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英帝国国力的下滑,曾经辉煌的造船工业不可避免地衰落了
(上图)正在日德兰海战中紧急转向的英国主力舰队
作为无畏舰时代的海上霸主,大英帝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这支舰队的存在则全部依赖大不列颠强大的造船工业能力。
在进入铁甲舰时代之前,英国海军的大型风帆战舰都在英国本土为数不多的几家海军造船厂建造,这些造船厂分别位于朴茨茅斯、德文波特、查塔姆及彭布罗克。当铁甲舰时代到来后,随着造舰数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革新,曾经的老海军造船厂不得不面对着沉重的建造压力。为了减轻海军造船厂的压力,海军开始将一些战舰的建造交给了私营造船厂。
尽管私营造船厂在面对厂房扩建和设备更新时都需要自己买单,战舰的设计也需要由自己的研发部门完成,但是如果能够赢得海军的造舰合同,其利润也是非常丰厚的。与海军造船厂相比,私营造船厂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接到来自其他国家的外单。外单让私营造船厂赚得了大把的钞票,除了支出工人的工资和日常开销,私营造船厂会将资金用于扩建升级船坞、船台及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到了19世纪末,英国的一些从造船起家的公司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世界级的军火巨头,这些公司不但能够建造大型舰船,就连装甲钢板的制造和大口径火炮的研发在业界也处于领先地位。
当无畏舰时代到来时,英国的私营造船厂已经具备了比海军造船厂更强大的造舰能力,其中又以阿姆斯特朗公司、维克斯和约翰·布朗公司最为著名。正如上文提到的,大型私营造船厂已经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军火王国,旗下的分公司能够独立完成大口径舰炮、特种装甲钢、动力装置、舰体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设计与建造,当这些分系统完成后,公司强大精密的整合能力会完成战列舰的最终建造。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精密的系统工程,战列舰的建造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造船能力,而且还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高水平体现。
每当海军部发出新型战列舰的招标书,各造船厂就会像见了血的鲨鱼一样围上来。取得海军的战列舰建造合同对于造船厂来说就意味着钞票,因此各大造船厂会使出浑身解数想尽办法赢得订单,船厂不仅通过新建船坞船台展示自身雄厚的技术实力,同时还与海军拉关系套近乎。为了增强整体竞争力,私营造船厂通过强强联合形成了双雄争霸的局面,其中一方是维克斯公司与马克西姆公司的合并,另一方是阿姆斯特朗公司和惠特沃斯公司的合并。
1905年10月,总长160米,排水量超过18000吨的“无畏”号战列舰开工建造,这对于造船厂来说是全新的挑战。随着英德海军竞赛的愈演愈烈,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体积也越来越大,当“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开始建造时,其262米的舰体足足比“无畏”号长出了100米。短时间内战舰长度和排水量的增加让造船厂现有的船台不堪使用,除了对现有船台进行扩建,造船厂不得不建造新的船台,资金上的投入可想而知。尽管拼尽全力,但是各造船厂还是无法满足建造巨型战舰的要求。1906年时,英国有11家造船厂能够建造装备305毫米主炮的无畏舰,可到了十年之后的1916年,英国只剩下5家造船厂能够满足装备381毫米主炮超无畏舰的建造要求了。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的造船工业已经开始面临危机,不断增长的舰体使得许多造船厂因为没有合适的船台船坞而退出了承包商的行列,这反过来又影响了英国在战时的造舰规模和速度。战争爆发后,英国海军部确认其主力舰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相对于德国都占据着优势,因此除了新开工了几艘战列巡洋舰外再没有新建战列舰,各造船厂开始将精力投入到建造辅助舰艇和商船的工作中去。
(上图)1900年时的维克斯-马克西姆工厂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过了海军假日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又先后建造了2艘“纳尔逊”级战列舰、5艘“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和1艘“前卫”号战列舰。纵观无畏舰时代的英国造船工业,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已经达到了巅峰,这样的高水平不仅仅源自造船厂自身的拼搏发展,更重要的是英国政府30年的重金投入和长远的战略眼光。1906年至1916年是英国造船工业的黄金时代,从“无畏”号到“胡德”号,各大造船厂为英国海军建造了51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其总造价相当于今天的84亿英镑!正是凭借着强大的造船工业,英国海军才在进入无畏舰时代的短短数年内打造了一支全新的超级海上力量,而与其竞争的德国却始终处于下风。
1922年《华盛顿条约》签订后,各国处于高潮的新一轮造舰竞赛戛然而止,英国造船厂因此失去了大量订单,许多著名造船企业纷纷倒闭。当第二次大战爆发时,英国的造船工业已经无法与20年前相比,造船业衰落的背后是大英帝国国力的下滑。当英国最后一艘战列舰“前卫”号于1944年开始建造时,其代表了曾经辉煌的英国造船工业最后的闪光。
本文摘自《英国战列舰全史》(上中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