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表解里自和,里和表自解(肖春宏老师)
【干货】表解里自和,里和表自解,讲此问题之目的是学会治合病,少干合好几个方子之事,结束治病机枪扫射。
1,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此条文首先明确说太阴病,既然是太阴病,那么腹满,自利等太阴病的症状都应该有,否则不存在太阴病,是吧。太阴病的主脉是脉弱,而此条文的脉是脉浮,是太阳病的主脉,并且用桂枝汤,这等于告诉我们还有出汗,恶风等太阳中风的症状,这些症状没写出来,不等于没告诉我们。此条文是太阳太阴合病,只治太阳病,则里的太阴病自和,无需再合一个太阴方。
2,163条,太阳病,外症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此条文是太阳太阴合病,只治里之太阴病,则表之太阳病自和。桂枝人参汤,就是理中汤将炙甘草加量,再加个桂枝。又穿个小马甲。
仲景师非常会写书,常常以一脉或一症代替一证,比如太阳中风证,只写脉浮来代表,其余症状都不写了。
我们读伤寒论时,要在脑海中设想出条文所讲的病人是什么样子的,都有什么症状。比如276条,这个病人是出汗,怕冷,怕风,还腹胀,腹痛。
老师像您刚说的,怕冷怕风,腹痛腹胀用什么方剂治疗呢?用桂枝汤加人参吗?
这两个条文都是太阳太阴合病,症状都会有汗出,怕风,腹满,腹痛等症状,一个用桂枝汤,一个用桂枝人汤。怎么决定用哪个方?非常简单,看脉呗,脉浮者说明太阳病为主,用桂枝汤。脉弱者说明太阴病为主,用桂枝人参汤。
想着感冒病人用人参会不会发烧加重呢,我是胡思乱想的想法[捂脸]?
可以改用党参,灵活些。@陈和平
弱脉是沉脉类,在沉位,并且细而软如绵。与浮脉天地之差,绝对不会鉴别不开。
外边太阳病自汗出,里边又腹痛自利,这人脉弱就对了。[呲牙]
桂枝人参汤,一用万事大吉了!
(我遇到过一个病人不明原因发烧怕风出汗不止,就一个普通感冒,西医越治越糟糕,各种检查都没查出来原因,转院到北京也没找到原因,回来就没了,当时要是考虑用这个方剂治疗,估计也不会走,实属惋惜,病人当时我见过一次,舌头瘦小,中间发黑,一直在重症监护室待着,最终还是不明不白的没了)
@陈和平 您讲的这个西医没救过来的人,如果舌润而黑,应该用桂枝人参汤加附子。
如果舌焦干而黑,应该用大承气汤。
表证有死证,常见。
麻疹,是外感疫毒(西医叫病毒),当脾阳虚的小孩外感疫毒,腹痛,下利,即是太阳太阴合病,用桂枝人参汤,效果棒棒哒!
364条,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此条文说不可攻表,说明有太阳表证,如果没表证,谈什么攻表呢,是吧。下利清谷,是太阴病,并且说明太阴病重,下利的是清谷啊,没有比这再重的下利了,是吧。此条文又是太阳太阴合病,但是没说用什么方,当然用桂枝人参汤了,不用说的。
桂枝汤能否治疗荨麻疹呢
太能了!
但必须是太阳中风证
记得有个小伙子说是荨麻疹,吃饭就发痒,过会不热了就不痒了,算不算是太阳中风证呢
这样的,少阳太阳合病的多。少阳病的本质是什么?是胆,三焦,胃三者之气的综合体现,吃饭就痒,与少阳病中的胃有关,当然有少阳病的因素。
小柴胡汤证中有“喜呕”,“默默不欲食”,这些是胃的症状,故少阳病是胆,三焦,胃三者之气的综合体现。胃时而参与太阴病,时而参与少阳病,因此陈慎悟说少阳病有太阴机转。
把胃绝对地划到太阴病里,不妥的,机械死板。临床客观事实不是这么回事。[呲牙]
有时用小柴胡汤加荆芥,防风。有时用温胆汤加桂枝,等等……不一样,主要病因是升降之枢乱套,产生的邪气,随“心部于表”病机传于表。总之,辨中焦升降为主。
胃,有时胆和三焦拉它成立少阳病组织。有时大肠拉它成立阳明病组织,有时脾拉它成立太阴病组织,胃是大红人!
胃气之强弱,代表全身正气之强弱。胃不好的人,基本是三阴病,此时胃被三阴拉去了。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这公认之真理!假如胃气足,少阴病不会有死证,是吧。
这证明三阴病,胃气不足。
(补胃气用四君子吧?我见过一个国医大师治所有胃病都是香砂六君汤加减呢)
少阳病,如果用脏腑辨证法来看,是胃弱,胆郁,三焦不利。
少阳病,虽然是阳证,但是已经见虚之迹象——胃弱,只是不太重。
以八纲论六经,以症状论六经,胡老是将二者合一。其实,也可以将脏腑论六经纳入,我今天开篇说的就是以脏腑论六经。
症状是什么?是求剑在舟上刻的记号。
脏腑是什么?是刻舟所要求的剑。
刻舟求剑,要看舟是否移动了?
患者恶寒,脉浮同时存在,即可诊断为太阳表证。患者恶寒,脉浮,项强同时存在,即可以诊断为太阳经病,有汗用桂枝加葛根汤,无汗用葛根汤。
表证都不是,则不是太阳经病,而是“病在肝,俞在颈项”。
内与外合病,则不好弄了,无论是用桂枝加葛根汤,还是葛根汤,都会助肝之邪气,用桂枝加葛根汤或葛根汤时,要注意辨肝气。
假如只会六经辨证,根本不会脏腑辨证,看不出来肝的情况,用葛根汤,早晚会闯祸的。
太阳病失治或误治,产生变证,即仲景师讲的坏病,最常见的就是邪热郁于胸膈的虚烦证,症状表现为胸中烦闷不安,心情不畅,甚则影响睡眠。用桅子豉汤治疗,可是临床上单纯虚烦证少见,常有兼证,加减法如下:
1,胃气上逆的呕吐,加生姜。
2,胃虚甚的说话无力,加炙甘草。
3,食滞于中焦的腹胀满,将桅子豉汤中的豆豉去掉,加枳实,厚朴。
4,上焦热中焦寒,将桅子豉汤中的豆豉去掉,加干姜,即桅子干姜汤。
此种传变规律是:伤津液从热化。我遇见好多人感冒自己用药后,来找我治失眠,患者说“感冒好了,失眠”,这感冒哪治好了,己经传变了。[呲牙]
看《伤寒论》非常有意思的,从那个证变成这个证,又从这个证变成另外一个证。犹如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变换,有时惊心动魄,有时和风细雨……。
苔薄黄微腻,并且脉滑,是桅子豉汤证,神准!
患者,原来在胸与胃之间有水饮,痰。太阳表证误治,发汗伤津液从热化,邪热与痰,水饮结于心下而成结胸证,分大与小。
小结胸证常见,病位局限在心下(心窝处),
大结胸,就事大了,波及胸,腹。令人惊心动魄![呲牙]
因此,发汗之前审痰饮。有痰饮者就不受风寒侵犯吗?照样受,不例外。
任何事,都是把事研究透了,就会干事,否则是盲干。
在此之前,我讲了从肾治胃病,从营卫治胃病。现在,我再讲治胃病又一秘法,一听懂了。心下部位对应胃,胆,心。小结胸证心下痛,主要在胃,痰热结于胃,让西医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胃溃疡。哈哈哈……,啥慢性胃炎呀,原来是小结胸证。您看小结胸证多不多?太多了,海量!
咱们群望舌,诊断胃病,一看即知,并且准。下次注意看是否有痰?有的,不可能没有。
小结胸证之慢性胃炎是怎么得的呢?原来有痰饮,工作和生活时活动量大,出汗伤津液从热化,热与痰饮结,开始心下痛轻,可是没人会治,不知是小结胸证,没人会治,患者只能天天带着“心下痛”病。
胃气强弱代表身体正气之强弱,而祛邪离不开正气支持,可是胃病治不好,把自己吹的再高,猪都不信。[呲牙]
小结胸证的慢性胃炎,胃溃疡之诊治:胸中烦闷,心下胀痛,苔薄黄微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豁痰,解郁,除烦,止痛。用小陷胸汤合桅子豉汤随证加减。
我用温胆汤加桅子,也好使,什么这个那个的,不就是个痰热结嘛,能干掉就行。
病没有那么重,用不着上小陷胸汤。要灵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