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只是个伟大的文人?那是你孤陋寡闻,他的政绩同样杰出
说起苏轼,绝大多数人都会承认他是一个伟大的文人。但实际上,他的政绩同样杰出,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堪称良吏。
1057年进士及第后,正准备大展身手的苏轼却接到了母亲逝世的消息,于是回家守丧三年。三年后,苏轼又考中制科三等,北宋开国以来第二人。
苏轼的第一个正式官职是凤翔签判,虽然只是一个签判,苏轼干得却非常出色,改革衙前役,清理积欠,并建议朝廷改革经济制度,盘活民间经济。
王安石实行变法后,苏轼一开始是反对的,但经过深入了解民情,他认为王安石的某些做法有可行之处,这也为他的仕途埋下了祸根。
变法派执政时,将苏轼视为保守党,一意打压,最终以乌台诗案将其贬到黄州。等到保守派执政时,苏轼认为王安石的新法不应全部废除,又遭到了保守派的打压。
两面不讨好的苏轼始终未能进入中枢核心,被他的竞争对手讥讽为不识时务,其实是因为苏轼坚持自己的操守,不愿意陷入党争。而只要有机会,他的施政方针只有一个,那就是力求有利于民。
担任徐州太守时,徐州曾遭遇一场洪灾,有钱人准备出城逃难,导致百姓人心惶惶。为了稳定民心,苏轼亲自坐镇城门,不允许任何人外出。天降暴雨,盲目出城也是死路一条。
接着,苏轼组织全体百姓积极建筑堤防,他自己衣不解带,搬到城墙居住,经过五十余日的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洪的胜利,得到了宋神宗的大力褒奖。
担任杭州太守时,苏轼的两大政绩更值得大书特书。一是疏浚水井,解决了杭州百姓的饮用水问题;二是清淤西湖,修筑苏堤,让西湖重新焕发生机。此外,苏轼还在杭州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公立医院“安乐坊”。
身在其位积极为民谋福利,而不在其位呢,苏轼依然不改赤子之心。贬居黄州时,苏轼痛感当地杀婴恶习,开办育婴堂,募集民间善款,救活了一大批弃儿。
晚年时,苏轼被贬到偏僻落后的海南,他不仅将自己的医学、农业知识传授给当地百姓,还设坛讲学,大兴教育,海南第一个进士符确就是他的亲传弟子。直到今天,海南还流传着苏轼的许多传说,视他为教化海南的第一人。
一些人简单的将一个人的政治成就等同于官位高低,如此见识,奸臣都该感谢他。诚然,苏轼的政绩相比文采要逊色许多,那是因为他多次遭人陷害,没有太多机会实现政治抱负。
至于说官位的高低,本不是苏轼的人生目标,他也不屑于争权夺利,只凭着朴素的人道主义做人做事,这样的官员相比一味钻营的政客,对于百姓的益处岂不是一目了然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