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游玩 | 碧霞禅院遊记
作者简介:聂顺喜,五台豆村镇西柳院村人。原在轩岗矿务局医院工作30年,退休回老家 已21年,爱好广泛,尤其酷爱写作、音乐以消磨时日。
碧霞禅院游记
文/聂顺喜
五台山碧霞寺亦名碧霞禅院,原为五爷行宫、奶奶庙,座落于石咀乡射虎川上游一公里处的避风向阳的山凹里,寺庙座西向东,南北各有一小山峰对峙环抱,庙前两侧和前面是风景宜人的田园,东临青山绿水,苍松翠柏映照,涓涓流水从门前经过,奔流不息,实是一处风景迷人的好去处,以至吸引了无数覌光朝圣者。

上图:碧霞寺南侧小山峰

上图:碧霞寺北侧小山峰

上图:碧霞寺门前溪水长流
据《碧霞寺》记载,该寺庙始建于唐太宗年间,占地五十余亩,宏伟壮覌,鼎盛时期,有常住憎人236人,每日香客有上千人之多,可見寺庙香火之旺。碧霞寺为山西省临济宗最早古刹,历尽沧桑,时兴时废,一直延续至今。只保存有新盖天王殿后的四合小院,依次有关公、五爷、覌音、奶奶等诸尊佛像。殿前之“有求必应”牌匾的殿宇是五爷殿,前往礼拜所求的人络绎不绝,更常见还愿的香火之旺,似在无声地诉说祈求的灵验。如果你开车导航前来,只要输入“五爷”字样,导航常常引领你到这里,可见寺院历史文化的古老和厚重之深,令人称奇与向往!最古老的五爷神像缘置此处,据说是五爷行宫,使得前来朝拜和还愿的信众,常常是人流熙攘,车来人往。
寺庙近年来在十方信众的支持下,陆续新盖起了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以及门楼、牌坊,并把两座古戏台修茸一新(古代寺院建有两戏台的极为罕見,山西也就仅此一处)。
沿着寺庙座西朝东中轴线,前后依次为牌坊,“碧霞禅寺”四个金字赫烁、醒目。之后是正在翻修、改扩建中的山门,山门的两侧是南北对称的古戏台,古戏台小巧别致,据说是专为五爷唱戏建造的,至于修盖两戏台是何意,我想定是为对台戏而用的,届时定然红火热闹至极。进入山门是一稍开阔之地,便是供人们看戏的戏场子了。

上图:牌坊

上图:改扩建中的山门后

上图:正在改扩建中的山门前

上图:南侧古戏台

上图:北侧古戏台
山门对面上台阶,高处院落是四大“天王殿”,殿内四大天王塑像分列两厢,殿内中央还塑有大肚弥勒佛像,笑哈哈喜迎四方信众。钟鼓楼分别筑就在天王殿南北两侧。

图:天王殿

图:天王殿近照

图:钟鼓楼

图:钟鼓楼
和弥勒佛道声好!穿过天王殿的后面便是本寺古老的四合小院,院内有千年油松(松龄1377年)两棵,粗壮而雄健,其中一棵虽有些倾斜,但茂密的枝叶以一片墨绿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同時与庙宇年年相守,岁岁相伴,迎送着古今多少佛徒信士,传达着至诚至善的深深的良好祝愿。院内有古殿宇两座,北侧为奶奶庙,南侧是五爷庙,均修茸一新。

图:四合小院的千年古树

、
图:西侧五爷庙

图:东侧奶奶庙
再后便是新建的大雄宝殿,气势恢宏,虽是现代建筑,却是古风古韵,首映眼中的是一尊观世音四面巨形塑像,素面如玉,温文而和善,直显救世、济世的慈悲面颜,不由人肃然起敬。

图:大雄宝殿院内的四面覌世音菩萨塑像

图: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院北侧新盖就一新殿宇,动问本寺院僧人师傅,据说叫普贤殿,南侧只見钢筋水泥框架。四周的圍墙也正在紧张有绪地施工、建设中……
回望古寺,放眼远眺,碧霞禅院,修建的主殿配殿,布局工巧对称,僚房僧舍错落有绪,无论是一处台基,还是一处院落都那样的精巧考究,使人不由地联想到,那些修善者很有可能是普通人,可是他们也许是漫不经心地劳作,却有可能成为永恒的历史杰作,直让人为之感叹!

走出寺院看到的牌坊背面――“千年古刹”(写于二0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
图文/聂顺喜 原创
编辑/五台人(sxwutairen)
原创投稿,其他公众号如需转载,
请联系小编加白名单,严禁洗稿盗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