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很著名的一首诗,短短20字入选《唐诗三百首》,你一定读过

文/ 空青

【缘起】

听说世界上有一种病,叫做“回到唐朝焦虑症”。

患病的人,会日日夜夜幻想着自己能够回到唐朝,回到那个斗志昂扬的千年盛世。

很不幸,我就是患者之一,一直在想办法治疗,试过汉赋,试过宋词,试过魏晋南北朝的风流倜傥,都不太管用。

汉朝太浮夸,魏晋风度不用世,宋词有些小气,皆非盛世文章。

但随着一首诗的进入,我顿悟了。

“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心中有唐朝,则处处都是唐朝。

每个时代,都该有自己的“唐诗”。

我读了哪首诗呢?

《长干行》,崔颢的。

【诗篇】

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崔颢 〔唐代〕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临境】

金陵南边的长干里,生活着一群幸福快乐的劳动人民,他们无论劳作还是休息,性质来了,出口成歌。

后来统治者收集那里的民歌,编成一册,就有了《长干行》这个名字。李白写过,崔颢也写过。

悠悠江水,静静蓝天,小船轻轻地划着,带着一丝正午的慵懒。

突然,一声招呼吓走了船上男子的困意。

“大哥,你快把船停一下!”声音风风火火,又清脆动听,是位娘子。

男人听见了,把船一停,便掀开帘子出来:“谁啊?”

女子本来在着急的张望,看到人出来,忙忙慌慌理一下头发,上前搭话:“这位大哥,刚才听到你在船里唱歌,调调很熟悉的感觉。我住在横塘,你是哪里人啊?”

……

故事到这里结束,是不是感觉有一丝怪异,怎么就“烂尾”了呢?

别急,崔颢的《长干行》其实有两首,这一首是女子问,下一首是男子答。

再来看下一首: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这位姑娘,我亦是九江人,从小住在九江岸边,来来去去也都不离江水两岸。我们两个真是没有缘分啊,同样是长干人,竟然从小到大都不认识,一直到今天才见面。”

这样一来,一问一答,故事就完整了。但好像,也不是完全完整,他们两个,还有没有下文呢?

这个,崔颢诗中就真的找不到了。我猜,两人该是门当户对,八字相合,成就封建社会中一段美好的“自由恋爱”吧。

【诵析】

我们回过头来看第一首《长干行》。

这一整首诗实际上就是女子的一句话,剩下的内容全要靠读者来脑补。

话的内容也通俗易懂:大哥住在哪儿?小女子住在横塘。你停一下船嘛,说不定咱俩是同乡呢!

就是这样一首简简单单类似民歌的诗,竟然入选了《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看上了哪一点呢?

只看表面或许看不出什么,语言通俗明朗,节奏轻快热烈,典型的民歌味儿。

崔颢真正想表达的东西,藏在诗歌内容之后。

诗歌有两个点需要着意。

一是“妾住在横塘”这一句,这一看就不像是大家闺秀说的话。行船中途遇到一个陌生男子说着家乡话,一个千金小姐就屁颠屁颠上去自报家门了?不现实。

这首诗的女主角无疑是农村女子,还是格外开朗泼辣的那种。看见中意的男子不躲不避,上去就告诉他我住在横塘。就是放到现在都要感叹一句:好大胆啊。

另外一点,是诗歌的背景,或者说场景。我们注意到,两个人都是金陵周边郊区的人,也都在这一条河上过活,操着相似的方言本应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那这位女子为什么还要提这点呢?

在现代,这种行为大概可以总结为两个字——“搭讪”。

两艘船相对而过,女子一时情急,估计也想不到更好的话题了。还好,男子也愿意吃这一套。

从这里看,诗的最后一句“或恐是同乡”也没有意义。女子此时应该离家稍远,但毕竟家门口就这一条江,遇上老乡的几率是很大的,为什么单单挑了这位男子呢?

肯定不怀好意。

看到这一点,我们也就明白崔颢为什么没有继续写下去了。女子意图明显的搭讪,男子表示了相见恨晚之意,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止他们的美好姻缘了。

而崔颢的真实目的,也已经悄悄地达成。

他刻画出了一个民间女子勇敢追求爱情的大胆泼辣,赋予了这个形象无穷无尽的艺术感染力。现在的人读来,仍旧会有所感触。

如果有异性这样叫住你,你打算怎么回应呢?

美是人生的意义,诗歌是「美」的精华。

我是空青,天空的空,青莲的青,是矿石亦是中药。

每天分享唐诗之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