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福安美丽畲族小山村——金斗洋

初识福安美丽畲村——金斗洋

阳春三月,沿着福安境内的302省道罗江往穆阳方向,自南至北,在进入康厝畲族乡辖地后不远的右方,有座水泥桥,路标指向通往“金斗洋村3公里”。对笔者来说,这里是个陌生的畲族小山村,偶见于新闻,多有遐想,今日不妨一路探访。

一条不宽的蜿蜒崎岖的水泥路向山上延伸,途中有几处分岔路,顺着路标导航,走进了这个闻名遐迩的小山村。远望村景,竹木掩映,林壑佳美,山野蓊郁,秀色迷人。村里房屋坐东向西,凭险临涧,沿山叠建,俨然一个寨堡。据史志记载,早在唐朝末年就有薛姓汉族在这里落户。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一支雷姓畲族辗转迁到这里。现在全村主姓雷,是一个典型的畲族村。

走进村里,一座座现代别墅般的村民住宅坐落井然,排列有序,色彩统一,很是壮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使这个畲村面貌焕然一新,发生了惊人变化。偶见几个老者坐在村里“广场”边的石椅上享受着暖阳。笔者向前驻足闲聊发问:村庄这么美丽,别墅一样的住房这么漂亮,你们感觉幸福不?回曰:习惯了,没有城市热闹啊。哈哈哈,人都这样,真是“围城效应”——城里人想出城,城外人想进城啊!

畲族是一个崇信祖先和多种神灵的民族,走进金斗洋畲民住宅,畲家厅堂的传统布置充分表达了这一习俗,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与汉家已经没有太大的不同。最主要的是贴在中堂两边的“祖公联”:建功前朝帝喾高辛亲敕封,名传后裔皇子皇孙免差徭。这是畲家专用的对联,一方面是为纪念畲族始祖忠勇王的不朽功勋,同时也自豪地向人们展示自己的民族身份。大多数人家中庭左上方的神常上供着以观音菩萨为首席神明的神榜,这是各路神灵的聚会处,罗列的各位“圣驾”大体上也与汉家相同,只是无论如何都少不了“田公元帅”;右上方的祖宗牌上延续的是“冯翊堂上远近一脉宗亲”的香火,与汉家无异。

一座大门上方写着“永镇堂前”四个大字的古庙就建在村口的大路下方,这里是金斗洋人的精神殿堂。庙里供奉着金斗洋村人最为崇敬的被尊称为“雷大三十二公”的祖先。这位祖先还是闽东畲汉民间共同崇祀的英雄,每年闽东各地甚至浙南都有许多畲汉信众到此朝拜,使一个平常的畲族山村变成了一个小麦加。

这是个风景秀丽、民风朴实,具有300多年习武强身历史的纯畲族山村,擅长传统的畲族拳,古有“畲族武术之源”的美誉。

相传当年畲族迁居金斗洋不久,经常遭受外族的侵扰,保卫家园、安居乐业成为村民最大的愿望。从小练就一身好拳脚的雷朝宝在保卫家乡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受到乡亲们的拥戴。不久,一个叫铁珠的少林武僧因参加反清复明斗争被朝廷追捕,后来流落金斗洋,得到畲民的救助,铁珠和尚也就在这里开馆授徒,传授南少林武功。在众多的徒弟中雷朝宝是最优秀的一个。他将祖传盘瓠拳术和南少林功夫熔为一炉,创造了一套集长拳短打和棍术于一体、具技击和健身功用、风格独特的“金斗洋畲家拳”。

金斗洋畲家拳步稳势烈,发力短猛,善用手法,防守门户严谨具有“形威、力猛、马实、手狠”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疾、硬、力”“三字诀”。金斗洋人练武崇尚武德,“练拳习武亦修德,一练筋骨,二练技,三打不平,四养性”是他们的祖训。金斗洋村还专门订立了《习武健身武德》:

习武健身莫心急,循序渐进守规矩。

尊师训练即妙方,练到真功莫骄傲。

真艺不传非君子,少林戒约切记清。

若得真技要谨慎,可教高德有志人。

既知经络伤人命,不可随意施术行。

制服于人不伤命,何须动手不留情。

为国捐躯可应征,扶弱除强艺可施。

若凡要使真功夫,穴位拳法要精通。

一知半解反挨打,半途而废非门生。

劝君练武莫怕苦,小树日久必成材。

若欠武德众人厌,良师拒收歹徒弟。

此为少林真绝技,切莫轻易向外传。

金斗洋拳术充分展示了畲族人民刚健尚琥的性格特点,在畲族地区广泛流传,成了中国畲族拳术的一个代表,金斗立也因拳师辈出而享誉八方。

今天,金斗洋人仍然练拳不辍。为了更好地培养畲拳接班人,金斗洋还开设了琥馆,组织青少年琥术爱好者进行正规训练,使畲拳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的奇葩永不凋谢。

传承民族文化,力促畲亲壮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