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场的十点半——东瀛游记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从谪仙李太白的这两句诗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那一片只存在于虚无缥缈中的地方,心怀的那一份遥不可及的浪漫遐想。当然,对未知的好奇与渴望,历来都是人类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本能,不然,文明又何以能达到如今的程度。或许,也正是这样的背景,才有了譬如徐福带领着童男童女们渡海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传说故事。不老丹是否能够找到,又是不是真的存在,对于听故事,甚至是讲故事的人来说,似乎都不是那样的重要。人们在意的,始终都是那一片在大海的尽头处,若隐若显的,模糊的身影。
当然,任何秘密,终究都会在时间的拉扯中显露出它本来的面目。失去了那一层神秘的面纱,虽然对于想象力而言,无疑是一种彻底的抹杀,但起码,那种感觉的转换,也算得上是另一种实实在在的体验吧。就这样,这片对于华夏大地来说,并不算辽阔和丰腴的土地,开始与我们上演起一幕幕或悲或喜,或怒或哀的对手戏。无论是那位为了一心传法,矢志不渝,历经六次劫难,即使双目失明也没有退却,而终得东渡,完成夙愿的大唐高僧,还是那位起于微末,历尽坎坷波折才统一了日本,又不惜兵临朝鲜,却最终在与英勇善战的明朝援军厮杀了七载之后,不得不铩羽而归,在愤懑和无奈中抑郁而终的太阁大人,都是在用血与泪不停的书写着这隔着茫茫大海的两边,那些不断上演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只不过,近百年来,似乎命运的天平发生了不可思议的逆转。当年恭敬,谦卑的学生,在得到了老师的精髓之后,在新的拐点来临之时,抓住了机会,登上了那辆通往现代的列车,并且在回首之时,面目狰狞的,将他那已经衰朽,残败的老师,拖入了无尽的地狱深渊。
好在,凭借着那份超乎寻常的生命力,在几经浩劫之后,这位曾经的老师终于再一次涅槃重生,带着那份亘古的威严,和历经岁月磨砺而沉淀出的平和,静静的站在了学生的面前。而这一次,望着彼此平行的目光,虽然还略有些尴尬,但面对着老师的坦然与大度,他们还是愿意暂时抛下那些过往的恩怨,用一种更加符合现代规则的方式,相互交流并影响着,尽管在大多数人看来,那根维系的绳索无比的脆弱。
也正因此,许多国人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始终都怀着一种十分复杂的情愫。那些过去的国仇家恨,自然已是铭刻在民族的记忆深处,流淌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中,不论何时,也是无法忘却和原谅的。但另一方面,随着战后日本工业科技和商业化的迅猛发展,他的很多领域的成果,比如像汽车,相机,机械制造等工业电子产品,以及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周边,却着着实实的在深入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审美品味和价值观,让这个在我们的概念里充满了二次元风情的美好国度,无端的竟生出一种莫名的向往与憧憬起来。
带着这一份微妙的心境,我就这样踏上了这一片虽然陌生而又在心念中无比熟悉的土地。行程的第一站是大阪。下了飞机,已是傍晚时分,经过了还不算是太过繁复的通关程序,匆匆的感受了下关西机场的喧闹与繁忙,便正式踏上了旅途。
与国内不同,日本的道路是靠左行驶的,就连车上司机的座位也是与国内相反,位于右侧的。这让我这位初来乍到的外国人非常的不适应,以至于坐在车上,每次看着车子转弯的时候,都感觉是要逆行一样。好在,在经历了并不太长的时间后,便到达了将要下榻的酒店。也许确实是日本这个国家地狭人稠的缘故,城市中楼与楼的间距真的是窄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而且,据我颇为有限的观察,这里貌似并没有像国内这边那种被栏杆或围墙分割开来的一个个大型居住小区,所有的楼都是一栋挨着一栋,很是规整,却又形态颜色各异的矗立在大街的两边。同样,日本的街道也是略有些狭窄的。即便是酒店门前那条已经算是主干道的路,也仅仅是双向四车道,在国内的话,那最多就是一条小巷吧。只不过,虽然它的路并不宽敞,但交通状况却真的是井然有序的。城市里的车速算不上太快,车辆却真的不少,起码与天津是有一拼的。但每辆车的间距,就好像是被精确计算过一样,任谁都不会再靠近分毫。都说日本人在遵守规则上有着一种近乎变态的极致,至少从这一幕来看,真的是所言不虚的。而且,那些在国内的道路上屡见不鲜的随意并道和超车现象,以及那不绝于耳的鸣笛声,在这里是决然不可能看到的,要知道,日本的道路是没有违章摄像头的。更为震撼的是,就连行人也是严格遵守交通指示灯的指挥的,毕竟在日本的路上,是基本见不到哪怕一名交警的,甚是在国内随处可见的举着小红旗的辅警也没有。在如此宽松的环境中,能够做到如此,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整体素质,让人不禁一阵酸楚和无奈渐渐涌上了心头,以至于,在回来之后,每每看到那些走路的或骑车的人各种集体闯红灯和花式过马路的景象,都会无意识的泛起一声叹息。在这里再普及一下日本关于道路名称的叫法,大家都知道,在中国,一般东西向的都被称作“某某道”,而在日本,则叫作“某某通”,同样的南北向的中国称作“某某路”,而日本叫作“某某筋”,大家如果有机会去往日本的话,可以实地去分辨一下,还是颇为有趣的。

简单的吃过了晚饭后,一行人便回到了酒店,各自休息去了。这里必须要八卦一下,就在我们入住的酒店旁边,居然是一座殡仪馆,你没有看错,就是殡仪馆。但是看了下周围还算比较密集的酒店和公寓楼,想来日本人对这些东西是并不太有什么忌讳的。想一想,如果在中国的话,这里的房子那是绝对不可能卖得出去的。

一如我之前所了解的,日本的酒店房间是真的很小,就像导游说的“从门口走三步,就基本可以到床上了”。不过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那些酒店该有的设施倒真的是一样也不少的,此外也就没有什么太过新鲜的物件了,看来全世界酒店的标准也都差不多的。当然,卫生间里那个带有加热和清洗功能的马桶,用起来还是相当便利和舒服的。
我们住的位置是在大阪市的淀川区,看了下地图,大概相当于天津的北辰区或者北京的昌平区一带吧,应该属于近郊,所以感觉上还是很有城市气息的。且距离酒店不多几百米的路口,便是地铁站了。这样一来,游玩也就变的方便多了。听说日本是世界上轨道交通最发达的国家,在出门之前特意做了一些功课,发现大阪的地铁线路,虽然不像东京那般简直就是密恐患者的噩梦,但也基本上算是覆盖了整个市区了。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与中国的地铁几乎统一由政府官方修建和运营不同的是,日本的地铁是分属好几个不同的公司和部门运营的。其中大多数线路属于市营地铁线,是当地市政府运营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私营地铁线,是由私人的地铁公司运营。当然,还有一种就是距离最长,站点最多,往往能够跨越城市之间的JR线,“JR”是日本铁路公司的简称。顾名思义,这种线路便是国营的了。我们经常听到的速度堪比高铁的新干线,便是属于这一种的。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同一种运营形式的地铁,比如市营地铁的各条线路之间是可以在换乘站无缝换乘的,就像国内一样,但是,不同运营方式的地铁之间,往往不能够直接换乘,只能先出站,然后再买票进站,可谓是比较麻烦的了。
所以,为了能有更好的游玩体验,我干脆在地铁站购买了一张大阪周游卡一日券。持有这张卡的话,便可以在这一整天里不限次数的乘坐地铁了,当然,仅限于市营地铁。不过嘛,就如我前面说的,市营地铁的线路是最丰富,也是覆盖面最广的,几乎可以将大阪市区所有能够游玩的地方囊括了。因此,如果只在大阪市区游玩的话,这张卡足够了。而且更为便捷的是,这张卡不仅可以乘坐地铁,而且还能够凭借它进入大阪市的绝大多数景点,不需要再购买景区门票了。对于像我这样的外国人来说,倒真是免去了不少语言不通的障碍呢。算上消费税(在日本,买东西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还要另加8%的消费税,而且不幸的是,从十月一日开始,这个税涨到10%了)的话,这张卡的价格是2700日元,大概相当于人民币100多块钱,想想国内那些动辄几百上千的景区门票,真可谓是相当良心的呢。如果只在大阪玩一到两日的话,这张卡,绝对是物超所值的。
清晨,经历了一夜小雨的洗涤,还透着一丝凉意的大阪,显得无比的清新,举头望去,天空好像一面明镜,好像在映照着大地上那些可爱的生灵。阳光很暖,缓缓的洒下一片金黄,随着轻拂的微风不停的跳动着,在楼屋街巷之间,阴晴交错。如此这般的画面,似乎连内心也变得透明了一般,仿佛这世界都在眼前美丽了起来。
带着这份不错的心情,乘坐着并没有传闻中那般拥挤的地铁,我们来到了计划中的第一站——大阪城公园。远远望去,在公园最高处巍峨耸立着的天守阁,似乎是带着岁月流淌中那份厚重与安然,静静的等待着人们的光临。步入公园之内,真真是一片绿意盎然。对于动植物文盲的我来说,那些枝繁叶茂的树木,那些在角落里独自绽放的花儿,都是叫不上名字的,但这丝毫不影响它们的美丽,她们的盛开,并不是为了我,而仅仅是为了自己生命中的那份灿烂,不论那将会多么的短暂。不过,对于那些时而栖于树上,时而漫天飞舞的巨大乌鸦来说,似乎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打破这份宁静的。乌鸦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因为那是他们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八咫烏(也就是三足乌)的原型,所以,任凭它们多么的聒噪,人们也决然不会去打扰或驱赶它们的。当然,也说不定哪只乌鸦能够启动一个足以毁灭世界的忍术呢(括弧笑)。
沿着公园的小路,逐渐的向天守阁靠近。也许是因为公园免费的原因,一路上倒是有不少晨跑的人,而且男女老少皆有,看来全民健身运动在日本也搞得不错嘛(括弧笑)。看着他们挥洒着汗水逐渐远去的身影,一时间竟也有一丝冲动想要奔跑起来,好在理智最终还是占据了上风。
随着逐渐的深入,我发现与印象中的传统城池不同,大阪城居然有两道护城河,整座城池划分为内城,中城与外城三部分,真可谓是将防御功能做到了极致,想想当年是何等的固若金汤啊。只是,任凭多么坚固的堡垒,也终究没有抵挡住那个夏天德川家康的数万大军那摧枯拉朽的攻势,最终在熊熊大火中,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昭示着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走过了一座石桥,终于来到了天守阁的脚下。也许是见惯了高楼大厦的缘故,眼前的这座由日本战国时期的终结者丰臣秀吉亲自建造的集军事防御与日常居住的象征无上权力的阁楼,对于我来说,真的是着实没有任何的震撼感了。这座历次毁于战火和地震,甚至雷劈的建筑,终于在上世纪30年代,才总算得到了彻底的修复,变成了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样子。只是,那一层一层交错而上的白墙绿瓦,在这一片青翠的公园里,却是那么的相得益彰,看起来清新舒适,好像它与这里原本就应该是一体的。并且,在它几乎每个飞翅的檐端都装饰着用及其闪亮的金箔所雕塑的老虎以及一种龙头鱼身叫作金鯱(读作‘虎’)的动物造型,据说这个家伙是有防止火灾的寓意的。当然,现实好像是要残酷的多了。
因为周游卡在手,故而省去了600日元的开销,便大摇大摆径直走进了这座象征意义更为浓厚的阁楼。不要意外,阁楼里是有电梯的。虽然,在这种号称古色古香的建筑里显得略有些违和,不过倒是着实方便了许多。看来以前对那些国内的所谓名胜譬如黄鹤楼,雷峰塔之类的吐槽,倒真的是有些冤枉了。
一般来说,像这一类复建的所谓古迹,多是用来做博物馆或展览馆之用的,天守阁自然也不例外。而且在这里,它最初的主人——丰臣秀吉,这位日本历史的传奇人物,几乎结束了战国时代的英雄,这位身高只有差不多一米四左右(当时日本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也不到一米五),被他的主君织田信长叫作“猴子”的丑男人,终于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主角,几乎所有的展品,都与之有着密切的关联,包括介绍他那辉煌励志而又令人遗憾叹息的一生的特别展览,大阪城的由来以及它整个建造过程的演示,以及这座城池最为惨烈的一幕,也是让它第一次被摧毁,并结束了日本一个时代的战役——大坂冬之阵和大阪夏之阵的各种各样的展品。看着那些或为真迹,或为复制品的盔甲,刀剑,书信,日式屏风,以及各种图案,各种形制,代表着家族无上荣光的家纹徽章,还有那些沙盘中无比逼真的城池模型和栩栩如生的两军对峙厮杀的场面,无一不让那场充斥着血腥和杀戮的战斗在脑海中渐渐的形成一幅画面,熊熊燃烧的烈火,逐渐崩塌的城墙,无助绝望的哭泣,一派末日般的景象,伴随着真田幸村,毛利胜永等战神的陨落,不可一世的丰臣家族就这样被彻底的埋葬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只是不知丰臣秀吉在天之灵是否能预想到这很快便降临在子孙身上的灭顶之灾呢。想来这便是命运的无常,或许也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吧。
好不容易从历史的回音中醒来,徐步来到了位于阁楼顶端八层的瞭望台。放眼望去,大阪城的建筑和街区尽收眼底,整个世界也豁然变得宽敞了起来。虽然它的高度还不足以达到“一览众山小”的程度,但起码,登高望远的那种心境,在此刻已然得到了满足。对了,徒步下楼的时候,在二楼的工艺品区有一个可以免费盖章的地方,如果你身上携带着空白的小本子的话,可以在这里盖上一枚大大的印着天守阁图案的印章,留作纪念也是相当值得的。
关于大阪城公园呢,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彩蛋。就在公园的广场中央,有一个颇为神奇的“时间胶囊”。当然,这并不是从哆啦A梦的口袋里掏出来的,而是在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上,在大阪城公园的底下埋起来的一个内径一米的用混凝土严密包裹的不锈钢材质的球形时间仓,里面封存了大量的代表现代文明的涉及社会,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的标志性作品,甚至还有植物的种子和纺织材料等,约定于五千年后再打开。不过,想一想我中华文明好不容易熬到了今日也才五千年,估计我们甚至可以设想一下,到底这玩意和人类文明,哪一个会先烂掉呢。
结束了大阪城公园和天守阁的旅程,便匆匆的赶往了下一个目的地——四天王寺,毕竟仅仅一日的自由行时间还是颇为有限的。好在它们距离也并不算远,地铁不过几站而已。听到四天王寺这个名字,相信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座佛教寺庙。自唐代佛教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之后,很快便在这片土地上开枝散叶,取得的巨大的发展,成为了日本上到贵族武士,下到平民百姓都不可或缺的信仰寄托。当然,因为在如今的中国,同样也是一派佛法昌隆的景象,所以,对这样一座佛教寺庙,除了想要感受一下它的唐代风韵之外,似乎也并没有什么其他的企盼。
提到日本佛教的传播,就不能不提到一个名字,那就是圣德太子。听名字,应该就可以判断出他的身份了。这位生于隋唐之际,号称“日本周公”,也是最早向中国派出使节(就是那位著名的叫作小野妹子的男人)进行访问和学习的传奇人物,亲自下诏弘扬佛法,并且积极的宣讲佛家的经典,使得佛教真正开始在日本扎下了脚跟,可谓是一位奠基性的人物了。而这座四天王寺,相传就是由圣德太子所建立的,日本最早的佛家寺院,地位有点类似于中国洛阳的白马寺。说实话,相较于天守阁,甚至是距离寺庙并不是很远的通天阁,起码在旅游者的心目中,四天王寺的名气可谓是低到尘埃中了,以至于我在来之前做攻略,请教那些去过大阪的人时,他们居然也是一脸愕然的样子。不过也正因为此,才更坚定了我定要来此的决心。毕竟,风景往往都在视线之外,在那不经意之间闪现。
或许是对于中国佛家寺院的印象过于根深蒂固,当四天王寺这几个字真的映入我眼帘的时候,他甚至怀疑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里与佛家寺庙所应有的肃穆庄严都丝毫扯不上联系。确切的说,这里似乎更像是一个热闹嘈杂的市集,倒是让我不禁回忆起了小的时候在家门口曾经盛极一时的“天津鬼市”。各种临时的摊位鳞次栉比的排列在那并不宽敞的道路两旁,摆放的东西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的。无论是各式各样的日式小工艺品,看起来像是当地土特产的东西,以及显得十分暗淡和土气的衣服布料,还有一些我压根叫不上名字的一些明显是干活的工具,无比散乱而又颇有规律。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那些贩卖各种小吃零食之类的,混合着嘈杂的叫卖声,一眼望去,在四周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的映衬下,真真是一幅超低配版的清明上河图。用手机搜索了一下我才知道,其实平日里四天王寺也是非常宁静庄严的,只不过是每个月的21日,在这里都会有一个固定的市集活动,就有些像咱们这边农村地区的赶大集一样。日子已经过的有些混沌的我,下意识的看了眼手机上的日期,呵呵呵,真是运气爆棚了呢。现在我已经在考虑是不是一会在庙里发个大愿什么的,没准这外国的菩萨还真能让它灵验也说不定呢。
或许是勾起了儿时家门口的一些回忆,平日里并不喜欢逛街的我,倒是饶有兴致的在这里走了一圈。当然,在体验了如此接地气的市集之后,这一行的目的还是要继续的。不过因为市集的关系,寺庙整个的布局就显得有些看不真切了,故而只能如盲人摸象一般随意的探索了。
无意间,沿着市集走到了尽处的一个角落,因为那里有一个很像是售票亭的所在,所以,便上前去探个究竟。果不其然,小亭子里很是拥挤的坐着两位看起来颇有些年纪的阿姨了。而且她们面前的小窗口还非常醒目的贴着一张纸条,虽然那些假名对于我来说着实就是天书一般的存在,不过那大大的“300円(这个字大家可以理解为‘元’)”倒是非常简单明了的告诉我,想要进去还是要有些代价的。
怀着试试看的心情,我小心翼翼的出示了周游卡,还好果然是管用的。照着阿姨的指示,从不远处一个类似于门楼一样的建筑下穿过,果然里面是别有一番天地的。一座十分精致宁静,而又不失低调的日式庭院就这样毫无征兆的展现在我的眼前。清幽的石板小路,青翠如茵的绿草,枝繁叶茂的古木,错落而致的水池,木桥,水中五颜六色,自由自在游动的锦鲤,以及那每隔不远处便静静矗立着的已经有些斑驳的石灯,所有的一切,构成了典型的日本庭院制式,清雅而不张扬,秀美而不浓烈,倒真的是非常符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性格特点。漫步其中,清风拂面,鸟语花香,在潺潺流水声中,感受着这闹市之中难得的清净和超脱。此时此间,便是极乐净土啊。
就在这座优美的庭院中,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插曲。在庭院的一个极隐蔽的角落处,有一座看起来很是寒酸的袖珍神社。当然,那里面供奉的究竟是个什么神仙,我也是无从知晓的。因为神龛一直有一位大姐在打扫整理,所以想要上前一探究竟的我,一时竟不太好意思去打扰她,只好默默的站在鸟居旁边,想着等她离开后再过去。孰知这位大姐过了好久貌似也没有离开的打算,于是乎我只得硬着头皮走过去了。到了跟前,才发现这座还算精致的木制小神龛中供奉的是一对白色的小狐狸,看起来还有些萌萌哒。神龛的前面还摆放着一个微型的鸟居和一个白色的小茶杯,茶杯中盛满了清澈透明的液体,应该是那位大姐倒进去的。我试着靠近闻了闻,应该并不是酒。不料,就在这时,突然一阵阴风吹过。。。。。。
离开了庭院,终于来到了四天王寺的核心所在,即寺庙的中央寺区。在中央区的西侧,有一处颇为热闹的所在,叫作“六时礼讲堂”,里面应该是讲经说法的地方。不过,因为进去是需要脱鞋子的,所以觉得过于麻烦便作罢了。因而许多人都在堂外祈祷拜谒,还时不时的有硬币被投入堂前那一排木制箱子的声音,在梵香缭绕的氤氲中,看起来都是无比的虔诚坚定。对于拜佛求神并不太感冒的我来说,这些其实在国内已经见怪不怪了。不过,这里倒是有一个小玩意引起了我的注意。就在礼赞堂入口角落的小桌子上,摆放着一座大约有人的脑袋大小的,身上包裹着像是花棉被一样的小佛像。不过与传统的佛像不同,那是一个光头的僧人形象,倒不禁让我想起了国内随处可见的地藏王菩萨塑像,只不过这一尊看起来很是可爱呢。于是乎,我走上前去,开始饶有意味的端详起来。然后看了关于它的介绍,才知道原来这尊小和尚真的就是地藏王菩萨,而且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它居然还是这里一个颇为特殊的物件,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还是一个网红呢。这尊裹着花棉被的小佛像,真正的名字叫作“轻重地藏”。前来参拜的信众们可以站在它的前面,默默的许下一个心愿,然后将它连同基座一起举起来,如果你感觉这家伙比你想象的要轻的话,那么恭喜你,你的愿望将会实现的,反之,如果刚好那天没吃早餐,导致身体虚弱而感觉它无比沉重的话,那么就只能代表你这个愿望的时机未到了。别灰心,下次多吃点好的再来,一定可以的,加油。当然,最重要的,举完之后,记得把人家放回原位。不过好在,我对这类精神胜利法的游戏并不十分感冒,在端详了片刻之后,便径直向中央区而去。
在六时礼赞堂于中央区之间,还有一片颇为宽阔的石造平台,根据介绍得知,这个所在叫作“石舞台”,是用来举行祭典和礼乐歌舞的地方。绕过石舞台,便进入了中央区。而这一天,每月的21日,不仅外围有集市,而且进入中央区也是免费的,若是平日里,则也是要破费300日元的。不得不说,我怎么这么会挑日子呢。中央区是一个方方正正的所在。红柱,白墙,绿窗棂,黑瓦,围成了一个标准的正方形院落。步入其中,颇具古风古韵,那些建筑的形制气质都似乎让人有回到唐代的错觉。内侧的回廊中几乎挂满了金色的灯笼,看起来很是精美壮观,灯的底部都书写着人的名字,想来应该是虔诚的信徒们用来供养三宝而捐赠的吧。而在院落的中间,便是这座寺庙的核心所在——金堂和五重塔了。金堂这个名字估计大家比较陌生,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国内寺庙中的大雄宝殿,是供奉寺庙主佛的地方。不过这里虽然叫作四天王寺,但真正供奉的却是观音菩萨。据传说是因为当年圣德太子在政治斗争中,曾经乞求四大天王的保佑,所以在他取得胜利之后,便将这座颇具意义的寺庙命名为“四天王寺”。金堂中的布局和气质,说实在话与国内的寺庙几乎并无二致,不过当时正好赶上一位大和尚在佛前念经,周围也聚拢了不少信众,无比虔诚的聆听着。当然,我是压根听不懂他讲的是什么的,也就不在这里过多的浪费时间,便直奔对面的五重塔了。
与中国的寺庙一样,佛塔是这里必不可少的标志建筑。不过,中国寺庙里的佛塔是按照层数的不同有着严格的等级的。一般来说,最高的是十三层,也就是十三级浮屠(即佛塔之意),里面一定是供奉有佛舍利的。再接下来还会有十一级,九级,七级等等,也多是供有高僧大德的舍利的。俗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见佛塔的意义与功德所在。不过,在日本,就没有如此复杂和讲究,佛塔基本上都只有五层,所以叫作“五重塔”。幸运的是,四天王寺的五重塔是可以登上去的,只不过在进塔之前,也是要脱掉鞋子的,看来在日本,但凡有一点宗教或神圣意味的地方,脱鞋是免不了的了。只是不知道,若是赶上有脚臭脚气这种恶性疾病的人,会不会有那么一丝尴尬呢,佛菩萨又会不会被熏跑而不灵验了呢。
手里提着鞋子,小心翼翼的沿着狭小而陡峭的楼梯缓缓蜿蜒向上。塔是封闭式的,根本看不到外面的景色,想要登高望远的话,就不用白费力气了。且塔中每一层的空间也是极小的,基本上就没有驻足的地方。如果你停下来,那必然会造成交通堵塞。塔内的四壁供奉着密密麻麻的牌位,而且每一个小格子还标记上年份,想来应该是按照所立年代来摆放的,所以密恐患者及幽闭恐惧症患者还是慎入为妙。在塔的顶层,还供奉着一座袖珍的金色小佛塔,还是用玻璃罩保护起来的。小塔的基座下面很是敷衍的粘贴了一张白纸,上面用毛笔写着“佛舍利塔,南无释迦摩尼佛”之类的文字,想必着里面供奉的便是佛陀释迦摩尼的真身舍利了。不过,据我所知,佛陀的真身舍利在全世界貌似也没有多少,目前在中国真正得到确认的也不过只有陕西法门寺的指骨舍利和北京西山八大处的佛牙舍利,至于日本这个是不是真的,起码我是从来没有听闻过的,还需请资深佛友来答疑解惑一下啊。
小心翼翼的走下五重塔,除了脚底板是真的生疼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什么感受了。沿着参道,从寺庙西门漫步离开。当时正是黄昏时分,一缕金灿灿的夕阳毫不吝啬的挥洒下来,浸润着那承载着无数愿望的殿宇,那些佛像也似乎在这片金黄中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也许,这一幕,便是佛陀给予人间最美的福报吧。光华之中,就连不远处静静矗立着的通天阁,也变得色彩斑斓了起来,有那么一霎那,竟有些醉了。
既然提到了通天阁,那就不能不去领略一下这座大阪城著名的标志建筑了。说是通天阁,其实叫作塔应该是更加实至名归的。因为距离不是很远,于是乎便选择了步行前往。大约十几分钟的时间,便来到了它的脚下。举头望去,这座举世闻名的铁塔,估计高度大概在百米左右,即便是与中国的很多稍有名气的塔相比,也是算不上巍峨高耸的。不过,它那略有些奇特的造型倒是让我颇感兴趣。不同于寻常的圆柱体,它的塔身像是一个多面三角形与长方形相互交错结合的形象,配上顶端非常有层次感和艺术感的瞭望观景台,看起来浑然一体,极富立体感和文艺气息,据说它还是仿照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设计建造的呢,尽管无论从哪个角度,我都几乎没有感受到半点巴黎铁塔的气息。当然,我只所以会特意来这里一睹它的芳容,除了它本身名声在外,最主要的还是要拜青山刚昌大神所赐,毕竟柯南剧场版“世纪末的魔术师”中怪盗基德斗智斗勇,最后在通天阁的塔尖现身的画面,对于一位动漫发烧友来说,绝对算得上是经典一幕了。所以,这其实算是一场致敬之旅,尽管严重恐高的我,并没有基德的那个本领。这里顺便说一下,通天阁是可以上去的,门票是700日元,不过遗憾的是,因为是周末,我的这张万能的周游卡居然是不能在这里使用的,所以,本着葛朗台式的精神,在仰望了片刻之后,还是转身默默地离去,只余下一个略有些萧索的背影。不过,它的样子,这辈子应该都不会忘记了吧,因为那毕竟承载了曾经年少的那份狂热与感动。
继续前行,很快便来到了大阪城最热闹最繁华的日本桥--心斋桥一带,这个地区算是大阪真正的商业中心了。此时,夜幕已经降临,整个大阪城似乎彻底的苏醒,各式各色的商店招牌和霓虹灯也将这座城市装扮的色彩缤纷起来,几乎如同白昼一般。眼花缭乱之中,游人如织,到处都充满着盈盈笑语,纵横交错的狭小街巷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店铺,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以餐馆和居酒屋居多,只有在这里,日本人才会卸下他们平日的伪装,释放掉那些压在他们身上那种无形的压力和包袱,展露出最真实的一面。只有在这里,他们才不用再去扮演什么兢兢业业,唯唯诺诺的员工,或是满脸堆笑,不停鞠躬的服务人员。或许,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让他们真正的找回自己。此外,那些似乎专为中国人准备的药妆店也不在少数,因为据了解,日本人基本不太会去光顾药妆店的,因为他们基本上是全民免费医疗的,所需要的药品差不多都可以在医院开,除非是救急而用,否则药妆店对他们基本上没什么意义。
在这一片繁华的中心地带,有一条穿流而过的小河,便是著名的道顿堀了。河面并不宽阔,在两岸灯光的映衬下,看起来就如一条玉带一般玲珑剔透。凭借着周游卡,免费登上了一条游船,当然由于河面的限制,这条船比起天津海河的游船要袖珍的多了,倒是与南京秦淮河上的画舫船有的一拼,只不过这里的船并没有那样鲜明的特色。坐在船上,感受着丝丝的凉风,缓缓的在沿着河流行进,用一种有些仰视的角度,欣赏着两岸的繁盛与美丽。形态各异的建筑,式样丰富,色彩绚丽的商店招牌和广告海报,真真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与冲击,就连内心也随着一起色彩斑斓起来。想一想国内街道上那日渐统一,千篇一律的招牌字体,不由得不发出那一声无奈的叹息。或许我们不能也不敢去揣测和左右那些肉食者的想法,但对于美丑的感受却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去隐藏和遮掩的。一路上穿过不少的桥,虽然都很是小桥,但却也是形态各异的。也许它们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背景,起码在每经过一座桥的时候,船上那位已经可以被叫作“欧吉桑(日语中老爷爷的意思)”的讲解员便开始热情洋溢,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尤其在船经过那幅据说已有百年历史的广告牌时,他那自豪与骄傲的神情更是毫不掩饰。当然,除了能感受他的那份心情,他说的每一个字,我是压根也听不懂的。不过在我看来,那个穿着白色背心裤衩的男人,似乎一直是在那个背景里面奔跑欢呼着,或许它代表的,是日本人内心中的一种精神象征吧,不然也不会在此屹立百年之久了。看来,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多少还是要有一点灵魂寄托的,如果你觉得这东西太过虚无缥缈的话,那就权且叫它“文化”吧。
作别了道顿堀的喧嚣与繁华,准备再次乘坐地铁回酒店去。不过,经过仔细的计算,发现貌似这张周游卡的价值并没有被充分挖掘。鉴于时间已然不早,所以只能选择那些不太远,且也不那么复杂的项目来弥补一下了。好在,距离我们酒店只有两站地铁的距离,便是大阪的另一处商业聚集地——梅田了。与道顿堀心斋桥一带这种传统的商业街区不同,梅田则显得更加现代一些。到处林立着的摩天大楼使这里显得气派恢弘,数量众多的大型购物中心也看起来更加的富贵大气。当然,对于来自中国的我来说,似乎对这些景象已经不能提起半分的新鲜感了。不过,我将要去的目的地,还是颇有些意思的。那是一座叫作“梅田蓝天大厦”的有着40层高的摩天大楼,当然,确切的说应该是两座,只不过这一对双子大楼在顶层,是被一座环形的空中庭院给刚性的连接在了一起,而我要前往的便是这座空中庭院了。乘坐着直达电梯,很顺利的到达了这座空中庭院。当然,如果没有这张卡,要单买门票的话,可是需要1500日元的哦,起码我是觉得性价比并不是很高的。因为夜已经很深,虽然仅仅是九月,但这样的高度还是会有一点刺骨的冷,真是高处不胜寒了。不过,从这里凭栏眺望,整个大阪城的夜色,全部尽收眼底。在这里,似乎刚刚经历的那些繁华与喧嚣都已经显得有些渺小。那些照亮夜晚的光芒,也化作一个个的小光点,就如萤火虫一般在城市中飘荡着,带着它们的那份温度,去融化每一个照耀着的生灵。看,那些高档的写字楼里,是不是每一盏灯火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个为了梦想而负重前行的勇士。宽广而绵长的淀川无比平静的流淌着,就像这座城市的血脉,守护着一方水土。夜愈发的深了,游人亦渐渐离去,在临别之际,再一次感受下这座城市的呼吸,让它在记忆的深处留下那片只属于自己的独特烙印。
翌日,根据旅行团的行程,没有了自由行的随意与闲适,一行车浩浩荡荡的随着大巴车奔向这次日本之行的下一站——京都。日本的行政区划是一都,一道,二府,43县(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的配置,其中的一都便是东京都,一道大家估计也能够猜到,就是北部的旅行胜地北海道,而这二府便是大阪府和京都府了,如果你听到这里还有些懵逼的话,你可以把这两个地方理解成中国的直辖市,就像天津、上海一样。
京都距离大阪并不是很远,往东北方向行驶,大约一个小时左右便可以到达了。当城市的轮廓逐渐展现在眼前时,一种与大阪截然不同的气质映入眼帘。没有高楼大夏,大多数建筑都是低矮的平房或日式别墅,整座城市散发着浓浓的似乎经过无数岁月积淀而来的厚重气息。当然,对于京都来说,它是足够有这个底气的,毕竟在祖上,它是真的阔过的,但凡名字里带“京”的城市,一定都做过首善之地,决然是不太好惹的。从公元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到这里,建立平安京,日本进入平安时代开始,一直到明治维新时期的1868年皇室搬家正式定都东京的这一千多年时间里,京都可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尽管那些辉煌的过往已经是明日黄花,时过境迁,但那份底蕴,那份气质,却早已深深的融入了它的灵魂之中。
大巴车沿着京都的母亲河——鸭川缓缓行进着,因为城市的古老久远,路网不像那些新兴城市一般宽阔,且路口极多,所以车速始终无法提上去,只能走走停停。不过这样倒是让我能够更好的去欣赏一下这座城市。沿着河岸,是一排古色古意,又充满了朴素气息的房屋,让我着实的感受着这座城市最真实的一面。不少沿着河岸的房屋,好像都会建造一个木制的平台延伸到河滩上,然后用很粗的木桩作为支撑,远远看去倒是颇像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吊脚楼,如果精神略微恍惚一下,兴许还以为自己此时正在凤凰古城呢。这样的体验,还真的是有趣呢。
时间接近中午,我们终于来到了京都的第一个景点——平安神宫。在这里先为大家普及一下日本宗教场所的区别。在日本,最主要的宗教有两个,分别是佛教和神道教。对于佛教,相信作为中国人就不用再赘述了,自从它传入日本的那天起,就几乎是民众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到如今,更是寺庙林立,一派佛法昌盛的景象。而另外一种神道教,对于我们来说,估计相对便陌生了许多。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泛神信仰的国度,所谓的泛神信仰,就是说在人们看来,天地间的一切,大自然的一切,包括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各种动植物,都是具有神性的,都是神明,神祗。这当然是远古时期人类自然崇拜的产物,不过日本人在这种原始信仰的基础上融合了一些从中国流传过去的道家元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宗教体系,为了与后起的佛教分庭抗礼,便创造了“神道”一词来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别。不过后来二者之间也逐渐的相互融合,慢慢的界限也就比较模糊了。直到明治维新时期,明治天皇为了在思想上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强行下令将寺社分离,强化了神道教的地位,使之成为了国家的核心宗教,因为在神道教的教义中,天皇是太阳女神天照大神的后裔,是具有至高无上的神性的。所以自此直到现在,这两个宗教又开始泾渭分明起来。
那么一定有人会问,在日本,如何区分一个宗教场所究竟是佛教还是神道教的地盘呢。很简单,看名字就可以了。一般叫作“xx寺”的基本都是佛家寺庙,而叫作“xx神社”、“xx神宫”、“xx大社”的基本都是神道教的场所。此外,一般情况下,在神道教神社的入口处,都会又一个叫作“鸟居”的建筑。鸟居的形制有些像中国传统的“开”字型牌坊,当然是那种超低配版的,没有那些繁杂的装饰和花纹,看起来反而有一种朴素的感觉,倒是更贴合这种宗教场所的气质与氛围呢。而之所以叫作鸟居,据说是因为日本人认为,鸟是人类灵魂的化身,既然是人的灵魂,那必然有好有坏,有善有恶,那这样一来,就不能让鸟接近神社,要不然就有玷污神灵的危险,所以在神社正门前的一段距离处建造这种鸟居,想象着鸟儿在这里落脚居住,也就不再进入神社的范围了。因为鸟居对于神社来说,更像是一个大门,或者更二次元一点可以叫作结界,是将人间与神界分割的界限,过了鸟居,就等于进入神仙的地界了。这听起来虽然感觉略扯,但不得不承认,日本人对于神明的恭敬而崇拜之心真的是无比的虔诚。甚至到今天,日本人还保持着在进入神社之前,在鸟居前要深深鞠上一躬的习俗。
而进入神社之后,还要注意,按照日本人的习俗,在参拜之前一定要先净手,也就是要把手洗干净。想想看,脏兮兮的是不是神仙也会嫌弃你呢。所以,一般情况下,在神社的参道旁边都会放置一个供洗手专用的水池,叫作手水舍。水池的水基本上都是活水,以保证水永远是干净的。在水池上都会放置一排木制或是竹制的水舀。相对来说,水舀的把儿足够长,握住水舀,舀出池子里的水,浇在手上,就可以洗手了。当然,这个过程貌似还是比较繁琐的,看着导游的演示,大概的步骤是先洗左手,再洗右手,然后把水倒入左手上轻轻的洗一下嘴巴,接着再洗一次左手,最后双手同时握住水舀,将其倒着直立起来,让水垂直留下将两只手同时洗净,将水舀放回原位,才算完成了这一整套流程。即便现在,我在电脑上敲这段文字,都能感觉到那种麻烦与繁琐。不过,从我后来的观察来看,似乎很多的日本人,尤其是年轻人,已经没有这么严格的按照程序去洗手了,多数都是简单的冲一冲,意思一下也就算是过了心理这一关了。毕竟,对神明的恭敬当是在内心深处,这可不是什么仪式或程序可以代表的了的。
到这里,如果你以为终于可以不用再理会那些规矩,可以凭心去参拜的话,那只能说,你真的是“too young too simple"了。在参拜的时候,规矩也大着咧。首先,你在进入神社之后,千万不要走在参道正中央的区域,来到正殿前,也不要站在正中间,因为那可是神明通行的道路,你占着了,就是挡了神仙的路,后果嘛,呵呵呵,自己慢慢琢磨去吧。接下来,正式的参拜,也是一定要生出许多仪式感的,叫作“二拜二拍手一拜法”。具体的过程是,先要鞠两次躬,然后掌心相对,右手比左手略低一点,轻轻的拍两次手,再双手合十,许下你的愿望,最后将手臂垂直放在身体两侧,再深深的鞠上一躬,这才算完事。而且要注意,鞠躬,尽量弯腰到90度,才能显示出你虔诚的心意。如果你说我腰不好,这么来一下有可能就真的去见神明了,那么相信神明还是会原谅你的。当然,就如同洗手一样,现在的年轻人也基本上不再去纠结这些细节了,毕竟神在心中,莫向外求嘛(括弧笑)。
一般来说,日本的神社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几种,第一种就是叫作”xx神宫“的,都是用来祭祀日本历史上某一位天皇,或者与天皇关联密切的神明的,所以在神社里面是地位最为崇高的,比如东京的明治神宫就是祭祀明治天皇的,这其中地位最高的是三重县的伊势神宫,那里供奉的可是太阳女神天照大神,天皇的直系祖先啊,当然是要凌驾于其他神宫之上了。而也有一些被称为”xx宫“,没有”神“字的,供奉的都是那些与天皇关系不大但是历史地位非常高的人,比如东照宫祭祀的是德川家康,天满宫祭祀的是日本的“学问之神”菅原道真(这哥们同时也是日本三大怨灵之一哦,有兴趣的请自行百度之)。再有一种就是直接被称为“xx神社”的了,自然地位比起神宫要逊色一些。这其中有一类是祭祀古代传说中的神明或是被赋予某种象征意义的自然神祗的,比如供奉须佐能乎大神的八坂神社,供奉商业与丰收之神的稻荷神社,另外还有一类是祭祀先祖或是对国家和乡土有巨大功劳的英灵们的,说白了这里面供奉的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已经死了的人,其中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无比敏感的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所有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士们灵魂的靖国神社。而在神社当中,比较特别的是被称为“xx大社”的地方,都是那一类型神社的总本社,也就是相当于总部的概念,地位是要高于普通神社的,比如在日本各地非常普遍的稻荷神社,它的总本社就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位于京都的“伏见稻荷大社”。当然,在日本人心目中,地位最高的大社必然是位于岛根县出云市,供奉大国主命(“命”就是大神的意思)的出云大社了。
罗里吧嗦了这半天,言归正传,回到咱们京都之行的第一站——平安神宫。结合前面的内容,我们就知道这里一定是供奉着某位天皇的。没错,这里供奉的就是在公元795年将首都迁到京都的桓武天皇,因为当时这里叫作平安京,所以,从那一年开始,日本就进入了历史上的平安时代,所以,这里被叫作平安神宫,也是颇有意义的。当然,这座神宫是1895年建成的,到现在也就一百多年,目的据说是为了纪念桓武天皇迁都这里1100周年,故而在中国人的眼光看来,决然不能算作什么古董的。
穿过据说是日本最高的红色鸟居,参道两旁已经被贩卖各色小吃美食的摊位布满,这样的场面,游人自然是络绎不绝的。因为时间有限,无暇顾及这些扑鼻而来的香气,径直朝前走去,前方不远处便是神宫的门楼了。门口是双层结构,红柱碧瓦,重檐歇山顶式,十分符合中国此类建筑的传统样式,只不过中国的往往会显得更加的大气恢弘,看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气质是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化的。而门楼中央的匾额上清清楚楚的三个繁体汉字“應天門”更是让我恍惚中有种未曾离开故土的感觉。穿过门楼,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由小碎石子铺成的广场,整个空间一下子开阔了起来,甚至让我有一种游紫禁城时刚刚穿过午门是的感觉。踩在小石子上,似乎每一步走的都更加有些吃力了,那种微微下陷的感觉好像在提醒着我们,要时时刻刻保持一种小心谨慎的人生态度吧,这一点倒是非常的贴合日本人的性格呢,看来想要接近神明,还是要有一点考验的。
正殿位于广场的正前方,同样是典型的红柱碧瓦的歇山顶式建筑,包括两侧的回廊和配楼,整座神宫的风格无比严格的统一,也真的可以看出唐代的风貌在这里得到的非常好的继承和延续。步入正殿,布局有点像四天王寺的“六时礼赞堂”有些类似,而且要进入内殿貌似是需要有什么凭证或要求的,具体有什么讲究,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啊。因此大部分人其实都只在外殿祈祷参拜。我还特意仔细观察了一下,貌似还真的没有几个人是严格按照“二拜二拍手一拜法”去做的,不过,虔诚与否,就不得而知了。当然,求神嘛,钱还是不能少的,所以面前那一排木制的箱子里面,此起彼伏的金属碰撞声,不知究竟承载了多少人对未来的企盼。
不过,千万要记得啊,在日本,赛钱(就是往类似于功德箱的盒子里投钱)也是有一定讲究的。一般来说,许愿的话,是要投5日元硬币的,因为貌似5元在日语中的发音类似于“有缘”,也算是讨上一个好彩头,而5日元换算成人民币也就3毛多,估计在中国,这点数额就连买东西都会被抹掉吧。可见,心愿的贵贱,信仰的虔诚与金钱的额度并不一定是成正比的,但是中国的广大名山古刹们貌似却并不是这样认为的。当然,许愿的形式,可绝不仅仅只有这一种,除了这样在心里默默的许下心愿之外,在神宫广场的四个角落,都有一个类似于告示栏的所在,只不过,那上面不会有什么告示,而是满满的悬挂着一个个写满了字的木制小许愿牌,在日本,这种形式叫作绘马,是在一个大约15*10厘米的木牌上写上自己的愿望,然后挂在那里,就等于是向神明祈愿,得到了神的庇护。驻足于前,看着那些丰富多样的绘马,有比较简单比较质朴的祈愿身体康健,家庭幸福,事业顺遂的,也有用一些充满了童心童趣的各种萌萌哒的图案来表现心愿的,在这个充满了二次元的国度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就这样静静的看着,不觉间会有发自内心的微笑。不过,令我比较好奇的是,这些绘马当中,有将近起码三分之一,都是祈愿堂本刚的耳朵赶快康复的。这位在日本可以算得上是国民级的偶像艺人,因为左耳突发性失聪而取消了在这里的演唱会,进而还影响了演艺生涯的发展。而这些绘马,真的是体现了这里的粉丝们,或者干脆说百姓们,对他的那份喜爱和惋惜,这份喜爱,绝对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对于一位偶像艺人来说,也算是对他演艺生涯的莫大肯定了吧。在这里,虽然我与他并不相识,不过也希望他可以早日康复,为这些喜爱他的人们创作出更多更好更出色的作品。毕竟,美好的愿望,都是殊途同归的。
此外,除了许愿,日本的寺庙和神社也提供那种求签抽签的活动。通常在大殿的角落会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一个投币的小口,你投一个100日元的硬币,然后拿起旁边的竹签桶,用力的摇晃几下,直到一根细长的竹签从桶上面的小口处窜出来。当然,投币箱与竹签桶是分离的,投钱与否都不会影响你去摇签,而且求签的地方也没有工作人员或者保安盯着你,你投不投钱完全是自觉自愿的。不过,应该很少有人会去在意这点钱的,毕竟,在一般人看来,与欺骗神明相比,钱财又算得了什么呢。然后,你拿着自己用力气费了半天劲求来的签,签上面会有一个数字,而你的面前会有一面无数个小抽屉组成的柜子,每个抽屉上都有一个数字。到这里你应该就明白了,按照签上的数字,打开对应数字的抽屉,里面会有一打印有字的白纸,拿走一张即可(因为一个抽屉中的每张都是一样的)。而这张纸上就是你这一次求签得到的内容。当然,不用担心看不懂,因为上面基本上大多都是汉字,绝对看得明明白白的。如果运气好,这一签是吉,大吉之类比较正面的反馈,你直接把这张纸揣兜里带走就得了,大吉大利,好运傍身,谁又何乐不为呢。那有人就该问了,那如果签的内容是凶,大凶之类比较晦气的呢,难道也拿回来,这不是自找不痛快嘛。您了别急,关于这一点,日本的神职人员们可是已经替你们想好解决办法了。你可以把这张沾满晦气的凶签绑在神社或寺庙的树枝上,因为根据日本人的说法,树木是神明寄托的地方,这样做神明就可以帮你把晦气给驱散了,你依然可以一身明媚的离开那里。在平安神宫正殿的面前的左右两边,就各有一颗这样的树,从远处看,就像是一树的梨花在随风飘舞,透着一种雪白的浪漫。当然,也只能离远了看。而如今的很多日本寺社场所,也鉴于植物保护的角度,禁止往树上绑凶签的纸条了。不过,他们也不是简单粗暴的取缔,毕竟不是中国拆除违建的运动,而是设有一个专门的场所,当然一般都是铁丝网一类的东西,毕竟比较便于绑在上面嘛,然后据说会有法师或神职人员帮大家把厄运解除,至于是真的确有其事,还是一种安慰游客或信徒的说法,那就全凭自己的意念了,毕竟信则有,不信则无嘛。当然,由于时间有限,且对于我来说,这一类的东西基本都归在怪力乱神的范畴,故而我是不会去关注和理会这些的。不过嘛,话绝对不能说死,在后面的旅程中,还真的发生了一段与此有关的奇遇呢。
观赏完正殿,往回走时,才注意到在正殿的两侧分别有一颗十分孤独的树,走近看时,竟发现树前居然有名牌,分别写着“左近之樱”和“右近之樱”。对于动植物文盲的我来说,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两颗樱花树啊。因为已是仲秋时节,所以断然是看不到樱花的,不过树依然是绿意盎然的,充满着生机的,想来若是春日,樱花盛开的时节,毕是另一番绚烂而诗意般的唯美了,只是不知道,樱花飘落的速度是不是真的有每秒五厘米呢。
很短的时间,这里已经游览完毕,这个按照当年平安京的官厅中心朝堂院缩小比例而建造的地方,让我们小小的感受一下这座日本前都城的气质和底蕴,脑补着它当年的风云际会与悲欢离合。在正殿后面围绕着广场的周边,是一座规模不小的日式花园,就是平安神宫的神苑,据说还是日本的国家级名胜呢。只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机会去一览胜景了。毕竟旅程里,难免会有一些遗憾,世间凡事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是要留下时间让我们一一去弥补,去追赶,去重新发现。或许,这也是人生这场旅行的意义吧。
离开平安神宫,马不停蹄,继续赶往下一站——八坂神社。我们在前面简单提到过,八坂神社是供奉的就是日本的远古大神伊耶那岐的三贵子之一“须佐能乎命”和他的妻子“奇稻田姬命”(伊耶那岐三贵子分别是太阳女神天照大神、夜神月读大神以及这位须佐能乎命),因为日本人一直认为天皇是天照大神的直系后裔,所以,这位须佐能乎命貌似和日本皇室还有点沾亲带故呢。当然,这也可以看出八坂神社在日本国民的心目中地位还是颇高的。在日本全国一共有几千座八坂神社,我们来到的这一座当然是总本社了。
关于这座神社的建造时间,各种传说不一,貌似并没有什么靠谱的说法,据说貌似比这座城市还要古老。当然作为外国游客,我们也没有必要去深究这些。穿过颜色和风格与平安神宫几乎同步,但规模和气势要逊色许多的门楼,步入神社里面,发现这里与平安神宫几乎完全不同。这里并没有那样宽阔大气的广场,而是从正对着门楼的一间小神社开始,向左右两边分出了两条路,且从一进门开始,似乎这里与所谓的神圣庄严是丝毫不沾边的,本就不太宽阔的参道旁几乎布满了售卖各种小吃及手工艺品的摊位,俨然就是一个跳蚤市场,竟然让我恍惚回忆起了大阪的四天王寺,尽管这里的规模要小得多了。
犹豫了片刻,选择从右边的鸟居下穿过。沿着小路前行,道旁居然有许多非常小的神社。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鸟居、参道(基本也就一两步的距离)、主殿(叫小亭子都有些抬举它们了)、神像或牌位、赛钱箱都是一样不少的。至于那些小亭子里面供奉的是哪一类的神明,又都代表和掌管着什么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东西,我是不可能有什么了解的,况且这里的简介牌也基本只有日文,虽然可以看懂一些汉字,但基本上与画符无异。真是万万没想到,如我这般还算比较杂学之人,在这样的宗教人文景点也终于沦为了走马观花的看客,真真是世事无常啊。穿梭于这些袖珍神社与小吃摊位混杂的小路上,时刻感受着宗教的严肃静谧与市井的嘈杂喧闹混杂而又显得无比和谐的一幕,或许,这些都是人们内心的投影吧,它们本就该是一体的,而将它们割裂的,是人们那无比强大的分别心。
走不多时,便来到了一片还算很是开阔的地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四周都挂满了白色小灯笼的亭子,不过与以往看到的大多小巧玲珑的亭子不同,这座亭子占地着实不算小,其形制几乎与一座宫殿无异,只是没有墙壁门窗而已。亭子的色调也很是朴素厚重,不再有那种大红大白的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十分具有年代感。而那些白色的灯笼上都是用毛笔写下的人名,虽然并不知晓它们的用意,不过我估计,应该与四天王寺回廊上悬挂的那些金色的灯笼异曲同工吧。且每两个柱子之间,都悬着半卷的竹帘,更有种若即若离的感觉。看了看边上的简介牌,虽然还是什么也看不明白,但那大大的“舞殿”二字还是让我能够大概了解这个所在的用途了。想象一下,夜幕降临之时,这些灯笼全部点上,在这样烛火般的朦胧之中,那些婀娜曼妙的歌舞伎,极力的展示着自己那华丽的舞姿,配上古风古韵的乐曲,真真是熏得游人醉了。只是可惜,在如织游人的嘈杂声中,那样的景象只能存在于想象中了。
舞殿的旁边,便是这里的主殿了。比起舞殿,确实是要庄严大气的多了。其整体的气质,较之平安神宫,也显得更加的富有艺术感,估计会有这种感觉应该是因为它那有着美丽而又不失典雅的弧线的屋檐吧。当然,貌似与平安神宫一样,大殿里面是不能随意进去的。不过,这丝毫也不会影响它那十足的人气。殿外的眼下垂直悬着三根十分粗大的麻绳,而且每根麻绳的上面都系着一个金色的大铃铛。就在这三根麻绳的后面,都排着浩浩荡荡的长队。轮到每个人的时候,都先是把硬币投入赛钱箱,然后便开始用力的摇动自己面前的那根麻绳,随着绳子的不断摇动,上面的铃铛也开始铃铃作响,铃声快速而清脆,充满了律动感。而在摇完了绳子之后,便又按照我上面提到的“二拜二拍手一拜法”来进行一遍参拜程序,当然,偷工减料的不在少数哦。待到这一个人完成整个流程离开,排在他后面的那位便再一次重复着这个过程。所以,在这里驻足的时光里,铃声几乎是不绝于耳的。据说,摇动铃声是为了唤醒神明,这样神明即㐓感受到大家的祈愿了。只是着着这如长龙一般的队伍,怕是神明也吃不消啊。
聆听过了对神明的呼唤,继续前行,在主殿的后面,曲径通幽处,道旁依旧有很多形制各异的小神社。无意去探寻那些究竟都是何方神圣,只是看着那些或精致,或粗糙,或庄重,或卖萌的神像神龛,原来信仰也可以是千姿百态的。在这其中,我注意到很多的神殿的殿檐下都悬着一根两边固定的绳索,且绳索上还系着很多白色的小纸条,而那些纸条都被折成了类似于闪电的形状,看上其显得十分的可爱,后来我才知道,这个物件叫作“注连绳”,是一种像是守护符一样的装饰,主要悬挂在神社的屋檐下或是门前,代表着神圣物品的界限。如果你在日本看到有注连绳装饰的房间或者亭阁,就可以知道,这里面的东西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连同心情也要变得恭敬起来。
八坂神社还有一个名称叫作“祇园神社”,因为神社所处的地方就是京都的祇园地区。这里请大家注意,这个“祇”字在这里读作“其”,而不是“只”。读作“只”的是神祗的这个“祗”字,比那个字要多一个点,很容易混淆,最起码这一路上,我听到所有的人都念成“只园”,所以在此强调指正一下。况且,“祇园”一词是有典故和由来的,所以万万不能读错啊。而提到祇园,想必知道的朋友,脑海里最先浮现出的一定是佛经中那个著名的佛陀讲经说法的地方。“金刚经”的一开篇不是就说了嘛“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带着这样的理解,一股神圣庄严的感觉竟油然而生,仿佛这里应该是一片纯洁的净土。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就是这一片以祇园这个佛教圣地来命名的地区,居然是京都最大的艺妓区。就在距离神社不远处,有一条古色古香日式传统街道——花见小路。在这条街上,几乎满是各色各样的茶屋和居酒屋,据说如果晚上来到这里的话,可以看到身着日本传统和服,画着略微有点恐怖的日式妆容的艺妓在门前迎接客人,档次高一点的茶屋还有艺妓的歌舞表演。当然,传说看那种表演是按照分钟来收费的,想象一下,如果她们要上演一出歌舞剧的话,那些观众怕是都要倾家荡产了,故而不免有些夸张,但也起码说明对于他们来说,这项传统文化是十分宝贵和珍惜的。只是可惜,我们来的时候正值中午,体会不到入夜之后的那种华灯之下的歌舞升平,一切都显得再平常不过。当然,偶尔可以一些看到穿着和服在这里走动的女孩,也算是视觉上的一种享受了。只是,当不经意间听到那些女孩无比标准的普通话时,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些穿越时空的违和感。
时光匆匆,按照行程的安排,在京都的停留只有这半日的时间,但只是这冰山一角,已经足以让我领略到这座古都积淀而成的厚重的文化气息。相较于更加繁华热烈的大阪,这里显得要古朴宁静了许多,但它的独特魅力,却是任何城市都模仿不来的。这座依照着古代长安城而建造的城市,历经了一千多年的洗礼,还依旧保持着这份岁月静好的容颜。或许,我们应该感谢梁思成,是他的极力劝阻,才使得这座城市中的瑰宝免于了美军的轰炸,让我们直到今天还能感受着它的呼吸与脉络,在长安城只能存在于中华民族遥远的记忆中时,这里,似乎又成了那一份怀念中的寄托所在。战争是残酷的,军国主义是罪恶的,但历史的印记,不应该被炮火牵连。站在这座城中,望着那一砖一瓦,只能在心里默念着,幸甚,幸甚。
离开了京都,驱车继续前行,旅途漫漫,仿佛穿越了半个日本,不觉间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这时,竟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车窗外的景色已然没有了踪影,心也就随着放空了下来。在经历了似乎是相当长的一段崎岖山路之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原来是一座建在山中的温泉旅馆。关于日本的温泉旅馆,那可以说是名声在外了,且经过了这许多年各种动漫作品的熏陶,在我的脑海中多少还是有那么一点轮廓的。不过,在亲眼目睹了实物之后,也许是动漫中被渲染的太过美好,终归还是有一丝落差的。因为山上风雨渐紧,所以露天的温泉设施被迫关闭,只能去享受室内的汤泉,当然,那个水平大概与小的时候家门口的大众浴池并没有什么差别。在胡乱的洗了一下之后,便悻悻的回房间睡觉了。与寻常的酒店宾馆不同,这里的客房样式居然是日本传统的榻榻米。想一想能体验一下当地的特色,心情也顿时欢悦了起来。只是,兴许是意境习惯了睡在床上,这突然与地面如此零距离的接触,多多少少会有些不适应,再加上外面风雨大作,风势借着山势,变得异常的猛烈,直吹得窗子啪啪作响,竟让我不由得担心起会不会把窗户拍碎。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多风多雨多地震的国家,且台风的光顾更是家常便饭,想必对于他们来说,这种程度应该已经算是比较温和了吧。由此想来,正是这样一个在多灾多难中顽强生存的民族,才能在这种超强的危机意识下创造出如此辉煌如此励志的经济成就。再深想一层,我们的中华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也许,这是一种伟大民族所拥有的共性吧。
总之,这一夜,在经历了并不太舒适的睡眠体验之后,当天色渐白之时,竟已没有了睡意,索性便咬牙爬了起来。吃过了早餐,夜间的风雨已经偃旗息鼓,山间的一切也恢复了宁静。走出旅馆,沿着山路缓缓向上走去,在一片很是开阔的地方停下了脚步。被风雨洗刷过的空气无比的清新惬意,虽然带着一丝凉意,但却夹杂着一种山间独有的香气,十分的沁人心脾。举目远眺,山下是一片海湾,一眼望去,辽阔浩瀚,真的是秋水共长天一色。面对着无边无尽的大海,整个心也慢慢的开阔了起来,仿佛世间的一切烦恼都随着海浪而消逝,一如岸边那城市的轮廓,在此时的眼中已经渺小的微不足道了。虽然经历了一夜的风雨,但天空却似乎并没有放晴的打算,厚厚的云层依旧牢牢的遮挡着它身后的蓝天旭日。只是,再严密的墙,终究也会有缝隙。这不,你瞧,一缕金黄色的柔和的光,艰难的穿过云层,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也许是乌云的衬托,这道光变得清晰可见,仿佛天使即将降临一般,充满着神圣和慈悲,似乎耳边的清风,也变成了那优美动听的赞歌。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次旅途中最美的风景,竟然是如此的不经意,如此的偶然,让那些曾经心心念念的名胜景点们不得不沦为记忆中路标的存在。也许,纵然我们如何的计划,也终究躲不过大自然带给我们的那份礼物,那份惊喜。
看了看手机,已经接近出发时间,便缓缓的走回了旅馆。也许是上天真的有意眷顾于我,就在我刚刚走上大巴车的一瞬间,暴雨又至,且瓢泼的程度比起夜间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这让准备出发的团员们顿时忙作了一团。好在,在无比敬业的司机师傅的帮助下,大家也算是顺利的收拾妥当了。在这里不得不夸赞一下日本的司机师傅。因为毕竟是出国旅行,所以大多数人都会携带有大号且重量感人的行李箱,这样一来,就需要将这些行李箱放置到车下方的行李室中。而自从这辆车在关西机场接到我们之后,每到一处住宿而需要从车里搬运行李的时候,我们所有的行李,全部都是这位司机师傅负责搬上搬下的。我曾经试图去帮他一下,但却被导游给制止了。因为在日本,这些是司机最基本的工作职责,绝对不允许别人来帮忙的,哪怕这项工作再累再辛苦,在他们的观念里,都是不可以偷懒的。而且这位司机师傅还坚持着每天早晨向大家说一句“哦哈呦(早上好)”,在我们到达景点下车时,也会对每一位下车的人说一句日语,我估计可能是“请慢走”的意思,虽然几乎没有一个人听得懂他在说什么,他也几乎得不到任何的回应,但却依然每一次都还在坚持着,只因为这些就是他的工作。这些年,我们总在说“匠人精神”,我想,或许这种日复一日,每时每刻,一丝不苟,甚至近乎于刻板的对待自己本职工作的态度和理念,就是这种精神最好的体现和示范了。扪心自问,我们自己是不是能够做到这一点呢,也许,得到的答案只会让我们于心有愧吧。
就在司机师傅忙碌的搬运行李之时,一直有一位穿着笔挺的西装,头发已经有些斑白的中年男人,在暴雨中打着伞,与他不停的聊着天。看起来,他应该是这里的老板或者经理吧。在我们收拾妥当,司机开始发动车子时,他身边的一位穿着服务生制服的年轻人双手高高的举起了一面牌子,上面居然是用中文写上的“谢谢”两个大字,而这位打着伞的经理,开始朝着我们慢慢的挥手作别,脸上还挂着一丝不舍的笑容。车子逐渐的驶远,但当我们有人不经意回头看去的时候,都不由得一声惊呼。原来那座在我们的视线中已经渐渐变小的旅馆门前,一个已经有些模糊的身影,依然在暴雨中缓缓的挥动着手臂,没有离去。那一刻,那把被举着的雨伞,似乎化作了一面旗帜,在风雨中指引着人们内心的方向。而那个原本有些瘦削的身影,此时此刻,便是这山中最挺拔,最伟岸的所在。车外狂风暴雨,阴冷无比,但我想,此时车里的人们,心里都会亮起一团微小的烛火,轻轻地,柔和的照亮着,温暖着我们的思绪,让这份意外的感动永远的留驻在我们的灵魂中,永不消散。如果在以后的日子里,给我一个再来日本的理由,我想,记忆里总会有一个模糊的身影在朝我挥手吧。
接下来的路上,暴雨继续肆虐着,似乎并没有对众生的一点怜悯。而正是因为这场暴雨,使得我们这一天的行程不得不暂时搁浅,这也让我错过了本该是这次旅程中最重要,也是最令人期待的一站——富士山,这座位于静冈县与山梨县的交界处,足以代表整个日本的山峰。因为在途中,导游接到了景区的通知,因为极端的恶劣天气,富士山景区被迫关闭。不过,虽然无缘得见,但在这里我还是会将我在旅程中所了解到的一点关于富士山的东西介绍给大家。
富士山,对于大家来说,可谓是如雷贯耳,甚至于有些时候,在人们的心目中,它就是日本这个国家的民族象征。而富士山头的那一抹雪白,更是无数或唯美或浪漫的意境里最动人心魄的画面。而在日本传统的文化和文学作品中,对于这种极致而神圣的美则更加的被渲染的淋漓尽致。或许在每一个日本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富士山的一片剪影,驻扎在那最纯粹最圣洁的地方。
富士山是日本最高的山峰,也许这也正是它能够有如此尊崇地位的最直接原因,一如中国的珠穆朗玛。当然,富士山的海拔只有3375米,不要说珠峰,就是比起中国其他众多的高峰都要低矮的多了,但这却丝毫不能掩盖它的独特魅力与光芒。毕竟,在日本人的精神信仰中,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圣山”。而且,就在富士山的山顶,还真的有一座神社呢,这就是颇具传奇色彩的浅间神社。在陈奕迅的“富士山下”这首歌中有一句歌词是“谁能凭爱意将富士山私有”,虽然这句歌词不过是一种内心情感的抒发,但恐怕连填词的人也不会想到的是,富士山真的是私有的,富士山真的是私有的,富士山真的是私有的(重要的事说三遍)。而富士山的拥有者就是这座浅间神社。从八和目往上,除去登山道和气象观测所意外的广袤土地,包括那些皑皑白雪,全部都是浅间神社的私人财产,日本政府每年都需要向浅间神社支付大量的租金,才能维持越来越高涨的旅游业的发展。原来,在古代,富士山其实一直都是国有的,一直到著名的“乌龟”德川家康终于熬死了那些个大神,建立了江户幕府之后,就将大量的土地划到了自己的名下,而为了彰显自己的大气胸怀,便转而又将这座山捐给了原本就在此的浅间神社。故而后来的二百多年富士山的所有权一直躲在浅间神社手里。但是,到了明治维新时期,强势的明治天皇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将日本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这里面当然也包括富士山了。只是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到了二战之后,因为战败而百废待兴的日本重新修订了宪法,规定将曾经强制国有化的土地都还与民间,只是,由于富士山的特殊性,政府干脆装作不知道,只口不提这档子事了。当然,作为作为原主人,浅间神社自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在经历了漫长的诉讼(扯皮)之后,终于到了2004年,法院才将富士山从3250米直到山顶的土地重新归还给了神社,据说当时的理由是这么高的地方,别说人了,基本连个鸟毛都没有,给他们拿去也没什么用的。但谁承想,人算不如天算,没过几年,登山游居然逐渐的火爆了起来,政府没有办法,只得老老实实的缴纳租金了,这个哑巴亏也就只好认栽了。所以,富士山能够私有凭借的当然不是什么爱意,而是死皮赖脸,锲而不舍的斗争。
这时候,想必一定有人会有一个疑问,即上面提到的,富士山从八和目往上现在都是浅间神社的,那么,这合目又是个什么意思呢。传说当年在还不能准确测量富士山高度的时候,人们上山都要点上油灯,然后为了分段,就把每一壶灯油燃烧完毕的地方就叫作一个合目,到山顶刚好燃烧完十壶,故而富士山从山脚下到山顶一共分为十合目。当然,每一合目的高度一定是不一样的,因为越往高处,氧气越稀薄嘛,所以合目的高度也就越短。比如富士山海拔3375米,而五合目就有2300米左右了,显然比一半要高上许多了。而普通的游客,最多只能乘车到达五合目的,再往上走就需要自己徒步攀登了。而且,为了游客的安全起见,富士山五合目以上不是你什么时候想爬就能爬的,每年只有在夏天7-8月之间开放一个月而已,所以,想要挑战富士山的朋友,一定要记得时间哦,错过这个时段可就只能望山兴叹了。最后,还是向大家普及一下,富士山其实是一座活火山哦,只不过目前还在休眠而已,但天晓得它什么时候会醒来呢(括弧笑)。
虽然与富士山无缘,但旅程还要继续。而下一站,仿佛是天意一般,竟然就在富士山脚下不远处,一个叫作“忍野八海”的地方。咋一听这个名字好像颇有诗意的感觉,而且不知为何,脑海里居然开始萦绕起火影忍者的BGM了,看来这个名字还真的是有一点吸引力的。不过经导游介绍后,才知晓原来忍野仅仅是一个村子的名字,跟火影,甚至木叶都没有半点关系,而所谓的“八海”则是在忍野村附近散布着的八个清泉,故而得名。据说,这些泉水形成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是富士山融化的雪水流到这里形成的。看来,这里与富士山还是颇有渊源的呢。当然,既然这里能作为一个景点,想必还是有它独特的地方的。据说这八个水池子,水质非常的清澈,几乎清可见底,而且还无比的甘甜,有着“日本九寨沟”的美誉。据说,这个忍野村还是日本颇为著名的长寿村呢,尽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我脑海中马上浮现出的居然是郭德纲的相声。
到达忍野八海的时候,雨已经停了,这倒是让我们少遭点罪,不至于显得那样狼狈。雨后的空气十分的清新,尽管天空还有些阴沉,但并不能影响心情的绽放。沿着溪边的羊肠小路,缓缓的依照指示牌的方向行进着,那些不知名的野草野花散发着一阵阵淡淡的幽香,混合着雨后的气息,让整个人都感觉轻飘飘的,如在云端一般。不多时,终于看到了几座散落在四周的房屋,都是典型的日式二层小别墅,看起来应该是忍野村的民居了,只不过房门紧闭,似乎感受不到太多的烟火气。而我们的正前方,也终于现出了一个不大的池塘,在池塘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湧池”以及“忍野八海”、“富士山世界文化遗产”等可以看懂的汉字,不用说,这里便是忍野八海了。也许是之前的渲染多于完美,眼前的池水其实还算是很清澈,池子里五颜六色的锦鲤不断的搅动着片片涟漪,湖边安静的立着一个圆形的木制水车,只是不知道它是否真的可以使用,还仅仅只是一个摆设。当然,整个画面还是颇具美感的,只不过与想象的景象终归还是略有些差距的。由此看来,凡事期待过高,必定是会留有遗憾的,一颗平常心此时就显得那样的珍贵了。
继续前行,便是忍野八海景区的核心部分了。那是一个面积较大的池塘,池塘之间是一块被特意围起来的圆形区域,在木质的围栏上还颇为敷衍的贴着一张白纸,上面写着“湧水口,水深8米”,当然还有另一块用简体中文书写的“不能扔钱,罚金千元”的牌子,看着多少有点五味杂陈。据导游讲,这个圆形的小池塘是真的可以清澈见底的,所以抱着又一次猎奇的心态,便上前去一探究竟。中间的小池子与大池子之间有木桥连接,走起来也并不费劲。只是当我终于穿过无数与我有同样想法的人,来到了它的面前时,看到的却依旧是那些似乎不知疲倦的锦鲤。当然,这里确实不愧于清澈之名,因为从池水中,我看到了天空的颜色。在小池子的一旁,是一个长方形的水槽,正面刻着“忍野八海神之水”的字样,水槽的上方是三个龙首形状的水龙头在不断的喷着水,而水槽的旁边,是一个可以看作是用石头堆成的十分简易的神社,因为上面系着我在前面提到过的代表神圣界限的注连绳。当然,既然这里的水被赋予了神性,那一定是人们趋之若鹜的。这不,小小的水槽已经快要被接水的人挤爆了,此等场面,我一向都是避之唯恐不及的。小桥的另一端是一个规模不算小的综合商店,而且这个水塘的周边也布满了不少的小店,在将近黄昏时分倒是显得颇为的热闹。也许是觉得这里的商业氛围过浓,人声也太过嘈杂,索性便趁着这有限的时间,再往前走上一走。果然,一个转弯之后,世界又重新恢复了宁静。这一片的民居开始变得密集起来,不过依旧看不到人影,似乎这里的居民是在刻意躲避着这些远来的游客,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享受着那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安宁。走的越深,这份静谧就变得愈加的深邃。这期间,路边时不时的就会有一些其他池子的指示牌。原来,这忍野八海也并非是都聚集在一起的,它们相互之间相隔的也都不近啊。只是,这里的气氛似乎已经不再与那些尽情拍照玩赏的游客相关了,仿佛世界在这里,停下了它的脚步,进入了沉沉的,香甜的梦境。
感受着这种略有些奇幻的意境,不觉间,天色愈发的暗淡了,想来时间应该不早,唯恐耽误了行程,便转身欲往回返。然而,就在我转过身的一霎那,一幅让我终生都无法忘却的画面就这样无比真实的展现在我的眼前。虽然已是黄昏,但夕阳却在遥远的天边穿过云层,露出了它那久违的芳华,那火红中带着些许金黄的绚烂,铺洒在高耸入云的富士山顶,仿佛是给这座神山加冕一般,闪耀着那几乎令人心醉的光芒。九月,这个时节里,富士山头并没有雪,如果是晴天,则未免会显得有些黯淡。但是,那一团雨后还未散去的云,氤氲着夕阳投下的色彩,萦绕在那亘古以来便孤独屹立的山峰之上,竟比之那举世闻名的雪景更胜了几分。那一刻,大自然仿佛将它那最美最奇妙的画笔停留在了这一瞬间,将它化作了宇宙中的那一抹炽烈的永恒。这一刻,渺小的我,仿佛成为了上天的宠儿,居然有幸一睹这似乎只有在梦中才能浮现出的境界。这一幕,此行无憾。
不过,惊艳的时光总是相对短暂的,随着黑夜的降临,富士山的轮廓已经不再清晰,我们也离开了这个宁静的小村落,踏上了这一次旅程的最后一站——东京,这座日本,乃至亚洲第一大都市。有人说,来到一个国家,如果不去它的首都看一看,那基本上算是白来一趟的,而东京,作为日本最大的城市,全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乃至文化中心,也是撑得起这份荣耀的。但是,在这里,我必须要纠正一个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观念,那就是——东京不是日本的首都,东京不是日本的首都,东京不是日本的首都(重要的事情还得说三遍)。当然,人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印象,其实也是再正常不过了,毕竟人家东京的逼格是明摆着的嘛,从江户幕府时代开始,这里就一直是日本的政治中心。而且,到了近代,明治天皇干脆把家都搬到了这里,彻底抛弃了陪伴了皇室千余年的京都。并且,在之前,它确实是正正式式当过首都的,因为在1950年颁布的“首都建设法”中规定,东京是日本的首都。只不过,到了1965年,这条法律居然被废除了,更夸张的是,后来也并没有哪部新的法律去再一次规定这个东西。所以,可以说,一直到今天,起码在名义上,日本是没有首都的。当然,这并不能影响东京这座城市在日本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那些早已约定俗成的,且深入人心的东西,无论如何,都不会让它本身的价值有丝毫的褪色,就像“观自在”被错译成了“观世音”,但在人们的心中,它永远都是那尊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
既然提到了观世音菩萨,说来也巧,到达东京后的第一个景点,还真的就和他有着莫大的关联,那便是东京的著名游览胜地——浅草寺。浅草寺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佛家寺庙。关于它的起源,传说在飞鸟时代,还是推古女皇在位的时候(大致相当于隋唐之际),有两个渔民,在江户川(江户地区名字的由来,是一条流经日本关东地区的河流,由东京湾入海,与万年死神小学生没有半毛钱关系)打渔的时候,偶然间打捞起一尊大约高5.5厘米的纯金观音像。对于这种近乎于天降的神迹,无论何时何地,人们自然都是要联想一下那所谓的赐福神佑之说的。于是乎附近的人家赶忙集资修建了一座寺庙来供奉这尊菩萨像,这便是浅草寺了,而这里也是东京这座城市的起源了。这样一来,浅草寺对于这座城市似乎更加的意义非凡了。当然,如今我们看到的浅草寺早已远非它最初的模样,毕竟经过了历朝历代损毁重修之间不断的轮回,但正如忒修斯之船一样,它所承载的,也始终都是那份纯朴如初的信仰。
来到了这座足以被称为古刹的面前,他的山门还是一如既往的日式传统风格,红柱白墙灰瓦,一切都再熟悉不过,这时一路走来最直观的记忆。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在门楼的正中央居然悬挂着一面超巨大的红色灯笼,灯笼的正面大大的书写了两个黑色的大字“雷门”,显然便是这座门的名称了。而上方的匾额,则是金灿灿的“金龍山”三个字,原来这里正式的名称叫作“金龙山浅草寺”,看来将名字简化绝非是中国特有的习惯了。穿过雷门,好奇的回头看了看巨型红灯笼的背面,却发现也有四个大黑字“风雷神门”,好吧,将全称隐藏在背面,着实会玩,不过,这也让我知晓了,在门的两侧矗立着的神像应该是风神和雷神吧。
雷门之内,一片繁华似锦,到处人声鼎沸,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这里全然没有佛门净地的清幽寂静,参道两旁居然林立着各色各样名目繁多的小商店或小摊位,从特色小吃到纪念商品,美景与美味,真的是交相辉映,如果不是刚刚穿过一座佛家寺庙的山门,恍惚中还真的以为自己来到了一条繁华的步行商业街呢。其实,这还真的就是一条非常知名的商业街,叫作“仲见世商业街”,据说很多游客,来到浅草寺,就是奔着这条街来的。再回想一下在大阪四天王寺的所见,惊奇之余,不得不感叹,原来世俗与信仰,宁静与喧嚣,繁华与枯寂,居然能够如此的和谐统一。或许,这便是佛法的真谛了吧。
徐徐的漫步在这条奇特的街上,感受着它的呼吸与脉搏,不多时,终于来到了这里的第二座门——宝藏门,与雷门同样风格的样式,不过双层结构使它的规模和气势更加的宏伟大气,而这一次门上方的匾额也终于变成了“浅草寺”三个同样金灿灿的大字,并且同样的,巨型红灯笼毫无例外的悬挂在正中央,只是上面的字变成了“小舟町”,“町”在日语中就是街区的意思,你也可以理解成中国城市里的行政单位中街道一级的所在。走过宝藏门,琳琅满目的商店已是过去式,眼前也终于有了印象中寺庙该有的样子。香炉,手水舍,求取护身符的小屋,以及视线左边高高耸立着的据说是日本第二高佛塔的五重塔,同样据说塔顶也供奉着一颗来自斯里兰卡的佛舍利。当然由于已近黄昏,似乎已经过了允许登塔的时间,但即便允许,我也断然不会再去尝试了,毕竟四天王寺的经历还历历在目呢。而宝藏门的左侧,是一条叫作“伝(读作‘云’)法院通”的小街,据说是这里和尚们居住的地方,当然,日本的和尚嘛,是没有这么多清规戒律的,起码能吃肉,能讨老婆,好歹是要比中国的僧人要自在许多了。向右侧看去,在灯光与星光的辉映下,不远处静静耸立着的天空树(也译作“晴空塔”,高六百多米,是日本最高,世界第二高的巨塔)散发着美丽而迷人的光晕,或许是沾染了些许的佛气,此时望去,竟有些像是一尊俯瞰着众生的大佛,清风拂过,带来的都是温暖的气息。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日本寺庙的护身符,提到护身符相信作为中国人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如今很多寺庙道观一类的场所都在做着这一类营生,日本当然亦不能免俗,就在参道一旁的一个小屋子的外墙上,便展示着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护身符,而且还是明码标价的,从几百到几千日元的都有,估计是依照功能不同而定的吧,倒是童叟无欺,不像国内的高僧大师们,以随缘为名,拿出一个小本子让你看着写,不过看着本子上那些动辄上千上万的数字,又有谁能禁得住那种无形中的压力呢。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除了那些司空见惯的消灾除厄,心想事成之类的咒符之外,还有一种叫作“交通安全守”的护身符,想来应该是广大司机朋友们最需要的吧。不过从我有限的观察来看,或许这种东西在中国会更受欢迎吧,毕竟,在日本的这几日,我是非常难得没有因为交通问题爆粗口的,因为实在是找不到任何理由啊。
再往前,便是浅草寺的正殿,也就是那尊被打捞上来的纯金观音像被供奉的地方了。正殿的规模还是颇为壮观的,基本上可以与国内那些大型寺庙的大雄宝殿相媲美了,而且殿门前两侧的柱子上还挂着一幅汉字行草书写成的对联,更有一种中国的气质,所以,这里几乎是我这一次在日本所见的最具亲切感的地方了。当然,正中央的大红灯笼还是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这里是日本。只是这个灯笼上的字我着实是看不懂了,除了最下面的那个“桥”字。进入殿内,墙壁与天井满是彩绘壁画,美轮美奂,栩栩如生,应该是一些佛教典故之类的吧,我也没有去细做考证。内殿之中,一个金色的,雕刻的无比精美的佛龛,里面供奉的便应当是那座传说中的观音像了。只不过,由于内殿不允许进入,佛龛距离人们拜佛的内殿门口处又有些遥远,而且最关键的,佛龛正中央居然被一块帘子给生生的挡住,使得菩萨变得若隐若现,任谁也是无法看得真切的。看来,只有保持这种适当的神秘感,才能够让人们始终沉浸在那种敬畏与虔诚的信仰之中。
带着些许的遗憾,缓缓走出了正殿,驻足在赛钱箱的边上,思绪已经随着天空树的塔尖飘到了九霄云外。就在这时,一个无比温柔甜美的声音突然从耳畔传来:“ki桑,你不在这里许个愿吗,超灵验的哦。”瞬间回过神来,却看到原来是团里那位中日混血的美女导游正笑盈盈的站在我的面前,看样子是准备要投钱许愿了。“呵呵,我身上没有零钱啊。”我略有些尴尬的回应道。“没关系,我可以给你啊。”说着,从她十分精致的小钱包中取出了五日元的硬币,递到了我的眼前。这一刻,她那大大的眼睛里,仿佛有星辰闪过。面对这样的场面,即便我是个无比坚定的无神论者,也是无法再有任何拒绝的念头的。微微的点了点头,轻声的说了一句“谢谢”,然后缓缓的接过了硬币,无比小心的投入了赛钱箱中,就像是生怕那种声响会掀起滔天巨浪一般。不过既然投了钱币,那顺便也就许个愿吧。当然,对于这种东西,我是从来没有什么私心的,即便灵魂深处已经杂草丛生,我默默许下的也依旧是祈愿世界和平而已。许愿毕,再回首处,已不见她的踪影。再度百无聊赖的我,只得又一次踏入殿内,不知不觉间,竟来到了求签的地方。想着也许是天意吧,便拿出了一枚一百日元的硬币,投入了桌子上的小孔中,然后举起签盒,用力的摇了几下,终于摇出了一根竹签,签首处用汉字写着“第五十七”。按照规则,我十分吃力的找到了印有第五十七号的小抽屉,轻轻的拉开,小心翼翼的取出最上面的那一张纸。只是,当我看到上面印着的签文的时候,竟不禁大惊失色。。。。。。
夜色渐浓,挥别了华灯炫彩中嘈杂喧闹的浅草寺,便驱车前往酒店了。或许是因为东京酒店的价格过于昂贵吧,抠门的旅行社居然给我们安排了一处极其偏远的酒店,从东京市区开车也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而到达之后,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穷乡僻壤。因为时间已经很晚,所以酒店的餐厅已经早已打烊。当我们在酒店周边试图寻找一间餐厅,哪怕只是拉面馆也行的时候,那种无能为力的绝望感终于紧紧的包裹住了我的整个身心。不过好在,酒店的斜对面,一家7-11便利店始终都亮着它那在此时看起来无比温暖的灯光。因此在这里,真的不得不赞叹一下日本的便利店文化。在日本,即便是最偏远的乡村地区,基本上每相隔几百米,或者每个公交车站,每个民居聚集的地方,都会有一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主要的品牌基本上就是7-11,全家,罗森这三家的连锁。便利店的面积一般都不会太大,里面的东西,说应有尽有那确实有点扯,不过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是绝对能够得到满足的,也就是说,在日本,无论你住在任何地方,基本上在正常的日子里,是不用为生活用品短缺而发愁的。想一想,一个萧瑟凄冷的夜晚,对于一个饥寒交迫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总有这样一盏灯,始终为他指引着希望的所在,这将是怎样的安心和幸福呢。当然,如今的中国,这类便利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尽管大多还只是集中在中心城区。不过,我相信,随着不停的发展,我们的乡下,夜晚中同样也会亮起这样的光芒。
好歹算是解决了温饱,一夜无话,清晨早早醒来,吃过酒店的早餐,由于距离出发时间尚早,便干脆趁着这难得的时光,漫无目的的走一走这日本的乡间。日本乡下的路都不是很宽,基本就是双向两车道,一辆重型卡车就可以填满这条路了,不过这并不影响它一贯的干净整洁。当然,在路的两侧,还是会用绿色的油漆画出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区域,有的时候会有栏杆隔离,有时是没有的。不过,一般情况下,这条绿色的路都是相当窄的,基本上只能容一人走动,甚至两人并肩都寸步难行。如果有人骑着单车经过而刚好他的前面有一个步行者的话,那对于他来说,基本上就是末日了。比如,就在我心情无比舒畅的欣赏着乡间风光的时候,突然就感觉身后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不得不说,人类的直觉真的是恐怖,果然,回头看时,发现一个穿着应该是高中制服的少年就骑着单车在我后面缓慢龟速的前进着。尴尬之余,我赶忙向内侧靠了靠,勉强挤出一个空间能让这辆自行车通过,而那少年也是点了下头,算是表示了感谢,接着小心翼翼的从我身边挤过去,然后飞快的疾驰而去,全程都没有开口说一个字。我想,如果我没有回头去看,或者没有如此敏锐的直觉的话,那么这位少年岂不是要一直这样跟在我的身后呢。也许这便是典型的日本国民性格吧,把不给人添麻烦这个深入人心的观念执行到极致,哪怕上学迟到都不愿意开口说一句劳驾,借光之类对于中国人看来再容易不过的请求了。看来,凡事终究都是存在两面性的,至于孰好孰坏,真的要看具体的情境,不是这么轻易就能做出判断的。
日本乡间的早上,阳光还算和煦温暖,使得整个环境都显得很是清新明快。并不宽阔的小路时不时的也会有车子驶过。在日本的这段时间,经过我的观察,无论城市还是乡间,有一半的汽车几乎都是丰田,剩下的一半基本上由本田和日产平分,有时难得可以发现一辆奔驰或者宝马,看来日本人对于国产品牌的认可度还是相当恐怖的。当然,不止是汽车,就算其他的产品,如果在包装上看到“日本製”的字样,那就说明这件东西是国产的,在日本人心目中,品级是要高出进口货一档的,而且据导游说,就连某日本高档化妆品品牌,日本国内版与国际版的配方都是不一样的,还提醒游客购买时需留神呢。再对比一下我们国人对于国产的态度,真的是除了苦笑再也没有其它什么表情了,不过,以现在国产商品的整体质量环境,有这个心态实在再正常不过了,当然,我们还是希望有那么一天,能够像日本人一样,以国产为荣的。
抛却这些有的没的杂念,继续欣赏着身边的风景。可能由于日本的土地是绝对私有的,人们有权在自己的土地上做任何的事情,所以这一路走来,房屋的样式真的是丰富多样,既有考究奢华的仿唐风格的别墅院落,也有相对简单朴素的日式民居,当然也可以看到一些在中国的农村都显得乡土味十足的房子。不过,也正因为它的多样性,所以整体来看,给人一种十分奇妙的层次感,无论哪个角度,都不会感觉单调乏味,虽然谈不上十分的优美,但也算是一种独特的风景了。我无意中在路边的一个宣传板上还看到一则二手房的广告,一个带有实物照片的日式传统二层别墅,售价是1860万日元,折算一下大概120万人民币左右,想一想在这样相对偏远的穷乡僻壤,还真的是不便宜呢。窥一斑见全豹,看来日本人对于买房的压力,真的要和中国人喝两杯,然后一起默默的流泪呢。只是,我这一路上,都没有看到几个人影,那种安静的氛围着实是很适合养老的,当然对于年轻人来说很可能是一种折磨。
不过,有一点是让我着实有些意外的,对于一个森林覆盖率几乎达到70%的绿色国度,在它无论城市还是乡间的路旁,居然一棵树也没有。也就是说,在日本的大街上,是没有树的,这和中国每条路的便道牙子上都整整齐齐的种满了各种绿色植物,甚至于大多数的主干道或快速路的路肩与居民区之间还有长长的绿化隔离带的现象实在是天差地别,真不知道如果是炎热的夏天,他们走在大街上会不会有一种地狱般的享受呢。当然,日本人的头顶上也并不孤独,那些密密麻麻,错综复杂的电线也算是他们这里一道异样的风景线呢,尽管在我看来,还是国内把电线埋到地下的方式更加的安全,看起来也更加的整洁。而且,在日本的大街上,真的是极难见到哪怕一个垃圾桶的。如果你刚好手里有垃圾要扔,那不好意思,你就拿着它,等回到酒店再处理吧。当然,这与日本国内实行的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有关,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将家里的垃圾进行细致严苛的分类,然后按照政府规定的日子,将那一天指定回收的垃圾类别放到特定的地方,由相关部门统一回收再利用,当然,如果你不小心扔错了垃圾的类别,那么等待你的将是巨额的罚款。在这一点上,上海人的吐槽其实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当然,凡事不绝对,想要在日本看到垃圾桶,也还是有机会的。一般在自动售卖机的旁边或者高速服务区中都会有它们的身影,只是看着那一大排各种颜色,上面标识着各种图案以用来区别垃圾类别的小盒子,实在是感到有些眼花缭乱的。毕竟,连一个矿泉水瓶都要分成三种类别处理的地方,估计以我的禀赋,早就疯了几百回了。当然,我们在酒店或者餐厅是不需要自己去分类的,这一点大家尽管把心放到肚子里,毕竟,游客的旅行体验也是他们要考量的因素之一呢。
再次驱车前往东京市区,这将是我在日本的最后一日了。隔着车窗,一幅幅街景从眼前不断闪过,既有高楼大厦的摩登现代,也有传统街区的朴实自然,既有东京湾眺望之下辽阔的海面以及城市海岸大气的天际线,也有那座似乎永远站在C位,任凭再多再高的建筑都无法掩盖其光芒,无论在二次元还是三次元的世界中都承载着人们对浪漫爱情向往的圣地——东京铁塔。或许是看多了动漫的缘故,虽然从来没有到过这里,但很多的画面居然似曾相识一般,在脑海中不停的定格,闪现,就像是旧地重游一般,无比的亲切。只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办法一一去体验,去感受。
说起东京,自然不会少了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商业区。不管是繁忙现代的涩谷,寸土寸金,充斥着高大上气息的银座,还是色彩更加丰富活泼的新宿,充满着二次元气息的秋叶原,都是游客们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的热门打卡地。当然,对于我们这样似赶火车般的走马观花式的匆匆一瞥,自然是无法触摸到这里的脉搏的,只是在新宿吃午饭的时候做了相当短暂的停留。那条著名的“歌舞伎町一番街”,号称亚洲最大的红灯区,在正午时分也是丝毫看不出有任何特别之处的,只是那些小店门脸的招牌和广告在时时刻刻提醒着路过这里的人们,到了夜晚,这里将会是与众不同的。不过,在这里还是提醒一下想要前往日本的朋友,尤其是男士们,看到写着“無料案内所”的地方,千万不要乱进哦(括弧笑)。虽然没能领略到这里独特的风采,但在一番街里面的一个广场上,我居然有幸亲眼目睹了一场示威游行,这种在中国决然看不到的场面,虽然在新闻联播中对这样的画面已经屡见不鲜,但身处其中的感觉却还是更加震撼的。广场上聚集了又将近数百人,他们高举着许许多多的牌子,上面有的是一个被画上大红叉叉的男人照片,有的则写着汉字“渡边勝,極刑”,还有人在不停的发着传单,他们高喊着我听不懂的口号,每个人都是一副义愤填膺的表情,气氛极度的热烈。广场外众多的警察围成一圈,试图控制住有些混乱的场面,是为队伍中间还有拿着摄像机和话筒的人,看起来很像是电视台的记者在做直播报道。关于他们为什么如此群情激昂的在这里游行示威,我也不知很清楚,毕竟咱也不敢问啊。其间我曾试图用手机录一段视频,但却被身边的警察同志及时制止了。考虑到身在他国,为了不惹上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遂只得作罢离开了。
既然提到了午饭,那就干脆说一说日本的饮食吧。都说日本的饮食以清淡为主,经过了几日的体验,倒是觉得还算符合实际。当然,那些诸如什么怀石料理,河豚料理之类的高级料理,由于囊中羞涩,自是望尘莫及,无法体会的到的,所以,我能告诉大家的,都是在日常不过的料理方式了。而无论是在中国都已经司空见惯的寿司,刺身一类大众食品,还是日式的火锅——寿喜烧,对比中国的日常口味来说,的确是有些清淡的。不过,这种追求食物本身味道的方式,倒还是颇合我的胃口。当然,据我所看到的,在大街上,起码是商业街区里,数量最多的还是拉面馆,日式拉面的面条普遍极细,筋道程度比起中国的兰州料理还是颇有些差距的,不过那几片大大的猪肉或者猪排还是非常厚实的,而且猪骨的汤头也无比的鲜美,总得还说,在我这里,味道绝对是合格的,而唯一的缺点,当然仅仅对于我来说,就是日本拉面的汤貌似普遍都非常的咸,甚至包括诸如一蘭,一風堂这类网红店面。还有一点比较有意思的是,日本的拉面店普遍都会有煎饺卖,而且煎饺通常是作为拉面的配菜来食用的。抱着猎奇的心态试了试,凭着一名中国人的责任感,不得不说,味同嚼蜡啊。同样在日本,卖盖浇饭的门店也是不少的,主要是牛肉和鸡肉为主,不过在日本,他们管盖浇饭叫作“丼(读作‘动’)”,味道嘛,中规中矩,还算不错。当然,对于喜欢大快朵颐的食肉动物而言,烤肉店肯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烤肉的类别和方式基本同国内的大同小异,除了价格略微贵一些之外,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而日本最大的特色餐厅当属——居酒屋了。要上一壶热过的清酒,点几个简单的烤串,天妇罗(就是炸串)之类的小吃,还是颇为惬意的。此外,在大阪有一种当地特色的小吃——大阪烧,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做法基本就是将面粉打成糊,在配上鸡蛋,肉,蔬菜或者鱼虾之类的,在铁板上煎成饼状,再根据个人喜好淋上诸如沙拉酱,番茄酱之类的酱料,也可以洒上些海苔粉或柴鱼片作为点缀,有的甚至可以加上一些面条,总之看起来圆圆的有点像小号的披萨,非常具有层次感,一口咬下去,味道也是非常的丰富,各种食材的味道也基本能够做到很好的融合,真的算是这次日本之行在味蕾上的一次意外惊喜了。
不过在日本吃饭,有一点是我始终都不能适应的,那就是日本的餐馆普遍空间都非常的小,而且格局大同小异,基本就是围着灶台圈起一条吧台,然后吧台前摆放几把小凳子,最要命的是,由于空间所限,过道极度的狭窄,基本上像我这种身宽体胖之人,是很难挤到里面的座位的。试想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下就餐,当是多么的压抑和紧迫。当然,能与厨师如此近乎于零距离的接触,倒是能让我们更真切的感受着料理过程的温度与生命,去体味和珍惜食物的那份美好。如果你实在是无法忍受这种逼仄的地方,想要宽敞的大大方方的吃顿饭,那就只有中餐馆可以满足了。基本上我在街上看到的,那些宽敞明亮的餐厅全都是中华料理,而中华料理当中,貌似川菜体系的餐厅要更多一些,也有不少台湾人经营的小笼包店,只不过作为中国人,我是着实没有欲望去尝试这类被异国改良过的中国菜肴的,但也证明了,我大中华的美食在这里还是颇有受众,颇有市场的。
与现在的中国不同,日本人吃饭,除了烤肉和火锅这一类比较特殊的方式之外,基本上都是分餐制,也就是一人一份,说白了就是自己吃自己的,全然看不到像中国这般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吃同一锅或同一盘子中的食物那种热闹温馨的氛围,即使是在这里吃中餐,也是分成一份一份的给到每个人手里,倒是让人瞠目结舌了一回。而且,在日本,这种被分成一份一份的食物被叫作“定食”,顾名思义就是定量的食物。当然,定量的标准是因地而异的,但我在酒店或者团餐指定的餐馆所吃到的定食,基本就是一小碗米饭,一碗炸鸡(就两块),一小碗蔬菜沙拉,一小碟咸菜,一小碗清汤,外加一个鸡蛋,有的时候还会给一小盒号称日本国宝的一种叫作“纳豆”的东西,用酱油和芥末搅拌成拉丝状,味道绝对是相当感人的(整个团里只有我觉得这个玩意味道还不错)。这一份定食的分量,如果是一名正常食量的中国成年男子的话,想要吃饱,那无异于做梦。而分餐制,这种看起来更加优雅体面的形式,其实是中国自古以来就一直遵循的吃饭方式,后来传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并传承至今,而我们自己却随着蒙古铁骑的践踏蹂躏,而被蛮夷同化,彻底的丢却了传统。如今再次体验着这种祖先曾经的习俗,心里面终归还是有些感触的,只不过,除了化作一声叹息,并不会再有任何的表情,毕竟,历史的车轮是永远不会停下它那无情的脚步的。
虽然相较于中国,日本饮食的精致程度更高,用餐习惯也更加的考究,但终究狭小的国土面积还是限制了他们更多的可能性,无论是食物的样式还是味道的丰富性,都还是跟地大物博的中国差之甚远,所以说,对于吃饭而言,这几日里还是有一点思乡心切的呢。当然,不得不说,日本的甜食,绝对是好吃到犯规的。无论是蛋糕点心,还是巧克力,都是味蕾上,甚至是精神上的巨大享受。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种类似于年糕一样的黏黏糯糯的叫作“和菓子”的小点心,可以被制作成任何形状任何口味,里面的馅料也可以是任何品类,诸如豆沙,巧克力,奶油,甚至日本传统的抹茶,味道绝对是一级棒的。提到抹茶,虽然茶道已经是日本文化的象征之一了,但那种技艺却也同样是源自中国的。所谓抹茶,就是用一种特殊的石磨,将蒸清的绿茶研磨成细微的粉末状,然后再加水调制,冲泡,形成一种充满了泡沫的茶饮品,唐代诗人、“茶仙”卢仝曾经在著名的“七碗茶诗”中写道“碧云引凤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所描述的就是抹茶的状态。当然,遗憾的是,随着饮茶方式在中国不断进化,从明朝之后,人们也就渐渐的抛弃了这样的方法,变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样子。而与其他传统技艺一样,抹茶最终在日本得到了发扬光大,通过不断的仪式化,宗教化,将其上升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高度,并成为了日本的国粹,享誉全世界。只是,看着眼前这一抹碧绿的清香,作为中国人,真的不知道,是应该感到遗憾还是庆幸。
关于吃东西,在这次旅途中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小插曲。那是还在大阪的时候,从日本桥站下了地铁之后,就近便去逛了一下网红中传说的黑门市场。不得不说,这个市场还是颇为热闹的,目之所及海鲜的摊位是最多的,肉类的也还算不少,主要是牛肉,猪肉和鸡肉,羊肉几乎就没有看到过,也许日本人压根就不吃吧,毕竟这是一个禁止伊斯兰教的国度。当然,蔬菜类的相对而言就比较稀有了,当然这也是日本的物产结构决定的。相较于中国,那里的水果蔬菜简直就是天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橘子,居然要300日元一个,而小苹果则需要500日元,折合成人民币的话,在中国可以买一筐了。所以,如果在日本看到有人吃水果的话,那绝对是土豪啊。在黑门市场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就是很多摊位都可以即时加工烹制,当然对于海鲜和肉类的话,最常见,也最便捷的基本就是烧烤和刺身了,因此烧烤的香气几乎弥漫在整个市场之中。也正因为这一点,游客们几乎都把这里当作一条小吃街的。带着随意看看的心情,我漫无目的的走着,最后在一个有很多人排队的摊位前停了下来,一探究竟,原来是卖烤串的。烤串的价格非常醒目的张贴在摊位前的架子上。我大概看了一看,猪肉串和牛肉串的组合是800日元,牛肉串和蟹棒串的组合是700日元,而猪肉串和蟹棒串是600日元,品类不多,但人气火爆,看来应该是味道不错的。于是乎便索性一起排起了队。待轮到我时,我点了牛肉与蟹棒的组合,并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1000日元的票子,准备付账。肉串很快便烤制完成,厨子大叔将它们递给我的时候,我便顺势想要将钱给他,结果大叔居然一脸诧异的看着我,好像我做了什么十分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他的手也并没有接过我的钱。我不肯罢休,便马上转向大叔身边打下手的年轻小伙子,而这哥们则干脆一直低着头,理都不理我。看着这略显尴尬的场面,也为了不影响后面的食客们点餐,索性便先站在一旁吃了起来,看看后面的人是如何付款的。不得不说,这家烤串的味道还真的是相当不错呢。但是,震碎我三观的是,在我后面的人,居然没有一个给钱的,而且也压根没有任何一个提到钱这种东西。他们就好像是理所当然一样,熟练的点餐,等待,接过烤串,大快朵颐,最后将竹签与餐盒扔到摊位边上的垃圾桶中,一抹嘴,转身离去,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免费大酬宾呢,但我却着实没有看到这个摊位有哪里标明了免费的字样。而大叔也好像是再正常不过的忙碌着,并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异样。就这样待了一会儿,实在是懵逼到无极限,而且咱也不敢太去细问,索性便一头雾水的离开了。就这样,再这个异国他乡的菜市场里,稀里糊涂的吃了人生的第一顿霸王餐。不得不说,这样的饮食体验,估计还真不是谁都能轻易碰上呢。
午饭过后,便又到了自由活动的时刻了。由于傍晚时分要在银座集合直奔机场,所以,大巴车索性就将我们放在了银座八丁目的桥下,因为按照导游的经验,这最后的半天时间,也就够大家在银座逛逛街,买买东西的了,毕竟,银座,这块号称“亚洲最昂贵的地方”,可是东京都规模最大,最繁华的一个商业街区了,以中央通为轴心,从银座一丁目到八丁目(“丁目”就是“街”的意思,你也可以直接翻译成“银座一号路”、“银座八号路”这样,是不是会显得更加的接地气呢)这一大片区域了几乎汇集了世界上所有知名的高档品牌的旗舰店,更林立着大量日本本土的知名商场,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纽约的第五大道并称“世界三大繁华中心”。确实,在这里,才算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东京这座国际化超级大都市的真实魅力。大街上随处可见各种肤色,各种服饰的人群,使这里显得十分的多彩纷呈,如果不是那些商店的招牌和广告的话,恐怕都无法分辨究竟身处哪个国家,即便现在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工作日的中午,这里的人流也是绝对可以用恐怖二字来形容的,我想应该绝大多数都是想我一样的游客吧,因为游客的悠闲自在,谈笑风生,与那些身着西装皮鞋,手提公文包,步履匆匆,而又神色凝重的上班族们,是有着巨大的对比和反差的,这样可以看得出来,日本人的日常工作压力也真的是令人同情啊,看来这一点,还真是世界大同啊。
只是,虽然这些个无论在哪里都绝对高大上的商场,门店拥有足够的吸引力,但对于我这样已经佛系晚期的人来说,着实是真的心如止水的。这看起来并不算小,且建筑无比密集的地方,在我的脚步下,不到一个小时,就已经丈量完毕了。那些令人们趋之若鹜,尤其是令中国人近乎疯狂的奢侈品牌们,却是让我的内心无法掀起任何波澜的,以至于这些地方,我都是一瞥而过,并不会做一刻的停留的。如果真的要探寻灵魂深处那究极根源的话,我想大概就是穷吧。不过呢,在漫步商场的时候,倒是让我观察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算是是一种文化上的比较与差别吧。我们知道,在中国一般来说,乘坐自动扶梯的话,按照不成文的惯例,都是左行右立的。而在日本,这个情况却是有些复杂的,因为在大阪,那里的情况是右行左立,以至于我到离开大阪的时候都没有适应这个节奏,而到了东京,当我想要刻意去遵守右行左立原则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在东京,居然又变成左行右立,竟与中国是一样的。这种反差,倒是让我始料未及的。坊间总有传说,在日本,关东地区和关西地区的人是相互极度看不顺眼的,虽然并没有亲自证实,但从这细微的差别来看,好像也并非是空穴来风,无稽之谈呢。
逛完了银座,看了下手机,距离集合的时间尚有两个多小时呢,正所谓“拔剑四顾心茫然”,总不能就这么干巴巴的杵到傍晚吧。于是乎,打开地图,开始仔细搜寻起来,好在,皇天待我还算不薄,就在银座的西边,便是日本最高权力的象征所在——皇居。顾名思义,就是天皇居住的地方。我们在前面已经知道,日本天皇在历史上基本都住在京都的御所,一直到近代明治天皇即位,才搬到了这里,并将这里的名字由“江户”改为“东京”,而现在这个皇居之前一直都是江户幕府的将军所居住的地方,只是在倒幕运动之后,德川家彻底玩完,才变成了天皇的居住地,直到今天。所以,即便算上今天新即位的令和天皇德仁,在这里居住过的天皇也只有明治天皇睦仁(日本腾飞的起点)、大正天皇嘉仁(据说是个精神病)、昭和天皇裕仁(发动侵华战争的败类)、平成天皇明仁(不是第七代火影)以及刚刚提到的令和天皇德仁这几位而已,与中国的紫禁城相比,历史着实算不上悠久啊。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问了,怎么日本的天皇,名字里都有一个“仁”字呢,难道他们都是兄弟,怎么可能。那这里就涉及一个中日文化之间的显著差异了。在中国,我们起名字的时候,通常是要“避尊者讳”的,简单说就是如果我们家族的长辈中名字里带有某个字的话,那么作为晚辈,在起名字的时候是要避开这个字的,比如一个人叫“王富贵”,那么在这个家族里,王富贵的儿孙或晚辈们在起名字的时候,就不能再含有“富”和“贵”这两个字了。而在日本,则当好相反,他们实行的是“通字”传统,其中一种是指一个家族在起名字的时候,往往有一个字是一直世代相传的,即父亲传给儿子,儿子再传给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代表这个家族的血脉是不断在传续的,而祖先的荣光也一直泽被子孙后代,算是以这种形式保佑家族永远发达兴旺下去,像前面看到的天皇世系中的“仁”字便是如此,其他的比如我们看日本战国历史时,织田信秀,织田信长,织田信忠其实是祖孙三代,不明就里的中国人估计会按照我们自己文化的理解,以为是哥仨呢。而还有一种是指地位卑下的人起名字时会从地位尊贵的人的名字里获得一个字,叫作“一字拜领”,算是与主家拉近关系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当然,这个字往往是主家或位尊者赏赐给下位者的,等于说是看得起你才把名字中的一个字赐给你的家族,当然有时也是为了拉拢势力,而对于被赐予者来说通常都是无比荣耀的所在,比如室町幕府的将军足利义辉,虽然没有实权,但地位尊贵,为了拉拢军事实力强大的大名(相当于中国的诸侯)毛利氏,就将名字里的“辉”字赐给了毛利元就的孙子,再加上毛利家自己的通字“元”,所以这孙子就叫作毛利辉元,后来还是和德川家康并立五大老的风云人物呢。所以,从起名字这个小事就可以看出,虽然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方面也多有相通之处,但其间的差别也是颇有意思,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
到这里,估计很多人还是会接着问,既然天皇的名字里都有“仁”这个事算是了解了,那你列举了这些个天皇,可就是没说天皇姓啥啊。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个问题,但凡是个人总得有姓氏吧。你出门在外,跟陌生人打交道,往往最先被问到的就是“您贵姓啊”,所以说无论古今中外,姓氏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谓是再重要不过了,因为那是血脉的象征。但是,凡事总有例外不是,而这个例外又偏偏让咱们给赶上了。没错,想必大家也都猜到了,这个例外便是“天皇没姓”。别惊讶,天皇是真的没有姓氏的。因为按照日本人的说法,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你想想,神仙哪能有姓氏呢,而且既然是神仙,怎么能把人间的姓氏强加到天皇身上呢,那可是亵渎神明啊,这罪名任谁也是担不起的。当然,这只是比较浪漫主义的说法,实际上日本这个国家压根就没有姓氏的传统,大家都没有姓,而且日本天皇万世一系,从有文字记载到如今两千多年(其实也就一千多年,再往前的基本都是神话传说,就跟咱们的三皇五帝一样)一直都是一个家族在传续着,因为自古以来,天皇压根就没有实权,不过是个摆设,吉祥物一般的存在,所以也就不像中国这样频繁的改朝换代,毕竟这么个玩意,大家也着实懒得去推翻他,实在没什么意义嘛。所以,这个家族才得以一直世世代代坐着天皇的位子,到今年即位的德仁,已经126代了。当然,尽管天皇没有姓,但他可以给别人赐姓啊,日本最早的姓氏都是天皇赐给那些贵族和官员们的,主要是用来区分贵贱和等级的,基本上一看你姓什么,就知道你是哪个阶层,什么地位的人了,像是平、源、藤原等等都是比较古老而尊贵的姓氏了,在这个时期,一般的平民是没有姓的,他们只有名字,都叫什么大郎,次郎,三郎,五十六郎这一类的。这种状况一直到明治维新时期,因为要改革图强,就要加强税收,其根本就在于强化和完善户籍制度,由于大伙都叫大郎二郎,所以就特别容易混,这样一来,天皇在明治八年(公元1875年)不得已颁布了“苗字必称令”,苗字就是姓氏的意思,也就是说,全国所有人民都必须给自己家起一个姓氏,限期一个月。这一下,老百姓懵逼了,你想想一帮大字都不识几个的农民,忽然之间如此艰巨的任务落下来,他们又不可能去查阅什么经典文献,且那会也没有以帮人起名测字为买卖的大仙儿,所以到了最后,干脆自己家守着什么就姓什么吧,从事什么工作就姓什么吧,于是乎什么田中,渡边,井上,松下,犬养(即养犬的意思,日语动词普遍放在后面),猪饲之类的姓氏就都冒出来了,至于姓御手洗(即厕所)什么的,大家就自行脑补吧。这也就造成了日本一亿多人居然有十几万个姓,别忘了,咱们中国十四亿人才几千个姓哦。
扯完了这些有的没的,咱继续前往皇居。穿过银座那密密麻麻的商场和写字楼,一片绿意盎然的公园呈现在眼前,这便是皇居外苑。绿树蓝天,鸟语花香,如果闲来无事,在此间散步乘凉,还是颇为惬意的。走过有日本岳飞之称的南北朝名将楠木正成的巨大铜像后,再穿过一条马路,眼前便是一片开阔的由小砾石铺成的广场。远远望去,沧桑而厚重的城垣静静的伫立在护城河的内岸,算是感受到了一丝皇家该有的气势。比较吃力的走过很是隔脚的石子路,还算宽阔的护城河就在脚下缓缓的流淌着。在走上不长的一段坡道之后,马上被眼前一座造型奇特,雕刻精美的石拱桥所吸引,这座桥便是皇居正门前的二重桥了,因为从侧面看,两道石拱在河面中的倒影颇似一副眼镜,所以也叫作眼镜桥。可惜的是,二重桥由隔离栏杆挡住了道路,游客是没有办法上去的,而且桥对面皇居的大门也是紧闭着的,看来这皇居是轻易不开放的。后来我才了解到,原来想要进入皇居内部参观是要提前预约的,而且进去时必须由导游带队集体分批次参观,个人是不得私自单独进入的。可想而知,虽然无论从规模还是气势,这里与紫禁城相比,都要寒酸落魄的太多,但起码,它的主人还住在里面,所以,规矩森严也是可以理解的,即便是在二重桥外,也是有警察在站岗巡逻的,当时有一个小朋友在不停的拿起小石块往护城河里扔着玩,当值警察当机立断,马上对小朋友的母亲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以示警告,还真的是尽职尽责呢。毕竟,好歹也算皇家警卫,这么想的话,就会觉得无比的荣耀啊。
皇居内部不开放,对于特地从银座“千里迢迢”赶过来的我来说,未免有些遗憾,不过从城垣外眺望,也可以看到皇居内部的屋顶,看起来形制和色彩都与大阪的天守阁如出一辙,就是好像规模要小上很多。当然,我并不知道那里究竟是不是天皇本人居住的地方。只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游览过同样都是皇帝住所的紫禁城,再看这里则未免感觉过于小家子气,所以即便无法得进,也不会觉得对于这次旅行会有多大的损失。而且,好在,皇居边上的东御苑是可以免费进去参观的。
东御苑,说白了就是东边的御花园,因为是免费,所以便欣欣然前往。一直穿过广场,在一座角楼出转弯,就可以看到一个叫作“大手门”的古典式小门,看介绍才知道这里居然是以前江户城本丸的正门,顿时不禁肃然起敬。来到门前,两个穿着制服的警卫要把你的背包严格的检查一遍,基本等于是翻个底儿朝天的,好在,我确实没有什么不能带的东西,他们便非常客气的鞠躬表示感谢,并放我进去了。转弯穿过一个白墙灰瓦,连门窗的色调都像是做旧的木头一般的二层门楼,便来到了园内。当然,首先你得去一个类似于售票亭的地方领取一个白色的小牌子,小牌子上写着“入園票”三个黑色的大字,并用日文注明要在离开时归还,以及这里五点闭园等信息。收好了小牌子,便开始了这座日本御花园的游览之旅。相较于满是中国人的银座,这里几乎很少看到说汉语的人,大多数都是金发碧眼的欧美游客,故而有时走在人群中倒显得我比较另类一点,即便是和我一样黑头发黄皮肤的,也基本都是日本当地人,当然这并不会影响我游览和观赏的心情。售票亭对面是一座小型的博物馆,虽然没有时间去欣赏东京国立博物馆,但是能在离开日本之前起码逛了一个博物馆,也算的是不虚此行了。只是,也许真的是国内的各大博物馆看的太多了,这里的展品着着实实是难以入我的法眼的。当然,那些中国古风的绘画,书法,五彩瓷器,还有颇具日本特色的漆器,画有浮世绘的屏风,绝对也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只不过往上追溯的话,最早的距今也不过二百多年,都是江户幕府时期的作品,想来也应该皆出自大家手笔吧,虽然那些作者我是一个都不认识的。看着身边几位日本老人一边观赏,一边眉飞色舞的交谈着,那种对于国家民族的自豪之情真的是无法掩饰住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与小伙伴们一起在国内逛博物馆时的状态。由此看来,这种情感,也当是普世的吧。
离开博物馆,沿着指示的线路,继续深入游览。既然是花园,那必然是绿树成荫,花草盈园的,虽然樱花的季节已经过去,看不到满园的缤纷,但那份鸟语花香依然让人感到无比的舒爽惬意,漫步其中,似乎已经忘却了俗尘之中的种种烦扰,让思绪与这无边的翠绿彻底的相融在了一起,心之所往,处处天籁。这一路走来,除了优美的景致,似乎倒也没有什么再特别的物件去值得关注了。不过,沿途中,我倒是看到很多重檐歇山顶式的木屋,而且大小不一,小的看起来与一间普通的屋子差不多,叫作“同心番所”,而再大一点的叫做“大番所”,是一个长方形的木屋,面积有同心番所的两到三倍,而那间最大的,几乎就像一道长长的走廊一般,目测一下得有数十米长,名字也更为的霸气,叫作“千人番所”。至于这些屋子的具体用途,我也着实不知所已,只能看着日文介绍,大概猜一猜,应该是皇宫警卫办公室,或者是供皇室成员喝茶休息的地方吧。继续缓步前行,不觉间走到了一个死胡同。而这条小路的尽头是一座形制有点像微缩版天守阁的建筑,只不过比起天守阁要简单朴素的多了。因为建筑的外围已经被栏杆隔离,所以无法近距离接触,更遑论登上去一探究竟了。不过,从介绍牌上,得知这座建筑叫作“富士见橹(‘橹’的本义是供防御用的瞭望楼)”,应该是一座用来军事防御的堡垒,虽然此时此刻它不过是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默默的沉睡着,以至于如果不去留意,都不会发现它的存在,但可以想见,在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这里又有多少厮杀之声在不断的回响着。虽世殊事异,但还是让我们去聆听那铭刻在历史中的风云澎湃,同时也更加享受和珍惜着如今这来之不易的宁静与淡然。
脑海中还在脑补着攻城厮杀的场面,不经意间,发现在路旁一颗大树下居然立着一块有字的石头。石头不大,也就三四十公分的高度,在无比粗壮的大树下,显得非常的不起眼。如果不是一旁那块非常醒目的介绍牌的话,恐怕任谁也不会留意到吧。带着好奇心,便凑上前一探究竟,却见石头从上到下刻着“松之大廊下迹”几个大字,对照着介绍牌上半懂不懂的内容,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发现原来在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一个疑案。这个事件大概是这个样子的,在江户幕府时代的1701年,为了接待天皇派来给自己加封官职的特使,幕府将军德川纲吉便派一个叫浅野,一个叫吉良的人来安排这次活动,但是有一天当他们二人在松之大廊下,也就是我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商议活动内容的时候,浅野竟突然用佩刀砍向吉良,并不停的叫喊着“还记得我的怨恨吗”。幸运的是,虽然吉良的背部和额头都受了伤,但起码保住了性命。而后来在审讯的时候,吉良却表示从未做过什么伤害过浅野的行为,更蹊跷的是,浅野也没有交代清楚为什么会对吉良有如此大的怨恨,只是很模糊的说“即使前因后果都忘记了,也要杀掉那个家伙”,就这样,这个看似简单的案子就变成了一桩疑案。最后,将军为了平息事件的影响,不在特使到来的时候给自己找不必要的麻烦,便下令让浅野即日切腹自尽,并废除了浅野家的武士身份,而对吉良却并没有做出任何表示。虽然审讯人员觉得应该慎重起见,但依然无法阻止将军的决定。就这样,这位浅野大哥结束了自己的性命,而到最后也没有弄明白他为什么非要杀掉吉良。当然,对于将军来说,这些都并不重要,册封仪式能够顺利圆满的举行,才是最要紧的事。由此可见,在上位者的政治利益面前,下位者的生命不过只是随时可以丢弃的工具,纵草芥有而不过如此吧。
离开了这个不起眼的遗迹,穿过本丸中那一片平整翠绿的草坪,登上山坡之上的展望台,感受着微微拂面的清风,望着对面林立的写字楼,和穿梭如织的车流,相较于这里的宁静悠闲,便是另一番天地了。一街之隔,竟有如此不同的意境,也算得上是人间造化了。想来这两边,对于我们来说,都并不陌生,人生的旅途,原本就是非此即彼的。我们奔跑,驻足,流连,挥别,每一步都会有它独特的足迹,最后组成一幅丰富而绚丽的画卷。而当我们回首望处,每一步的色彩都将化作那会心的一笑,融化在阳光的明媚之中。
飞机已经缓缓的离开地面,夜幕下的羽田机场显得灯火通明,为那些已经离去或者即将到来的人们指引着方向。渐渐的,天地终于都模糊了起来,我也准备进入梦乡,在虚无的世界里再好好的品味一下这次异国之旅。或许,在将来的某个时候,我还会再踏上这片土地,但对于未来,我们始终都不过是考试之前的小学生,能有的只是期待和惶恐。好在,这趟旅行并不遥远,而且能带上这些沉甸甸的记忆与思考,回到故土,也算是不枉此行了。不过,最后,还是要提醒一下想要去日本的各位,东京时间比北京时间要早一个小时,所以,切记,千万不要忘记对表!!!~~~

——————————————————————————————

墨香冉冉,琴声袅袅,弹指间已是一番天地;

一纸香书,一份情怀,感动的是内心的波澜;

一品清茗,一首小诗,阅尽的是岁月的浮华;

童蒙弘文馆,心的起点,书的徜徉,梦的摇篮 。

(0)

相关推荐

  • 美丽日本,爱我中华

    前言 说说这次旅行 本次游记算是我和老婆蜜月之行的回忆,2017年5月9日举办的婚礼,5月11日正式踏上这段难忘的旅途.时隔4年之久,很多细节我也是靠着当年的照片和行程单慢慢回忆. 第1天 2017年 ...

  • 我们自由行世界

    自由行世界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梦想.语言和住是行程中的两个主要问题.大学同学吴先生曾在日本留学.工作有十几年,可以让我们免费入住大阪.2014年4月9日,我和迟同学结伴,开始了为期15天的日本自由行. 入 ...

  • 飞机场的十点半——古城烽火(宁远游记)

    夏日幽长,阳光也驻足的久了些,能够让我辈尽可能多的沐浴在明亮温暖之中,总要好过那一根根冰冷昏暗的路灯.同样的,时间也好像走得慢了,这就不免会显得有些百无聊赖.无聊的久了,心里自然就长草了,便时不时的想 ...

  • 飞机场的十点半——被遗忘的北岳庙

    距离这一次旅行已然过去两个星期了.一般来说,写游记这种活计,当是趁热打铁,方才能突显出那种热乎劲儿,时间一拉长,就难免会变成残羹冷炙,无论再怎么用作料去调和,却也不会有那种新鲜出炉的香气扑鼻了.但无论 ...

  • 飞机场的十点半——哈利波特与毛蛋(后记)

    窗外的雨依旧还是下个不停,几乎没有一丁点将要放晴的迹象.天空也还是黑压压的一片,使得本就有些幽暗的伦敦城显得更加的压抑和诡谲.往日里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此刻甚至连一只老鼠都无处寻见.当然对于生 ...

  • 飞机场的十点半——哈利波特与毛蛋(二百)

    眼看着自己志在必得的攻击就这样被轻而易举的化解,万灵之王像是有些气急败坏的疯狂甩着手臂.只见那面在她眼前的,由许许多多小泡泡组成的泡泡墙,竟开始剧烈的相互翻滚碰撞起来,在阳光的照耀下,看上去直叫人眼花 ...

  • 飞机场的十点半——哈利波特与毛蛋(一百九十九)

    就在大家还沉浸在失去张大师的悲痛中时,半空中那安静已久的光圈,竟然又一次躁动了起来.随着越来越剧烈的抖动,光圈上竟开始出现了一道道极为细小的裂纹,仿佛没有了张大师的魔法加持,它也无法再持续的太久了. ...

  • 飞机场的十点半——哈利波特与毛蛋(一百九十八)

    "哈哈哈哈,精彩,精彩."终于,万灵之王那招牌式的狂傲笑声打破了这几乎凝固的气氛,只是这笑声中,似乎透着一种无比神秘的意味:"你的时空魔法,用的真是炉火纯青啊.那种威力的 ...

  • 飞机场的十点半——哈利波特与毛蛋(一百九十七)

    在一片剑拔弩张的气氛中,阳光愈发的炽烈刺眼,山风夹带着浓浓的血腥味道,折磨着每一个人的嗅觉和神经.面对着眼前的这张庞大而复杂的血阵,惊愕之余,哈利感受到更多的,竟然是一种无法名状的希望,也许这邪魅的鲜 ...

  • 飞机场的十点半——哈利波特与毛蛋(一百九十六)

    薯莨岭,十万大山主脉的最高峰,四周群山环抱,从远处眺望,犹如鸡笼一般,故而又称鸡笼山.在山岭顶端,有一块十分开阔的平地,在天气晴好的时候,远远望去,甚至可以窥见北部湾那一抹明媚的深蓝.站在这里,看着那 ...

  • 飞机场的十点半——哈利波特与毛蛋(一百九十五)

    虽然这个声音大家都已经无比的熟悉了,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再一次听到,依然还是会感到一阵头皮发麻.不过,既然已经明确了敌人是谁,反倒让大家有一种异样的安心,起码,不会再冒出什么新的,更加难缠的家伙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