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兰多尔:可以,我给你提个建议。将你们的……收费提高20%,第二天早上我也提高收费。克兰多尔:噢……霍尔德。我们可以谈论任何……我们想谈的事情。——布拉尼夫公司的霍尔德·普特南,与美国航空巨头罗伯特·克兰多尔的谈话录音。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丰巢收费消息可谓是闹得沸沸扬扬。而这一方面是因为去年相关法律法规出台,要求快递员不得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将包裹放到快递柜及自提点,使得很多用户对维护自己的权益有了底气。因此快递柜收费的消息一经传出,各种据理力争以及在合规前提下捣乱的方法齐出,甚至很多用户誓要将其面向用户收费的模式扼杀在萌芽中。但另一方面,丰巢的态度与去年首次尝试收费也有了极大的不同。早在2019年其曾试图以各种擦边球的方式进行收费,包括在用户使用前,将“打赏”字样放在醒目位置,而“跳过”的标识故意半透明并缩小,但在被用户识破后一直试图“冷处理”,最终因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取消了打赏收费按钮。但这次,丰巢方面似乎铁了心了要将“收费”推行到底。
面对丰巢方面此次态度的转变,外界认为,或许是因为其已经发现,被不少网友拿出来强调的《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中虽然规定,未经收件人同意快递员将不能擅自将货品存放在快递柜,但这实际上是在约束快递公司快递员的行为,对于快递柜这个载体却并没有提出相应的要求。而至于快递员为什么要屡屡将包裹擅自塞到快递柜中,其实原因也很浅显,人手不足而已。但人手不足的原因,却在于快递公司“节流”后所带来的后果。而快递公司之所以极尽可能的“节流”,本质上还是希望进一步压缩成本,以低价模式收割更大的市场份额。以目前快递行业的人力条件,快递小哥要把日益增长的包裹在当天挨家挨户送到每一位用户手上签收,几乎是件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丰巢的存在则是在这一背景下,帮助快递员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根据此前国家邮政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主要城市布设智能快件箱(即快递柜)已达40.6万组,箱递率超过10%,其中丰巢在全国已经累计布放17万组。由于丰巢方面此前已经收购同类企业中邮速递易,加上后者9.4万组的市场份额,这26.4万组的快递柜帮助的不只是丰巢的大股东顺丰,无疑对各家快递公司都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因此在意识到了这个背景之后,我们再来看这段时间丰巢方面的种种“强硬”表态就不难发现,这话究竟是说给谁听了。
丰巢方面最近不仅在公众号发布了“致亲爱的用户”信,指出12小时保管期限的初衷就是督促用户尽快取件,以免“影响第二天派件高峰时快递员的正常投递”。而对于收取超时费,其首席营销官李文青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则更是强硬的表示,“这个是肯定要去做的,否则的话就没有办法去给用户提供服务了。”面对李文青“否则没有办法给用户提供服务”的“威胁”,或许大多数消费者可能会觉得这拳软绵无力。毕竟“既然丰巢收费,那我以后就放菜鸟呗”,似乎其无法继续提供服务并不是件令人惋惜的事情。但这句话,却极有可能并不是说给消费者听的。实际上站在丰巢的角度来看,其所服务的对象还有各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小哥,而不能在12小时内取快递的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还拖累了快递柜的运营效率。一旦丰巢“罢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自然是可以对其强硬的态度不屑一顾,去选择竞品例如菜鸟驿站,又或者强硬要求快递小哥今后必须送货上门。反而真正会感到棘手的,其实可能是快递小哥与快递公司,毕竟在无法短时间内找到丰巢替代品的情况下,又如何向自己的用户——也就是商家与消费者,提供一如既往的服务呢。
如果仅仅是丰巢快递柜开始收费,那么用户显然是有着很多的其他选择。比如同样进行包裹代收服务的菜鸟驿站,就在丰巢收费事件闹得满城风雨的时候表态称,将会继续采取免费策略。但实际上,用户的选择权却在以另一种形式流失。并且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部分快递公司突然有默契的开始集体叫穷。在5月8日与5月9日两天,圆通、百世、韵达、中通,在申通之后陆续发布公告,或宣布调整优惠政策,或直接表示涨价,而其原因则是“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好转,全国高速公路已于5月6日恢复正常收费,为保障广大客户体验,(我们)将适当调整快递服务价格”。这场集体涨价事件背会,固然有疫情期间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但其实无疑背后也有着细分市场价格卡特尔的原因(具体内容可参看《通达系集体调价,或已成为细分市场价格卡特尔》)。但从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来看,这种集体达成共识的情况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本文开头的那段大佬之间的对话。看来不止时尚界是个圈,有用的套路在哪里都会发光。有的用户可能会说,就算通达系集体涨价,我们依然有选择其他快递的权力呀。事实上到了这个地步,消费者可以做出的选择其实已经越来越少,例如选择什么品牌的快递以及是否存放到收费的快递柜,但从总体看来,快递及相关行业此次的种种动作都是在宣告成本的上升,而未来快递费的上涨,大概率已经是无法避免的结果。
新的设计方向,让手机上的数码变焦与光学变焦变得不分上下。
对于顺丰来说,做不做外卖可能仅仅只在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