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瑜| 不必感激苦难,但请足够相信
——读余秀华诗集有感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
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
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
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
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
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
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
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注意到余秀华,其实还不是因为她有些惊世骇俗的《穿越大半个中国来睡你》,只是读到了这句诗:“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那种无可奈何的认命,那种不卑不亢的倔强,瞬间像个黑洞一样,将我吸了进去。
稗子与稻子,怎能相提并论!稻子是众望所归,稗子是害群之马;稻子享受众星捧月的呵护,稗子面临除之而后快的围猎;稻子是春天的希望,稗子是春天的败笔。可是,那怎么办呢,稗子并不想成为稗子,怎奈它不仅生而为稗,而且明晃晃长在了春天里,长在了稻子中间。
2015年之前,没人知道她。一个脑瘫的农村女人,在19岁那年,像清仓大甩卖的货品,被折价给大她十几岁的男人,她的人生仿佛就被定格了。知识改变命运,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
余秀华,一位家住中国湖北农村、喜爱写诗的中年妇女,先天脑瘫患者。2015年1月,余秀华的诗歌《穿越大半个中国来睡你》,在社交网络上被转发超过100万次。“农妇、脑瘫、诗人、婚姻不幸”等诸多因素加持,余秀华火得一塌糊涂。成名后,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品遭到出版社的疯抢,召开新书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受邀各类综艺访谈节目,去北京大学演讲,接受年度人物颁奖,参加自己诗歌的研讨会……重要的是,她得以脱离她厌恶20年的婚姻。经济独立,儿子成才,她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活成诗的样子,她不再因为是先天脑瘫农村女人而不得已贱卖人生。
英国诗人王尔德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泰戈尔在《飞鸟集》里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我其实非常反感用高尚来肆意拔高一个人,即使这样有助于她具有更高大的形象。我更认可尼采说的:“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也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所以还是觉得,与其说余秀华坚持的是对诗歌的热爱,不如说,她坚持的是对命运的抗争。她有结出稻谷的能量,奈何生成一株粗鄙的稗子。既然给了她生命,既然给了她春天,即便是过得提心吊胆,她依然要让生命有模有样,这包括:尽量保持尊严、快乐、以及爱的权利。她的若干诗歌表现了女人在追求爱情上的困难与艰苦、自我折磨与自我挣扎,据统计,在2014年到2015年1月间,余秀华写的诗歌中,提到了不下140次“爱”字。
这段评价我深表赞同:“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
余秀华过得轻松吗?怎么可能!“这些年我偶尔想一想死亡的事情/把活着/当成了一种习惯”,“阳光好的日子/会觉得还可以活很久/甚至可以活出喜悦”。这些诗句里,看不出一丝由衷的轻松愉悦。“我只是活着/不生病/不欲望/一日一餐。”
有人喜欢说:苦难是生命的馈赠。我想对他说,喜欢你尽管拿去好了,多拿点。人生苦短,用尽全力都不一定能过好这一生,还要忙着抗灾打怪,以苦为乐?平安幸福过一生,它不香吗?但事实确实如此,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一生不与苦难遭遇。苦难不是财富,经历过苦难之后的那份成长,才是我们人生的财富。
2019年10月10日18时06分许,位于无锡市锡山区境内的312国道K135处发生一起桥面侧翻较大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那条路,只是承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普通的过道,是平凡的生活不起眼的一部分。当看到画面上的小汽车被从天而降的桥面压垮的瞬间,谁还会感激苦难!有人因为在等交通信号灯,与死神擦肩而过。“未来和意外,谁也不知道哪个会先来”,人生无常,侥幸存活的人们,再反观自己的生活,应该别有一番体会吧?
从18岁到46岁,“折叠人”李华的身体每一天都在不断的“石化”,下颌紧贴胸骨,胸骨紧贴耻骨,面部紧贴股骨,面部和大腿的距离,几乎只有1.86厘米!把他折磨至此的“凶手”是叫“强直性脊柱炎”的疾病。母亲从40多岁开始带他看病,直熬到满头白发的70多岁。“只有一段一段打断他的股骨、颈、胸、腰椎,然后将全身脊柱拉直,固定,才能实现脊柱变直。”医生如是说。撑过一次又一次手术,李华终于能够抬起头。母亲生下他,不舍昼夜地照顾他,他却要经过20年才能亲眼看到母亲不知何时改变的苍老的脸、满头的白发。
苏格拉底说:如果把世上每一个人的痛苦放在一起,再让你去选择,你可能还是愿意选择自己原来的那一份。李华的这份苦难人生,又有谁愿意与他交换?这世上,没有谁比谁过得更容易。
生命里多的是风雨难捱的日子,生活里多得是千疮百孔的痕迹,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总有人承受着比我们更多的痛苦。看着余秀华在田野里摇摇晃晃地走,听着她毫不犹豫地说依然渴望爱情,读着她那些磅礴而出的诗句,我内心出奇地平静,不吃惊,不感慨。“一颗草木之心在体内慢慢张大/这是多么出人意料/也多么理所当然”,那就是“生活”的样子啊,是每个勇敢前行的人,或多或少的样子。
苦难面目狰狞,又常防不胜防,但它不是生活的本意,也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不必对它点头哈腰,我们都有诅咒它的权利。然而,这生生不息的世界,总有一个理由值得我们去坚持,去相信,比如,春天的嫩芽;比如,婴儿的微笑;比如,母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