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少阳经病——小建中汤,黄芩加半夏汤,大柴胡汤

少阳九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用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1 少阳阳弱,阳之初始,故其脉细;少阳之经,在二阳三阴之间,虚入太阴,盛入阳明;阳脉涩者,经气结滞而梗涩,是不及细也;相火外泄,血弱气尽,本气之虚,胃逆不降,故见阳脉涩,脾气不升,肝木郁陷,故见阴脉弦者,木克其土,必见腹痛,故“法当”腹急痛,是一定之理。先用小建中汤,疏木建中,补虚缓急,先解痛急;若不愈者,与小柴胡汤,补半里之虚寒,发半表之经热,和解表里。

2 少阳经病,故见脉细,相火外泄,则见阳涩,火泄本虚,而见阴弦,即使腹痛之急,故先解痛急,后解邪高;少阳三,邪高痛下;邪高者,即外寒少阳之脉细也,痛下者,即血弱气尽之本虚,肝脾之弦也。脉细与弦者,细者不紧,紧者为弦,弦者,紧细如琴弦也。细为少阳之阳弱,弦为乙木之虚陷。少阳外感之脉细,横塞胸胁,对比学习脉证,虚劳木陷之脉弦,横塞少腹。

相火蒸泄,故见阳脉涩,里虚木陷,故见阴脉弦,若不蒸泄而血弱气尽,则是阳脉之浮细,而无阴脉之紧弦,只是邪高,而无痛下。寸为阳,尺为阴,甲乙同气,少阳外感,则见阳脉细,相火蒸泄,血弱气尽,则见脉弦;此为甲木不降,经气痞结而梗涩也。也就是血弱气尽,相火上逆之浮涩,血弱气尽而里虚,风木郁陷之阴弦也。

论脉;脉细,脉弦,脉紧者,此三脉比较接近,但也有别,稍微疏理一下,细脉不紧,细而紧者,此为脉弦;粗而紧者,此为脉紧。细为少阳外感,弦为木郁下陷,紧为内外之寒。细为内伤者,阴阳俱虚。少阴沉细,沉为水寒,细为阴阳俱虚。内伤脉紧、沉弦者,水寒木陷。

阴脉弦,法当腹痛者,此是一定之理。弦与紧俱是寒盛之义,但此脉象有别,弦而木贼则腹痛,不代表脉紧必有腹痛,此点当知。临证见脉紧与弦细,注意区分。脉紧有腹痛也有不痛,脉弦多腹痛也偶有不痛,神医把脉,都喜欢卖弄,别故作神秘,一定要低调,容易演砸。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60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少阳十

呕家,不可与建中汤,以甜故也。

1 素惯呕家,不可与建中汤,以桂甘饴枣之甜,最动呕吐。此也是建中汤之禁忌。因药味甜,故易动呕。

论;桂枝汤也有,酒客之禁忌,甘味动呕。大建中汤,有呕不能食,又能用之建中,故要注意,呕与呕家之别。

少阳十一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

1 服柴胡汤,而病已解,应当不渴,渴者,胃腑燥热,属阳明也。依法治之,是依少阳传阳明之法治之。双解经腑,去其燥热,则胃病不成矣。

少阳十二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1 太阳与少阳合病,就是太阳不解,少阳经病之义。少阳经气郁而克戊土,土病则胃腑不容,故自下利,与黄芩汤,黄芩清少阳火逆之热,白芍疏木以降相火。若胃腑不容而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降胃逆而止呕吐也。阳明与少阳,互相郁格,少阳不降,胃气上逆,必加半夏,以破胆胃之郁格。

2 重点;自下利或呕吐者,呕利以亡脾阴,亡阴土燥,此少阳欲传阳明也。

  本条若不知中医少阳传经之理,在西医见呕利又理解为肠胃型感冒。本条解不解表,看下条提纲,已有汗出,则皮毛窍开。少阳阳盛,则汗出呕利,欲传阳明。少阳阳虚,则血弱气尽,邪高痛下,则有建中。少阳之病,解于本经,是为和解。以下之条,少阳欲传阳明之杂象。

3 阳明四十,脉不失则有宿食,脉失则有下利,正好对比本条,参考研究。不要理解为治其下利,是胃腑不容而下利也。重在疏木,经迫其腑,经解利止,则自不传腑。利而亡津,火旺土燥,必入阳明。此二方无一止利之药,皆疏利经气以和阴阳之义。半夏,余仿李可老中医,皆用生半夏,打碎开水淘洗,配伍等量生姜,未见毒害。

少阳十三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1 伤寒发热,汗出当解,反热不解;心下痞硬,此为少阳之经证,呕吐而下利者,少阳经气,郁克戊土,胃腑不容,则呕吐而下利也;呕利亡津,胃腑热燥外蒸,故见汗出,故发热不解;心下痞硬者,是少阳之经病也,发热不解者,阳明胃腑热燥外蒸也,故大柴胡汤,双解经腑之郁。柴胡、黄芩、芍药,解少阳之经热,泻相火之上逆,枳实、大黄,泻阳明腑热,生姜、半夏,降胃逆而止呕吐。

2 本条正好对比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在少阳经,大柴胡汤是在经传腑,经腑合病。心下痞硬者,胆胃两家之郁塞,呕利亡津,内传阳明之里证,故汗出发热当解,反发热不解。大柴胡双解二阳也。上条黄芩汤,即为本条大柴胡汤之引子,少阳传阳明之循证也。黄芩汤之上条提纲,即少阳传阳明之引导,提纲言,属阳明也,以法治之,大柴胡汤,双解经腑,即是以法治之,去其燥热,则腑病不成。

3 要点一,伤寒发热,汗出当解,反热不解,知是胃腑燥热,心痞呕利,则知少阳传阳明。

  要点一,吐利亡津,而传阳明。少阳传阳明,通过吐利也,亡脾阴而腑燥。

  要点二,吐利之证,多为虚寒阴证,多在三阴之经,外感少阳病见此二证,则知欲传阳明也。后学三阴之经与《金匮》杂病时则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