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点烛,鬼吹灯

人点烛,鬼吹灯,勘舆倒斗觅星峰!

A

胡八一和王胖子窜进一座大墓中,这个墓空空荡荡,早已被人盗挖,墓室很大,这是胡八一在河北这一隅遇到的最大的古墓。

这个墓的墓砖比以往所见到的都大,且磨砖对缝,制作精细,墓壁是用一层横砖一层竖砖砌起来,劵道成拱型,青砖被磨成楔型,形成拱型扇面,是双层劵。墓室中部平整的凸起,四周有水道。由前室通往中室的墓道两侧均有壁画。中室有盗坑,两侧原本置放明器的案空空如也,案上仅残留几个破碎的陶楼、粮仓的碎片。

王胖子翻着陶片看,胡八一举着强光手电慢慢的看着墓室上的壁画。

壁画非常精美,上下分两层,上层是人物,下层是动物,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表情。

这是一个高官的墓,前室西侧室的壁上写着32个字,前两句是,“嗟彼浮阳,人道贤明”,……后面有句,“当轩汉室,天下柱梁”。

王胖子提着一只破损的陶框过来问胡八一,“这谁的墓,不会是汉代管消防的长官墓吧,你这个,这上面有几个字,‘东井戒火’。”

胡八一接过陶框,在强光灯下,陶器表面似乎有一层银色的涂层。

王胖子说,“我量了,长24.5厘米,宽18厘米,高11.5厘米。口呈井字型。”

胡八一用手电细细的看着,这个陶器正面有一人扛着三角旗,旗面有两个篆体字“灭火”,手中握着一个铃铛一样的东西,这人后面跟着一只大公鸡,中间有一些菱形陶纹,两侧刻着,“东井灭火”四个字。背面有一头饮水的牛,侧面还有一只饮水的羊。

胡八一说:“这可能是浮阳侯的墓。”

王胖子问:“谁是浮阳侯?”

胡八一说:“王莽后期,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当地的豪强大户开始组织武装力量拥兵自保,其中有一个叫刘植的和弟弟刘喜、堂哥刘歆率家族聚兵千人据昌城。王郞称帝后,刘植兄弟等汉室后人不满,于是归附支持刘秀,刘植被封为骠骑将军,刘喜、刘歆被封为偏将军,建武二年,刘植被封昌城侯,刘喜被封观津侯,刘歆被封浮阳侯。此三人先后做过骠骑将军,所以是东汉的开国重臣,“云台二十八将”名列前茅。这三兄弟,都是当地的大户,后来又做大官,这些壁画中表现出不凡的气度,壁图中有一个侯国的各级官吏和兵士。”

“东汉顺帝时,也有一个郛阳侯,但那是一宦官,你看这壁画,六人佩剑,官名是六曹,这是地方官的治安部属。”

王胖子问:“那这个陶井上写着‘东井戒火’是什么意思?”

胡八一说:“东井是二十八星宿的‘井宿’,属于朱雀七宿的首颗,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双子座。二等星,很亮。‘东井主水事’,所以古人认为东井可以镇火。”

王胖子点点头说:“那这个大公鸡呢,说明什么?”

胡八一说:“鸡是‘五德之禽’,头上有冠,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武德;敌前敢拼,勇德;有食招呼同伴,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信德。鸡可以辟邪,吃掉各种毒虫。所以,鸡,就是吉。背后的牛不就说明能灭火的人很牛嘛。”

王胖子点头说:“有道理!”

王胖子用手电指着说:“胡八一,你这,这个壁画中有六支红花,上面写着“戒火”什么意思?是指防火吗?”

胡八一瞄了一眼上面的字说,那个字念“灭”,没文化,真可怕!说完继续一幅幅的看着壁画。

王胖子掏出手机说:“我手机中有一个“摸金校尉”群,听听群里的东哥怎么说?”

B

“东井灭火”井栏的墓主人生前是从事灭火工作的吗?

有消防专家认为,“东井灭火”代表了在汉代就出现了职业消防员,理由是殉葬品代表了生前的地位和职业。甚至在消防博物馆的解说中都错误的认为,“东井灭火”井栏说明汉代就有了专用消防井。

专家会犯一个错误,这种错误叫“虚假同感偏差”,这是一种单方面认为自己喜好的他人也会喜好,自己认可的他人也会认可。

任何时代都会有一个历史的大背景,西汉中期后,民间增添了各种专为随葬而作的陶质明(冥)器,包括仓﹑灶﹑井﹑磨﹑楼阁、猪圈等微缩模型和猪﹑牛、狗﹑鸡、羊等生畜图案。到了东汉﹐明器的种类和数量愈来愈多。

所以,不能因为出土了一个猪圈陶器就认为墓主生前是喂猪的。

汉代是否有专门用于灭火的水井?应该没有,如果有,会是在重要的宫殿和富贵人家的大宅院。在现实考古中,5000年前的井都有发现,但并没有发现一口叫“东井灭火”的井,因为明器“东井灭火”是阴间镇火用的,并不代表阳间同名的井就现实存在。

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封建王朝2000多年历史中,体制、官制、习俗等等变化不大,井原本就可以为城市灭火提供水源,人群集聚地必有井。“水克火”这是自然法则,并不是人为规律。所以没必要做专用的消防井,汉代人口少,居住分散,有史记载400年历史,火灾不足百起,主要是战火、宫殿火灾,民火被记录的极少。

古代,“井”从使用频率上来说,主要功能是人畜饮用,次要功能是失节自杀,其次才会是灭火。所以在民间设置专用消防井的可能性极小。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防、灭火没有形成职业,原由是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火灾相对治安案件要少很多,是偶发事件,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封建王朝,养兵都难,王朝只会保证数量不大的常备军,一般情况是百姓忙时种地、闲时练兵、战时打仗。灭火是人员密集性劳作,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性,有工具就行,并不是技术活,而是力气活。所以承担火灾扑救的主体是军队和青壮年百姓,承担日常防火工作的是更夫。防、灭火都是兼职,不用养人。这并不是说封建王朝,防、灭火不重要,春秋时期的管仲就曾修火宪,到了秦汉已形成完整的消防法律体系,主要以禁令的方式颁布,其处罚的残酷性远高于现今,“凡国失火,野焚莱,则有刑罚焉”,可以推断古人防火意识很高。

职业消防队只是灭火装备科技化之后才会产生,社会分工具体化后才会成为一种职业。

“东井灭火”的井陶汉墓中出土不少,还有类似图案的墓砖,地点跨度大,目前至少有多个博物馆有收藏,民间收藏也不少,甚至出现了赝品,消防成为了一种隐晦的品牌。

还有一种解读,认为井栏上的文字是“东井戒火”,戒火,是为防火,在特定的时期和时间段禁止用火,比如,春耕大风天,秋收烧荒季都有可能采取戒火的方法,确保一方平安。

   明器,代表一段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防火也好,灭火也罢,平安就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