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将开展首次初始四维航迹实验飞行,空地航迹共享,定时准确到达
全文字数1800字
阅读时间约6分钟
本文作者:李芳芳 丁磊
记者从民航局空管局获悉,3月中下旬,中国民航将首次在天津—广州的航线上开展初始四维航迹(I4D)试验飞行,由空客A320飞机执飞。
2019 年民航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四维航迹等新的空管运行模式应用,开展初始基于航季运行试飞验证。
为此,民航局空管局于日前在广州组织召开了中国民航初始四维航迹(I4D)试验飞行启动会。民航局人教司、适航司、飞标司、空管办、运行监控中心,中南地区管理局、广州监管局、深圳监管局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民航局空管局副局长马兵表示,空管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推进基于航迹的运行(TBO)空管运行模式应用,扎实做好中国民航首次初始四维航迹试验飞行。
会上,民航局空管局空管部介绍了初始四维航迹试验飞行工作整体准备情况,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空中交通航迹运行技术与验证”项目组负责人汇报了初始四维航迹试验飞行前期的技术研发与系统研制的准备工作情况,中南空管局汇报初始四维航迹试验飞行的空管保障方案。
TBO是国际民航界正在推动的未来航行系统的核心运行理念。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航空系统组块升级(ASBU)计划中积极推进高效航迹运行的性能提升。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基于扇区分区的管制模式在应对高密度空中交通运行时,存在管制工作负荷大、工作效率不高、全局性和战略性措施缺失等问题。
与传统管制模式不同,TBO是以对航空器全生命周期的四维航迹(三维空间与时间)为统一基准,通过空管、航空公司、机组、机场等相关方之间实时共享、协商与维护四维航迹动态信息,进行多方协同决策,精确地管理与控制航空器的全阶段运行。
四维航迹赋予了航路点“可控到达时间”,由各相关方高度协同、精细决策,确保航空器运行全程“可控、可达”,以达到空中交通安全高效运行的目的。
当然,业内专家表示,作为一项新的运行模式,TBO运行概念的实现、实施与应用是一项覆盖面广、实施周期长、技术综合性强的复杂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管制自动化系统、数据链系统、飞行计划管理系统、流量管理系统以及机载航空电子设备与系统的升级改造,还涉及管制运行流程、流量管理策略方法、飞机运行标准、协同信息环境等一系列技术标准的升级、制定、验证和应用。
作为TBO的初始阶段,初始四维航迹运行(I4D)是迈向TBO远景目标的第一步。
I4D侧重于航空器机载系统与地面管制系统之间的数字化协同管制、空地航迹共享、空地航迹协商和定时准确到达等能力的实现。
在欧洲单一天空空管研究计划的支持下,空客公司、EUROCONTROL等单位率先于2012年和2014年在欧洲开展了两次I4D的试验飞行,验证了I4D的运行概念的有效性,并随后积极推广大规模应用的演示验证。
民航局空管局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空管运行新概念和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民航局空管局已经发布的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现代化战略中,TBO是重要的运行概念之一。
为把握国际民航空管的发展趋势,引领空管运行新概念的研究与应用,实现空管系统战略发展目标,民航局空管局于2017年10月专门成立了TBO工作组,负责开展TBO运行概念的研究与论证,组织和实施中国民航空管TBO相关试验验证工作,并针对空管新概念、新技术提出中国民航空管的实施指南和实施路线图。
此次初始四维航迹试验飞行工作是在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开展的。
2015年,科技部批复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空中交通航迹运行技术与验证”项目,由民航局人教司负责组织实施,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牵头,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管局技术中心、空管局气象中心、南方航空公司、民航飞行校验中心、南京莱斯信息技术公司、中航615所等单位共同承担。
经过3年多的协同攻关,项目团队在地空ATN(航空电信网)数据链网络、I4D管制自动化系统、机载四维飞行引导设备、航空公司运行监控系统等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研制了I4D飞行与管制运行的系列核心系统设备。
此外,项目团队在民航局空管局的领导下,联合了法国空客公司、广州管制中心开展了多次的I4D空地联合管制模拟试验,对I4D飞行与管制运行的关键技术、核心系统与运行程序进行了充分的验证,为即将开展的I4D试验飞行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