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画→山水画→技法
一、牡丹的画法
步骤图1
步骤图2
步骤图3
步骤图4
步骤图5
作品示范步骤图
二、中国传统山水画学习方法
1、文房四宝
笔:大、中、小狼毫毛笔各一支备用,一定要选硬毫的笔毛。
破笔一支,将笔毛打散成散毛状,或刮成扁锋,不要刮成尖头。
秃笔一支,用中狼毫将笔毛剪去一半长度,只留一个秃头,秃头要平整。
刀笔一支,用刀片将中狼毫笔毛削成象手术刀一样备用。
钝笔一支,用中狼毫将笔毛尖剪去一点备用。
锥笔一支,将笔毛削成锥状备用,如商家能制作些异形笔更佳。(图9)
图9
墨:墨分五色,是指焦墨、干墨、浓墨、淡墨、湿墨,用这五种浓度不同的墨可代替色彩表现不同的层次感,焦墨浓度相当于用墨锭作画,干墨相当于不加水的墨汁,这二种不常用,山水多用浓、淡、湿墨。在墨汁中加入一至五倍清水为浓墨,五至十倍清水为淡墨,十至二十倍清水为湿墨。
纸:熟宣不浸染,常用于工笔山水画,历史上的山水画家大多也用于写意山水画,初学用熟宣易成。生宣易浸染,常用于写意画,因浸染不易控制掌握初学难度较大。
此外,不同的纸画法亦不同,熟宣通常按勾、皴、点、染的步骤,将染墨染色放在最后,这是因为,熟宣作画笔触显得生硬毛刺,最后通过三矾九染,可消除毛刺,使画面柔美滋润。
生宣可按勾、染、皴、点的顺序,先染后画,这是因为,生宣易浸,如画好再染,往往墨色会浸到画面外去,这叫跑墨,跑墨会破坏画面的整体美,染后再皴再点,可根据浸染的程度进行修正,才能保证画面整洁美观。
此外,生宣画写意采用枯笔简约干画法为好,此种画法勾、皴、点而少染或不染,远山也用勾画法或飞白法,少用塗染法。由于塗染法不太好掌控,易使画面浸花,所以初学者少用为宜。即便是使用塗染法,也应注意塗染面积不应过大,且应快准,落笔即成,忌讳反复塗抹,并及时用电吹风将边缘吹干,現在有一种半生宣画山水较理想。
砚:可多备几个碟用于配色配墨。画山水配色配墨与人物、花鸟画有些区别,人物、花鸟画多是干画法,很少渲染,而山水画因渲染用墨用色量较大,应一次多调些墨色,保证渲染时整幅画的墨色统一。不宜一笔一笔的临时调配。山水画洗笔水用量也较多,可用小盆多盛一些水。
2、学习方法
许多初学国画的人不懂学习规律和方法,开口就问怎么画素描?怎么画写生?往往弄得人哭笑不得。因为素描、写生这些主要是西画的方法,开始就去学这些,很容易误入歧途,把国画画成西画。国画的正确学习方法是临摹,应从山石、树木、云水等基础景物入手,苦练笔法和墨法。可先临摹一些较简洁的南派山水作品,画一些无染的素画法,逐步过渡到少染的渲染画法,北派山水较为复杂繁褥,要求要高些,应逐步过渡。当然,南派山水看似简单,但画好不易,画出诗意味道更不易,这是综合功力锤练的结晶。
学画切不可仅重技巧,任何好画绝不是技巧的堆彻,有三点格外重要,一是有正确人生观而非势利之徒,二是有正确审美观而非搞怪猎奇,三是有深厚传统文化功底而非不学无术之辈,画家须有科学家之严谨,政治家之深邃,歌唱家之浪漫,小说家之想象,诗人之情怀。必须多读传统艺术理论、文学、文化、诗词等书刊,多看多析历代名画,多游名山大川获取灵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必备的功夫,人的综合修养提高了才有画品的提高。一个艺人的从艺之路要三步走:
一是临摹,即仿制前人的作品,摹是指将纸放在原画上面比照原画进行描画,但这种临法易毁坏原画,临是指将原画放在旁边比照原画进行描画,初学阶段多用此法。临摹的目的是通过临摹认真揣摹前人的笔法、墨法和构图、造型规律,领悟其中奥妙,即所谓“师古人”。
临摹要先选择自己最钟爱的一家之法练习精到,再逐步旁及多家。不要今天摹宋画,明天又去摹元人,这样太杂恐一家也学不好。历史上每个大家都有他的独到之处,独特技法,一定要把这些特点、规律、技法看透,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就要求多看、多析、多想、多练。
二是写生,即深入大自然,游历名山大川“师造化”,去观察自然特征,搜集天下美景,如石涛所言“搜尽奇峰打草稿”。需要指出的是,写生是后期的工作,搜集这些东西的目的主要是积累素材,扩充视野,开启想象,并非要按实景作画。即便是要画写真山水,也要把景物看透,把景物的主要特征概括提练出来,并要通过剪切、修改、组合的再创作才能作为画稿。白雪石画桂林山水的确精到,是因为他把桂林的山水特征真正概括提练出来了,所以画出来很形象。
三是创新,即古人讲求变,这是成熟画家的必经之路,画家绝不应该老是生活在临摹阶段,而是应创立自已的风格和画法,这也是画坛兴旺发展的标志。创新通常从三个方面突破,一是对象之变,有的重点画山,有的重点画水,有的重点画树、画云、画瀑布、画大海等等,画别人没画过的景物。二是笔墨之变,不再拘泥于前人的运笔用墨方法,而是探索和创造自已新的笔墨语言,表现方式。三是构图之变,即要熟悉前人的构图造型法则,又要探索自已独特的构图造型法则,如史上的“马一角”“夏半边”“倪两岸”等等,因每个人的画法均不同,尤其是笔墨语言表现的不同,从而形成与他人不同的独特风格。需要强调的是,个人风格不是刻意创造的,而是在三变基础上自然形成的。
中国山水画和人物画、花鸟画虽有许多共通之处,但亦有许多不同,各有各的特殊规律和笔墨技法,因此不能千篇一律的照搬照套。山水画由山石、树木、云雾、瀑水、点景五大部份构成,每一部份又分为许多个小类,如山有石山、土山、有峰、峦、坡、岭、谷等,树分松树、杂树,有针叶、夹叶、阔叶等,要注意从基础练起,练好基本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传统山水画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因此,仅掌握一点基本技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这个系统工程的方方面面有深入了解才行。为此,笔者总结古往今来山水画技法、规律、特点,编著了《中国山水画总论》,此书共四十二章,习画者有必要一读。
传统山水画的学习传承有四种方式四个层次,一是宗形态,即依照古人的作品临摹描绘,这也是初级水平的传承。二是宗笔墨,即不完全临摹原作,而是按史上的某家皴某家法去作画,如清四王的作品即如此。三是宗神韵,即不一定按古人的笔墨技法,而是自创新的笔墨技法,但其山水之神韵与传统风格类似。四是宗精神,即不一定按古人意图作画,而要探求提炼新的时代精神,并用画笔去表现这些精神。如宋画体现的是厚德载物的道学精神,元画体现的是上善若水的道学精神。又如齐白石把各种小昆虫都画得那么可爱,乃热爱大自然的精神,是作品精神化的体现,是最高层次的传承。此外,还有一种方式或曰宗材料,除使用了毛笔、墨色、宣纸外,技法上基本是按西方油画、水粉、水彩的画法去画,这种方式严格讲并非国画传承。
三、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基础
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包含三层含义,笔墨技法、绘画步骤、章法要求,三者俱重不可偏废。
1、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技法
笔法基础:笔法包括运笔恣势、运笔方法、工具方法、绘画方法四大部份内容。不同的笔法画出的效果天差地别,当认真练习与摸索。(图10)
图10A单执笔法
图10B双执笔法,分染常用,一支墨笔涂墨,一支清水笔染
运笔恣势包括
正锋法:执笔成90度,笔尖向下,笔杆垂直,多用于勾线、点苔、线皴之类。
斜锋法:执笔成45度,笔尖向左下,笔杆倾斜,多用于面皴之类。
侧锋法:执笔成15度,笔尖向左,笔杆倾斜,多用于米点皴,飞白皴檫之类。
顺锋法:运笔由左向右,或由上而下顺手而行。
逆锋法:运笔由右向左,或由下而上逆手而行。(图11)
图11A
图11B
运笔方法包括
勾肋法:用聚锋笔式勾画,常用于勾线等。
皴擦法:笔上蘸少许墨、色在山石上擦画,此法曰皴擦,常用于多种皴。
点簇法:用正锋或斜锋笔式点簇,常用于点簇写意树叶、点苔藓等。
塗抹法:用墨、色涂抹,常用于渲染,或写意画法。
扫刷法:用散锋或扁锋笔蘸少许墨、色扫刷,常用于披麻皴、发丝皴等。(图12)
图12
工具方法包括
聚锋法:将笔毛刮成尖锋曰聚锋,常用于勾线、点簇、线皴之类。
散锋法:将笔毛散开或刮成扁锋,常用于披麻皴、发丝皴等,散锋也称破笔。
秃笔法:将笔毛剪去半截,只留禿头,常用于细点皴及画柏树叶极佳。
刀笔法:将笔毛削成手术刀片状,常用于点画树丛或发丝皴等。
钝笔法:将笔毛剪去一点,形成钝锋,常用于勾画粗线条和点簇树叶、苔藓等。
锥笔法:锥笔具有硬笔的特性,用于画线颇具骨感,用于点藓点簇树叶亦佳。(图13)
图13A
图13B
图13C用锥笔画的树格外刚劲有力
绘画方法包括
干画法:不将纸喷湿,直接在干纸上勾画,笔痕清晰。
湿画法:将纸喷湿再画,笔痕模糊。(图14)
图14
湿笔法:笔上蘸墨色较多,常用于染画类。
枯笔法:笔上蘸墨色极少,常用于皴擦点画。
泼撒法:将墨色直接泼撒在绢纸上作画。(图15)
图15
以上笔法通常是综合交错运用,并不是一幅画只用一种笔法画成,那样就会显得呆板没有变化,所以以上各种笔法都要熟练掌握。
笔者就笔法总结为硬、枯、散、变、活五字。
硬:指用笔毛较硬的狼毫,画出的线性较有骨力,羊毫兔毫太软难胜任。
枯:指笔上蘸墨要少,除泼墨法外,大小写意画法尤用枯笔多留白为佳。
散:指用散锋用笔,山水画重点是皴擦,而山石树木皴擦均宜散锋用笔。
变:指用笔要有变化,各种笔法应当交替运用,不应只用一种笔法去画。
活:指运笔要灵活,应龙飞凤舞,姿意洒脱,不要刻意拘谨,娇柔造作。
墨法基础:墨法包括调墨方法、用墨方法和渲染方法三大部份內容,不同的墨法其效果亦不同。
调墨方法包括
焦墨法:用浓度最高的墨作画,画面凝重。
水墨法:用掺水的墨作画,画面滋润。
设色法:设一定的色彩,画面艳丽。
镶金法:镶上部份金粉,画面堂皇。(图16)
图16
用墨方法包括
蘸墨法:将笔洗净,在笔尖上蘸一点墨或色,使笔尖浓,笔肚淡,笔根是水,用此法作画,一笔下去,浓淡分明,过渡自然。
混墨法:笔上不同部位分別蘸上不同墨或色,用此法作画,一笔下去,多色俱备,过渡自然。
泼墨法:将墨或色直接泼在绢纸上作画,大写意常用。
破墨法:用墨破水或水破墨,破墨法又包括干破湿、湿破干、淡破浓、浓破淡、色破墨、墨破色等。干破湿是先湿纸,再上墨,借助墨遇水会晕散的特性让墨散开,形成晕化效果。湿破干相反,先上墨再上水。淡破浓,浓破淡,色破墨,墨破色亦同。
宿墨法:宿墨指隔夜墨,此种墨不易晕化,有特种效果,但山水画不常用。
留白法:绢纸上并不沾墨,一片空白,以白代景,起此地无声胜有声之效,画云雾、湖水多用此法。(图17)
图17A
图17B
渲染方法包括
平染法:将墨色均匀的平涂在画面上曰平染。
分染法:将墨色涂在画面上,然后用清水笔将边缘染开,形成浓淡自然过渡效果。
刷染法:用枯笔在画面上扫刷,形成飞白效果。所谓飞白,指笔毛运行后,自然形成空白区域。(图18)
图18A熟宣分染法染远山
图18B生宣刷染法染山体
积墨法:先用淡墨平染,在需要加深的区域重复上墨若干次,形成累积效果,直到满意为止。(图19)
图19 积墨染
混染法:用墨色混合渲染,有墨混色、淡混浓等多种混法。
点染法:常用淡墨点染树叶类。
罩染法:主要用于熟宣,指全部画完并等画面干透后,再喷上清水用清水笔普遍染一遍。
这些方法要根据不同的纸质和风格要求选择实施。(图20)
图20 点染
笔者就墨法总结为淡、变、水、韵四字
淡:指用墨宜淡,淡则出韵味,淡则可改救,墨色太浓易成脏画死墨。
变:指用墨要有变化,不同环境、纸质、景色、画法要用不同的墨法。
水:国画就叫水墨画,其墨中水、笔中水、纸中水掌握适度很是关键。
韵:用墨的关键是体现出水墨的韵味来,体现出浓淡干湿的墨韵变化。
笔墨运用:笔墨运用有四个原则应牢记。
宁草勿刻,除工笔外,大小写意画运笔宁愿潦草勿要刻板。所谓刻板,指放不开手脚,下笔运笔不果断,而是小心翼翼的去画。
宁枯勿湿,运笔宁愿干枯慎用湿笔。枯笔是指笔上蘸墨极少,山水画许多场合宜施枯笔,且不易出败笔。
宁散勿聚,运笔宁用散锋慎用聚锋。元人倡以书入画,好用聚锋笔以书法线条绘画,但大多不理想。
宁淡勿浓,用墨宁用淡墨慎用浓墨。先从淡墨起,可改可救,一旦过浓就不容易改正了。
国画的线条经过千余年发展,巳有十八描之多,现在还在不断创造新的线法,包括:高古游丝描、铁线描、折芦描、兰叶描、琴弦描、曹衣描、橛头钉描、钉头鼠尾描、混描、马蝗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描、行云流水描、战笔水纹描等,部份典型线法如下。(图21)
图21
由于不同的线条反映不同的质感,因此,选择合适的线条至关重要。通常铁线描、折芦描等楞角分明的线条能较好表现石山、石头、古树的质感,而游丝描、兰叶描等比较圆润的线条能较好表现土山丘陵和花柳杂树面貌。(图22)
图22石山和土山的区别
四、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景物画法
传统山水画是由山石、树木、云雾、瀑水、点景五大部份的景物组成,这五大部份是山水画的基础景物,所以学习传统山水画必须学会这些基础景物的画法,基础不牢,天动地摇,是永远学不好传统山水画的。
1、山石画法
山石是山水画最基础的景物之一,画山石当从画石头学起,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山体也是被放大的石头。
石线质感:线性是体现质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山石线性重点有二,一是线条要有楞角,不能用太圆润的游丝描、行云流水描等线条,否则就成了卵石。许多人把古人“心手相戾,妄生圭角”一语理解为不能画楞角是天大的误解,其本意是指绘画时本来手是按原思路在画,突然又冒出其它想法,使心手不一致,并非不能画楞角。二是运笔有轻重起伏的变化,线条要粗细不等,不能用一般粗的线性勾画,所以山石多用铁线描和折芦描等线性才能体现石质感。(图32)
图32
石分三面:石分三面是指山石的立体感,画山石不能画成只有一面的平面图,而要通过放射状的线条或皴法来体现其立体感和真实感。(图33)
图33
石头造型:山石形状千奇百怪,主要有平面石、立面石和坡面石三大类,据此加以变化,可变出若干种造型。(图34)
图34
石头组合:石头不宜只画一块独立石,应大小、高低间搭组合起来形成石堆比较好一些。(图35)
图35a
图35b 完全由石头构成的山体
名家石谱:历史上各大家的山石画法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所以,熟悉了各大家的山石画法,也就看出了他们的特点。现选择一部份典型画法示例如下:(图36)
图36A董源南派石法相对圆润光滑
图36B关仝石法如钢打铁铸
图36C范宽石法气势雄伟
图36D巨然石法山顶矶石成堆
图36E郭熙石法云卷云疏
图36F夏圭石法如刀砍斧劈
图36G倪瓒石法方解石形状
图36H袁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