丙照在<赋学指南>中说道:国朝律赋选本林立,是集专为初学计,不得不细为指示,先引佳联,所以讲句法也:次引佳段,所以讲段法也:后引全篇,所以讲篇法也 ...

  • 辞赋第14讲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次段技法,这节课我们继续交流中间诸段(转)技法. 转是赋文中的主要部分,如果你准备写四段.五段,那么去掉前面我们练习过的首段.次段写法,再加上后面将要学习的尾段写法,就只剩一.两段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