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中毒的诊断及检查费用
诊断检查:
1.急性农药中毒的诊断原则:
具体如发病前数小时或数十小时内有前述的农药接触,常具提示意义。临床表现符合所接触的农药的毒性特点,且病情严重度与接触强度、食入量、皮肤污染程度密切相关,及时终止接触、清除毒物(洗胃、导泻、清洗皮肤等)、给予解毒剂后病情有改善;中毒现场空气检测证实有某种农药存在,或可疑食物、水、饮料、蔬菜或呕吐物、排泄物、血液检测证实有某种农药存在,或患者生化指标改变符合某种农药的毒性特点,如胆碱酯酶活性明显降低(符合有机磷中毒)、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符合茚满二酮或羟基双香豆素中毒)等。此外,还应注意排除传染病、食物中毒、中暑、其他化学中毒或内科疾病引起的类似表现。对农药中毒而言,还需注意以下两点:
1.1.严格遵循序贯式诊断程序。如:
1.1.1.首先进行全血乙酰胆碱酶( AchE)活力检测,先将引起AchE活力下降的一类农药(主要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筛检出来。此一步骤的重要意义在于使最为常见、具有特殊解毒剂的有机磷中毒得以早期确诊,不致延误抢救时机;需要注意的是,氨基甲酸酯类中毒虽然也可引起AchE活力下降,但恢复甚快,仅用阿托品即可,使用肟类化合物反对病情不利,应注意鉴别。
1.1.2.早期识别其他具有特殊解毒剂的农药中毒,以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不致贻误病情。属于这一类的农药主要有:
a.有机氟类,诊断要点是病人早期即有各种心律失常伴反复抽搐,血氟及尿氟水平明显升高,血中及呕吐物(口服时)可查见该类农药原形等。
b.有机砷类,诊断要点是病人出现剧烈呕吐、腹泻等明显胃肠道反应,且同时伴有皮肤损害及周围神经病表现;血砷及尿砷增高有提示意义。C.毒鼠强,临床突出表现为意识障碍伴剧烈全身抽搐,且发病迅速;血、尿或其呕吐物中检出病原物质,具诊断意义。
1.1.3.其余农药皆无特殊解毒剂,按对症支持治疗即可。
1.2.积极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由于大多数农药并无特殊解毒剂,故靶器官损伤的防治即成为其抢救治疗的关键,务需尽早发现,及早进行,如:
1.2.1.急性中毒性脑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脑水肿,由于多以细胞性水肿为主,故典型的颅内压升高表现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并不明显,最初2~3天眼底及脑脊液检查常无异常,极易漏诊;脑部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此一病变,有条件可尽早进行。
1.2.2.急性中毒性心肌损害,早期主要表现为明显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心电图示有ST-T波异常、心律失常、传导阻滞,而心肌酶增高多在24小时后方可见;必须及时处理,以防出现心力衰竭、休克、心搏骤停等。
1.2.3.急性中毒性肝损伤,主要表现为急性肝功能损伤指标(SGPT、SGOT、LDH、胆汁酸、胆红素等)异常,严重者可有肝大、肝区疼痛、黄疸等。
1.2.4.急性中毒性肾损伤,农药对肾脏的急性损伤主要定位于近曲小管,由于缺乏特殊的症状体征,多不易引起注意,故尿液监测十分重要,尿常规检查发现有多量红细胞、蛋白、血红蛋白或大量肾小管上皮细胞,或查见尿钠、滤过钠排泄率、BUN、血肌酐等升高,均提示有肾损伤存在;严重者可发生少尿、甚至急性肾衰竭。
1.2.5.急性中毒性肺损伤,具有较强刺激性的农药尚可引起化学性呼吸道炎、肺炎、肺水肿;早期进行X线摄片、CT及肺功能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
1.2.6.急性中毒性血液系统损伤,某些农药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其诊断要点是病人静脉血呈咖啡色,在空气中振摇也不转为鲜红,加入少量亚甲蓝或氰化钾则可使之变为鲜红此种血红蛋白在502nm和632nm处各有一个吸收峰,故可与硫化血红蛋白(仅在620nm处有吸收峰)鉴别。茚满二酮类及羟基香豆素类杀鼠药则会引起凝血机制障碍,有明显出血倾向者,应注意监测其凝血指标,如见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延长,有重要提示意义;如试验性注射维生素K1 l0mg,前述指标显著改善,当可确定凝血机制障碍;血、尿或呕吐物中查见该类农药原形或其代谢物,更可直接确定病因。
2.慢性中毒:
长时间接触有机磷农药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诊断为慢性中毒。①有神经症状、轻度毒蕈碱样症状和烟碱样症状中两项,胆碱酯酶活性在50%以下,并在脱离接触后一周内连续3次检查仍在50%以下;②出现上述症状一项,胆碱酯酶活性在30%以下,并在脱离接触后一周内连续3次检查仍在5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