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药解六郁…越鞠丸方义、方证、主症分析

越鞠丸是朱丹溪方;

逍遥散是《和济局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两者均为常用名方。

明·赵献可《医贯·郁病论》说:“盖东方先生木,木者生生之气,即火气。空中之火,附于木中,木郁则火亦郁于木中矣。不特此也,火郁则土自郁,土郁则金郁,而水亦郁矣。此五行相因自然之理,惟其相因也,予以一方治其木郁,则诸郁皆因而愈。一方者何?逍遥散是也。”接着赵氏又说到继续用六味丸、八味丸等内容。由于赵氏这一见解的提出,吕晚村氏颇加支持,他说:“六味加柴、芍亦立斋法也,合逍遥散,则肾肝同治。但立斋去芍药,赵氏单用芍药为不同。”吕氏又说:“以加味逍遥散、六味丸治郁,自薛长洲始也。然长洲之法,实得之丹溪越鞠丸之芎䓖,即逍遥之归、芍也;越鞠之苍术,即逍遥之白术也;越鞠之神曲,即逍遥之陈皮也;越鞠之香附,即逍遥之柴胡也;越鞠之栀子,即逍遥之加味也。但越鞠峻,而逍遥则和矣;越鞠燥,而逍遥润矣。此则青出于蓝,后来居上……”云云。

再从清·徐大椿的《医贯砭》中,可以明确看到徐氏对赵养葵、吕晚村、薛立斋等的医学见解言论是反对的。当他看到上面引用的赵氏、吕氏议论时,这位学识渊博的洄溪老人忍无可忍了。他在后面批道:“此段议论,不但明末庸医之技量尽见,而吕氏之分毫不晓,亦和盘托出矣。古人治病,一病有一病之方,一方有一方之药,一药有一药之性。一药增损,方名即别。七情六淫,各有专治。譬如父子、夫妇,有天生者,有配合者,分毫不可假借。肉桂不容易以附子,黄连何得以易石膏,此医之所以难也。今云:此药即可当某药……为此说者,于古人治病之法,立方之义,用药之妙,何尝梦见哉。”徐氏批评的语言,虽然辛辣,但观点鲜明。他继承经典学说,倡导辨证论治,推动学术繁荣有不小的功绩。当然,赵、吕、薛氏学说也都有他各自的贡献[1]。

丹溪归结诸郁有六,即气郁、湿郁、痰郁,热郁、血郁、食郁,此即越鞠丸主治六郁之由来。至于治郁之法,丹溪云“凡郁皆在中焦,以苍术、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假如食在气上,提其气则食自降矣,余皆仿此”,即是说中焦之气机升降恢复正常,则诸郁自解。可见朱氏治郁的着眼点总在于开提中焦之气,强调苍术、抚芎治郁的突出作用,在此之前曾明确写明“苍术抚芎,总解诸郁”。然,后世诸家论本方方义时,或以香附解气郁为君(如季楚重,张秉成),或云何郁病甚,当以何药为君(如费伯雄、吴谦等)。其实,就原方五药各等分而言,确实以苍术,川芎之气味雄烈,功盖它药。如李杲云“苍术别有雄壮上行之气,能除湿,下安太阴,使邪气不传入脾也。”《本草正义》:“苍术,气味雄厚,较白术愈猛,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宜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凡湿困脾阳,倦怠嗜卧,肢体酸软,胸膈满闷,甚至瞋胀而舌浊厚腻者,非茅术芳香猛烈、不能开泄,而痰饮弥漫,亦非此不化“。朱震亨亦云”苍术为足阳明经药,疏阳明之湿”。至于川芎,辛烈更甚,如《本草正义》云“芎䓖有纹如雀脑,质虽坚实,而性最通,味薄气雄,功用专在气分,上行头顶,旁达肌肤,一往直前,走而不守”。《本草汇言》:“芎䓖,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粘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可见此二药较其余三味药性猛烈,在与它药等量情况下,自然其功彰著。

香附,“专属开郁散气”(《本草求真》);王好古云:“凡气郁血气必用之”,《滇南本草》谓“调血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朱丹溪则云:“香附阴中快气之药,下气最速”,与苍术配合“一升一降,故散郁而平”。神曲消食化滞,健脾和胃;栀子清热泻火,导湿热下行,五药合用,气、血、湿、火,食五郁自解。至于痰郁,或因气滞湿停,或因湿阻气机,或因食积所化,加之火邪煎熬,凝聚而成,今气,湿,火,食诸郁得解,则痰自无由生,故不易用祛痰之药,而成五药统治六郁之效。以上所论,乃追溯丹溪本人制方原义,后世医家,多从诸郁以气郁为先,立香附为君,而费伯雄、吴谦等认为:此方不过示人以治郁之大法,临证时当视何郁为甚,而选用相应解郁药物为君。近代名医秦伯未先生,亦认为“用药应分主次,对本方亦加加减,如气郁偏重加木香,湿郁偏重加茯苓……”,并重申“朱丹溪对于本方明白指出,诸气膹郁,皆治于肺,又认为郁病多在中焦,脾胃失其升降,如果误认为解郁便是舒肝气,先失其本意了”(《谦斋医学讲稿》)。所以,正确理解本方方义,其一要宗丹溪之方原义;郁病多在中焦,升降变化失常,其治重在调中焦而升降气机。方中苍术、川芎升;香附、山栀降;神曲和中。其二,要“得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当审视何郁为重,而选相应解郁药物为君,并随证加减,丹溪的“六郁汤”,亦是宗此义而立,如气郁用香附,苍术,抚芎;湿郁用白芷、苍术,川芎;痰郁用海石、香附、南星、瓜篓等等[2]。

本方以五药解六郁,关于未用治疗“痰郁”的药,若解释为“气郁得解,痰自然而消”,依据此理,气为血之帅,气郁得解后,气行会推动血行,气机通畅后火郁自然得解,所谓的湿郁、食郁也都可随之而解,那六郁也就不复存在,以此理推,六郁病者,治疗单以行气解郁为主即可,从理论上推断是可以的,但临床并非如此,故也有一部分医家提出本方重点不在药,不在方,而在教人以立方之法。

《医方论》曰“此方注云通治六郁,岂有一时而六郁并集者乎?须知古人立方,不过昭示大法”,临床上“六郁”兼见者是可以见到的,但书中论述的本方立方是为了昭示立方之法似为对本方的正解,且易水学派师承的一大特点就是更加注重传“法”。高建忠也认为本方是治六郁之示例方,重在示后学者以组方之法,并不在传承一张解诸郁的方子,他认为将其看作一法,而非一方,更有利于临床灵活治疗诸郁。而且在本方前,丹溪已经将诸郁之症状及药物详尽列出。

气郁:香附(童便浸)、苍术(米泔浸)、川芎;

湿郁,白芷、苍术、川芎、茯苓;

痰郁,海石、香附、南星(姜制)、栝蒌(一本无南星、栝蒌,有苍术、川芎、栀子);

热郁:栀子(炒)、青黛、香附、苍术、川芎;

血郁:桃仁(去皮)、红花、青黛、川芎、香附;

食郁:苍术、香附、山楂、神曲(炒)、针砂(醋炒七次研极细)。

所以本方的出现更是呈人以立方之法[3]。

治病必求其本。正如明代李框《医学入门·卷首·集例·释方》言:“越鞠丸,鞠,郁也。此药能发越其郁结之气”,越鞠丸的方名含义及方药功效不言而喻。

明代万密斋《保命歌括》指出:“治郁之法,当以补脾胃为主,顺气次之,去郁又次之。盖人以胃气为本,胃气强则气血流通,气血流通则郁自去矣”。

戴思恭在《推求师意》指出:“六郁例药,诚得其要……今药兼升降而用者,苍术,阳明药也,气味雄壮辛烈,强胃健脾,开发水谷气,其功最大;香附子,阴血中快气药也,下气最速,一升一降以散其郁;抚芎,手足厥阴药也,直达三焦,俾生发之气,上至目头,下抵血海,疏通阴阳气血之使也……此六郁药之凡例,升降消导”,明示苍术、香附、川芎三药配伍针对六郁病机强胃健脾、升降消导,组成了越鞠丸治疗的核心部分。同时指出“此不专开中焦而已”,因“胃主行气于三阳,脾主行气于三阴,脾胃既有水谷之气行,从是三阴三阳各脏腑自受其燥金之郁者,亦必用胃气可得而通矣,天真等气之不达者,亦可得而伸矣”。越鞠丸升降中焦乃至三焦气血,“一气周流”而诸郁得解,妙以一方统诸郁。

因此临床上,越鞠丸除治疗脾胃肠病证外,还广泛用于精神神经系统、妇科、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等。仝小林教授认为气血不调,痰瘀互阻,表里不交,上下不睦为各种疑难杂症症结之所在,脾胃之治唯在于“运”,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胃运则传化有序,脾运则水谷布常,运保出入平衡,运助升降有度,运协诸郁开散[4]。

参考文献:

[1]何任.越鞠丸述析[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2(04):42-43.

[2]康广盛,张福珍.论越鞠丸的本义与衍义[J].中医药信息,1993(04):27.

[3]吕小琴,刘清泉.“越鞠丸,解诸郁”详解[J].环球中医药,2018,11(05):729-731.

[4]孙闵,杨勇,张一鸣,孙冰,唐迎雪.越鞠丸组方思路及苍术为君之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06):2390-2392.

越鞠丸

川芎120g,木香60g,栀子(姜制)120g,香附(醋制)120g,苍术120g,槟榔60g,六神曲(麸炒)120g。

  功能主治舒肝解郁,开胃消食。用于气郁停滞,倒饱嘈杂,胸腹胀痛,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口服。6g/次,1~2次/日。

  临床应用

  胃痛证属食积内停。症见胃脘胀痛而满,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后痛减,胸闷不舒,舌苔厚腻,脉弦滑。

  胁痛证属气机郁结。症见两胁胀痛,疼痛因情志变动而增减,胸闷不舒,饮食减少,嗳气频作。

  嘈杂证属胃气失和。症见胃脘嘈杂不舒,胸脘痞闷,嗳气频作,恶心呕吐、泄泻。

  应用鉴别

  功能类同药物鉴别 ①与越鞠丸的鉴别:两药同属理气剂,均有行气解郁,消食化滞之功,主治气机郁滞,饮食内停所致诸证。但越鞠丸中有香附、川芎、山栀、苍术、神曲,治疗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喜怒无常,忧思过度致使气机失常而得的郁证,虽有神曲消食,但终归以行气解郁为主,用于无形之气滞所致的郁证。但越鞠保和丸为越鞠丸加木香、槟榔行脾胃之气而化滞,健脾消食与行气解郁并重,用治无形之气机阻滞及由此而致脾失健运的有形之积滞不化之证。②与木香槟榔丸(消导化积剂)的鉴别:两药均为健脾消积之剂,两方均有木香、槟榔、香附等药,有行气化滞之功,对于食积内停两者都有一定治疗作用,但木香槟榔丸行气攻积之力较强,适用于饮食不消、积滞内停、气机壅滞、郁而化热导致的脘腹痞满胀痛、赤白痢疾等证,大黄、牵牛子、芒硝、黄连、黄柏体现了泻火导滞,清热燥湿的功能。而越鞠保和丸则以越鞠丸为底方行气解郁,并未有清热和燥湿的功能。③与木香顺气丸的鉴别:两药均为理气之剂,有行气和胃之功。越鞠保和丸中越鞠丸主治气、血、湿、热、食诸郁,保和丸又可消食积,故重在舒肝解郁,开胃消食,多用于气郁停滞,倒饱嘈杂,胸腹胀痛,消化不良。而木香顺气丸没有明显的消食之功,功效在于气滞湿停,脾胃不运,故偏于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湿浊阻滞气机,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主治类同药物鉴别

  胃脘痛 ①与九气拈痛丸的鉴别:两药均为治疗气机阻滞所致的胃脘痛常用方剂。越鞠保和丸所治之胃脘痛,多为气机阻滞,脾失健运,饮食内停之证,其疼痛体现了气郁的特征,并伴有食滞的表现,寒象或热象都不明显。而九气拈痛丸所治之胃脘痛,寒凝与气滞的程度并重,或兼有血瘀,故其疼痛有畏寒喜暖,温煨得舒,得寒痛剧的特点,相反,并没有食积内停的征象。②与元胡止痛片的鉴别:两药均可治疗胃痛。元胡止痛片所治之胃脘痛为气滞血瘀之证,可见胃脘痛兼胀,胸胁胀满,嗳气,痛无定处(或有定处),痛如针刺,入夜尤甚,舌质略暗,或有瘀点瘀斑,并无恶心呕吐、嗳腐吞酸等食积内停的见症。而越鞠保和丸所治之胃痛为气滞之证,尚未影响及血分,疼痛以胀痛为特征。

  胁痛 与龙胆泻肝丸的鉴别:二者均能治疗胁痛。龙胆泻肝丸所治胁痛,为肝胆湿热之证,可见胁肋部灼热疼痛,且疼痛与病人的情绪无多大关联,常伴有纳呆口苦,恶心呕吐,目赤身黄,小便短赤等湿热弥漫之见症,常用于西医之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带状疱疹等属于肝胆湿热者。而越鞠保和丸所治之胁痛,病人急躁易怒,为肝气郁结之证,疼痛随病人的情绪而增减,常用于西医诊断之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属于本证者。

  脘腹胀痛 与九气拈痛丸鉴别:二者均能治疗气机阻滞所致的脘腹胀痛。越鞠保和丸所治脘腹胀痛为气机阻滞,脾失健运,积滞不化之证,其脘腹胀痛常伴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等食积内停的症状。九气拈痛丸所治之脘腹胀痛,病人情绪急躁,为肝气犯胃,兼有受寒之证,故其疼痛有遇寒则剧,得热则舒及随情绪变化而加重的特点。

  名称类同药物鉴别 与保和丸鉴别:二者名称上虽然有相近之处,功能主治也有相互关联之处,但功效分类、主治病证均不相同,故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区分。保和丸属于健脾消积剂的基本方,方中消食之品为主,功能消食和胃,主治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所致的脾胃运化功能失司,饮食不化而成的积滞。而越鞠保和丸为越鞠丸加上木香、槟榔而成,为舒气解郁,健脾消食之剂,用治气机阻滞,脾失健运,积滞不化之证。

  现代研究

  临床新用 近年来通过临床验证,该药还可用于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表现为胃脘疼痛属于气滞食积之证者。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属于肝气犯胃者。孕妇慎服。

(0)

相关推荐

  • 越鞠丸与中医“六郁”以及现代疾病(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六郁"与越鞠丸 1. "六郁" 1.1"六郁"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需要强 ...

  • 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的方义方证及临床应用

    薯蓣丸中山药.大枣.人参.白术.茯苓与甘草,属于相须配伍,增强健脾益气,化生气血,兼以渗利:阿胶.干地黄.芍药.当归与川芎,属于相须配伍,增强滋补阴血,兼以活血行气:桂枝与防风,属于相须配伍,辛温透散 ...

  • ▲“郁”生百病,名方越鞠丸解六郁

    "郁"生百病,一名方能解气.血.痰.湿.火.食这六郁.           气郁.血郁.痰郁.湿郁.火郁.食郁------这六大郁存在,都让我们身体经络受阻,使我们的气血津液不能够 ...

  • 读方与用方(42)越鞠丸方的主药

    越鞠丸方的主药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越鞠丸方的主药为何?或者说治疗六郁是否有主药? 也许有学者会说,原方本以示法,六郁各有偏重,也就不可能有固定主药. 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

  • 读方与用方(40)越鞠丸方——治六郁的示例方

    越鞠丸方--治六郁的示例方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越鞠丸方出自<丹溪心法·六郁>:"越鞠丸:解诸郁.又名芎术丸.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上为末,水丸如豆大. ...

  • 越鞠丸方名解金栋按:越鞠丸出自朱丹溪(震...

    越鞠丸方名解 金栋按:越鞠丸出自朱丹溪(震亨)<丹溪心法·卷三·六郁五十二>,说:"越鞠丸,解诸郁.又名芎术丸.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上为丸,水丸如绿豆大.&quo ...

  • 陈潮祖教授解小柴胡汤方义

    小柴胡汤原方剂量为:柴胡八两,黄芩.人参.生姜.炙甘草各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方歌"柴胡八两少阳平,枣十二枚夏半升,三两姜参芩与草,去渣重煎有奇能".柴胡用八两之多,为主药, ...

  • 马春晖老师小六合针法临床病例(附图及方义详解)

    此病例是我14年七月份在漯河讲课时,课堂上治疗的学员 彭某,女性,46岁,山东人,2014年7月8号晚初诊 主诉:小腹疼痛,伴双足心发热. 现病史:患者来参加小六合针法学习班,学习期间出现小腹疼痛半天 ...

  • 针灸经典配穴功能主治及方义详解

    配穴是针灸治病的处方,是根据病情的需要,予以适当的配穴,其方法多种多样,这里归纳十种配穴方法,分述如下: 一.双穴同用法 即诊得同等之病,择其左右相同之穴双用.如胃病取足三里,则双足三里同时兼用.妇人 ...

  • 越鞠丸方——治六郁的示例方

    一方治六郁 越鞠丸方出自<丹溪心法·六郁>:"越鞠丸:解诸郁.又名芎术丸.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上为末,水丸如绿豆大." 何为"诸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