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抓酒驾一样打假 :一场不止于电商的全民战争
转眼间,又到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网络消费再次成为焦点。今年两会期间,打假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热点。13日上午的会议中,多位四川代表团的人大代表指出,目前制假售假社会危害大、违法犯罪成本太低。
此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微博上提出“要像抓酒驾一样打假”,引发各界热议。
假货,顾名思义就是假的商品,违法分子利用非法的手段模仿成知名品牌的产品,以及用性价比低廉的产品冒充性价比高的产品。提到假货,每个消费者或多或少都接触过。
▼
从街边的路边摊,到各电商平台,假货无处不在。之所以把假货和酒驾类比,是因为酒驾等同于蓄意杀人,抓酒驾才会越来越严;而假货给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经济财产造成损害,足可视为谋财害命。
例如多年以前惊动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让可爱的孩子都变成“大头娃娃”,影响至今,可见假货危害之重。
另外,假冒伪劣产品损害了一些品牌的信誉,侵犯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危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而且当假冒伪劣商品流出国门后,不仅对企业的声誉有影响,对于中国的声誉影响也非常大。
之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重新将阿里巴巴列入年度“恶名市场”黑名单,不止阿里,此次共有10家中国市场“上榜”,包括淘宝网等4家线上市场,和广州白云市场等6家线下市场,占到 “恶名市场”名单的近1/4。
一旦上了这个名单,就意味着被背上了“美国政府认定的假冒伪劣集散地”的名声。
对于阿里而言,假货问题是电商业务的命门,也将直接影响其国际化前景。目前阿里旗下的多条业务线正谋求在海外区域获取更大的营收,包括电商、互联网金融以及云计算等都试图拥抱全球市场,而假货问题无疑会为这些业务的出海蒙上一层阴影。因此,阿里巴巴才会不遗余力的打击假货。
▼
为了去除身上假货的标签,阿里组建了一支2000人的专业队伍,而且每年用于购买和鉴定假货的费用超过10亿元。
同时,阿里巴巴也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大打假力度,例如与品牌携手共战假货,成立“大数据打假联盟”,并发布《共同行动纲领》,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定期公布打假信息。
阿里巴巴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底,阿里巴巴已与苹果、Burberry、LV、Cartier、Nike等逾1.8万个国际品牌展开打假合作。
根据阿里巴巴集团公布的打假数据,在2015年9月到2016年8月之间,依托阿里巴巴大数据,执法部门已经关闭了约675家假货的生产、库存和销售点。
2016年全年,阿里平台治理部门共认定和处理制假售假案件线索4495条,但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因此马云认为,只有像治理醉驾一样治理假货问题,假货现象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变。
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表示,假货已经严重损害了社会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阿里巴巴除了在线上打假、组建大数据打假联盟帮品牌打假、联合执法机关端掉线下窝点、呼吁严刑峻法加大打击外,也不会放弃法律赋予的民事手段,总之将穷尽一切方式继续追杀假货分子。
▼
据悉,阿里巴巴2017年的打假在四维打假模式上将进一步深入。在线上,重点要做商品上线之前的拦截,而阿里在图片商标LOGO的识别技术还有待突破;在线下,行动要进一步加大,通过与更多的省合作来实现规模化;权利人方面,与更多品牌合作与互动;在法律层面,一方面是与公司法务合作,采取更多民事诉讼手段,另一方面则是一步步推进司法体系的变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法。
其实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假货问题一直都存在,无法杜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利益,而且是巨大的利益。
治理假货问题不能单靠电商平台,线下制售假产业是假货的根源,只有立法执法司法机关、企业、媒体和消费者共同构建社会共治的系统工程,打假才能治本。
从法律角度上来说,提高制假售假的违法成本,加大对制假售假的打击力度,形成治理体系和制度,不断加大力度,让违法分子忌惮后果,才能在源头上防范。
另外,还需要提高消费者的假货意识,提升鉴别假货的能力,主动抵制假货并举报。
打假,并不能只靠电商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出自己的一份力,只有这样,假货才会越来越少。
推荐阅读
每次评测都引起骂战,强如DxOMark也有局限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