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智能化第一人徐伟忠,让“一叶成林”、“把植物栽种在空气中”成为现实,发明的“鸟巢温室”为中国垂直农业奠定了基础,创立的“植物工厂”让全球农业人称奇。
全球惟一一个以农业智能化快繁技术为主攻方向的科研机构,在中国浙江省丽水市农科所农业智能化快繁中心成立。这个机构就是专为徐伟忠而设的。
所谓的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形象地说就是“一叶成林”。蔬菜苗不是长在瓶子里,也不是长在土壤中,而是长在白白的珍珠岩基质里,长在清洁而整齐的苗床上。这些蔬菜苗在快繁基地一般短的7-10天生根移栽,长的30-45天即可生根移栽,而且周年育苗周年移栽,育苗效率高,一般植物每平方米每批可繁殖400~1000株。
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是(光自养)微繁技术的发展,是世界植物育苗技术的一次革命。这项技术在生产上被国内外500多家企业及科研院所引进运用,为种苗产业与花卉产业创造数十亿元的新增产值。其中,云南“绿大地”公司运用快繁技术创业,从一个小农场成长为上市公司,资产总额达8.3亿元。
徐伟忠说,“在气雾环境下,甘蔗可长到6米多高,一株西红柿可达万果产量,小黄瓜单株可结3000多根,番薯单株能长150公斤,南瓜单个重量可达100千克以上。”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好么么”农场经营者梅键把这项技术形象地称为“空中种菜”。“小番茄亩产3万公斤、卖了120万元。这项新技术带来的效益太让人惊讶了。”他说。
之后,徐伟忠团队将“空中种菜”技术免费推广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落户了3000多家企业、科研院所,让20多万农民熟练掌握,涌现出全国首届脱贫攻坚奖获得者蒋乙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李怀才、“草莓公主”王倩等创业典型,并培育了5家上市公司。
“这里是立体采摘大棚,除了花果期需要人工作业外,浇水、施营养液、控温、控湿等已全部实现电脑控制。”青岛市城阳区曹村草莓专业合作社园区负责人王倩说,以往管理一亩草莓大棚,至少需要两名技术人员,如今有了智能化,气雾栽培技术模式,一个人就可以管理10亩地,极大节省了人力。不仅如此,采用立体种植,亩产量达1.2万斤,而普通大棚亩产量只有3000多斤。
案例二
2019年5月,经中国农科院推荐,河南省中牟县官渡镇的“鸟巢”蔬菜工厂引入“空中种菜”技术,22位农民成了蔬菜工厂股东。在丽水市莲都区岩泉街道18米高的螺旋式 “空中农场”里拥有传感器感应温度、湿度、光照,电脑指挥设备自动喷施营养液……
负责新型农业科技种植的专家刘申召说,鸟巢式气雾立体栽培技术,可以节省10倍以上的土地,只需在立体墙板上的每一层每一个像鸟巢一样的小孔里,放上一小块吸水海绵,然后将种子放进海绵里,通过连续喷发含有营养液的气雾让农作物疏菜快速生长。
雾耕栽培技术是目前任何一种栽培模式所不能比拟的,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生产的质量与数量,大大减少人力、肥料、水及农药的投入,特别是温室栽培气雾具有更低的电能消耗量,是未来温室栽培的一个主要发展项目与高效农业技术。其实,除了快繁技术、气雾栽培技术外,徐伟忠还研究发明了水培花卉、电功能水发生技术、植物声波喷雾技术、纳米增氧技术、高压电场发生技术、鱼菜共养技术等。多年来,徐伟忠在都市园艺、蔬菜工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推广到20多个国家与地区。不仅如此,徐伟忠为了更好地把技术传授给有需要的人,每个月免费开展授课培训,已经坚持了18年。中国农科院教授李虎山曾对徐伟忠有这样的评价:“一个把中国的农业科技至少提早了10年的人。”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