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瑞金: 学大寨、平祖坟---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84003期


学大寨、平祖坟---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六、七十年代,全国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每到冬闲时节,家乡就进行农田基本建设。那真是:男女老少齐动员,高山湖海听调遣。立下愚公移山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大寨花开红烂漫。
为了搞好动员、指挥、宣传,工地旁建有工程指挥部,只是在空旷的土台上,坐北朝南立几根木杆,四周围上苇席,上边挂横幅,两边贴标语,四周插红旗,再摆上两张桌子,几把椅子,安上麦克风、电唱机、扩音器、高音喇叭。工地上不时地传来"噗噗噗,歪歪歪"的试音声,接着下达个最高指示、念个社论,下个通知,放个唱片……设施虽然简陋,倒还真像个指挥部。
农田基本建设包括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改造坡地,改良土壤,兴修水利等内容。
平坟就是平整土地,解决死人与活人争地问题。每个坟头平均占用耕地10平方米,平掉66个坟头就整理出一亩耕地。当时可解决两口人的口粮问题。平坟也有利于机械耕作和水利灌溉,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民间有个说法叫:"穷不改门,富不迁坟"。指的是不要盲目看风水,更不可随意迁坟。
那时,吃饱是最紧要的民生和最大的政治。对于无主坟就地平掉,有主坟迁往南岭的异地林。大家都响应号召,对平坟没有过分要求。
生产队组织劳力帮着起坟,后人们在开挖前,搞一些简单的祭祀活动:摆案上香,祭祖烧纸,祷告先祖所迁往地址和原由,祈求先祖对后人谅解,护佑等。
虽然坟地被挖的七零八落,腐朽的棺材板散落一地,很是瘆人,但好奇心还是驱使我,到坟前看看,没有腐烂的棺材被整体抬出;腐朽的棺材,只好将骨殖(shi)取出,置于简易木棺,再异地安葬。
我看了家北一座较大的墓,棺材是用一扎厚的楸木板材攒(cuǎn)的,墓穴用青砖砌成,墓顶为悬拱结构,有花鸟鱼虫内容的砖雕。墓穴内壁有壁画,色调为深蓝色,看着就让人起鸡皮疙瘩,壁画的内容我已记不真切了。墓穴的东侧,有一灯龛,有一盏带握把的铜质长明灯。虽然不知墓主人的身份和生卒年月,但这座墓在当地就算比较豪华的了。
平祖坟还有附加收益,那些被拆除的不同规格的青砖,被用来建了一座大屋窖(存地瓜种)、四座桥涵、三间弹轧花坊、三堵围墙,在经济短缺年代,虽然感觉不美好,但好在废物有效利用,解决了不少现实问题。
如今,各种工程建设,遍地开花,迁坟也成了常态。不时发生不良商人把烈士墓葬损毁、搞开发的事件,受到烈士后代和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
普通百姓迁坟,只要给予达到心理预期的补偿,推动还是很迅速的。
前些年家乡为建设青云湖景区,需要迁坟,开始时因为补偿款达不到村民的心理价位,百姓以各种理由抵制。后来嘛,钱给到位了就推开了。原来的理由,也都不是理由,都自己动手给祖先迁阴宅,还主动做祖先的思想工作:
"祖先们,为搞好城乡建设,为了配合青云湖生态旅游工程的顺利推进,为了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原谅不肖子孙惊动你们了。"于是烧纸磕头,燃鞭放炮,热热闹闹。死人、活人、商人、公家人,一片和谐。
2019.03.10
作者简介
魏瑞金,男,1966年生人,山东安丘人,1989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现在潍坊市城郊检察院工作。名利随缘慎追逐,升迁进退两相宜。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明桦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是一种情怀
(0)

相关推荐

  • 从八字看祖坟

    从八字看祖坟

  • 白事的讲究

    农村人迷信,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很多惑人的东西,甚至会诞生一些故事. 老家的房子大多依路而建,这应该是为了生活更便捷一些.路上人来人往的,有活人走,有死人过,甚至有"龌龊东西"过. ...

  • 现代葬中吉地有什么征兆

    阴宅风水,对于子孙后代的运势以及健康影响非常大,好的阴宅风水能庇佑后人,助旺后人的运势.那么怎么才能知道祖坟风水好坏呢,其实很多葬中吉地的祖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征兆,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葬 ...

  • 魏瑞金:捉虫记---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81002期] 捉虫记---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人作为万物的主宰,能自觉趋利避害.如:种庄稼灭杂草:养家畜防野兽:护益鸟灭害鸟:养益虫除害虫-- 利.害又是相对的,漫天飞舞的蝗虫,能 ...

  • 魏瑞金:灭虫记---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80401期] 灭虫记---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一提到虫,文人墨客很自然的想到,田野里的那些装扮自然.美化生活的精灵,如翩翩起舞的蝴蝶,忙忙碌碌的蜜蜂,小荷角上的蜻蜓,还有饮清露.响 ...

  • 魏瑞金:河湾捞鱼---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73601期] 河湾捞鱼---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小时候,天蓝水清,食材除了绿色就是有机,不懂污染是什么,环保为何物. 家乡的水域生态好,几乎有水的地方就有鱼,水湾里有各种当地的野生 ...

  • 魏瑞金:坊茨小镇上的火车---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91601期] 坊茨小镇上的火车---家乡的记忆系列二十五 作者:魏瑞金 坊子火车站,建成于1902年,位于潍坊市坊子区.计划经济时代,坊子站原为胶济铁路的二等区段站.1984年胶济复线建成后 ...

  • 魏瑞金:百菜白菜好---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89801期] 百菜白菜好---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儿时过年,在自家饭厨上贴上:"百菜白菜好,诸肉猪肉香"的对联. 清朝时有竹枝词:"几日清霜降,寒畦摘 ...

  • 魏瑞金:种麦子---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88802期]  种麦子---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大集体时代,种小麦的技术落后.工序复杂:有耕地.耙地.打畦梗 .送粪.耩地.镇压 .蒙头水.冻水 .划氨水.返青水 .拔节水 .灌浆 ...

  • 魏瑞金:记忆中的棉花---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86401期] 记忆中的棉花---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按照时令,再有一个月,棉花就需要播种了.自六十年代开始,家乡就是产棉区,棉花和黄烟是村集体的两大经济作物.种植小麦.玉米.和地瓜 ...

  • 魏瑞金:启蒙老师---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84601期] 启蒙老师---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1972年秋的开学季,我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小学堂. 招我并教我的王老师,初中毕业,当时还不到30岁,就是一女二子的父亲了.王老师1 ...

  • 魏瑞金:"号角"录音机---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82002期] "号角"录音机---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第一次见到录音机,是在1978年秋的初二英语课堂上,老师使用的--松下盒式磁带录音机,能录能放,能进能退能 ...