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彩霞|这不是潍坊的《画都》,它是中国的《画都》!

潍坊作家傅彩霞曾经就职于书画经营企业,对文学创作和书画经营都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她在读完长篇小说《画都》电子版以后,给作者发来了邮件,写道:

马老师:

您的小说《画都》,已拜读学习完毕。写得真的好!再次体现目睹了您高超的文学天赋、睿智的精巧构思与深厚的文化积淀。可以说,这不是潍坊的《画都》,它是中国的《画都》!

小说在现实与回忆交叉轮回中,叙述得如此从容,干净,直指心灵深处和事物真相本质,既有对潍坊风土人情的大气描写,又有对画廊书画市场的无情剖析;既有对人生深刻的生命感悟,又有对逝去纯情岁月的无尽缅怀;既有对小说人物精细的塑造刻画,又有心灵剥离的精准定位……小说包涵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万象,亲情爱情友情师生情杂糅其中,矛盾冲突跌宕起伏,故事情节环环相扣。

30年的社会变革转型,让一个才华横溢的大诗人,由“慷慨陈词”变成了“陈词滥调”,最终,经过一系列的风雨洗礼与现实面对,终于逃脱了庸常凡俗,重新寻找到了心灵皈依,这个过程是漫长痛苦的,而沈思爱之深,恨之切的复仇之路,最终与儿子陈溪志同道合,一起飞翔,变成了对母亲夏小雨爱情缺失的一种弥补,令人甚慰。

我喜欢这种悲剧中涌动的轻喜剧。小说中还对郭鹤鸣等老一代艺术家进行了成功的塑造,尤为可贵,从郭鹤鸣身上,我看到了于希宁“才德勤修养,三魂共一心”的影子,这是老一代艺术家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画都》之下,既彰显了人性的光辉,也透视了人性的善恶。可喜可贺!

读于希宁1947年在京办展的情节,十分亲切,他是从咱潍坊走出的书画大家,在于希宁先生诞辰百年时,我曾以《一代梅魂于希宁》为题,写过2万字拙文(刊发2013年1月28日《潍坊晚报·人文潍坊》),也谈到过此次盛展,及齐白石和黄宾虹等艺术大师的莅临。而尾声,您重新调整了李默的个人命运,经历了人生跌宕起伏之后,他病痊愈,专心投入画画,也算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再次的灵魂皈依的精神苦旅,符合主题意旨,传递了中国正能量。

期盼小说早日出版,让更多人领悟到《画都》之下的蕴含深意,用神圣的艺术与精神的回归,抵御粗鄙的转型时代与无信仰的现状,让灵魂真正有所安放!

傅彩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