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文化核心是孝不是鬼!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但其实它真正的文化核心是“孝”不是“鬼”!
七月原是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自然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由于祭祖活动的经常化、祭祖形式的多样化、祭祖意识的普遍化,使得中国“鬼文化”带上了浓厚的家庭宗法“孝”的特色,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使之显著区别于西方及其它地域的鬼文化。
中元节文化核心是孝不是鬼!

七月十五,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但其实它真正的文化核心是“孝”不是“鬼”!

根源
/
儒家孝文化

汉民族自古就有迎四时之气的习俗,先秦时就有“迎秋于西郊”的记载。同时汉族又有四时荐享祖先、秋尝之祭的风俗。七月原是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自然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这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文化所谓鬼,即是先人。家族宗法制在西周确立之后,对中国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随着对祖宗亡灵作用的美化,祖先崇拜日益渐胜,出现了祠祭、家祭、墓祭等多种多样的对祖先的祭祀形式。由于祭祖活动的经常化、祭祖形式的多样化、祭祖意识的普遍化,使得中国“鬼文化”带上了浓厚的家庭宗法“孝”的特色,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使之显著区别于西方及其它地域的鬼文化。

形成
/
道家经典与佛家传说
道家经典

三官崇拜道教的中元节既是道教的宗教节日,也是使之成为民俗节日。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五腊日主要的内容是祭祀先祖。道教初起时有三官崇拜,即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地官所管为地府,七月十五,地官的生日,检验诸路鬼众的地府官自然成为人们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堂的固定节日。

佛家传说

目连救母七月十五日又是佛教盂兰盆节。「盂兰盆」乃梵语音译,原义是解倒悬。传说佛的徒弟目连,苦於其母生前作恶,被罚下地狱深处,无由解脱,去问佛有什麽解救法门,佛告诉他,於僧徒解制日(在中国是七月十五)斋僧,可救鬼魂脱离地狱之苦。后来形成设斛食祭鬼的习俗。

由于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日趋明显,民间将佛教的“盂兰盆会”与道教“中元地官节”与中国传统对祖先鬼魂崇拜融和在一起,形成了在民间成为最大的“鬼节”。例行中元祭祖、祀孤魂、超度亡灵、设食祭鬼的活动。

而有些地方,在7月14日过,据说是因在宋朝末年,人们正准备过节的时候,元兵突然入侵,因此只好提前一天祭祀祖先,节日就这样提前了。

发展
/
不断延续和传承
1

魏晋南北朝

十分盛行

2

唐朝

宫廷内仍盛行盂兰盆会《唐六典》规定中上署七月十五进盂兰盆。武则天倡导佛教。

3

明清

盛行于南方

4

20世纪20~40年代

此时,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更热闹。人们仍保留了祭祖先、荐时食的习俗。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曾为“抗战阵亡将士”普渡求福。

5

20世纪50~70年代

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一度被取缔。

6

改革开放后

传统节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

7

2010年5月18日

中国文化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习俗
/
丰富多彩
1
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此时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故需祭祖。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排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排位请出来。祭拜时,按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时,烧纸烧钱物。现在祭祖仪式已经淡化,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祀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2
中元普渡

中元节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人们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会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3
祭祀

土地七月十五,民间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4
放河灯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5
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6
送羊节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7
放焰口

中元节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8
布田

在中元节,有些地方有“布田”的习俗。即把点燃的香烛沿着门口的墙边遍插着,插得越多越好,象征秋收五谷丰登。

不管怎么说,

中元节文化虽与祭祀相关,

但是其重要意义还是在于孝。

(0)

相关推荐

  • 【传统节日】点一盏明灯,慎终追远,遥寄相思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一个温暖的节日. 伴随着历史的尘嚣,中元节似乎也渐渐离我们远去.其实在传统中国,中元节的重要性比之除夕.清明.重阳,丝毫不差:它与这三节,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清朝乾隆年 ...

  • 鬼节:七月半

    故乡读书会 ◆  ◆  ◆ ◆  ◆  ◆ 余梦楼   ◆  ◆ 中华传统节日诗话 中华传统节日诗话13:中元节 文|李全修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作为节日,原先,不同的社 ...

  • 下元节

    下元节为中国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十月十五,是"水官大帝"的生日,相传当天该神会下凡人间为民解厄之日,这天人们会准备香烛祭品拜祀水官大帝,以求平安.因此又称"消灾日&quo ...

  • 今日中元节,中元节的文化核心在于孝,不是鬼!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南澳也迎来了一年一度 的传统节日-七月半"普渡节". "普渡"原是佛教的术语, 意为广施法力,使众生遍得解脱. 祭祀先祖 农历七月十五 中 ...

  • 鬼!道家文化会让你明悟鬼并不可怕。天地归一,生死大同。善也!

    鬼,不过是另外一种活法,可怕的是无形! "鬼者,归也.人生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同归.同反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其生也存,其死也亡,人生也少矣,而岁往之亦速矣." 中国古代先民认为 ...

  •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传统文化核心理念需要继承与发扬

    中国文化要向前看,就不能只守着故纸堆.这里面自然包含儒家学说.儒学的产生的与发展适于以农业为经济基础的,以家庭为社会基本单元的,以宗法伦理为组织基础的古代封建社会. 所以,儒家文化与古代社会是一个整体 ...

  • 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把书写的"素材"当做书法作品的内容,几乎是最常见的误解.书法有自身的形式和内容.倘若只以书写的文词为内容,书法岂不徒具外形?书法艺术的独立性到哪里去了?  把书法"素材& ...

  • 中华文化核心来源于这五部经典,你知道几个?

    "四书五经",即"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说,只要谈到传统文化,就无法避开"四书五经" ...

  • 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开发东北平原,使东北成为汉文化核心区域?

    东北平原辽阔且土地肥沃,在如今看来是个宝地,古代也并非不是没有开发东北平原,甚至东北地区的开发比岭南地区更早一些,只不过相对而言,东北平原的开发程度远远低于华北与江南甚至岭南地区,而且很长时间内都局限 ...

  • 中式庭院——绵延千年的中国文化核心

    提示:早在商周,中国就已经有了院落文化,发展至明清到达顶峰,面积大的包围建筑的叫做园林,面积小的被建筑包围的称之为庭院. 早在商周,中国就已经有了院落文化,发展至明清到达顶峰,面积大的包围建筑的叫做园 ...

  • 原来这才是中元节最核心的警示!关系你子孙后代的福气……

    原创 曾仕强频道 曾仕强 昨天 曾仕强公众号与您相伴3092天▲戳上方蓝字关注 |全文共2800字,深度阅读需9钟,受益终生|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一年一度的中元节. 每年这个时候,我们中国人按照惯例 ...

  •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之乾隆孝粉碗

    白玉质地坚硬洁白,玉体中泛出淡淡的水印俗称汗线故而得名汉白玉."汉白玉碗"又称百岁碗,纹理极为优美,极其精致,呈现出自然奔放.热情活泼的艺术效果.此"汉白玉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