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知行||寻找郑国渠
战国时期的版图上,秦国的东邻是韩国。战国末期,秦国的势力已发展至大,秦国统一天下势不可挡。韩国危在旦夕,窃想了一条“疲秦”之策,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兴修水渠,藉此耗秦人力资材,以削弱秦国兵力。秦国开始不知其谋,以为兴修水渠事农是良策,同意了这个有名的水工郑国来秦国主持修建水渠。就在郑国为总师,动土移石,挖修水渠的过程中,阴谋败露。秦王大怒,欲杀郑国。时,聪慧的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国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秦王觉得郑国所言有理,乃委以重任,历经多年,西引泾水,东注洛水,水渠长达300余里。水利工程顺利告成,灌溉秦国4万顷土地。促进秦国更加强大。《史记.河渠书》载:“渠成,注填淤(灌溉方式为引洪淤灌,即大水漫灌。笔者注)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项,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笔者注),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如此,韩国人郑国,帮秦国修建了郑国渠。
郑国渠,都江堰,并列中国古代先秦时期两大著名水利灌溉工程。誉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至今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都江堰广为人知。郑国渠,今何在?
于是我踏上了寻找郑国渠之旅。
《史记》已说出了“关中”。车行至陕西省泾阳县北部,进入了“郑国渠景区”。
这张照片,不是郑国渠遗址,反映的是我无奈的怀念!
寻找郑国渠,再一次让我懂得:再大的实体,在时间长河里都会消失!只有“立说”,才可能永传。
【作者简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