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土:致想过轻生的同学及天下父母
喜欢请点标题下方蓝字“郁土”关注
“只要活着,总会有出路”
——(澳大利亚) 力克·胡哲
致同学
我知道,你一定是遇到了天大的难处才萌生这种想法的。比如失恋、父母闹离婚、学业压力大、没有朋友、活着没劲、长得太丑等。这其中的任何一种,都够人受得。可是不是遇到这种情况,就非得走上轻生这条路呢?是否还有其他的路可走?在你做出决定之前,我想介绍你认识一个人——澳大利亚的力克·胡哲,看你遇到的困难,与他相比如何?胡哲出生时,没有胳膊与腿,其母伤心欲绝,甚至想到要放弃他。而对于胡哲本人来说,自从有了自主意识,当他看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时,其心情你可能体会?你所遇到的难处,与他的相比怎样?可他呢?非但没有轻生,反而勇敢地活了下来,且活得还不错,他踢足球、溜滑板、打高尔夫、潜水、拍电影、写书,创设“没有四肢的人生”非盈利性组织,以“激励他人”为生命目标,在5大洲25个国家举办150多场演讲,用他的话说就是“我那好得不像话的生命体验”(见《人生不设限》)。在你将轻生念头付诸实施以前,我建议你先花点时间读读这本书,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你失恋了,几乎没有任何征兆,热恋中的情人就离你而去。你不能接受这个事实,觉得活着没意思。你想过没有,你才十七八岁,生命之路还很长,失去这个情人,今后你一定还会拥有其他朋友的,优秀的男孩(或女孩)有的是。胡哲说:“只要拒绝放弃,就会有超乎想象的美好在前方等着你。”你想一想,是不是这个理?
沪上一名重点中学高三男生从七楼纵身一跃,因为树枝、草地的缓冲,他得以保住性命,但受了重伤。该生成绩很好,学习压力并不大,家庭条件也不错。老师不解,询问躺在病床上他到底为何?他告诉老师,其实也没有其他原因,就是觉得活着没意思,一冲动就跳了下来,在空中时他就后悔了。所有萌生轻生念头的同学,你可要想仔细了,一旦你将那个可怕念头付诸实施,可没有后悔药好吃!
至于那些因长得丑、成绩不好、父母打架、家庭条件不好而萌生此念头的同学,请你扪心自问,你是长得不算漂亮,可和胡哲相比,不是四肢健全着吗?成绩不好,难道比生来就没有胳膊与腿还难以克服吗?至于父母整天打架,对你有很大的影响,但你是你,你不能用轻生来惩罚他们。诺曼·文生·皮尔说过:“要成为‘可能主义者’。无论你的人生看起来多黑暗,请拉高你的视野,看看有什么可能性。你总是会看到可能性,因为它们一直都在。”(同上)请反复咀嚼这句话吧。
胡哲是名虔诚的基督徒。他坚信“我是上帝的特制品,用以显明他的作为”,此信仰支持他坚强地活了下来。但对于同学们,我想说,你之所以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定是有目的的,不可能完全偶然,你轻易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否太也轻率了?胡哲建议:“如果你觉得被阴暗的情绪压倒了,不必只靠自己的力量处理,那些爱你的人真的想帮你,他们不会觉得有负担。如果你没有办法向那些熟人倾吐,就去学校、工作场所和社区里的专业咨询人员。”
总之,当你想到轻生时,请先读读胡哲的《人生不设限》吧。
致父母
我想问父母们几个问题:
一、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做父亲的是否认为,只要多挣钱,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就足够了?做母亲的是否认为每天让孩子吃饱喝好穿暖就行了?要知道,你的孩子不是机器,合上电闸就能运转,加满油就能行走,他是有血有肉的人,他有情感,会失恋,能感受到压力,且当负面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把他给压垮。所以,仅仅多挣钱、让孩子吃好穿暖是远远不够的。你要和自己的孩子交朋友,注意倾听他的心声,从最细微的苗头中,发现大问题。假如你从来没这么做,那么,马上去做!
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不像从前,一家有好几个孩子,假如其中一个在外面受到别人欺侮,或者遇到不顺心的事,回到家里,首先就会向自己的哥哥姐姐讲,而很少会向父母去诉说。现在好了,一个家庭就一个孩子,他在外面被人欺负,或者失恋了,回到家,就只能闷在心中。要知道,负面情绪会飞速发酵的,当它膨胀到一定程度,他那颗小小的心灵就有失控的危险,而表面上一切风平浪静。所以,你们除了是父母,还要充当孩子的兄弟姐妹,蹲下身来,和他平视,让他有话喜欢同你讲。这样的话,你的孩子就不会“被绝望横扫,认为只有结束自己的生命才能结束痛苦”(胡哲语)。
三、胡哲认为,有些孩子之所以想过轻生,是因为他们失去了爱自己的能力。所以,你们一定要引导孩子去爱自己,“爱上不完美的自己”,引导他找到自己生活的目的,而非硬逼着他去实现你当年没有实现的人生目标。
四、另外,现在的孩子个性都较鲜明,凡事有自己的主意,有些想法可能还十分另类,这些想法,你可能不赞成,但你对此要采取包容态度,而不能急着去否定它。“父母和已成年的儿女常常必须留同存异,相互谅解彼此对歧见的处理方式,然后继续往前走”(胡哲语)。
最后,胡哲还有一个经验之谈,那就是“与其执著于内在的痛苦,不如走出去,想办法减轻别人的痛苦,把注意力放在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当然,这也需要你们的帮助与引导的。
总之,我希望,你们能和自己的孩子,共同阅读胡哲的《人生不设限》一书。
二O一七年二月廿一日下午
(刊《教育时报》2017年4月18日,原题为《教育能否托起学生生命之重》,共三人参与讨论,此文为最后一部分)
(特别鸣谢:照片拍摄 朱玉敏)
郁土微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