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教授【药证与经方】

黄煌教授黄芪类方

(1)黄芪证及黄芪体质:体重溲约肢麻痹,自汗盗汗恶风袭,溃疡久不敛脓水稀。面色黄白红隐隐,黄暗乏泽肉松弛,目少精彩面无华,腹软舌淡胖苔润。遇风冷感易过敏,鼻塞易感咳嗽喘,大便稀或干后溏,食欲不振腹易胀,易浮肿,多足肿,手足麻木用之灵.

(2)玉屏风散方证:易感喷嚏头身痛,畏风自汗浮肿,便溏溲短玉屏风.

(3)防己黄芪汤方证:浮肿下肢甚,汗多尿少恶风,肌肉痛膝肿,关节痛.

(4)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四肢无力动不灵,肌萎麻木酸痛楚,自汗浮肿淡恶风.

(5)黄芪建中汤方证:慢性腹痛喜温按,形寒恶风自盗汗,身重面萎或浮肿,脉象虚大舌暗淡.

(6)补中益气汤方证:宿肥今瘦面萎黄,舌淡质嫩体瘦长,身倦发热恶寒风,各种下垂泻秘肛,头痛昏晕胁微满,自汗浮肿溲约良.

(7)补阳还五汤方证:身痛不遂肢麻木,自汗恶风下肢肿,舌质淡胖暗紫色,脉象沉缓细涩寻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声诀之八---------干姜类方

(1)干姜证:痰唾尿便无臭稀,畏寒喜热精神萎,口不干渴舌质淡,舌腻白滑或灰黑。

(2)理中汤方证:胸满腹胀呕吐利,食欲不振心下痞,口不干渴多涎唾,畏寒喜温精神萎,舌淡苔白厚或腻,更见大便是溏稀。

(3)桂枝人参汤方证:理中汤证又恶风,发热自汗关节疼,脉象浮大心下痞,舌淡偏暗或嫩红。

(4)大建中汤方证:干姜舌为必见证,腹胀剧痛阵发性,手足逆冷汗清唾,呕吐腹鸣见肠型。

(5)甘姜苓术汤方证:体形肥胖久居冷,干姜舌为必见证,全身倦怠好浮肿,腰下冷感酸重疼。

黄芪体质

黄芪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药物之一。据对全国330位国家级名中医的问卷调查,有139位名中医认为黄芪最临床擅长应用的药物之一,列居第一位。

药证

黄芪主治汗出而肿肌无力。汗出而肿,源于《金匮要略》原文。仲景方中黄芪用量最大的方是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黄芪用5两,此方主治“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风水,是全身性浮肿;汗出可沾衣,说明出汗的量比较多。仲景方中没有单用黄芪的处方,配伍最简单的是防己黄芪汤,药味共6味,主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外台秘要》则主治风水,“其人或头汗出,……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可见也有出汗与浮肿。简单地说,黄芪主治汗出而肿。

所谓汗出,以自汗为多见,即在未服用发汗药,也未剧烈运动,气温室温均属正常的情况下,出汗量较多,并可伴有气短乏力、恶风、头晕、容易感冒等症状,这个症状群,中医概括为“气虚自汗”。出汗的程度比较严重,常常衣被尽湿,有的可以见到汗渍发黄,出汗以上半身为显著。临床上有的患者不以汗出为主诉,但通过问诊,可以了解到患者平时汗出比较多,稍有体力活动,就容易出汗,或者皮肤比较湿润。

民间治疗自汗,常用黄芪红枣汤:黄芪15-30克,红枣15枚,煎汤,每日服2次。也可以使用中成药黄芪口服液。《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张锡纯治疗沧州一女多汗案:

一人年四十八,大汗淋漓,数日不止,衾褥皆湿,势在垂危,询方于愚。用萸肉二两,煎汤饮之,汗遂止。翌晨,迎愚诊视。其脉沉迟细弱,而右部之沉细尤甚,虽无大汗,遍体尤湿。疑其胸中大气下陷,询之,果觉胸中气不上升,有类巨石相压。乃恍悟前次之大汗淋漓,实系大气陷下,卫气无所统摄而外泄也。遂用生黄芪一两,萸肉、知母各三钱。一剂胸次豁然,汗亦尽止;又服数剂以善其后。(《医学衷中参西录》)

产后多汗,有报道用黄芪30克、益母草30克,煎汤,日服2次。本人经验,对于自汗而恶风者,可用桂枝汤加黄芪:黄芪2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3克、生姜10克、红枣10粒,水煎服。

所谓肿,主要为全身性的浮肿,但以下肢为明显。由于体位的变化,早晨面部有浮肿,而下午则下肢浮肿。有些人虽无明显的浮肿,但肌肉松软,体型肥胖,犹如浮肿貌。由于浮肿,患者常常自觉身体沉重,活动不灵活,关节重痛。清代陆定圃《冷庐医话》中记载甚详:

海宁许珊林观察练,精医理,官平度州时,幕友杜某之戚王某,山阴人,夏秋间忽患肿胀,自顶至踵,大倍常时,气喘声嘶,大小便不通,危在旦夕。因求观察诊之,令用生黄芪四两,糯米一酒钟,煎一大碗,用小匙逐渐呷服,服至盏许,气喘稍平,即于一时间服尽。移时小便大通,尿器更易三次,肿亦随消,惟脚面消不及半。自后仍服此方,黄芪自四两至一两,随服随减,佐以祛湿平胃之品,两月复元。独脚面有钱大一块不消,恐次年复发,力劝其归。届期果患前症,延绍城医士诊治,痛诋前方,以为不死乃是大幸,随用除湿猛剂,十数服而气绝。次日将及盖棺,其妻见死者两目微动,呼集众人环视,连动数次,试用芪米汤灌救,灌至满口不能下。少顷眼忽一睁,汤俱下咽,从此便出声矣。服黄芪至数斤,并脚面之肿全消而愈。观察之弟辛木部曹楣,谓此方治验多人。先是嫂吴氏,患子死腹中,浑身肿胀,气喘身直,危在顷刻。余兄遍检名人医案,得此方遵服,便通肿消,旋即生产,因系夏日,孩尸已烂成十数块,逐渐而下,一无苦楚。后在平度有姬顾姓,患肿胀脱胎,此方数服而愈。继又治愈数人,王某更在后矣。盖黄芪实表,表虚则水聚皮里膜外而成肿胀,得黄芪以开通隧道,水被祛逐,肿自消矣。(《冷庐医话》)

近代名医范文虎先生遵上法治疗一例产后浮肿,效果也佳。

一妇人,产后患肿胀,腹大如鼓。云初起于腹,后渐及遍体,按之没指而软,诸医以为是水臌也;皮不起亮光,以为是气胀也;而皮不过急,以为是血臌也。云产下后恶露极旺,上法治之皆无效果,反而气紧加甚。今气喘,舌淡红,脉近芤,初按之急甚,重按极虚。余思之良久无法,后忆及《冷庐医话》有治产后肿胀,用生黄芪一两煎汁,煮糯米半杯,成粥淡食。依法治之,五日霍然若失。(《范文虎医案》)

据传说,1920年冬,胡适患糖尿病、慢性肾炎合并心脏病,全身水肿,协和医院不治,后请中医陆仲安,以大剂量黄芪(10两,相当于300克左右)配党参等而愈。这提示黄芪能退肿。

肌无力,源于《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关于“尊荣人”的提法,黄芪桂枝五物汤是治疗血痹的配方,血痹的临床表现是身体不仁,即麻木无力。同时,张仲景发现血痹是“尊荣人”易得的疾病,原文说“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这里所说的骨弱,并不是说其有软骨病,而是指肌肉没有力,肌肤盛,则表示这种人大多养尊处优,缺乏体力劳动,赘肉较多。这种体胖而肌肉松软无力,可以认为是黄芪的主治。尤其是有食欲,能吃易饥,但依然肌肉松软无力者,用黄芪最为有效。

张仲景所谓的“尊荣人”,就是一种适合用黄芪及其配方治疗的体质类型,我们将其称之为“黄芪体质”,其外观特征如下:

①体虚胖或中等,肌肉必是松软不坚紧,决不会是壮实或形体消瘦者。

②头汗易汗多汗必见,两目乏神多见。

③腹诊所得,腹围大于或等于胸围,身材呈梨形或呈向心性肥胖,肋隔角较宽多见,必是皮下脂肪丰厚,腹软,腹力弱,按之抵抗力弱者。小腿诊见:小腿肌肉松软但皮下脂肪丰厚,踝关节处的水肿多见,如是冬天穿有袜子,可见有明显的凹陷的紧抠痕迹。

④头大脸阔,脸色或白或黄或黑不定,但必是缺乏光泽,少有红光和肤色润泽者,唇色暗淡,脸部肌肉较松驰,尤以上眼睑肌松驰下坠最为多见和最先出现。炎炎夏日来就诊的患者还多见有额头的滴滴汗珠,甚则头发都湿漉漉的。

⑤舌质以胖、大、软、淡、嫩、湿润、边有齿印、津液饱满为特征。舌苔的有无、厚薄、色泽不定。

这种体质的形成,除与遗传有关外,尚与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疾病、衰老等有关。中老年中这种体型尤为多见。因此黄芪应用于中老年较多。

单味应用

一、以浮肿为特征的疾病,如慢性肾病、营养不良、贫血、心功能不全等导致的全身性浮肿,常单味黄芪煮粥或炖鸡鸭或牛肉等。

黄芪粥是中国传统的药粥,在宋代已经风行,苏轼有诗“黄芪煮粥荐春盘”,可见苏轼是食用过黄芪粥的。民间黄芪糯米粥的配方如下:黄芪30克,糯米200克,水600毫升,先煮黄芪,去滓,加糯米文火熬粥,趁热呷服。治疗水肿。现代名医岳美中先生,在《冷庐医话》黄芪粥治疗浮肿经验的启发下,创制黄芪粥治疗小儿慢性肾炎,收到良好效果。其处方为:生黄芪30克,生苡仁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末9克,金橘饼2枚,糯米30克,先以水600毫升,煮黄芪20分钟,捞去药渣,次入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再次入鸡内金,糯米,煮熟成粥。作1日量,分2次服之,食后嚼服金橘饼1枚。此方对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残余的浮肿,疗效较高,消除蛋白尿也有效果。但必须每日服用。

对于营养不良性浮肿,用黄芪炖牛肉、或炖鸡,也是十分有效的食疗方。

二、体型黄胖、肌肉松软、浮肿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心肌炎等,黄芪能增强体质,改善症状

李树青等报道,黄芪每日50克,水煎分三次服。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并分别与心痛定和丹参片作对照,结果表明,黄芪组有较好的疗效。不仅心绞痛等症状明显缓解,而且能改善心电图、心阻抗图等临床多种客观指标(《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年第2期77页)

三、以出汗、恶风、浮肿为特征的疾病,如某些血液病、肿瘤化疗放疗以及手术后、慢性肝炎、红斑性狼疮等免疫性疾病,

出汗是许多血液病、肿瘤化疗放疗以后以及较大手术以后的常见症状,现代医学常常缺乏治疗手段。中医常常视为虚汗,其中使用黄芪的机会较多。除用单味黄芪与红枣煎汤以外,临床也常常使用复方。有报道用黄芪30-90克,水煎服,每天1剂,疗程2-12月,治疗系统性红斑性狼疮17例,显效6例,有效11例(《临床医学杂志》1987年第2期34页)何宗健等报道用黄芪浓缩液(相当于每天30克生药)治疗40例慢性粒细胞减少,无论气虚组阴虚组均有效。(《辽宁中医杂志》1997年第8期356页)

四、伴有自汗、对寒冷过敏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鼻炎、花粉症、哮喘、老人感冒等。

有报道,单用黄芪15克,水煎服,或制成黄芪片,(含生药0.5克)。每次5片,1天3次,或50%黄芪水煎液喷鼻,隔日一次,每次0.5毫升,预防感冒,效果良好(《新疆中医药》,1992年第4期49页)也有报道用黄芪15克,大枣10克,制成冲剂2小包,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冒发生,明显降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13页)

五、经久不愈的溃疡,可用重用单味黄芪

黄芪是传统疮药,有生肌的作用,尤其适用于“久败疮”,即溃疡久不愈合的化脓性感染。其表现为脓水清稀,创面平塌。全身状况差。现代中医外科名医赵炳南先生有黄芪膏一方,黄芪切碎,水煎三次,分次过滤,去滓,将过滤液合并,用文火浓煎成膏状,以不渗纸为度,每一两膏汁兑蜂蜜成膏,装瓶备用。可用于治疗疮面久不愈合,下肢顽固性溃疡,鱼鳞癣等。张学义介绍用单味黄芪60-100克煎汤频饮,治疗耳前瘘管感染20例,均治愈(内蒙古中医药,1998年第1期40页)王和平介绍口服生黄芪粉可促进肛裂、肛瘘、混合痔等肛肠病等术后的伤口愈合(《新疆中医药》1997年第3期11页)

注意点

1、黄芪应当注意患者的体型:黄芪体质是使用黄芪的最重要特征,体质辨明以后,方证才能正确把握。对于黄芪与体型的问题,朱丹溪也有相同经验,他说:“黄芪补元气,肥白而多汗者为宜,若面黑形实而瘦者,服之令人胸满,宜以三拗汤泻之”

2、能食而无力是黄芪证的特点之一。能食,不仅指有食欲,而且指进食以后,腹部无疼痛胀满感,但是就是全身乏力,或肌肉依然松弛,而且营养状况不佳。能食,还指易于饥饿,稍饿即头昏眼花、四肢无力,甚至冷汗淋漓,心慌心悸。如果食欲不振,或者腹胀腹痛者,都不能使用黄芪。

3、黄芪须多服久服方能见效。《伤寒》不用黄芪,《金匮》罕见四逆,可见黄芪是内伤杂病的用药。岳美中先生经验,“大症必须从数钱至数两,为一日量,持久服之,其效乃显”。黄芪以10-30克为常用范围,大剂量可达120克甚至更多。本人曾见家乡皮肤科老中医孙老先生黄芪用至500克。

4、黄芪剂量段:张仲景用黄芪大量治疗水气、黄汗、浮肿(5两),中量治疗风痹、身体不仁(3两),小量治疗虚劳不足(1两半)。现代应用可以根据张仲景的用药经验适当变化。如用于治疗浮肿,量可达60—100克,治疗半身不遂,骨质增生疼痛等,可用30-60克;用于强壮补虚,可用15-30克。

5、黄芪的副反应:但用量过大可以导致胸闷腹胀,食欲减退,并可出现头昏潮热等。尤其是肌肉坚紧,大便秘结者少用或慎用。多汗而发热、咽喉红痛者,不宜使用.

肾精不足禁用黄芪!!!

本文转载自http://user.qzone.qq.com/624405289

(0)

相关推荐

  • 《伤寒经方方药新解》「一」千古第一方《桂枝汤》(8)

    桂枝汤仅五味药组成,但是,用于临床使很多慢性疾病,疑难危重证获得了卓著的疗效,引起现代医学家极大的兴趣.从本方单味药到复方的药理均做了大量分析与研究. 综合归纳本方有六大药理作用:(1)解热抗炎.抗病 ...

  • 『常用方剂』固涩剂>固表止汗>玉屏风散(古代名方)

    [组成]防风一两(6克),黄芪蜜炙,白术各二两(各12克)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于感冒. [古籍论]本方证为卫气虚弱,不 ...

  • 盗汗 自汗

    医案:"挥汗如雨" 验案三则 原创 王幸福 古道瘦马王幸福 引言:临床上汗出一证表现比较多,且复杂,有虚有实,虚实夹杂,有阳明热盛汗出,有痰郁化火汗出,有阴虚汗出,有阳虚汗出,有血 ...

  • ''经方难用''还是''其效如神''? - 黄煌教授临证50年来思维总结

    前言:谈方,不能离开证.方是矢,证是的,有的才能放矢,对证才是好方.所以,经方好,是好在经方的方证上.什么是方证?方证,就是方的主治.这个证,是安全有效地使用本方的临床证据.与后世方不同,经方的方证不 ...

  • “经方难用''''还是''''其效如神''''?-黄煌教授临证50年来思维总结

    前言:谈方,不能离开证.方是矢,证是的,有的才能放矢,对证才是好方.所以,经方好,是好在经方的方证上.什么是方证?方证,就是方的主治.这个证,是安全有效地使用本方的临床证据.与后世方不同,经方的方证不 ...

  • 『名医经验』黄煌:药证经方讲解

    黄 煌 男,1954年出生于江苏江阴.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政协常委委员.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副主委.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主委.以经方医学流派的研究为主攻方向,其中 ...

  • 黄煌:药证经方讲解(最受欢迎的中医讲座之一)

    艾国医 公众号 荆芥连翘汤 我们来介绍荆芥连翘汤(日本一贯堂经验方),我们虽然是扶阳的,但是阳气多了以后,可以清热.荆芥连翘汤是一个清热泻火汤,<回春>也有荆芥连翘汤,但不是同一张方.这张 ...

  • 黄煌:药证经方讲解(最受欢迎的中医讲座)

    作者 黄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我们再来介绍荆芥连翘汤(日本一贯堂经验方),我们虽然是扶阳的,但是阳气多了以后,可以清热.荆芥连翘汤是一个清热泻火汤,<回春>也有荆芥连翘汤,但不是同一张方 ...

  • “经方难用”还是“其效如神”?——黄煌教授临证50年来思维总结

    前言:谈方,不能离开证.方是矢,证是的,有的才能放矢,对证才是好方.所以,经方好,是好在经方的方证上.什么是方证?方证,就是方的主治.这个证,是安全有效地使用本方的临床证据.与后世方不同,经方的方证不 ...

  • 【名医名方】黄煌教授临证9大经验方

    【名医名方】黄煌教授临证9大经验方

  • 【专科经方】黄煌教授《肿瘤常用经方》

    黄煌 <肿瘤常用经方> 经方治癌的优点:几乎无痛苦,副作用极少:患者易于接受,治疗成本低廉. 一.炙甘草汤 理虚方--"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 ...

  • 黄煌教授临证思维特点探析

    作者:温兴韬 杨大华(1安徽省郎溪县中医院,安徽郎溪 242100;2江苏省东海县温泉医院,江苏东海 222300)有幸随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侍诊.兹就本人侍诊的切身体会,对黄老师的临证思维特点作一 ...

  • 快来收获黄煌教授带来的满满经方知识吧!

    2020年11月12日,江苏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再次邀请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黄煌教授为中医经典病房病人进行疑难查房,同时也为中医经典病房医护人员带来满满的经方知识. 图丨黄煌教授 疑难查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