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语文课堂如何实现生成性教学

培智语文课堂如何实现生成性教学

陶建军

麻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早就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

关于培智语文的课堂生成,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生成中的生,就是产生、发生、生长、变化、发展。成就是成为、达成、成果,生成是思维活动,它即使过程,也是结果。生成性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就有“温故而知新”这个“新”就是指新的理解和体会,也就是“生成“,生成性教学倡导的生成,不是一般的生成,它是为达到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生命成长的积极、有价值的生成。

培智教学针对的对象是智障学生,这类学生的一般特点是,知识积累贫乏,生活表象积累较少,呆板迟钝,注意力容易转移,多动、喜欢直观,可是抽象思维能力差。
对于这些是学生的课堂教学,要激发他们的生成,必须多发展他们的运动思维、形象思维。也就是说,要侧重于他们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
课堂的生成,是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基础。如何激发培智语文课堂的生成呢?
一、直观教学,培育生成。

培智语文教学,由于学生的智力状况,常常是参差不齐,课堂上,容易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状况,课堂要“动”起来,才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培养新的能力。鉴于学生的智力状况,他们常常感兴趣的是直观的图片或者场景。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用形象直观的辅助工具,激发生成。

如,学习故事《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们用视频的方法,展示冬天大雪的情景,让学生描述景象,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大雪纷飞中,理解“鸟”为什么躲起来,“人”为什么不出门。
为了实现直观,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多媒体引进培智语文教学课堂。
二、关注错误,成就生成

课堂教学中,学生或教师的一个错误,不同意见的碰撞、突发性事件等,常常打破教学预设,使教学计划无法及时完成,同时也可能让教师处于尴尬的境地。因此,很多教师不但忽视课堂中动态生成资源的开发,而且当可动态生成的资源出现时,也尽量回避。
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有价值的生成通常发生在质疑和纠正彼此的碰撞中,而其间教师的引导调控是触发生成不可或缺的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驾驭教学过程,适时调控,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在培智语文课堂上,由于学生的智力状况的原因,经常有这样那样的知识性错误。比如学生们可能写错字“苹果”写成“平果”,老师可以解释“苹”是“草”字头,与植物有关,由此我们可以联想一系列与“草”有关的字,都与植物有关。让学生扩大识字量,丰富积累。如“节”“芒”“芳”“草”“英”“花”。
三、关注疑问,激发生成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教师要善于应变学生的质疑问难,并适时调控,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之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对于智障学生而言,要激发他们质疑的兴趣,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从心理状况来看,这些孩子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较为冷漠麻木,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积累表象,只有这样,他们才会逐步产生疑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疑引疑,激发学生提出疑问。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比如,天上的云来自哪里?下雨天,为什么会有闪电?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